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展览的方式思考传统的“技艺之辨”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n19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展览,在提供丰富的展品与多元的空间之外,还可以激发观者对传统与当代若干问题的再度思考,这也是展览在思想史上的重要价值之一。2013年9月,“安迪·沃霍尔:十五分钟的永恒”巡回展在中央美院美术馆举行。作为回顾与文献双重性质的展览,这是一次对安迪·沃霍尔这位20世纪现代艺术大师和波普艺术先驱的全面审视与多元考量。展览以其生平系年为脉络,依次呈现艺术家各时期的作品与档案共101组,包括绘画、影像、丝网印刷、书信、手稿等诸多形态式样。笔者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他的“坎贝尔汤罐”系列,这也是他倡兴波普艺术的经典作品。这些诞生于半个世纪前的艺术品今天看来依旧崭新如初,铁质盖子依旧发散着淡淡的银光,传达着工业繁荣和消费时代的狂喜与虚空。
  1962年7月,安迪·沃霍尔举办首次波普艺术个展,32幅“坎贝尔汤罐”系列画作震惊艺坛。这些“汤罐”随即成为了西方当代艺术史上的重要图像。它们形式简洁明朗,机械复制性被不断地强化蔓延,硕大的logo宣告着这些画作的“商品”属性。它们与我们熟知的传统艺术从形式到趣味完全拉开了距离,没有了精英与闲雅,远离了古典风格与原典图像,更与古老的美好寓意和象征无关。雅与俗完成了通贯与同构,商品消费与复制技术作为一种符号进入当代艺术的殿堂。站在这些排列成序的“坎贝尔汤罐”前面,凝视着这些伴随消费社会和工业生产而来的“技术性”艺术品,我再次想到了一个美学史上的传统命题——技艺之辨。
  纵览中西美学,技术和艺术的关系是一个恒久而常新的话题。
  在中国的古老语义传统中,“技”与“艺”在诸多文献中可以互换通融,甚至很多用法完全相同。两者同处在形而下的层面,共同眺望着更高层面的“道”。“技”与“艺”皆为通向“道”的必经之途,如一种自我锤炼的修持,完成对东方人文信仰的坚守。
  在现代西方,讨论这个问题较为深刻的有海德格尔和本雅明二氏。前者观点是,在技术与真理相关联的层面上探求技术本质,将技术作为一种去蔽的方式,也是一种真理。技术之去蔽,其基础即“设定”。现代技术将万物定义为“持存物”,事物作为存在者在表象中成为对象,世界则以图像形式呈现。作为有效的手段与工具,技术在改造自然、刺激人的需要和满足欲望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工业时代,技术被无端泛化到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技术强迫事物按照“设定”的框架去显现,事物成了被技术统治的、只具有单纯的功能的物质。在这其中,人被技术奴役,人的自身存在遭受危险,而这危险源于技术之本质。这种本质关联于存在的“去蔽”与“遮蔽”。技术的本质对存在的遮蔽也是对真理的遮蔽。在海德格尔看来,现代技术在本质上先于科学并要求使用科学,现代科学是现代技术的产儿,“无论如何,我们似乎害怕面对这个令人不安的现实,即今日的科学归属于现代技术的本质的领域,而不是其他。”紧承前者,后者观点是,有何种技术和手段、有何种可供表达的特定内容,就有何种艺术的物質载体和传播方式,也就有与之相应的艺术体裁和式样。除了提供更为先进的传播载体有利于艺术发展外,技术的进步还为提升公众素质创造了条件。因此,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影响了艺术的变化,以历史眼光看,技术的进步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等著作中,本雅明通过对故事衰落、小说兴起现象的深度解析,阐明了技术革新可以促进艺术发展这一观点。飞速进步的技术使人们体验了许多全新的东西,同时遇到了许多无法预料的挑战,人类世代相传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对这些新情况的验证无能为力。作为对这种巨变的生活之反应的“故事”这一文学形式便衰落了,而能反映出人们在技术文明时代生存境遇的小说便顺理成章成为文学的主流。技术的进步之所以能推动文学的发展,还在于技术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变化使故事的生产者和接受者都失去了存在的条件,因此故事的讲述者就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消退了。综上所述,海德格尔和本雅明对待“技艺之辨”的立场有对立也有承续,这些观点和声音能够代表西方现代社会里人们对技术与艺术基本属性与功能特征的基本认定。
  简要梳理了这个“技艺之辨”命题之后,我们依然回到安迪·沃霍尔的“坎贝尔汤罐”。它们无疑是消费社会的一个承载着日常性与世俗性的符号,其产生的环境与流程完全背离了传统艺术创造的个性风格与主体投射,而代之以工业复制式的新型“技术”。艺术家别出机杼,尝试使用凸版印刷、橡皮或木料拓印、金箔技术、照片投影等各种复制技法,在其著名的工作室“工厂”(Factory)中组成了制作团队,以颠覆传统的决绝挥别了古典艺术的庄严与独造。沃霍尔宣言:“我想成为一台机器。”他妄图把自己变成“技术”的缔造者与拥有者,进而击碎“艺术”的崇高躯壳。他曾经平静地说:“我二十年都吃相同的早餐”,“我想这也是反复做同一件事吧。”这种看似随意的表述其实再告诉我们,艺术的经典化可以被现代社会轻松解构,同时以重复复制的技术依然能够在当代再造经典。当然,这种再造的经典就来自我们平庸的生活,甚至与鄙俗、失落与冷漠相连。
  慢慢走过悠长的展线,看完最后一幅“坎贝尔汤罐”时,我突然由美国的浓汤联想到中国的酒。石涛自题《墓门图》有诗云:“谁将一石春前酒,漫洒孤山雨后坟?”每每读到此句,总会感觉游荡其间的隔世感慨与无名愁绪默默袭来。安迪·沃霍尔的“坎贝尔汤罐”又让我想到苦瓜和尚这句诗。两位艺术家均已作古,无论是“春前酒”还是“浓汤罐”,也无非是在世间留个念想。内视人性,古人与今人相通,国人与西人无异。瞬间,我觉得超越了学理层面的“技艺之辨”,中国传统笔墨与西方当代艺术发生了美妙的契合。
  参考文献:
  [1]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林中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2]本雅明著,许绮玲译:《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王瑞芸著:《西方当代艺术审美性十六讲》,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深入。多媒体网页设计已成为企业传播文化的有效途径。人们可以通过浏览企业的网站对其进行认识,冲破了以往的政治、经济、地域的限制。而对于旅游产业,当地特色的地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元素与内涵,在旅游页面中想要将企业文化进行有效地传达与宣传,一定要挖掘网页中视觉元素的设计与布局,在达到网页基本性能时侧重展现地域文化的内涵,以激发旅客的精神共鸣
期刊
【摘要】:藏族导演万玛才旦目前有《静静的嘛呢石》(2005)、《寻找智美更登》(2007)、《老狗》(2011)、《五彩神箭》(2014)、《塔洛》(2015)五部长片。这五部长片短片都体现了万玛才旦的藏族文化身份意识,同时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臧族文化和汉族文化的矛盾、冲突到和解、融合的过程,在这些作品中万玛才旦也表现出了对于文化和身份的双重焦虑。  【关键词】:万玛才旦;文化身份意识;文
期刊
我国近几年来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投入,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明显提高,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并不是单靠学生的专业技能来衡量,用人的单位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职业精神便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部分毕业生就业取向功利化、缺乏诚信意识、缺少敬业精神、反复跳槽等现象,不仅影响企业的发展,也影响学生自身的发展。学生就业以后岗位能力发挥的程度,更多的是取决于他所具备的非智力因素,即职业责任、
期刊
Five strategies we always use for translating Chinese dishes which are based on Na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are as follows: literal translation, liberal translation,Transliteration, combined transla
期刊
【摘要】:西藏是一个集宗教、文化和社会等因素一体的神秘地域面貌。建国后,汉族导演对涉藏题材的影片作来大量的尝试和探索,抗日战争时期,导演则是革命的代言人,他们来自政府机构、电视台和大学,他们甚至参与到战场,拍摄涉藏影片是对前线和解放区的相关报道和记录,影片内容反应抗战时期民族团结一致共同抵制外国侵略者。改革开放时期,脱离聊官方的话语痕迹,出现了独立导演,他们以非本民族的角色纪录藏民的生活和坏境,揭
期刊
当前,随着高速公路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遇到了新的难题,员工思想动态日趋复杂化,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使公路行业的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  一、 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在面临国企改革全面启动的时期,给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  (一)对思想教育工作的地位认识不足。它主要表现在思想教育工作很难形成稳定的社会
期刊
【摘要】:一般来说,汉语言文学指的是用汉语表达出来的文学作品。本文对汉语言文学语言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详细介绍了其在语言的应用与意境分析方面的作用,以期提出有效的对策与建议,进而指导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语言;应用;意境;特点;作用;对策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宝库,有着独特的人文内涵,传承着优秀的文化资源。与此同时,在汉语言文学作品的赏读过程中,语言的应用
期刊
【摘要】:传统音乐文化的是由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的人们经过多年传承下来的精华,是我们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所以从另一方面来说传统音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本文在阐述传统音乐的概念和意義的基础上,探究传统音乐在高职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对策。  【关键词】:传统音乐;高职教育;音乐教学;对策探究  传统音乐不仅是优秀音乐经典的代表,也深刻的体现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所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期刊
【摘要】:当前,面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巨大冲击,部分大学生在政治信仰和价值观念方面发生了动摇,出现了对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危机,如何有效应对多元文化对我国大学生文化观念的挑战,使得当代“90后”大学生充分肯定本民族文化的价值,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有赖于大学生文化教育的有效实施,也是当代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伟大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职“90后”大学生;文化自信培
期刊
【摘要】:各民族的文化差异造成了不同文化中动物词汇的不同内涵和象征,英汉语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就存在很大差异,本文仅从某些常用动物词汇分析英汉动物词汇内涵的异同,折射出中西方历史文化、价值观、思维方式方面的差异,从而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动物词汇;中西文化;差异  语言是人类历史和文化发展的结晶,一个民族的语言,蕴含着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社会意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