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池春季管理的技术要点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wy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控制水深,提高水温。在春季养殖过程中,为利于提高水温,应每隔10~15天由浅到深逐步加深水位1次,并将池水控制在一定的深度。早春鱼池的水深应控制在1米以内,晚春则控制在1.5米左右;虾、蟹养殖池水深应由0.6米逐渐加深到1米;室外养鳖池应换去大部分池塘陈水,早春鱼池的水深应掌握在0.5米左右,晚春应逐渐加深到养殖的正常水位。
  2.及早开食,科学投饵。当水温上升到10℃以上时,养殖动物就开始摄食,摄食量随着水温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因此,投饵应掌握由少到多的原则。合理科学的投饵方法是:先喂精细适口饵料诱食,并坚持定时、定位、定量、定质投喂。鱼类投喂菜饼、豆饼、配合饲料、嫩草等;虾、蟹投喂麸皮、豆饼、螺蚌肉、小杂鱼等;鳖投喂猪肝、专用全价饲料。日投饵量应根据天气、水温和养殖动物的摄食情况来决定,一般日投饵量应占所放养苗种重量的3%左右,以投喂后3~4天吃完为佳。
  3.合理施肥,调节水质。当池塘水温上升到10℃时,即可开始对鱼、虾养殖池进行施肥。最好是施一些人畜粪便,也可施少量化肥。施肥原则是:早春量大次少,晚春量少次多,使水色呈褐绿色、油绿色和红褐色,水的透明度要保持在30厘米左右。若水质清淡,呈黄色或淡绿色,水体透明度大于40厘米,则还要及时追肥。尤其是养蟹、养鳖的池塘,如果水质过肥,必须冲水,不能再施肥,要始终保持池中的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
  4.预防为主,控制病害。春季鱼类易患水霉病、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等;虾、蟹的常见病有黑鳃病、烂肢病、甲壳病等;鳖的常见病有腐皮病、红斑病等。对于细菌性病,可用漂白粉、生石灰等进行预防和治疗;对于寄生虫性疾病,可用硫酸亚铁、食盐等治疗。另外,地锦草、枫叶、大蒜、五倍子等中草药也很有效。
  湖北钟祥市中山水产站 刘 知 431903
其他文献
2012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依然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组织化程度低,产销衔接不紧密,“卖难”“买贵”等问题突出。具体表现为:   ——产销不衔接。订单农业比重低,农产品“卖难”“买难”问题时有发生,价格波动大。   ——农产品流通效率低。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损耗大。商务部的资
黑龙江黑陶艺术是中华之瑰宝,其艺术品均为精选泥料、严格调制、精雕细琢、高温炭化、古法烧制而成,造型丰富、形象独特,具有明快节奏感、韵律感的纹饰体现了形意统一和黑陶
供水管网漏损和真实漏失控制十分必要,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明确产销差、漏损和真实漏失的基本概念及组成,根据管网的基本情况,确定漏损和真实漏失控制工作的重心.此外,还应积极
江苏省丰县自1988年引种日本牛蒡以来,现栽培面积已达到5万余亩,并逐渐辐射到周边地区,如山东、河南、安徽等地。2000年,江苏省农林厅开始实施“丰县牛蒡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项目,更是带动了无公害牛蒡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在日本被称作“南霸王”,非常畅销。  一、产地环境丰县无公害牛蒡生产基地,地处废黄河沿岸,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沙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地下水位低,产地环境通过检测。符合GB/T
从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出发,分析了对外贸易顺差具有促进经济增长与缓解就业压力的正面效果,但对外贸易顺差也引致贸易摩擦、人民币内外币值失衡、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等
【摘 要】学生步入高三后,意味着进入了高考最后的冲刺期,时间紧迫,但高中物理涉及到的内容很多且相对较难,因此如何提高高中物理复习课的效率成了许多教师思考的问题。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高中物理复习的现状并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 复习效率 高考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0.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
随着社会的发展,用户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我们对配电线路的设计以及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电一直与我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而10kV配电线路是将用户与电网相连接的一个关键
以苯唑青霉素为阳性对照组 ,考察头孢呋新治疗新生儿败血症患者 2 6例 ,结果显示治疗 2周后 ,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 ;停药 1周后再做血培养及药敏试验亦显示头孢呋新的治
侗族的历史悠久,侗族的舞蹈源远流长,侗族人们的生活与歌舞关系紧密,无论大大小小的节日、庆典、祭祀活动都要举行歌舞仪式,“多耶”是侗族的一种歌舞形式,也是侗族人们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