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快速检测法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期刊
本研究通过自身红细胞和绵羊红细胞对体外淋巴细胞DNA合成和免疫球蛋白分泌的调节作用以及抗CD2单克隆抗体对免疫球蛋白分泌的影响,探讨了CD2-LFA-3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①自身红细胞和绵羊红细胞对静止淋巴细胞无明显影响,但均可增强PHA或PWM诱导的人淋巴细胞DNA合成。②自身红细胞可促进PWM诱导的B细胞合成抗体。③抗CD2单抗WuT11和CCT3对PWM和PWM加自身红细胞刺激
为研究发育中的T细胞与胸腺基质细胞(TSC)间相互作用。我们分析了本室自建的5株小鼠胸腺基质细胞(MTSC)结合胸腺细胞的能力,及结合胸腺细胞的表型。以3T3成纤维细胞为对照,用盖片法和花环法分析MTSC与胸腺细胞的结合,结果表明5株MTSC均能与胸腺细胞结合。但结合能力不同,结合率介于65%~81%之间。结合条件亦有不同,MTSC2株需要在37℃,及Ca++,Mg++离子存在下才能结合胸腺细胞。
婴儿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 HD)是先天畸形中较常见的一种,病因至今不明。本研究通过37例HD患儿尿、结肠狭窄段组织块的病毒分离及DNA探针杂交检测证明:HD的产生与人巨细胞病毒的感染有关。根据为:31份患儿尿巨细胞病毒分离,14份阳性,阳性率为45.1%,同年龄组健康儿尿111份,16份阳性,阳性率为14.4%,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1.96,P<0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35例活动性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孕妇、26例正常孕妇及22例正常育龄期妇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表明:CD3+细胞在正常孕妇(53.6%)低于育龄期妇女(60.8%),而感染孕妇(51.3%)与正常孕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CD4+细胞在感染孕妇(36.2%)低于正常孕妇(42.2%),正常孕妇又低于育龄期妇女(47.2%);CD8+细胞在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CD4
观察了慢性无症状HBsAg携带者(AsC)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表达状态,结果发现:纯化HBsAg和ConA诱导AsC PBMC IL-2R表达数量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PHA诱导AsC PBMC IL-2R表达数量却不比正常人低(P>0.05)。本研究发现AsC和正常人PBMC经纯化HBsAg诱导IL-2R表达时,出现以IL-2R阳性(IL-
用自制的抗炭疽保护性抗原(PA)鼠单克隆抗体——4G11(属IgM类)免疫绵羊,将血清硫酸铵盐析,用正常鼠Ig——或非抗PA的鼠McAb IgM——Sepharose 4B的免疫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了抗4G11独特型抗体。以ELISA鉴定其抗原特异性和模拟PA的免疫原性试验,证明该Ab2具有Id特异性,提示该Ab2具有替代PA的免疫潜能。
Q热立克次体七医株DNA经限制性内切酶PstI完全酶切后与质粒pAT153连接,获重组子200个。经筛选后,将重组子pCY31中的3.0kb插入片段扩增,纯化后,标记光敏生物素制成探针。将此探针分别与Q热立克次体七医株,新桥株、Ys-8株、Henzerling株DNA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马德里E株,斑点热立克次体国内分离的054株、精河株及北亚立克次体246株DNA进行杂交。用亲和素-碱性磷酸酶系统
在1989年5~10月,从北京市西城区3个医院的110名腹泻病患者的粪便中分离出110株大肠埃希氏菌,未发现已知的其他肠道病原菌。从上述的110株大肠埃希氏菌的质粒分析中发现有77株(占70%)携带至少一个分子量为60MD的大质粒。我们利用HeLa细胞粘附试验检测了其中的71株菌。结果有36株证明是肠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即EAggEC。这些菌株构成含有大质粒的大肠埃希氏菌的54.9%,占分离出的所
从纯化登革病毒2型(DV2)样品中提取核酸,经鉴定为DV2RNA。通过逆转录(RT)反应合成cDNA,合成效率约12.3%。在分析16株DV2E基因序列资料的基础上,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寡核苷酸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DV2E基因第1~476核苷酸(nt)片段进行了体外扩增。应用琼脂糖电泳、HinfI酶切、标记DV2 cDNA探针杂交等证明扩增产物为DV2特异片段。在国内首次建立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