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小学实施竹文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lcano928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竹,在中国家喻户晓,竹文化,更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竹文化教育就是以竹为载体,把学校教育与竹文化巧妙结合,实现以竹化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本文通过办学理念的理论支撑,校园文化氛围营造,通过以竹育德、以竹益智、以竹健体、以竹尚美、以竹促劳等实施行为的构建,对在农村小学实施竹文化教育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关键词】竹文化 ; 教育 ; 研究 ; 实践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275-01 竹,在中国家喻户晓,竹子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和精神文化形成过程中有着巨大作用,竹文化蕴涵丰富的教育资源,如何把竹文化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实施竹文化教育的根本所在。
  一、竹文化教育概述
  竹,在中国历史悠久,家喻户晓,中国也被誉为“竹子文明的国度”。竹文化就是竹子给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带来的作用和影响,从实物层面,用竹能制作生产用具、生活用具、工艺用品等;从精神层面,它与松、梅并称岁寒三友,也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包含虚怀若谷、高风亮节、不屈不挠、超凡脱俗之意,是君子人格的写照,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竹文化教育就是根据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用竹文化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强健体魄,开展以竹育德、以竹益智、以竹健体、以竹尚美、以竹促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构建竹文化教育办学理念
  理念是一所学校之魂,是学校办学方向、办学目标、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学校地处重庆市永川区北部,坐落于重庆知名旅游景区——茶山竹海的东麓,万亩竹海蔚为壮观,世代生活在竹海山下的学生对竹感情深厚,竹文化已经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校园在万亩竹海清风的沐浴下,处处显现竹的身影,事事彰显竹的灵魂,校园深深烙上了竹的符号,竹成为了学校文化的象征。竹,包涵虚怀若谷、高风亮节、不屈不挠、超凡脱俗之意,是君子人格的写照,更是中国精神文化的象征。以竹为载体,让竹与人相互交融,挖掘出竹品即人品的精神内涵,实现学生人品教育与竹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竹润书香,以竹化人,竹的精神品质自然成为学校办学思想的精髓,成为办学理念的核心内容。以竹的精神品质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校训、“三风”应运而生,提出了“品润童心,清新做人”的办学理念。清新的办学理念激励全体师生像竹一样坚忍不拔、顽强拼搏、专心致志、虚心进取、洁身自好。
  三、营造竹文化教育文化氛围
  竹文化包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竹的元素在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等建设方面得到充分体现。完善制度建设,营造民主、公正、公平的制度文化;构建师生行为文化,师生精神面貌更加清新;打造环境文化,校园环境更加清新,环境建设突出以竹为主题,校园色以绿色为主元素,校园绿树成荫,翠竹掩映,营造出清新宜人的学习环境。教学楼道仁、礼、智、信、廉时刻教育师生,教室内班级特色文化营造出孜孜以求的学习氛围,办公室文化激励教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综合楼道名言警句激发学生对各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整个校园文化无不体现文明、和谐、民主、开放的环境氛围。
  四、开展竹文化教育行为实践
  1.以竹育德。首先提炼以竹的精神品质为核心的理念文化,以理念引领师生发展。办学宗旨: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办学理念:品润童心,清新做人;办学目标:学生好品质,教师好品格,学校好品位;特色发展:以竹化人,人正品端;校训:清新生活每一天;校风:亭亭净植,生生不息;教風:循循善诱,默默耕耘;学风:孜孜以求,天天向上。其次是美化校园环境文化,用竹诗、竹画、竹故事等美化校园。三是以竹的品质引领班级文化构建。四是出版《竹海风》校刊,分别开设竹径通幽、竹下私语、竹傲霜雪、竹海拾贝、竹之音韵五个栏目,既展示了师生才华,又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精神食粮。五是开展德育系列活动,如开展“一个好人”为主题的人品教育活动,进行序列德育,开展“三好”习惯教育,即学习好习惯,生活好习惯,行为好习惯,开展校内一日常规教育等。
  2.以竹益智。首先开发校本课程。竹文化作为一种育人手段走进校园,就要以竹为载体,以竹文化为核心,整合现有三级课程体系,开发关于竹的校本课程,通过调查、书籍、网络等途径,广泛发动全体师生搜寻、整理、走访、提炼、加工有关竹的资料,内容包括竹的生长、历史、诗画、儿歌、文章、工艺品、生产生活用品等,集思广益,整理成册,编写出版校本课程《竹润书香》,课程包括五大版块:走进竹林(竹的生长、历史)、品味竹韵(摄影、竹画)、体验竹艺(竹用品、工艺品)、传承竹魂(竹诗词、成语)、赞美竹情(竹的文章)。其次是成立《竹苗》文学创作室。让各班有写作爱好的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笔,描绘竹的音形意情,感受竹的精神品质,领略竹海的优美风采,激发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
  3.以竹尚美。以《竹润书香》校本课程为平台,赏析其中的竹诗竹画,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养成审美、尚美、求美的习惯;利用美术课程、课程辅助活动、“2+2”项目开展等活动,赏竹画竹;成立“竹叶儿”画社,组织对美术有专长的学生参加画社,通过摄影、写生、国画等,训练学生画竹的水平;成立“篾匠”手工制作队,结合课程辅助活动,在手工制作小组中开展制作竹的生活用品、生产用品、工艺品等。
  4.以竹健体。竹竿舞蹈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受到艺术的熏陶,且舞蹈器材能就地取材,准备简单,所以竹竿舞自然成为学校以竹化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开发校本课程《竹竿舞》,通过走访、网络、研讨等方式,集中大家智慧,成功编写了校本教材《竹竿舞》。其次是成立学校“丫丫”竹竿舞蹈队,在各班挑选优秀的队员组成校级舞蹈队,各班成立班级舞蹈队,定期开展训练,并进行成果展示。三是建立竹竿舞教育评价体系,我们将竹竿舞分为初、中、高三级,每级又分为一、二、三等,考评小组每学年定期开展竹竿舞等级评定,颁发等级证书,并把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之一。四是进行竹竿舞活动展示,每天学生在大课间都要齐跳竹竿舞,每学期都要进行竹竿舞大赛,每学年都要进行竹竿舞等级认证,整个校园时时处处都是欢快的竹竿舞。
  5.以竹促劳。学校在教学楼后院种植不同种类的竹,形成“竹园”,每个班级认领一片,通过挂牌记录竹的品种、养护、成长等,激发学生劳动的兴趣,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也让“竹园”成为学生综合实践基地。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话语世界日益呈现出多模态化,多模态话语研究也相应而兴。网络信息技术利用图像、动态视频、音频等符号模态同纯语言符号模态相结合,共同构建意义和传播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28′,所有的锐角为70°32′,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 “人”字形的角度是110°,更精确的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44′8″!而金刚石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目的:探讨分析妇科肿瘤患者全子宫切除术后生活质量现状及护理新进展.方法:在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内到我院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妇科肿瘤患者中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86例,随机
摘 要:水墨留白,虚实相生,惜墨如金,计白当黑。寥寥数笔丹青,于方寸之地勾勒天地,于无画处凝眸成妙境。留白是中国画中以一种无实物的方式去表达画面中的意境的独特艺术表现手法,留白在山水画中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文章主要从美学的角度来分析空白的美学效果及其哲学渊源。  关键词:中国画;留白;空间构图;气韵虚实;意境;哲学思想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饶师范学院大学生科技课题(XS201813)。  国画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和推进下,通过对各种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的应用,进行自主探索或互助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本文结合实际,总结出了该教学模式在中职院校电控发动机教学中的优势和运用方法的关键,希望中职学生能在与老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
《儿子与情人》刻画了一个失败的母亲形象,不仅在婚姻上,同样在教育子女的方面.而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结果则是因为小说的主人翁所经受的创伤.本文着重通过“创伤”对格特鲁德的
1884年春天,年轻的数学家阿道夫·赫维茨从哥廷根来到哥尼斯堡担任副教授,他年龄还不到25岁,在函数论方面已有出色的研究成果. 希尔伯特和闵可夫斯基很快就和他们的新老师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这三个年轻人每天下午准5点必定相会去苹果树下散步. 希尔伯特后来回忆说:“日复一日的散步中,我们全都埋头讨论当前数学的实际问题,相互交换我们对问题新近获得的理解,交流彼此的想法和研究计划. ”在他们三人中,赫维茨
期刊
2011年一季度我国出现贸易逆差。适当的贸易逆差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适当的贸易逆差能够有效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扩大我国居民内需,减少我国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