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新课导入的原则要求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保障,高中语文新课导入的原则要求对象要有针对性、内容要有关联性、方式要有简洁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导入;原则
恰到好处的课堂导入,将预示着语文课的成功。导入得法的一节课,在开课的几分钟内就会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注意力瞬间集中,并直接指向课堂教学内容,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相反,课堂导入不得法,形式呆板,枯燥无味,或者根本就与教学内容南辕北辙,甚至有的教师总是省略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认为导入浪费时间,没必要。不得法的导入语会使学生听而生厌,减少学习兴趣,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活动,残缺导入环节的课堂导入,会使学生进入被动的接受学习状态。由此可见,如何设计课堂导入是十分重要的,而课堂导入设计需要遵循一定原则。
一、对象要有针对性
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活动,每一节课都有不同的目标,不同的内容。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就应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即课堂导入要有针对性,这种针对性是指,对于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不同的类型的课,教学导入都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措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使导入起到必要的作用。
(一)要针对教学目的与内容
“教学目的是上课的出发点和所要达到的归宿。一堂课的教学目的,在一般情况下应包括:向学生传授哪些新知识,在本节课中应达到什么要求;培养学生哪些能力,达到什么水平;对学生进行什么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如何发展学生体力和审美能力。教学目的就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1]在我们课堂教学中,每一节课教学目的各不相同,能否实现预计的教学目的,是衡量一节课的首要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自始至终都要围绕教学目的来展开,因此,教师设计新课导入时首先要考虑教学目的。不仅如此,教师也应该使学生明白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在上课之初,教师就引导学生了解教学目的,更有利于学生求知欲望的产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课堂导入必须与整个教学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针对教学目的,针对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策略,选择恰当的方法,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服务。
(二)要针对学生的实际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是指导入教学要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来制定课堂导入策略与方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效果要通过学生才能体现,无论什么样的导入策略,都必须得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和领会。第一,设计课堂导入时首先要考虑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状况。通过教育发展的规律我们知道,教育必须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学生的身心发展在不同点年龄阶段存在不同的年龄特征。第二,进行导入设计时,要注意学生自身发展水平的差异。同时,考虑学生的心理平衡性,在导入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难易程度的交替,以模糊学生自我认知水平的暗示,努力使整个班级的学生,在教学开始,都能成功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要针对教师的特点
每位教师的性格气质、教学技能、知识水平、职业素质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这些因素都会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也会影响教师导入策略的制定,导入方法的选择。某些导入的方法深受一些教师的喜爱,运用起来也得心应手,但这些教师可能对其他的导入方法运用不熟练或者感觉不适应。这些因素限制了教师的选择范围。因此,设计导入时,教师要充分认识自身的条件,并深入了解教学的实际情况,勇于探索,扬长避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设计最恰当的导入方法,确保教学从一开始就驶向正确的轨道。
(四)要针对不同课型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任务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不同,每节课不可能都采取一样的模式进行,因而产生了不同类型的课。教师明确了课的类型,有助于明确一节课要完成的任务,以便考虑选择恰当的导入方式,教师应该根据课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
二、内容要有关联性
“内容突出关联性,是指在运用导入技能时,要求教师或明或暗地要与后面所讲的知识、课文内容上衔接,或明点,或暗示,或总领,而不能使导语与后面所讲的内容彼此分离,互不相关。”[2]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是教授一节课的开头,开头与后面的内容要紧密相关,有个别教师在导语设计上,一味求新求奇,使导入与所讲内容脱节,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导入方式要与后面所讲的内容相关联,否则导入的作用就不存在了,甚至会起到反作用。苏诺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学生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只能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3]好的教学导入,可以使学生在导课环节中得到启发,活跃思维,很快进入教学情境。教师的导入设计应该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通过不同的导入方法,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三、方式要有简洁性
(一)时间简短
课堂导入位于教学活动的起始位置,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统领作用,虽然导入对于整个课堂来说十分重要,但是导入也不能占据课堂教学的主导位置。一般情况下,一节课 45 分钟,导入语的时间应该控制在三五分钟以内。这样才会给新课的教授与结束留出恰当的时间。因此在设计课堂导入语时,要充分的考虑到时间,使导入语的时间恰到好处,与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自然衔接,这样既能起到导入语的作用,引起学生兴趣,又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语言简洁
语言的简洁性就是说导入语言不能拖泥带水,要在有限的三五分钟内把导入恰当的完成。导入语对整个课堂教学起着概括作用,概括性也就强调语言的高度凝练。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要充分考虑内容的概括性;要充分考虑语言简洁性。不能芜杂拖沓,纷繁赘余。这样的导入语才能做到言简意赅,明细透彻。给学生以明快感和利落感,使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注意力以最快的速度集中到教学活动中。导入语简洁性,不仅仅是形式问题,而是由教学内容决定。这就要求教师使用导入语时思维清晰,善于概括提炼,使导入语能够“一语中的”,“一针见血”。使学生能够在简短的时间内,从简洁的语言中获取相关知识。[4]
参考文献:
[1]许高厚,施铮.课堂教学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69.
[2]宝大.导入技能,结束技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3][苏]苏霍姆林斯基.周蕖,王义高,刘启娴等翻译.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93.
[4]张艳红:高中语文新课导入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5月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导入;原则
恰到好处的课堂导入,将预示着语文课的成功。导入得法的一节课,在开课的几分钟内就会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注意力瞬间集中,并直接指向课堂教学内容,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相反,课堂导入不得法,形式呆板,枯燥无味,或者根本就与教学内容南辕北辙,甚至有的教师总是省略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认为导入浪费时间,没必要。不得法的导入语会使学生听而生厌,减少学习兴趣,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活动,残缺导入环节的课堂导入,会使学生进入被动的接受学习状态。由此可见,如何设计课堂导入是十分重要的,而课堂导入设计需要遵循一定原则。
一、对象要有针对性
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活动,每一节课都有不同的目标,不同的内容。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就应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即课堂导入要有针对性,这种针对性是指,对于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不同的类型的课,教学导入都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措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使导入起到必要的作用。
(一)要针对教学目的与内容
“教学目的是上课的出发点和所要达到的归宿。一堂课的教学目的,在一般情况下应包括:向学生传授哪些新知识,在本节课中应达到什么要求;培养学生哪些能力,达到什么水平;对学生进行什么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如何发展学生体力和审美能力。教学目的就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1]在我们课堂教学中,每一节课教学目的各不相同,能否实现预计的教学目的,是衡量一节课的首要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自始至终都要围绕教学目的来展开,因此,教师设计新课导入时首先要考虑教学目的。不仅如此,教师也应该使学生明白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在上课之初,教师就引导学生了解教学目的,更有利于学生求知欲望的产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课堂导入必须与整个教学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针对教学目的,针对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策略,选择恰当的方法,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服务。
(二)要针对学生的实际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是指导入教学要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来制定课堂导入策略与方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效果要通过学生才能体现,无论什么样的导入策略,都必须得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和领会。第一,设计课堂导入时首先要考虑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状况。通过教育发展的规律我们知道,教育必须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学生的身心发展在不同点年龄阶段存在不同的年龄特征。第二,进行导入设计时,要注意学生自身发展水平的差异。同时,考虑学生的心理平衡性,在导入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难易程度的交替,以模糊学生自我认知水平的暗示,努力使整个班级的学生,在教学开始,都能成功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要针对教师的特点
每位教师的性格气质、教学技能、知识水平、职业素质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这些因素都会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也会影响教师导入策略的制定,导入方法的选择。某些导入的方法深受一些教师的喜爱,运用起来也得心应手,但这些教师可能对其他的导入方法运用不熟练或者感觉不适应。这些因素限制了教师的选择范围。因此,设计导入时,教师要充分认识自身的条件,并深入了解教学的实际情况,勇于探索,扬长避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设计最恰当的导入方法,确保教学从一开始就驶向正确的轨道。
(四)要针对不同课型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任务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不同,每节课不可能都采取一样的模式进行,因而产生了不同类型的课。教师明确了课的类型,有助于明确一节课要完成的任务,以便考虑选择恰当的导入方式,教师应该根据课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
二、内容要有关联性
“内容突出关联性,是指在运用导入技能时,要求教师或明或暗地要与后面所讲的知识、课文内容上衔接,或明点,或暗示,或总领,而不能使导语与后面所讲的内容彼此分离,互不相关。”[2]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是教授一节课的开头,开头与后面的内容要紧密相关,有个别教师在导语设计上,一味求新求奇,使导入与所讲内容脱节,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导入方式要与后面所讲的内容相关联,否则导入的作用就不存在了,甚至会起到反作用。苏诺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学生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只能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3]好的教学导入,可以使学生在导课环节中得到启发,活跃思维,很快进入教学情境。教师的导入设计应该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通过不同的导入方法,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三、方式要有简洁性
(一)时间简短
课堂导入位于教学活动的起始位置,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统领作用,虽然导入对于整个课堂来说十分重要,但是导入也不能占据课堂教学的主导位置。一般情况下,一节课 45 分钟,导入语的时间应该控制在三五分钟以内。这样才会给新课的教授与结束留出恰当的时间。因此在设计课堂导入语时,要充分的考虑到时间,使导入语的时间恰到好处,与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自然衔接,这样既能起到导入语的作用,引起学生兴趣,又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语言简洁
语言的简洁性就是说导入语言不能拖泥带水,要在有限的三五分钟内把导入恰当的完成。导入语对整个课堂教学起着概括作用,概括性也就强调语言的高度凝练。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要充分考虑内容的概括性;要充分考虑语言简洁性。不能芜杂拖沓,纷繁赘余。这样的导入语才能做到言简意赅,明细透彻。给学生以明快感和利落感,使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注意力以最快的速度集中到教学活动中。导入语简洁性,不仅仅是形式问题,而是由教学内容决定。这就要求教师使用导入语时思维清晰,善于概括提炼,使导入语能够“一语中的”,“一针见血”。使学生能够在简短的时间内,从简洁的语言中获取相关知识。[4]
参考文献:
[1]许高厚,施铮.课堂教学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69.
[2]宝大.导入技能,结束技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3][苏]苏霍姆林斯基.周蕖,王义高,刘启娴等翻译.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93.
[4]张艳红:高中语文新课导入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