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来源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as123456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求趣——激发兴趣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前提
  从教学的过程和要达到的目标来看,处于主体地位的只能是学生,决定着学、影响着教。要使教学取得高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的积极性,与教师的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机械记忆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毫无兴趣。
  要优化课堂教学,首先要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入手,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造成一定的心理氛围。第一堂生物课应像一出优秀的戏剧的序幕那样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上课开始,教师应富有激情地应用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的激励语言开课,对绪论中的内容进行选择和补充,主要讲述当代生物学发展的热点问题,给学生以形象的启迪。如:器官移植,基因工程,生物导弹,试管婴儿,仿生学,转基因食品等等,使学生们充分认识到生命科学的进步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存在着密切联系,从而意识到生物学的重要性与科学性。其次,向学生介绍我国科学工作者在生物学领域中取得的飞速发展与重大成就,给学生以切身的激励。如:首胰岛素的合成,克隆大熊猫胚胎的成功,杂交水稻的培育等生物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励学生学好生物,为国家、人类做出贡献。
  2.求异——形式诱发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途径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回答、不愿回答、不敢质疑的情况比较普遍,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创新意识容易被抹杀。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及创造思维的能力可以在质疑、解疑、释疑过程中培养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或提出问题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发展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检验知识、拓展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积极利用各种教具,增强教学直观性,为探究活动创设情境。
  生物直观教具主要有标本,实物,模型,挂图,录音,录像,幻灯和照片等。其中,前四种直观教具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后几种教具,如幻灯、投影、录像、电视、电脑等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也为学生们更好的学习生物课程提供了更大的便捷。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穿“针”引“线”,立“形”架“桥”,不但可以活跃气氛、激活思维,还可以增强记忆、提高效率。因此,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求知识。如鸟类这一课主要是以“探究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为主线展开的,首先交流调查收集到的鸟类图片资料,使学生有个整体的感性认识,继而呈现家鸽的活体,骨骼标本及模型或巡回下去让学生观察,满足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求知欲。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思考,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加强直观教学效果。又如在讲解细胞结构时,可采用先模型、后挂图、再板图的诱导顺序,使本来肉眼看不见的结构变得直观可见,以期达到模型诱导、挂图感知、板图巩固之功效,使学生顺利完成“认识→思考→记忆”这一掌握知识的过程。
  3.求新——质疑问难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
  学习是一个认识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认识活动只能通过实践和感知在本人的头脑中进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改变单纯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抽象的、不变的教育对象,而把它们看成是主动的、活泼的、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如果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较为密切,可以采用课堂讨论的方法,复习课可以采用讲演法、问答法,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在师生共同释疑中获取新知。
  4.求活——学以致用,是优化教学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目的
  教材包括“生命”、“生活”、“生产”几个部分,“生命”中有生命的现象、本质、意义,让学生懂得认识生命、善待生命、珍爱生命;“生活”中通过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的生物现象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生物;“生产”中对生物的利用让学生感悟用生物创造生活。合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用生物知识创造经济价值的意识。比如:用“合理密植“、“混合放养”等教会学生如何用较少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用“影响植物开花的因素”等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生物知识种植反季节的蔬菜、瓜果等,根据需要随时让各种植物的花朵开放等;利用“植物生长的向光性”、“叶镶嵌”等让学生知道可以用生物知识来对植物造型,点缀家园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教材内容在生活中“活”起来,同时又能创造很好的经济价值。
  学习效果的好坏,与学习动机是否强烈密切相关,作为一名普通生物教师,为了能使自己所讲的知识被学生乐于接受,应从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着手,如果学生意识不到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关系时,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需要,也不能为学习付出足够的努力。教学必须让学生明白现在的学习是为适应和改造未来的世界作准备的。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乐而为之,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真正动脑筋去思考,去探究新知识。
  
  收稿日期:2010-12-20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根据高中女生的生理、心理特征,通过选用体育教材,改变组织教法,发挥学生之间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对怎样提高高中女生体育兴趣、积极性所进行的探索。  【关键词】体育兴趣;组织教法;积极性  How to improve high school girls interested in sports  Tan Lu  【Abstract】Based on the high school girl
期刊
体育是人类社会科学文化的结晶,在人类社会文化科学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体育教师是以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施加特定影响为其职责的人,社会期望体育教师成为理性的典范,道德准则的楷模,体育文化科学的权威,特定社会价值的维护者。体育教师应该反映历史和现实中最美好的东西。从体育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来看,体育教学总是体现一定的社会要求,不仅传授科学知识技能,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而且影响学生社会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把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放在首要地位。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还要求他们具有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些能力的实现是以识字为基础的,加强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我在实际教学中,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识字兴趣,达到识字教学目的。  1.根据汉字构造形式
期刊
【摘要】我国新颁布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在代写论文数学新课程中,不断改革旧时的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的研究,以学生思想为中心、以老师的讲学为中心、以新教材的模式为中心,方可在世界教学的改革中立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1.师生平等,加快数学新改革发展  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导致了师生之间不平等的观念,正如老师是孩子们的领导者,孩子们就必须是服从者。
期刊
1.创设情景  20世纪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因此,在新课标思想指导下,应用
期刊
【摘要】本文就新课程改革中,物理教学中涉及的科学方法教育进行一些个人小结和归纳,阐述了笔者对科学方法教育的思考和体会。  【关键词】物理教育;科学方法教育     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一些教师存在一种错误的思想,认为新课程标准改革就是要找到一种学习物理比较轻松的方法来,记得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在回答另一学者托勒玫的问题时说“不存在任何通向几何学的不费力气的方法”,因此也有理由这样说“不存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其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动词。体验,《标准》中对它作了说明。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如何引导学生体验数学呢?  1.在“玩”中体验  1.1活动课;利用已有工具(如纸、拼图、小木棒、测量工具、计算机等)进行活动,然后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获得某些数学知识或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如教学
期刊
创新能力是创造出新的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意义重大、大有可为。作文创新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立意创新  立意是指一篇文章的主题,作者所要表达的好恶、观点等。人云亦云,一没有价值,二没有新意。训练学生立意创新,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有创造性地思考、善于从多角度思考的习惯。要不为习以为常的看法所左右,不
期刊
1.教师备课要创新  实施创新教育,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建立真正的创新教育的理念,所备的课要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适应,要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着想。备课时一般做到: ①教学目的要创新。要根据教材内容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制定具体的目的和要求。②教学过程要创新。设计时可不循旧规,对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讲授新课、主要环节如何处理进行创新设计。③教学方法要创新。可以采
期刊
1.转变教育思想,坚持教书育人  长期以来,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及“唯分数”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只重视解题结果的教学,忽视思维过程的训练;只采劝满堂灌”的教法,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把教学的着眼点转移到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的素质教育上来,就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破除陈旧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弊端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从而自觉地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