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性学习模式走进课堂,引起了教师的普遍重视,在生物学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本文从高中生物学的实践出发,探讨中学生物学探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主旨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关键词]生物学 新课程教学 探究性学习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探究性学习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引起了教师的普遍重视,他们从不同的的角度对这一主题进行交流。探究性学习模式正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成为教师学习新课程方案、新大纲的热门话题。如何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对于中学生物学教学来说无疑是一个新课题,一种挑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谈几点体会。
一、以问题为起点,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发现问题,大胆质疑(探奇索引)是科学研究的开端,是开启科学大门的密钥,也是创造人才的重要品质。探究性学习就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现代教学论指出:从本质上讲,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没有问题或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肤浅的。那么问题从哪里来?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将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世界”带入生物学的“科学世界”,然后再回归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来,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科学问题,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这些实例,给生物课堂注入生活气息。例如:在学习“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时,联系日常生活使学生思考:盐伴黄瓜、糖腌西红柿时盘里会出现很多水,这些水从哪里来?如果青菜有点蔫了,怎么办?市场上卖菜的小贩不时地给青菜洒点水,为什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失水?在什么情况下吸水?进一步提出问题:水分是如何进入细胞的?
二、以训练为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方法
重视探究学习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过程与结论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对关系,技能与过程、方法与结论反映的是学科内部的知识。布鲁纳认为:把一门学科交给一个人,不是要他把结果记在心头,确切地说,就是让他参与知识的获得与组织过程。在生物课程中,科学探究注重的是过程,而不完全是结果,因为在探究的过程中,提供给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题目,其结论是早有的,在科学上是已经有定论的。学生进行探究的真正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去体验和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如“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是一个验证性实验,在完成教学的基本目标后,应引导学生向探究的方向迈进。一是在实验取材方面让学生去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所以可以多提供一些材料,如鉴别可溶性还原糖的实验材料,可提供苹果、梨、白萝卜、白色甘蓝叶,让学生进行对照实验;二是在实验条件方面让学生去探索,可以让学生探究可溶性还原糖和蛋白质鉴定所需要的温度条件:室温、体温(用掌心握住试管)、隔水加热和酒精灯加热等条件对反应速度和颜色的影响;三是在操作先后顺序上让学生去探索。例如,在做蛋白质鉴定实验时,课本的要求是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如果颠倒顺序或同时加入,结果怎样?四是在方法上的探索。原来的实验需要将苹果去皮、切块、研磨、过滤、制苹果的组织样液、水浴加热,实验所需仪器多、时间长、过程复杂。考虑用梨代替苹果,直接将梨切成小块,向果肉上滴加刚配制好的斐林试剂,然后用试营夹夹住梨块,将加有斐林试剂的一面放在酒精灯上烤,看效果怎样。事实上,不久就可以观察到有桔红色出现,即为反应后Cu2o的颜色。此方法节时省事,实验效果佳。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观察中得出新的结论,这正是改验证性试验为探究性试验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样做可使学生对新的知识点心领神会,植根脑海,形成永恒的记忆,且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以实践为目标,让学生分享探究的乐趣
科学探究的主要特点是实践性,它追求实施和证据,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和感受探究学习的过程,并在实践中创新。在生物教学中,要使探究性学习持之以恒,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保证学生的有效探究,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探究的乐趣。比如,在探究《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时,一些学生预习该实验后,提出:(1)日常生活中一般用盐腌黄瓜,能不能用氯化钠或其它试剂替代蔗糖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现象?(2)若不同浓度试剂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则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的提出在教师看来是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表现,这与前一阶段的对学生引导分不开的,因此,便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包括改变试剂浓度和换用其它试剂,学生经一系列资料查询,分组讨论确定切实可行的实验设计。最后选定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分别进行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经实践学生得出结论:(1)三种试剂都可用于本实验;(2)试剂浓度过低,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3)加大溶液浓度可加快质壁分离速度,但超过一定浓度质壁分离无法复原;(4)糖类粘性强,易污染显微镜,氯化钠溶液无此现象,可以用来替代蔗糖溶液。
除此之外,学生交流汇报过程中指出,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其液泡呈紫色,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区分明显,在显微镜下观察质壁分离现象非常清晰,而白色洋葱表皮细胞也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但没有这些特点,所以选用的洋葱表皮尽量选紫色,不要白色的。
总之,在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而且要让他们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快乐。学生通过多方面收集资料,了解除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以外,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74-75.
[2]徐作英,王玉瑶.生物教学实施指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64.
[3]肖国琴,浅议新课程理念下探究性学习的组织策略.生物学教学,2008. 1-2. 27-28.
[4]杨守菊,梁海燕.新课程背景下生物课堂教学探索.生物学教学,2008,(3): 36-37.
(作者单位:河北邯郸市新兴中学)
[关键词]生物学 新课程教学 探究性学习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探究性学习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引起了教师的普遍重视,他们从不同的的角度对这一主题进行交流。探究性学习模式正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成为教师学习新课程方案、新大纲的热门话题。如何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对于中学生物学教学来说无疑是一个新课题,一种挑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谈几点体会。
一、以问题为起点,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发现问题,大胆质疑(探奇索引)是科学研究的开端,是开启科学大门的密钥,也是创造人才的重要品质。探究性学习就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现代教学论指出:从本质上讲,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没有问题或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肤浅的。那么问题从哪里来?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将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世界”带入生物学的“科学世界”,然后再回归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来,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科学问题,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这些实例,给生物课堂注入生活气息。例如:在学习“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时,联系日常生活使学生思考:盐伴黄瓜、糖腌西红柿时盘里会出现很多水,这些水从哪里来?如果青菜有点蔫了,怎么办?市场上卖菜的小贩不时地给青菜洒点水,为什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失水?在什么情况下吸水?进一步提出问题:水分是如何进入细胞的?
二、以训练为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方法
重视探究学习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过程与结论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对关系,技能与过程、方法与结论反映的是学科内部的知识。布鲁纳认为:把一门学科交给一个人,不是要他把结果记在心头,确切地说,就是让他参与知识的获得与组织过程。在生物课程中,科学探究注重的是过程,而不完全是结果,因为在探究的过程中,提供给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题目,其结论是早有的,在科学上是已经有定论的。学生进行探究的真正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去体验和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如“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是一个验证性实验,在完成教学的基本目标后,应引导学生向探究的方向迈进。一是在实验取材方面让学生去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所以可以多提供一些材料,如鉴别可溶性还原糖的实验材料,可提供苹果、梨、白萝卜、白色甘蓝叶,让学生进行对照实验;二是在实验条件方面让学生去探索,可以让学生探究可溶性还原糖和蛋白质鉴定所需要的温度条件:室温、体温(用掌心握住试管)、隔水加热和酒精灯加热等条件对反应速度和颜色的影响;三是在操作先后顺序上让学生去探索。例如,在做蛋白质鉴定实验时,课本的要求是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如果颠倒顺序或同时加入,结果怎样?四是在方法上的探索。原来的实验需要将苹果去皮、切块、研磨、过滤、制苹果的组织样液、水浴加热,实验所需仪器多、时间长、过程复杂。考虑用梨代替苹果,直接将梨切成小块,向果肉上滴加刚配制好的斐林试剂,然后用试营夹夹住梨块,将加有斐林试剂的一面放在酒精灯上烤,看效果怎样。事实上,不久就可以观察到有桔红色出现,即为反应后Cu2o的颜色。此方法节时省事,实验效果佳。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观察中得出新的结论,这正是改验证性试验为探究性试验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样做可使学生对新的知识点心领神会,植根脑海,形成永恒的记忆,且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以实践为目标,让学生分享探究的乐趣
科学探究的主要特点是实践性,它追求实施和证据,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和感受探究学习的过程,并在实践中创新。在生物教学中,要使探究性学习持之以恒,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保证学生的有效探究,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探究的乐趣。比如,在探究《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时,一些学生预习该实验后,提出:(1)日常生活中一般用盐腌黄瓜,能不能用氯化钠或其它试剂替代蔗糖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现象?(2)若不同浓度试剂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则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的提出在教师看来是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表现,这与前一阶段的对学生引导分不开的,因此,便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包括改变试剂浓度和换用其它试剂,学生经一系列资料查询,分组讨论确定切实可行的实验设计。最后选定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分别进行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经实践学生得出结论:(1)三种试剂都可用于本实验;(2)试剂浓度过低,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3)加大溶液浓度可加快质壁分离速度,但超过一定浓度质壁分离无法复原;(4)糖类粘性强,易污染显微镜,氯化钠溶液无此现象,可以用来替代蔗糖溶液。
除此之外,学生交流汇报过程中指出,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其液泡呈紫色,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区分明显,在显微镜下观察质壁分离现象非常清晰,而白色洋葱表皮细胞也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但没有这些特点,所以选用的洋葱表皮尽量选紫色,不要白色的。
总之,在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而且要让他们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快乐。学生通过多方面收集资料,了解除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以外,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74-75.
[2]徐作英,王玉瑶.生物教学实施指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64.
[3]肖国琴,浅议新课程理念下探究性学习的组织策略.生物学教学,2008. 1-2. 27-28.
[4]杨守菊,梁海燕.新课程背景下生物课堂教学探索.生物学教学,2008,(3): 36-37.
(作者单位:河北邯郸市新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