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修复中的作用

来源 :中国临床康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_1984t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活动性和非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的表达,以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于2001-05/2005-05选择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住院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2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改良Williams疾病活动指数将之分为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组(n=22)和非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组(n=10).对照组10例为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或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所有参与者均同意结肠镜检查及结肠黏膜活检.溃疡性结肠炎组取至炎症最明显处,对照组在直乙交界处取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参与者结肠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阳性反应物呈棕黄色颗粒,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免疫阳性反应位于胞浆及胞膜,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阳性反应位于胞核.每张切片随机选取5个高倍视野观察,计数阳性反应的上皮细胞.评估标准: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阳性反应细胞数/所有上皮细胞数<5%时记为0,<50%为1,>50%为2,根据染色强度记为不着色0,黄色为1,棕黄色为2;两者相加:0为阴性(-),1为弱阳性(1+),2~3为阳性(2+),4为强阳性(3+).②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核染色细胞数/所有上皮细胞数<25%时为Ⅰ级,26%~50%为Ⅱ级,51%~75%为Ⅲ级,>76%为Ⅳ级,Ⅲ级和Ⅳ级为增殖细胞核抗原过表达.结果:所有参与者均完成各项检查,无脱落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对照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阳性表达频率为4/10,增殖活性最低,7例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为Ⅰ级;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阳性表达频率为19/22,增殖活性亦增强,增殖细胞核抗原过表达频率为5/22;非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全部表达为阳性,增殖细胞核抗原过表达频率为9/10.对照组、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组、非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阳性表达率、增殖细胞核抗原过表达率依次上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25%,86%,100%,P<0.01);(10%,23%,90%,P<0.01).结论:非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明显增加,细胞增殖活跃,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炎症修复过程中起一定作用,适当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在损伤修复中起中关键作用,过度不恰当的表达可能在细胞的恶性转化中起作用,促进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的发生.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眼科学及视光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视觉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视光学知识和研究成果在眼科各领域的应用势必对提高人们的视觉质量产生影响,这也是我国广大眼科工作者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致病的分子机制至今仍不清楚,已有研究表明,染色体3p21~22区域存在与鼻咽癌发生密切相关的抑癌基因。KIAA1173基因是定位于3p
目的研究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防止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选择同期翼状胬肉75例(85眼),随机分为2组:A组36例(39眼)采用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B组39例
目的:评价大剂量醛氢叶酸(CF)、氟尿嘧啶(5Fu)与顺铂(DDP)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肠道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38例中胃癌18例,大肠癌20例。CF200mg/d,静滴2h,5Fu750mg/d,
目的应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全身显像,探讨PET、同机CT和PET-CT融合图像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共332例18F-FDG PET-CT受检者
目的探讨儿童肝豆状核变性(HLD)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HLD 17例患儿的临床表现.结果17例HLD患儿中发病年龄最小6.5岁,最大14岁.其中肝损害15例,肾损害8例,神经系
中国金融业正步入客户主导的买方市场,以客户为中心,正逐步成为他们商业运作活动的核心.本文阐述了商业银行充分利用现有网络通信、硬件资源、系统环境和软件平台,开展方便、
本文对如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进行探讨.本文提出,要强化全员质量意识,深化质量管理,实现"精品名牌"工程,还要完善质量保证机制,并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
目的探索一种无创的辅助判断肺心病患者缺氧程度的评分方法.方法①以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为框架,自行设计肺心病患者缺氧量化评分表,对67例肺心
宽带钢冷连轧过程中,板形、板厚和张力控制之间存在着很强的耦合关系,相互影响对方的调节效果,甚至引起系统不稳定。为了进一步提高控制精度,进行解耦设计实现解耦控制是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