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内的常在菌群,大多数无致病作用。人们曾认为大肠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在猪只饲养管理不当、长途运输、恶劣天气等不利条件诱导下才会致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发现大肠杆菌分为非致病性和致病性两类。非致病性大肠杆菌,不产生毒素因而无致病性;而致病性大肠杆菌多能产生毒素引起人或动物发病。如仔猪水肿病、仔猪黄莉、仔猪白痢这三种疾病主要由致病性大肠杆菌侵害肠道并产生毒素引发,以发生水肿、肠炎、肠毒血症为特征。现将仔猪水肿病、仔猪白痢、仔猪黄痢及其防治简要介绍如下:
一、仔猪水肿病
仔猪水肿病又名猪胃肠水肿,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素引起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运动共济失调,惊厥,局部或全身麻痹,头部水肿。剖检多见膀胱黏膜水肿,而胃大弯水肿率只占20%。
1. 临床实践
该病最易与急性副猪嗜血杆菌混淆,应注意鉴别。笔者临床上对发病猪静脉注射亚甲蓝配合葡萄糖,效果较好。用法用量是:体重20~30千克仔猪用2~8毫升亚甲蓝注射液(规格10毫升:0.1克),加入到60~80毫升5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注射。此方法虽然经济有效,治愈率高,但药理作用尚不清楚,不提倡大群治疗或预防。
2. 临床症状
仔猪断奶后至70日龄最易发病,且体格健壮、生长速度快的仔猪多发。
急性病例,突然出现神经症状(共济失调,转圈、后退或抽搐),四肢麻痹,呼吸迫促,闭目张口呼吸(见图1),最后死亡。死后皮肤颜色大多正常,有的出现淤血现象。
一般病例,体温正常,食欲减退或废绝。初期表现腹泻或便秘,1~2天后病情突然加剧,很快死亡。临床上,病猪头颈部、眼睑、结膜等部位出现明显的水肿,因此得名“水肿病”。
3. 病理变化
胃壁和肠系膜呈胶冻样水肿是本病的特征。胃壁水肿常见于大弯部和贲门部。胃黏膜層和肌层之间有一层胶冻样水肿(见图2)。大肠系膜水肿。喉头、气管、肺淤血水肿(见图3)。胃肠黏膜呈弥漫性出血(见图4)。心包腔、胸腔和腹腔有大量积液。肾淤血水肿呈暗紫色。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并充血、出血。
4. 防治
①补硒。缺硒地区仔猪断奶前应补硒。此外,合理搭配日粮,防止饲料中蛋白含量过高,适当添加青绿饲料。
②50%葡萄糖注射液40毫升 2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10毫升(体重15千克用量),一次静脉注射,1次/天,连用3天,同时肌内注射适量速尿注射液。
③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毫升 40%乌洛托品注射液,一次静脉注射,1次/天,连用3天,同时可配合使用轻泻药物,治疗效果更佳。
二、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30日龄内仔猪的消化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排灰白色粥样稀便为主要特征,发病率高而致死率低。猪肠道菌群失调、大肠杆菌过量繁殖是主要病因。据报道,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证实猪轮状病毒是仔猪白痢的致病菌之一。气候变化、饲养管理不当是本病发生的诱因。
1. 临床实践
很多药物对该病都有治疗作用,但要注意防止产生耐药性,应根据治疗效果适当轮换药物,有条件的最好做药敏试验。该病死亡率不高,有时易被忽视,但对整个饲养周期的影响是严重的。因此,对该病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2. 临床症状
尚未断奶1月龄以内的哺乳仔猪多在10~30日龄发病。发病仔猪体温一般正常,精神、采食尚可,只见排灰白色、味腥臭、糨糊状或水样稀便(见图5)。病程1周左右,多数可不治自愈。
3. 病理变化
以胃肠卡他性炎症为特征。胃膨满,内含多量凝乳块,黏膜有卡他性炎症。小肠扩张充气,肠壁变薄,肠黏膜卡他性炎症,含黄白色酸臭液体。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4. 防治
①对初产母猪要做好预防接种,建议选用大肠杆菌K88、K99双价苗。
②对患病仔猪及时治疗,治疗药物和方法较多,要因地、因时选用。如可选用白龙散、大蒜甘草液、金银花大蒜液、矽炭银、活性炭、调痢生、促菌生、硫酸亚铁(硒)等,以收敛、止泻、助消化为主药,必要时投服痢特灵等抗菌药物。
三、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1~7日龄仔猪发生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疾病。临床上以剧烈腹泻、排黄色水样稀便、迅速死亡为特征。寒冬和炎夏潮湿多雨季节发病严重。
1. 临床实践
本病发病时间主要在3日龄左右,最迟7日龄,要与球虫病相区别(球虫病一般在6~15日龄发病)。猪场发病严重,分散饲养的发病少。头胎母猪所产仔猪发病最为严重,随着胎次的增加,仔猪发病逐渐减轻。
2. 临床症状
仔猪出生时健康,后突然发病,第一头猪发病后1~2天内整窝仔猪便会感染发病。粪便呈黄色水样或糊状,顺肛门流下,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见图6)。患病猪口渴、脱水,一般无呕吐现象,最后昏迷死亡。
3. 病理变化
剖检常见肠炎和败血症。主要病变为十二指肠的急性卡他性炎症,表现为黏膜肿胀、充血或出血,肠内容物呈黄红色,混有乳汁凝块。空肠、回肠病变较轻,肠腔扩张,明显积气,肠壁和肠系膜常有水肿。胃膨大,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见图7)。颌下、腹股沟、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和出血,内含黄色带气泡的液体。心、肝、肾有小出血点,肝、肾常见小坏死灶。
4. 防治
发现有1头仔猪患病后立即对与病猪接触过的未发病仔猪进行药物预防,疗效较好。大肠杆菌易产生耐药性,宜交替用药,如条件允许最好先做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用药物。
①仔猪出生后口服痢菌净,预防效果较好。
②氧氟沙星注射液0.3~0.4毫克/千克,肌内注射。
③庆大霉素注射液1.5万国际单位/头,肌注或口服,每天1次,连用3天。
四、小结
在仔猪刚出生后的几小时内,大肠杆菌就经过吞咽在肠道内定居了,因此,产房消毒、临产母猪皮肤特别是乳房清洁卫生就显得非常重要。正常情况下,大多数大肠杆菌不但不会给猪的身体健康状况带来任何危害,反而还能竞争性抵御致病菌的进攻,同时还能帮助猪体合成维生素K3,与猪体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只有少部分致病性菌在机体免疫力降低、肠道长期缺乏刺激等特殊情况下,造成感染。因此,在治疗大肠杆菌病时要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否则,在花费大量药物费用的同时也破坏了猪肠道菌群的平衡,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治疗大肠杆菌病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即对因治疗,尽量避免经验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最适宜的抗生素,同时及时处理并发症。对仔猪黄、白痢,一般采取止泻、补充液体的方法治疗,维持猪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并饲喂易于消化的饲料。对猪水肿病,可采取脱水、利尿等对症治疗,同时减少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这样有利于促使患猪康复和减少死亡。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沛县龙固兽医站 邮编:221613)
一、仔猪水肿病
仔猪水肿病又名猪胃肠水肿,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素引起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运动共济失调,惊厥,局部或全身麻痹,头部水肿。剖检多见膀胱黏膜水肿,而胃大弯水肿率只占20%。
1. 临床实践
该病最易与急性副猪嗜血杆菌混淆,应注意鉴别。笔者临床上对发病猪静脉注射亚甲蓝配合葡萄糖,效果较好。用法用量是:体重20~30千克仔猪用2~8毫升亚甲蓝注射液(规格10毫升:0.1克),加入到60~80毫升5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注射。此方法虽然经济有效,治愈率高,但药理作用尚不清楚,不提倡大群治疗或预防。
2. 临床症状
仔猪断奶后至70日龄最易发病,且体格健壮、生长速度快的仔猪多发。
急性病例,突然出现神经症状(共济失调,转圈、后退或抽搐),四肢麻痹,呼吸迫促,闭目张口呼吸(见图1),最后死亡。死后皮肤颜色大多正常,有的出现淤血现象。
一般病例,体温正常,食欲减退或废绝。初期表现腹泻或便秘,1~2天后病情突然加剧,很快死亡。临床上,病猪头颈部、眼睑、结膜等部位出现明显的水肿,因此得名“水肿病”。
3. 病理变化
胃壁和肠系膜呈胶冻样水肿是本病的特征。胃壁水肿常见于大弯部和贲门部。胃黏膜層和肌层之间有一层胶冻样水肿(见图2)。大肠系膜水肿。喉头、气管、肺淤血水肿(见图3)。胃肠黏膜呈弥漫性出血(见图4)。心包腔、胸腔和腹腔有大量积液。肾淤血水肿呈暗紫色。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并充血、出血。
4. 防治
①补硒。缺硒地区仔猪断奶前应补硒。此外,合理搭配日粮,防止饲料中蛋白含量过高,适当添加青绿饲料。
②50%葡萄糖注射液40毫升 2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10毫升(体重15千克用量),一次静脉注射,1次/天,连用3天,同时肌内注射适量速尿注射液。
③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毫升 40%乌洛托品注射液,一次静脉注射,1次/天,连用3天,同时可配合使用轻泻药物,治疗效果更佳。
二、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30日龄内仔猪的消化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排灰白色粥样稀便为主要特征,发病率高而致死率低。猪肠道菌群失调、大肠杆菌过量繁殖是主要病因。据报道,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证实猪轮状病毒是仔猪白痢的致病菌之一。气候变化、饲养管理不当是本病发生的诱因。
1. 临床实践
很多药物对该病都有治疗作用,但要注意防止产生耐药性,应根据治疗效果适当轮换药物,有条件的最好做药敏试验。该病死亡率不高,有时易被忽视,但对整个饲养周期的影响是严重的。因此,对该病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2. 临床症状
尚未断奶1月龄以内的哺乳仔猪多在10~30日龄发病。发病仔猪体温一般正常,精神、采食尚可,只见排灰白色、味腥臭、糨糊状或水样稀便(见图5)。病程1周左右,多数可不治自愈。
3. 病理变化
以胃肠卡他性炎症为特征。胃膨满,内含多量凝乳块,黏膜有卡他性炎症。小肠扩张充气,肠壁变薄,肠黏膜卡他性炎症,含黄白色酸臭液体。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4. 防治
①对初产母猪要做好预防接种,建议选用大肠杆菌K88、K99双价苗。
②对患病仔猪及时治疗,治疗药物和方法较多,要因地、因时选用。如可选用白龙散、大蒜甘草液、金银花大蒜液、矽炭银、活性炭、调痢生、促菌生、硫酸亚铁(硒)等,以收敛、止泻、助消化为主药,必要时投服痢特灵等抗菌药物。
三、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1~7日龄仔猪发生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疾病。临床上以剧烈腹泻、排黄色水样稀便、迅速死亡为特征。寒冬和炎夏潮湿多雨季节发病严重。
1. 临床实践
本病发病时间主要在3日龄左右,最迟7日龄,要与球虫病相区别(球虫病一般在6~15日龄发病)。猪场发病严重,分散饲养的发病少。头胎母猪所产仔猪发病最为严重,随着胎次的增加,仔猪发病逐渐减轻。
2. 临床症状
仔猪出生时健康,后突然发病,第一头猪发病后1~2天内整窝仔猪便会感染发病。粪便呈黄色水样或糊状,顺肛门流下,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见图6)。患病猪口渴、脱水,一般无呕吐现象,最后昏迷死亡。
3. 病理变化
剖检常见肠炎和败血症。主要病变为十二指肠的急性卡他性炎症,表现为黏膜肿胀、充血或出血,肠内容物呈黄红色,混有乳汁凝块。空肠、回肠病变较轻,肠腔扩张,明显积气,肠壁和肠系膜常有水肿。胃膨大,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见图7)。颌下、腹股沟、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和出血,内含黄色带气泡的液体。心、肝、肾有小出血点,肝、肾常见小坏死灶。
4. 防治
发现有1头仔猪患病后立即对与病猪接触过的未发病仔猪进行药物预防,疗效较好。大肠杆菌易产生耐药性,宜交替用药,如条件允许最好先做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用药物。
①仔猪出生后口服痢菌净,预防效果较好。
②氧氟沙星注射液0.3~0.4毫克/千克,肌内注射。
③庆大霉素注射液1.5万国际单位/头,肌注或口服,每天1次,连用3天。
四、小结
在仔猪刚出生后的几小时内,大肠杆菌就经过吞咽在肠道内定居了,因此,产房消毒、临产母猪皮肤特别是乳房清洁卫生就显得非常重要。正常情况下,大多数大肠杆菌不但不会给猪的身体健康状况带来任何危害,反而还能竞争性抵御致病菌的进攻,同时还能帮助猪体合成维生素K3,与猪体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只有少部分致病性菌在机体免疫力降低、肠道长期缺乏刺激等特殊情况下,造成感染。因此,在治疗大肠杆菌病时要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否则,在花费大量药物费用的同时也破坏了猪肠道菌群的平衡,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治疗大肠杆菌病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即对因治疗,尽量避免经验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最适宜的抗生素,同时及时处理并发症。对仔猪黄、白痢,一般采取止泻、补充液体的方法治疗,维持猪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并饲喂易于消化的饲料。对猪水肿病,可采取脱水、利尿等对症治疗,同时减少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这样有利于促使患猪康复和减少死亡。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沛县龙固兽医站 邮编:2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