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特色高职校园的无形文化与有形文化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o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日益深入,特色高职校园文化的深入阐述与具体呈现日渐急迫,急需详尽阐述特色高职的无形文化,具体呈现特色高职的有形文化。本文将论述特色高职的无形文化与有形文化,述及相关哲学意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及其他呈现方式,以期对特色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职校园;无形文化;有形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6-0193-03
  想说清特色高职的校园文化,需先对特色校园文化界定加以界定,进而针对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阐述特色高职的无形文化与有形文化,进而以传统人文话语方式阐释相关哲学意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及其他呈现方式,从而使特色高职的校园文化建设植根传统人文。
  一、特色校园文化界定
  校园文化一般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其中物质文化(如图书馆、学校的标志性建筑等)是基础,是校园文化发展的前提。精神文化(如校风、学风等)是核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着力点。制度文化(如学校的规章制度),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行为文化(如学校流行的歌曲、服饰等)是表现形式。四个层面的另一种说法就是有形文化与无形文化。无形文化表现为理念、风尚,有形文化表现为行为、器物、文件等。特色校园文化界定关键不仅在于如何看待无形文化与有形文化的关系,而且在于无形文化之准确阐述与有形文化之具体呈现。
  二、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之现状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从现存问题入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分析,做到有的放矢。一般地说,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现存表层和深层两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无不影响无形文化的准确阐述与有形文化的具体呈现。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表层问题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高职校园文化本质属性描述不够深入。现有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也涉及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也有很多文章做了创新尝试,但是未能明确阐述高职之所以为高职的本质特性,致使其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相对缺乏统一、有机的设计,使高职校园文化活动往往流于简单粗放、顾此失彼。其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眼点单一问题。目前,很多高职校园文化研究者往往盯住高职生的负面问题做文章。他们认为,高职生高考失利多以为梦想破灭,以失败者的心态无奈到高职院校报到,进而生出诸多问题。于是他们觉得应想方设法施以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甚至施以高压,致使部分高职生逆反、麻木。这种想法、做法是缺乏真正创新的思政工作的表现,是缺乏深入人心的校园文化的反映,其后果是错过了高职生修身教育的良机,使他们带着诸多心理、学习、生活等问题走向社会。殊不知高职生也自有其不可多得的优点。在现有高考制度下,考得好未必“做”得好,考不好也未必“做”不好。动脑是一事,动手是另一事。仔细分析高职生的强项,“行动能力强”是其普遍优势,他们是天生的“行动一族”。他们的这一特点正与高职教育重“行”理念天生暗合。因此,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不应该过多关注高职生的缺陷,而应该转换视角,多关注高职生的优势,多鼓励,多引导,以“疏”胜“堵”。
  三、特色高职无形文化构想
  (一)哲学意念
  1.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提倡新道德理性,构建新生态文化。历史经验表明,工业文明日见其狭隘。必须从后工业文明的视角看待人与自然,建构新道德理性。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要多些关爱、回馈,要树立爱自然就是爱自己的观念,进而从征服自然的迷狂中走上回归自然的和谐之路。公平对待自然,友爱一切生物,构建新生态文化。
  新道德理性的核心概念为:尊道,爱人。
  新生态文化的核心概念为:关爱、回馈。
  2.反对唯科学主义,提倡新科学理性,构建新科技人文。所谓唯科学主义就是只见科学不见人文,只讲效率不及其余,把手段当目的。名为人类福祉,实则可能最终毁灭人类自身。必须提倡新科学理性,这种理性就是在充分利用自然规律时积极补偿乃至增益自然。而作为自然一份子,人也要避免被工具化,要亲近自然,感受个体存在价值,感受人间关怀。
  新科学理性的核心概念为:精准与平衡。
  新科技人文的核心概念为:科技与幸福。
  (二)价值观
  价值观是对一个群体业已形成的有关哲学意念的具体化,为相关人员的言行取舍乃至抉择提供参照。高职校园文化应有价值观序列如下:
  1.明道。“明道”就是以健全的思维方式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对复杂事物洞若观火,知道去就标准,明了抉择依据。具体到高职校园,“明道”就意味着所有在校人等都应该崇尚理性,头脑清醒,深刻了解自己的职分所在,做到外不惑于事物迷乱表象,内不屈于一己无端私欲,行于当行,止于当止,不待法纪规章约束而积极先行,则高职校园必和谐愉悦蒸蒸日上了。
  2.致仁。“致仁”是超出“小爱”达成“大爱”。这就要求超出爱家人爱亲人而爱他人,乃至超出爱人类而爱天地自然。具体到高职校园,“致仁”就意味着所有在校人等都应该将超出“小爱”达成“大爱”作为信念去遵行。“大爱”这一概念绝不仅仅是“爱自己”的手段,其本身就有超过道德乃至超过宗教的价值值得追求。应该说,“致仁”就是高职校园的“王道”,干部遵行之则干部得拥戴,教师遵行之则教师得爱戴,学生遵行之则学生得崇高境界。
  3.立刚。“立刚”就是以坚强的意志遵行上述已明之道和将致之仁,不折不扣,不屈不挠。具体到高职校园,“立刚”就意味着所有在校人等都应该以坚强的意志坚持真理履行职分关爱他人,做事不折不扣,遇挫不屈不挠,祸福从容对,宠辱不能惊。所谓“勇者不惧”,指的就是这样的人。如果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勇者”,则高职校园一定会成为我国崛起乃至成为世界新文明引导者不可或缺之所。
  (三)行为方式
  就本质而言,行为方式是一种选择或使用某种行为的样式,这种样式可以决定、解释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这种方式是积淀而成的,为群体成员所自觉遵守,折射出组织整体的行为特征。就高职教育而言,行为方式可通过思维方式和意志品质形式及相关方式表现校园文化。   一般说来,一所学院各阶层所秉持的行为方式应符合以下推论:
  1.领导行为方式。一所学院的领导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乃至决定着该学校师生员工的行为方式。所以,作为学院领导,其最重要的就是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并强力贯彻之,这就需要有平衡的思维方式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因此,学院领导应推崇缜密思维力与卓越行为力,做思的高手,行的专家:深刻理解世界高职教育发展方向,洞察高职教育发展先机,清晰本学院的独特性并将既定理念具体化为可操作的制度,直至教育出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人才。
  2.教师行为方式。教师是学校既定哲学意念与价值观的具体传达者,是学生品行与才能的具体塑造者。教育工作的性质有如慈母育子,教师必须爱学生如儿女,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育。因此,亲爱学生是教育者必备条件。同时,如同优秀母亲更能养育出卓越子女一样,教师只有具备专业素养且懂得如何将既定哲学意念及价值观以符合教育规律的方式传达,才能培养出合乎教育目标的学生。因此,好学习乐钻研是教师的应有行为特征。教师行为方式对学生行为方式影响至巨,对独特课堂文化的形成影响至要。
  3.学生行为方式。学生是学院既定哲学意念及价值观最经常、最具体和最具学校特质的体现者,其行为方式最能动态地呈现一所学校的鲜明特征。作为高职生,怀技秉能、善于行动是其职业行为特征,同时这种特征也必须散发着学院既定哲学意念及价值观意味。他们的行为方式将通过社团、课堂、实训、宿舍以及网络诸形式具体表现出来。因此,必需整合社团文化、课堂文化、实训文化、宿舍文化以及网络文化等形式,使其在体现学院既定哲学意念及价值观时能有机地形成合力。
  4.员工行为方式。作为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员工行为方式研究不可偏废。他们的言行同样是学生行为方式的养成要素。所以,员工言行都应中规中矩,以体现学院既定哲学意念及价值观。
  四、特色高职有形文化构想
  有形文化要能够迅速给人们提供感觉刺激,明示或暗示组织既定的道德理念与科学理念。这种文化包括以文件形式存在的制度、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控制成型以诉诸各种感官的各种文教宣传形式、各种建筑雕塑园林等立体建筑所传达出来的文化意象。
  (一)成文制度
  国家有宪法,企业有条例,它们反应的无非是制度文明。同样,一所学校的制度体系是否准确反应既定的道德理念与科学理念,是否具有内在逻辑性,也反应着这所学校的文明程度。从校园文化的角度看,高职院校成文制度应具备以下特征:
  1.具有企业文化的特征。从人生的阶段性上讲,高职教育是企业生产的前期培训,因此,高职校园制度文化应具有企业制度文化某些特征。
  (1)约束性。为实现企业目标,企业需要以一定的方式对员工的行为加以限制,这种限制具有强制性和整齐划一的特点。至少,高职校园学生管理制度文化也应具有这种约束性,只不过这种约束性要建立在深刻地了解人性的基础之上。
  (2)保护性。在企业行为中,为保护员工或者团体的应有权益,企业需要以制度的形式对员工或团体应有权益加以规定。高职校园管理制度文化也应具有这种保护性,以期对学生权益乃至对发展其潜在优势提供制度保护。
  (3)激励性。这种激励性主要是指企业对经营者和员工的激励。它能够调动员工积极性。高职校园管理制度文化无疑应具有这种激励性,甚至应极力放大这种激励,以便让高职生在高职校园找到“家”并“实现自我”。
  2.具有学校文化特征。虽说高职校园制度文化应具有企业制度文化某些特征,但高职教育毕竟是高等教育,终究具有学校文化的本质属性。因此,高职校园管理制度文化还应具有以下特征:
  (1)人文性特征。人文性首先体现在文化制度的人性基础中。出于人性的制度设置才能具有大本大源,才能常用常新。而人情味是高职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中国文化重要元素。谁不懂人情,谁就不懂中国。
  (2)实践性特征。中华民族注重实践理性的特征要求我们的制度要源于实践指向实践,而高职教育的制度设置就更加本质地要求其制度文化具有实践性特征。因此,要从制度层面对“利于行”的方方面面做出详尽规定,以此确立高职教育的本质特点。
  3.统一、有机特征。反应既定道德理念与科学理念的制度文化应是统一、有机的。唯其如此,各种制度才能降低内耗、没有内耗乃至具有1+1>2的效果。因此,各种制度设置应仔细论证,使部分对整体既保持目标高度一致,又具有活力。
  (二)环境文化
  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校园的硬环境还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育人的功能。校园硬环境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建筑、雕塑、园林及校园小品等方面。学校的历史、文化和专业特色都可以形成环境文化特色。
  如果说地理环境决定文化类型有一定道理,则校园物质环境影响校园文化也必不错。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即不言之教者”也颇有道理。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基础上解读景观,在解读中理解过去和现在的各种文化信息,进而对个体生存的意义加以体认,对学校哲学意念及价值观加以确认。
  校园是专门的育人场所,其有形文化应具有育人的意向性。校园物质文化景观积淀着学校历史、传统等独特价值,蕴含着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学生不仅通过景观掌握一定群体的环境知觉,而且从景观中领会特定文化的空间设计,他们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的建筑、雕塑、园林等各种主要景观要体现学院既定哲学意念及价值观,要像对待“不言之教者”一样精心设计学院的建筑、雕塑、园林。
  在中国高职校园里,无论是“无形文化”建设还是“有形文化”建设,都意义重大。可以相信,极富高职特色文化内涵的“无形文化”及“有形文化”,一定会为特色高职教育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牟宗三.康德的道德哲学[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8.
  〔2〕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3〕唐代兴.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老子著,丹明子解译.道德经的智慧[M].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新加坡吃请的风气不太盛行,公务或商务聚餐往往选择在中午,一般不会大量饮酒。当地生活节奏匆忙,到了晚上,忙了一天的人们若非迫不得已,一般会尽可能回家陪伴家人。当然,许多仪式性
作为一部视野宏大、层次丰富、人物动物繁多的长篇小说,安吉拉·卡特的代表作《马戏团之夜》备受评论界关注。迄今为止,专家、学者们的论述焦点不是落在性别政治上,便是指向
监视居住强制措施在本次刑诉法修改过程中引起了较大争议,本文就本次修改监视居住法律定位、适用范围等问题和指定监视居住修改的重大意义做些解读,以期能够为准确把握刑诉法修
摘 要: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较好的综合素质,但是在现代社会,大学生群体中也出现不少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文中在分析当代大学生部分思想道德现状后,进一步指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显现的问题,并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对策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2-0223-03  一、引言  胡锦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我们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依靠这种精神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但是概括为这样一个简洁的口号并且推广到全党全军,却有一个过程。1952年4月,为了修筑长
对内蒙古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机力通风塔冷却风机高速时振动的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在机组检修期间进行了治理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今后处理此类问
卡西尔说人是符号的动物,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独特的标志性符号,汽车已成为现代文明乃至现代文化的最重要的标志性符号之一,它从最初的“代步工具”已渐渐进入艺术领域并成为不可
一位是已经谢世的著名红学家周汝昌,一生沉醉于研究《红楼梦》,被誉为新中国研究红学第一人。晚年的周汝昌双目几近失明,仅剩下听力,但从未停止思考和研究。他说:我一点儿也不
大湘西地区包括湖南张家界市、湘西州、怀化市、邵阳市及永州市的江华瑶族自治县和江永县,在这片广衰而神秘的土地上,浓郁的民族风情、奇特的山水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
"让守信行为受到褒奖,让失信行为受到惩戒",这是湖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目的所在。2005年以来,湖南在全国率先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至今已初步建成包括组织体系、制度体系、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