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吊模法的水中承台施工工艺探讨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e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水中承台施工的几种方案进行了优比与分析,通过对下纵梁、下横梁、吊带、上横梁、贝雷纵梁及立柱进行具体的验算,设计出了理想的模板。从钢筋加工及安装、立侧模板、混凝土浇筑及附属设备拆除等角度深入地探讨了承台施工工艺。
  【关键词】承台施工;吊模法;模板设计;安装;拆除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国民经济的一日千里的飞跃式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而且带动了桥梁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水中承台施工技术作为桥梁结构技术的重要内容,也朝着大型化、机械化、精确化、快速化的方向发展。本文以某河流的水中承台施工项目为例,探讨了吊模法的承台施工工艺。
  1工程概述
  某河流的河面宽约55m,4#、5#桥墩位于水中,每墩有3个承台组成,尺寸分别为7.6m×5.0m、5.0m×5.0m、2.0m×5.0m,承台之间用2m宽的系梁连接。承台、系梁高度都为2.5m,一次浇捣成形,计混凝土290m3,自重725t。两墩间距为30m,离南北两侧防汛墙各约12m左右,处于水中作业。
  2水中承台施工方案的优比分析
  水中承台施工一般有:围堰筑岛法、抱箍支架法、吊模法等。围堰筑岛法。由于本工程处河水较深,如采用围堰筑岛法施工,围堰的壁厚必须加大,不利于航道通航;其次,围堰施工时填入物与围堰拆除时回填物清理,工程量较大,也不经济。
  抱箍支架法。由于钻孔灌注桩桩头没有预制桩规则,表面不平整,摩擦力不易控制,水下安装和拆除抱箍也比较困难。
  吊模法。本工程采用吊模法,在钻孔灌注桩施工时,灌注水下混凝土后,由桩顶插入2~3根32a#组合工字刚作为吊模支架体系的支承立柱,等钻孔桩施工完成,在立柱上设双拼304#槽钢盖梁,在盖梁上沿横桥向搭设3组上下加强贝雷纵梁,贝雷纵梁长27m;在贝雷纵梁上设吊模系统所需的上横梁(间距1.5m布置)由双拼30#槽钢组成,并通过20mm厚钢板吊带(宽200mm)连系承台底部下横梁(双拼30#槽钢,间距1.5m布置),吊带上下口采用Φ50mm贝雷销固定。在下横梁上布置双拼30#槽钢下纵梁,间距60cm;下纵梁上铺设10cm×10cm方木,间距30cm,在方木上铺设1.8cm厚九夹板形成底模平台。承台吊模施工具体布置见图(1~4)。
  
  图1水中工作平台平面图(单位:mm)
  
  图2承台吊模施工平面示意图(单位:mm)
  
  图3承台吊模施工立面示意图(单位:mm)
  
  图4预埋型钢立柱平面示意图(单位:mm)
  3模板设计与验算
  3.1下纵梁验算
  下纵梁采用双拼30#组合槽钢,布置间距为60cm,搁置在下横梁上,下横梁间距1.5。单根纵梁受力如下: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K1=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K2=1.4。混凝土重:q1=0.6×2.5×2.5=3.75t/m;双拼30#槽钢自重:q2=2×0.0345=0.069t/m;施工荷载:q3=0.2×0.6=0.12t/m2(施工荷载取0.2t/m2);计算荷载:q计=K1×(q1+q2)+K2×q3=1.2×(3.75+0.069)+1.4×0.2=4.75t/m;下纵梁由下横梁约束,以跨径L=1.5m的五跨连续进行计算:q=4.75t/m;最大弯矩:Mmax=0.105qL2=0.105×4.75×1.52=1.12t·m;单根双拼30#组合槽钢:Ix=12100cm4,Wx=806cm3。бmax=Mmax/Wx=1.07×104/806=13.28MPa<[б]=210MPa符合要求。Fmax=0644qL4/(100EI)=0.008cm<L/600=0.25,符合要求。
  3.2下横梁验算
  下横梁采用双拼30#组合槽钢,布置间距为1.5m;每根下横梁通过3根吊带与上横梁连系,吊带之间间距为3.0m.单根下横梁受力包括下纵梁支点作用力、下横梁自重,计算如下:
  下纵梁+结构+施工荷载:q1=4.75×1.5/0.6=11.89t/m;双拼30#槽钢自重:q2=2×0.0345=0.069t/m;计算荷载:q计=q1+1.2×q2=11.98t/m;下横梁由吊带约束,以跨径L=3.0m的二跨连续进行计算。最大弯矩:Mmax=0.125×qL2=0.125×11.98×3.02=13.48t·m;最大支座反力:R2=1.25×qL=1.25×11.98×3.0=44.93t;单根双拼30#组合槽钢:Ix=12100cm4,Wx=806cm3。бmax=Mmax/Wx=13.48×104/806=167.25MPa<[б]=210MPa,符合要求。
  Fmax=0.521×qL4/(100EI)=0.20cm<L/600=0.50cm,符合要求。
  3.3吊带验算
  吊帶采用20mm厚、200mm宽的钢板,在吊带两端预留Φ50+5mm的孔用贝雷销固定;吊带孔距端部距离不得小于300mm。根据吊模系统,吊带最大受力就是下横梁上的最大支座反力R2。
  (1)吊带最大受力:P=R2=44.93t。
  (2)吊带验算
  钢材容许抗拉:f=205MPa;抗拉力:[F]=d×(B-D)×f=20×(200-55)×205=594500N=59.45t>P=44.93t,符合要求。
  钢材容许抗剪:f=120MPa,销孔距端部最小间距为300mm,20mm厚钢板吊带在销栓作用下的容许抗剪力(存在两个剪切面)。
  [t]=A×f=2×20×300×120=1440000N=144.00t1>P=44.93,符合要求。
  3.4上横梁验算
  上横梁采用双拼30#组合槽钢,布置间距为1.5。上横梁搁置在贝雷纵梁上,上横梁受到吊带作用的外力,其受力如下。
  外加集中力:P=44.93t,单根双拼30#组合槽钢:Ix=12100cm4,Wx=806cm3。
  最大弯矩:Mmax=0.175×PL=0.175×44.93×0.45=3.54t·m。бmax=Mmax/Wx=3.54×104/806=43.92MPa<[б]=210MPa,符合要求。Fmax=1.146×PL3(/100EI)=0.002cm  3.5贝雷纵梁验算
  吊模系统共设3组单层上下加强贝雷纵梁,布置间距为3.0m。吊模系统的所有荷载均通过吊带作用在各组贝雷纵梁上,其中第2组(中间组)贝雷纵梁受力最大,对第2组贝雷纵梁进行验算,受力如下。
  通过吊带作用在贝雷纵梁上的外力:q1=44.93/1.5=30.0t/m;
  6排单层上下加强贝雷纵梁自重:q2=0.60t/m;则计算荷载:q计=q1+1.2×q2=30.72t/m。以中间最大跨径L=14.86m的简支梁结构进行计算,Q=30.72t/m。
  最大弯矩:Mmax=qL2/8=30.72×14.862/8=847.95t·m。
  6排单层上下加强贝雷:Ix=6×577434.4=3464606.4cm4,Wx=6×7699.1=46194.6cm3。
  бmax=Mmax/Wx=847.95×104/46194.6=183.56MPa<[б]=210MPa,符合要求。Fmax=5qL4/(384EI)=2.68cm≈L/600=2.48cm,符合要求。
  3.6立柱验算
  本工程立柱采用在钻孔桩内预埋2~3根32a#组合工字钢,其中第2组(中间组)贝雷纵梁下的立柱受力最大,故对其进行验算如下:q=30.72t/m。单根立柱最大受力:N=q×(3/2+14.86/2)=274.3t。
  单根容许受力计算:立柱高H=300cm,3根32a1#组合工字钢面积A=3×67.12=201.36mm2。钢材容许抗压f=205MPa,i=12.85,λ=300/12.85=23.3,Φ=0.96。[N]=ΦAб=0.96×201.36×2.05=396.3t>274.3t,符合要求。
  4吊模法承台施工工艺
  4.1钢筋加工及安装
  按图纸要求预埋立柱钢筋,如立柱钢筋较长,对其承台以上部位进行环箍或设立支撑。河水每12h涨落一次,一天涨落两次,降至最低水位高程位1m,涨至最高水位为3.2m。承台底标高为1.5m。水位从承台底下降到最低水位再上升至承台底大约要3h,将利用水位的涨落差,在水位下降到承台底后,进行钢筋绑扎,当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停止作业。钢筋布置时碰到钢柱子时,钢筋断开,弯90°弯钩,弯钩用钢住侧面贴紧电焊连接,或增加一个90°弯钩接头把断开钢筋与钢柱用电焊连接,遇吊带可断开钢筋断处作加固处理,加固钢筋与断开钢筋同时松开。
  4.2立侧模板
  承台、系梁模板采用九夹板,现场配制。模板安装前先涂涮混凝土隔离剂,模板安装接缝用厚封口双面胶嵌实、密封,防止漏浆。模板上下设4道Ф14mm对拉螺杆拉牢,靠近钢柱部位,对拉螺杆直接焊在钢柱上,起到定位作用。模板安装完毕,对其平面位置、轴线、标高进行复核,检查模板拼接的接缝及稳定性。
  4.3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采用分层水平浇筑,第一层厚40cm,后面每层厚30cm左右。浇注时分两个小组,由两头向中间同步循环往上浇注。第一层开始浇注時,水位比承台高约40cm,在承台中间位置高出底模40cm部位开设两个30cm×30cm的排水孔,待水排干后,及时封上。
  4.4附属设备拆除
  强度达到85%以上时,开始拆除吊带贝雷架、横梁、槽钢等附属设备。先拆除吊带,然后由潜水员潜入承台底,拆除中间吊带下销子;再拆除两侧下销子,水中纵横向槽钢用轮船勾住事先捆在槽钢上的钢丝绳,拖出承台底外,用汽吊配合,吊至岸上。
  5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水中承台采用吊模法施工,能很好地解决施工与航道的矛盾。在深水基础中,采用吊模法,省去了筑岛或钢沉箱,是一种比较经济的施工方法。
  参考文献: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2]杨嗣信.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板社.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各类工程建设日益增多,其中以住宅工程量的增加最大。而在进行住宅工程的建造时,住宅工程的给排水施工是其中比较重要同时又较为难处理的一项,其施工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住宅的使用质量和安全。为了有效地保证住宅工程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施工单位需要在进行施工时增强安全与质量管理,不断规范给排水工程的施工。本文从住宅给排水施工中的常见的各类问题处入手,简要
【摘要】随着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进步,三维CAD技术也获得了飞速发展。三维CAD技术改变了传统机械设计的方法,对于机械设计的影响重大。  【关键词】三维CAD技术;机械设计;影响;  中图分类号: F40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文章详细叙述了三维CAD技术概念、有点以及其对机械设计的影响。通过对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应用的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
摘要:本文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进行了论述,阐述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项目施工管理在创新方面必须遵循的思路和原则。    关键词:创新;施工管理;建筑工程项目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管理模式在逐步走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发挥着它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要】:本文对快装塔的应用前景以及设计要点进行了论述,快装塔作为新生的一种通信塔形式,旨在推动快装塔形成较为完善的应用体系,应用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关键词】:快装塔 应用 应急通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背景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近两年3G和4G网络的迅猛扩张,移动通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效率成为影响运营商竞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智能化建筑层出不穷,已成為当今现代建筑的主流。智能化建筑集成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和自动化控制等高端技术,在建筑市场得到了普及和发展,而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阐述了智能建筑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特点及发展趋势,并对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智能建筑;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要:现代住宅建筑要求平面及房间布置灵活、方便,室内不出现柱楞、不露梁等。异形柱与短肢剪力墙结构能较好地满足现代住宅建筑的要求,因而逐渐得到了推广应用。本文根据西宁市实际案例研究了高层建筑短肢剪力墙与异形柱结构受力情况与抗震性能。  关键词:建筑;剪力墙;异形柱;框架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人们对住宅空间和平面要求的提高,原来的框架结构由于对空间限
摘要: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是既能满足建筑功能又能节约建筑投资成本的有效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建设方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使用性和经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优化设计则在这几个方面中找出一个平衡点。本文结合工程经验和理论依据,对建筑优化设计过程中的整体布局,方案选择、材料选用3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建筑优化设计的实现手段,为设计者进行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设计方案,优化设计,安全,平衡点,
摘要:锅炉的安装作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工作,它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锅炉安装质量控制不但需要按照一定的验收规范去执行,还需要锅炉安装各个专业相互配合、相互检查、相互协调才能更好的完成。文章深入分析了火力发电厂锅炉的安装流程、安装工艺和安装后的校验,以期为提高火力发电厂锅炉的安装质量提供一些有益的考。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锅炉安装;流程;工艺;技术;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TM
论文关键词:楼面裂缝 原因 防治  论文摘要: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的裂缝,是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特别是住宅工程楼面出现裂缝,往往会引起投诉、纠纷以及索赔要求等。但实践证明,通过合理设计、施工及监理控制手段可以克服裂缝的产生。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的裂缝,是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特别是住宅工程楼面出现裂缝,往往会引起投诉、纠纷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建筑业也随之发展着,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随着高层建筑的自身发展,人们对高层建筑中建筑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