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24日、26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2018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以下简称综合报告)和2018年度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以下简称专项报告)。今年是上海国资“家底”纳入人大监督范围的第二年。去年12月,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況的综合报告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与去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的专项报告主要聚焦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的管理情况。
为进一步提高今年的审议工作质量,市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成立调研组开展专题调研,在听取市财政局、市国资委等相关政府部门工作汇报的基础上,赴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实地调研,并召开专题座谈会,了解实际情况、发现存在问题、听取意见建议,最终形成了调研报告,供常委会审议时参阅。
瞄准“卡脖子”问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过去一年,市国资委系统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为433亿元,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5万余件,从事科技活动的科研人员9万余人,在重型燃机、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国产芯片等领域形成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分组审议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在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由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带来的风险挑战也不断增多。上海的国企同世界一流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
赵伟星委员通过一组数据表达了自己的担忧。“2018年市国企研发经费的投入强度为1.33%,与2017年的1.05%相比,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与央企和国内其他发达城市的研发投入强度相比,上海还有较大的差距。”
应雪云委员认为研发层面投入不足是国企的历史遗留问题。过去有的企业存在围绕市场赚快钱的思想,短期行为比较多,对研发投入不够重视。随着购买新技术和高技术产品难度的不断增大,核心技术、核心产品的缺乏问题也进一步凸显。
“如果国企的科技创新水平跟不上,将会削弱上海科创中心在全球的影响力以及上海作为科创中心策源地的重要地位。”孙福庆委员不无担心地说。
针对上述国企研发投入低、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部分委员分析认为企业的主体其实是“人”,“人”的原因不容忽视。叶青委员指出,现在国企的激励大多是荣誉激励,而非实质激励,这种激励机制不太容易激发企业家创新作用的发挥。这一点与戴柳委员的看法不谋而合,他同样认为企业家激励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现在有个怪相,一些国企干部不愿意被提拔,因为可能职位高了责任重了,薪水却少了。”
有问题,有反思,更要有行动。徐泽洲副主任认为,上海的国企有历史、有传统、有平台、有资源,应在科创中心建设中作出更大的贡献,企业家要成为科技创新的组织者、推动者、领导者。为此,他建议推进国企机制体制改革,培育出一批能干有为的企业家。
沈志强委员建议国企建立科学的高端人才评价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参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动力和活力。同时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实验室,来解决“卡脖子”的问题。
除了在“人”的方面下功夫,肖贵玉副主任认为,在科创中心建设中,国有企业应该有更高的站位和要求,不仅要关注收益和保值增值,更要关注核心技术攻克;不仅要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更要注重取得研发成果。朱自强委员也建议国企从增加投入、创新机制体制的角度,进一步发挥其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苏明、阎祖强两位委员则认为,虽然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仅仅依靠企业是不够的,政府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苏明委员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从动态角度关注国企技术创新进展的变化情况,关注研发投入的结构,明确弱项短板,做好监管工作。阎祖强委员建议要增强对本市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的扶持力度,以解决其研发投入不足、改革动力不足、掌握核心技术不足等问题,同时要改革相关的考核办法,对国有资产管理不仅要看利润规模,更要看核心竞争力以及对上海产业发展的贡献。
对于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进一步提高国企的核心竞争力,林晶委员建议,要加强上游关键核心零部件、核心关键技术科研攻关,整合上游产业链,加强企业之间的互动,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竞争力。要通过改革作出根本性的调整,逐渐解决“卡脖子”的问题,最终推动国企由“大而不强”向“又大又强”的目标迈进。
写好两个报告
“按照《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建立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实施意见>五年工作规划(2018—2022)》有关要求,进一步改进报告工作、充实报告内容。”
这是市人大财经委针对市政府综合报告和专项报告提出的两条初步审议意见中的一条,即关于两个报告本身存在的问题,不少委员表示“感同身受”。
高小玫副主任指出报告的内容要更加全面。她认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是贯彻党中央“加强人大监督职能”的部署,从发挥人大监督职能的角度而言,要求政府提供的报告内容信息要充分,以便委员们在审议时对工作作出评价、调整对发展的预期、聚力解决问题。她希望今后的报告能够增加关于本市四类国有资产与上年度的同比数据分析,聚焦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推进改革、改进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莫负春副主任认为报告的重点要更为突出。“关键问题在于向人大报告什么,人大要监督什么。要从这个角度去思考,逐步建立起对国有资产的监督标准体系。”他建议今后的报告应突出三个部分:国有企业贯彻国家和上海重大战略部署、战略决策的有关情况;国有企业遵守国家和上海法律法规的有关情况;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此外,林荫茂委员也就如何写好综合报告和专项报告,建议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评价评估标准。
对于专项报告中附件部分提到的国企科技创新情况,崔明华委员认为只讲到了研发投入的相关数据,却没有提研发过程中的阶段性标志和技术创新的成果。他建议今后可以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予以展示。
为进一步提高今年的审议工作质量,市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成立调研组开展专题调研,在听取市财政局、市国资委等相关政府部门工作汇报的基础上,赴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实地调研,并召开专题座谈会,了解实际情况、发现存在问题、听取意见建议,最终形成了调研报告,供常委会审议时参阅。
瞄准“卡脖子”问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过去一年,市国资委系统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为433亿元,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5万余件,从事科技活动的科研人员9万余人,在重型燃机、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国产芯片等领域形成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分组审议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在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由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带来的风险挑战也不断增多。上海的国企同世界一流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
赵伟星委员通过一组数据表达了自己的担忧。“2018年市国企研发经费的投入强度为1.33%,与2017年的1.05%相比,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与央企和国内其他发达城市的研发投入强度相比,上海还有较大的差距。”
应雪云委员认为研发层面投入不足是国企的历史遗留问题。过去有的企业存在围绕市场赚快钱的思想,短期行为比较多,对研发投入不够重视。随着购买新技术和高技术产品难度的不断增大,核心技术、核心产品的缺乏问题也进一步凸显。
“如果国企的科技创新水平跟不上,将会削弱上海科创中心在全球的影响力以及上海作为科创中心策源地的重要地位。”孙福庆委员不无担心地说。
针对上述国企研发投入低、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部分委员分析认为企业的主体其实是“人”,“人”的原因不容忽视。叶青委员指出,现在国企的激励大多是荣誉激励,而非实质激励,这种激励机制不太容易激发企业家创新作用的发挥。这一点与戴柳委员的看法不谋而合,他同样认为企业家激励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现在有个怪相,一些国企干部不愿意被提拔,因为可能职位高了责任重了,薪水却少了。”
有问题,有反思,更要有行动。徐泽洲副主任认为,上海的国企有历史、有传统、有平台、有资源,应在科创中心建设中作出更大的贡献,企业家要成为科技创新的组织者、推动者、领导者。为此,他建议推进国企机制体制改革,培育出一批能干有为的企业家。
沈志强委员建议国企建立科学的高端人才评价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参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动力和活力。同时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实验室,来解决“卡脖子”的问题。
除了在“人”的方面下功夫,肖贵玉副主任认为,在科创中心建设中,国有企业应该有更高的站位和要求,不仅要关注收益和保值增值,更要关注核心技术攻克;不仅要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更要注重取得研发成果。朱自强委员也建议国企从增加投入、创新机制体制的角度,进一步发挥其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苏明、阎祖强两位委员则认为,虽然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仅仅依靠企业是不够的,政府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苏明委员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从动态角度关注国企技术创新进展的变化情况,关注研发投入的结构,明确弱项短板,做好监管工作。阎祖强委员建议要增强对本市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的扶持力度,以解决其研发投入不足、改革动力不足、掌握核心技术不足等问题,同时要改革相关的考核办法,对国有资产管理不仅要看利润规模,更要看核心竞争力以及对上海产业发展的贡献。
对于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进一步提高国企的核心竞争力,林晶委员建议,要加强上游关键核心零部件、核心关键技术科研攻关,整合上游产业链,加强企业之间的互动,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竞争力。要通过改革作出根本性的调整,逐渐解决“卡脖子”的问题,最终推动国企由“大而不强”向“又大又强”的目标迈进。
写好两个报告
“按照《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建立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实施意见>五年工作规划(2018—2022)》有关要求,进一步改进报告工作、充实报告内容。”
这是市人大财经委针对市政府综合报告和专项报告提出的两条初步审议意见中的一条,即关于两个报告本身存在的问题,不少委员表示“感同身受”。
高小玫副主任指出报告的内容要更加全面。她认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是贯彻党中央“加强人大监督职能”的部署,从发挥人大监督职能的角度而言,要求政府提供的报告内容信息要充分,以便委员们在审议时对工作作出评价、调整对发展的预期、聚力解决问题。她希望今后的报告能够增加关于本市四类国有资产与上年度的同比数据分析,聚焦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推进改革、改进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莫负春副主任认为报告的重点要更为突出。“关键问题在于向人大报告什么,人大要监督什么。要从这个角度去思考,逐步建立起对国有资产的监督标准体系。”他建议今后的报告应突出三个部分:国有企业贯彻国家和上海重大战略部署、战略决策的有关情况;国有企业遵守国家和上海法律法规的有关情况;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此外,林荫茂委员也就如何写好综合报告和专项报告,建议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评价评估标准。
对于专项报告中附件部分提到的国企科技创新情况,崔明华委员认为只讲到了研发投入的相关数据,却没有提研发过程中的阶段性标志和技术创新的成果。他建议今后可以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予以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