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的初春,刚刚年过二十岁的我成为了一名农村小学教师。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来说,身边的一切显得既陌生又新鲜。但想到自己是大学毕业生,教小学的课程还不是“小菜一碟”,于是,我成天优哉游哉,无心钻研业务知识。
有一天,学校教研组通知我准备一节公开课。于是,我按照自己的思路准备了一番,自认为做到了天衣无缝、完美至极。可是,当我走上讲台后,却发现自己的课程设计有点不合适,整堂课都是我在滔滔不绝地讲,课堂气氛异常沉闷,学生毫无生气。课后,我则细细回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冷场的情况。问题到底出在哪呢?可是,百思不得其解。教研会的评课结果可想而知,怎一个“臭”字了得。虽然教研会只有短短的一节课时间,但我却感觉像是过了一年。
好不容易会开完了,我拿起笔记本想赶紧开溜。这时只听身后传来教研组长米老师的声音:“蒲老师,你等一下。”听到这话,我心中泛起了嘀咕:“怎么?大会没说够,又要单独开小会呀……”等到其他人走后,米老师从自己的办公桌抽屉里拿出一本白色封面的杂志递给我,说:“蒲老师,有空看看吧!相信你会有所收获的,过两天还听你的课,可别让我对你失望啊!”我接过一看,是一本早已翻旧的《甘肃教育》杂志。
拿着这本杂志我回到寝室,一翻开目录,我就被它丰富的内容吸引住了,有关新课改、小组合作学习,以及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比比皆是。仔细一看,每一篇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新课改、小组合作学习、班主任工作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看完这些文章后,我又细细地回想了一下自己这一段时间的教学方法与理念,通过对比,我犹如醍醐灌顶一般,以前没搞明白、想不通的地方,一下子就都明白了。于是,我急忙拿出稿纸,结合自己学到的新理念,连夜设计了一节课。
第二天一大早,我兴冲冲地找到教研组长米老师,对他说:“今天你就来听我的课,不用过几天了……”听完课后,米老师兴奋地对我说:“蒲老师,怎么一夜之间,你的进步就这么大,这节课设计得太好了。”我冲他傻傻地笑笑,不好意思地说:“还得感谢你昨晚给我的那本《甘肃教育》……”
此后,我了解到,学校的其他老师都把《甘肃教育》作为了解课改新理念和提升自己业务水平的主要学习工具,而我也逐渐成为了《甘肃教育》的忠实读者。每一期我都会从教研室找来细细地读,并认真地做笔记、写心得。那淡淡的墨香犹如雨露滋润着我年轻的心灵,让我对教育、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则把从《甘肃教育》中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教学结合起来运用于实践。
在《甘肃教育》的陪伴下,我逐渐成长起来,由一个少不更事的年轻教师逐渐成长为学校的业务骨干:2006年,我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同年还被评为“优秀班主任”,2007年和2008年连续两年我都被学校评为“优秀辅导教师”。2009年,我借鉴《甘肃教育》2009年第11期下半月刊中张忠老师《精巧设计,艺术施教》一文中的理念,设计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更是在全县优质课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与《甘肃教育》相识的七年间,《甘肃教育》就像我的老师一样对我谆谆教导,引导我走进了新课改的广阔天地。而我每一份成绩的取得,都有《甘肃教育》的一份功劳。
真心地感谢您——《甘肃教育》,您是我成长的导师。
(作者系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恭门镇中心小学教师)
有一天,学校教研组通知我准备一节公开课。于是,我按照自己的思路准备了一番,自认为做到了天衣无缝、完美至极。可是,当我走上讲台后,却发现自己的课程设计有点不合适,整堂课都是我在滔滔不绝地讲,课堂气氛异常沉闷,学生毫无生气。课后,我则细细回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冷场的情况。问题到底出在哪呢?可是,百思不得其解。教研会的评课结果可想而知,怎一个“臭”字了得。虽然教研会只有短短的一节课时间,但我却感觉像是过了一年。
好不容易会开完了,我拿起笔记本想赶紧开溜。这时只听身后传来教研组长米老师的声音:“蒲老师,你等一下。”听到这话,我心中泛起了嘀咕:“怎么?大会没说够,又要单独开小会呀……”等到其他人走后,米老师从自己的办公桌抽屉里拿出一本白色封面的杂志递给我,说:“蒲老师,有空看看吧!相信你会有所收获的,过两天还听你的课,可别让我对你失望啊!”我接过一看,是一本早已翻旧的《甘肃教育》杂志。
拿着这本杂志我回到寝室,一翻开目录,我就被它丰富的内容吸引住了,有关新课改、小组合作学习,以及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比比皆是。仔细一看,每一篇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新课改、小组合作学习、班主任工作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看完这些文章后,我又细细地回想了一下自己这一段时间的教学方法与理念,通过对比,我犹如醍醐灌顶一般,以前没搞明白、想不通的地方,一下子就都明白了。于是,我急忙拿出稿纸,结合自己学到的新理念,连夜设计了一节课。
第二天一大早,我兴冲冲地找到教研组长米老师,对他说:“今天你就来听我的课,不用过几天了……”听完课后,米老师兴奋地对我说:“蒲老师,怎么一夜之间,你的进步就这么大,这节课设计得太好了。”我冲他傻傻地笑笑,不好意思地说:“还得感谢你昨晚给我的那本《甘肃教育》……”
此后,我了解到,学校的其他老师都把《甘肃教育》作为了解课改新理念和提升自己业务水平的主要学习工具,而我也逐渐成为了《甘肃教育》的忠实读者。每一期我都会从教研室找来细细地读,并认真地做笔记、写心得。那淡淡的墨香犹如雨露滋润着我年轻的心灵,让我对教育、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则把从《甘肃教育》中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教学结合起来运用于实践。
在《甘肃教育》的陪伴下,我逐渐成长起来,由一个少不更事的年轻教师逐渐成长为学校的业务骨干:2006年,我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同年还被评为“优秀班主任”,2007年和2008年连续两年我都被学校评为“优秀辅导教师”。2009年,我借鉴《甘肃教育》2009年第11期下半月刊中张忠老师《精巧设计,艺术施教》一文中的理念,设计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更是在全县优质课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与《甘肃教育》相识的七年间,《甘肃教育》就像我的老师一样对我谆谆教导,引导我走进了新课改的广阔天地。而我每一份成绩的取得,都有《甘肃教育》的一份功劳。
真心地感谢您——《甘肃教育》,您是我成长的导师。
(作者系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恭门镇中心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