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温和应对中国崛起的动因与启示

来源 :当代亚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99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与美国的其他东亚盟国相比,泰国对华政治安全政策明显较为温和。本文认为,推动泰国温和应对中国崛起的根本因素在于危机之后泰国不断强化其经济优先的国内战略。为了落实这一发展战略,与中国没有直接安全矛盾的泰国,乐于采取温和的政治安全政策以强化与中国的友好关系,深化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为其落实经济优先战略创造更为有利的外部条件。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在泰国处于危难之际及时提供援助对于泰国温和政策的形成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泰国的经验表明,与中国没有战略矛盾并不足以保证周边国家采取温和政策,以积极应对中国实力的不断崛起。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泰国因注重与中国的经济合作而在政治安全上温和应对中国崛起的实践非常特殊,并不具有普遍性。中国有必要尽早实现东亚地区经济政策和安全政策的协调一致,并针对东亚国家安全政策和安全威胁的不同特点,设计差异化的安全政策,以有效缓解在周边外交中遭遇的崛起困境。
其他文献
以下学者在2015年为本刊投稿进行了匿名评阅,编辑部谨对他们的无私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战后世界秩序中,日本既是战败国又是现存全球治理体系的受益者。特殊的地缘条件和主权受限的现实使日本将参与全球治理视为保障国家生存与安全、重塑大国地位、应对全球秩序转型的有效手段。基于战后迅速提升的经济实力,日本以G7/8为核心治理平台,以全球环境气候治理为重点领域,以地区发展治理支撑区域主导权,将本国经济实力转化为全球影响力。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长期经济低迷,以及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后,日本为维护大国地位,在全球治理中捍卫西方价值观和传统治理体系,其在经济金融、环境气候、地区发展等治理领
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相互依赖不断深入,政治互动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自由主义认为经济相互依赖是促进和平的力量,而现实主义认为是增加冲突的根源。文章收集了1981~2007年中国与周边17个国家截面组成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控制“相对综合实力”“制度性参与程度”等其他变量后,经济相互依赖的确显著提升了国家间的政治关系,符合自由主义的理论预期。随着经济因素的目益重要,中国与周边国家都加强了经济往来,相互依赖不断深化,形成了命运共同体。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极力避免冲突,而更倾向于合作,以谋求更多的经济福
文章试图在已有的解释美国对外战略变迁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一个基于“社会中心”视角的理论分析框架,以此对美国对外战略的历史演化做出新的考察和解读。该框架表明,美国对外战略变迁背后的根本动力是国际体系压力干预下不断重组的国内社会联盟格局。自19世纪末开始海外扩张进程以来,美国国内先后形成了东北部一西部稳定多数联盟、东北部一南部稳定多数联盟、东北部一南部不稳定多数联盟及东北部一太平洋沿岸与南部一中西部联盟均势四种社会联盟格局,进而导致直接决定美国对外战略制定的国内政治运作机制相应地呈现出“共和党一党独大”“两
随着中美两国在东亚地区战略竞争态势的日益加剧,这一地区的国际行为体以中等国家为代表展开了一系列的两端外交,并将在中美间实现左右逢源作为最优的战略目标。以韩国为例,其在中美间的两端外交就是四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它受到韩国灵活平衡战略文化传统的影响;其次,它是当前国际体系鼓励的战略行为;再次,它是韩国国内基于国家利益的战略共识;最后,它是朴槿惠总统审时度势的战略决策。对于中等国家来说,实现左右逢源的两端外交需要具备五个基本条件:缓和的两极体系结构,自身充分的战略价值,领导人的战略胆识和外交技巧,克服两
厘清逻辑起点和研究对象对于区域间主义的研究至关重要,但是迄今为止,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并未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文章从区域概念、区域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体的合理性以及区域作为区域间主义逻辑起点的合理性三个方面对区域间主义的逻辑起点进行了理论剖析,从历史经验视角和理性分析视角分别对区域间主义的研究对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以东亚拉美合作论坛为例,对区域间主义进行了现实考察,从而有助于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区域间主义的逻辑起点和研究对象。通过对理论和现实两个维度的探究,文章认为,区域间主义的逻辑起点是作为一个整
为了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持续发展,必须有效解决其扩员问题。作为与上海合作组织具有相似宗旨和原则,并面临类似扩员挑战的区域性组织,东盟已成功实现了扩员,其扩员经验对上海合作组织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文章通过考察东盟扩员的历程,认为进一步明确组织定位、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区域环境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功实现扩员的必要条件。根据成员国在扩员问题上的基本共识,上海合作组织在选择扩员对象与时机时应遵循政治原则、主旨原则和效能原则。根据这一标准以及当前形势,上海合作组织目前可优先考虑接纳阿富汗。
文章对《外交》近20年相关刊文的统计分析及实证研究显示,美国精英对中美权势转移这一命题的主流观点是,正在发生的趋势并非表现为美国的衰落而是中国的崛起。现实情况是,美国既在军事、教育、科技、创新和人口结构等方面存在优势,同时也面临着财政赤字、政治僵局和贫富差距等问题。与此同时,中国社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但未来十几年中国经济保持7%的年增长率是极有可能的,即使低于这一增长率,未来中国在经济领域的优势依然十分巨大。综合来看,中美冲突并非不可避免。
近年来,西方国家主流媒体关于“中国国防透明度”的新闻报道及认可程度并未因为中国国防透明度的显著提升而出现“正向相关”。通过对相关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可以看出,西方国家主流媒体对中国国防透明度的认可程度与其国家同中国的政治友好程度“正向相关”,而与西方国家主流媒体的媒体实力“反向相关”。西方国家主流媒体对中国国防透明度的新闻报道主要受到价值观念、刻板印象和国家利益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对中国国防透明度的新闻报道呈现一种层次性,不同类别的国家对中国国防透明度的评判态度明显不一致。因此,中国国防透明度的建构迫切需要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