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安全是人类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需求,安全就是生命。但是近年来,幼儿园里危险事件频频发生,意外伤害已成为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第一杀手。这不能不引起社会和广大幼教工作者的焦虑和关注。尽量避免幼儿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要内容。笔者在此就幼儿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和对策的问题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 幼儿园 意外伤害事故 安全管理 安全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然而,据最近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儿童死亡原因中26%来自于意外伤害,意外伤害已成为儿童的第一杀手。如何防范、处理儿童意外伤害事故成为家庭、教育机构、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幼儿园作为低幼儿童生活学习的集体护养机构,是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易发多发场所,因此,需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一、幼儿园发生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
(一)幼儿自身的原因
幼儿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好动、好奇,理解力和判断力差,缺乏生活经验,危险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容易遭受意外伤害。如幼儿喜欢攀爬,而阳台、门窗、楼梯往往因缺少保护装置而导致幼儿从高空跌落;玩水、游泳给学前儿童带来乐趣,也潜藏着风险。又如,幼儿常常以触摸或嘴尝的方式认识世界,因此气管异物、鼻腔异物、眼内异物、夹伤、触电和烫伤也成为学前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类型。
(二)保教人员安全意识淡漠、安全知识贫乏、安全救助技能欠缺
在保教人员不足、师生距离比较远的情况下,意外事故发生频率会提高。保教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或缺乏对危险事物的警觉性和应变能力等,都是一种安全隐患。研究表明,10:00~14:30是托幼机构意外伤害发生的高峰期,原因是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后思想由紧张状态进入放松状态,对幼儿的安全监护有所松懈,而这时幼儿正从兴奋期转入疲劳期,体力和自控能力明显下降。在对幼儿实施保教过程中,保教人员容易重视教学而轻视安全,贪图方便而忽略危险排除,最终因麻痹大意而导致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客观环境中的潜在危险
客观环境中的一些因素常会导致在园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来自于活动场地、设施的不安全因素等,如室内用房过分拥挤,活动场地狭小,地面不平整,家具、玩具的边角锐利,玩具颗粒过于细小,游戏设备器具陈旧、老化,操作工具不适合学前儿童等等。
(四)规章制度不健全
目前幼儿园大多制定了门卫制度、饮食卫生制度等安全规章制度,但尚不完善,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缺乏力度。安全责任不明确,没有做到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岗到人;安全标准不明细,缺少各岗位标准化的、有可操作性的安全工作规范;执行监督不深入,缺乏长效的监督管理和追责机制;应对措施不得力,尚未建立幼儿园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应对措施不得力,导致幼儿园各级各类工作人员安全责任意识淡漠、安全工作流程草率、安全事故应对慌乱,未能为幼儿园有效预防处理意外伤害事故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基础。
二、幼儿园幼儿意外伤害事故预防处理的对策
(一)重视安全工作,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1. 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幼儿园实行依法制园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幼儿园管理的基本依据。因此我们应不断制定和完善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幼儿园安全保卫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建筑设施检查维护制度、火源、电源、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制度、事故报告处理制度、食品卫生制度、厨房安全制度、卫生消毒隔离制度、幼儿接送卡制度、发现安全隐患报告制度等等。如严格执行接送卡制度,即上午家长来送幼儿时,必须从班上老师处拿到该幼儿接送卡,下午来接幼儿必须把卡交到本班老师处,方可领走幼儿,同时为了防止家长不慎遗失接送卡,幼儿被冒领的情况发生,孩子最好由专人接送,如果有特殊情况叫同事代接幼儿,必须事前通知教师,并凭该幼儿接送卡来接幼儿等等。通过各种制度的建立,使安全工作纳入幼儿园工作的各个环节,使教职工的行为受到规章制度的约束,从而起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的作用。
2. 健全幼儿园安全工作责任制。幼儿园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制度体系,根据幼儿园教学、后勤、行政的各项工作,制定与之相关的安全工作制度,各项要求应全面、规范、细致和具有可操作性。安全工作制度执行监督要有力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考核有奖惩、事故有追责。通过制定系列的岗位安全工作责任制和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形成幼儿园安全制度网络,从而为干预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对处置突发安全事故的组织机构、各级职责、处理程序、监测预警、预防措施、责任追究等均作出明确细致的规定。这使幼儿园各级各类人员面对事故不会不知所措、慌乱延误救治,对幼儿意外伤害事故能预防监测、及时发现、快速应对、有效遏制。
(二)加强幼儿安全教育,提高自护自救能力
幼儿的身心正处于逐步发展的阶段,缺少生活经验和常识,自理能力也较差,虽然教师和家长在竭尽全力小心翼翼地呵护他们,以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但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成人对孩子的保护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关注和保护孩子的同时,更重要的应该是教给他们必要的安全知识,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幼儿园可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创设直观、形象的幼儿安全教育环境,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之中,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并且可以根据幼儿园常见的意外事故,设计专题教学活动,以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帮助幼儿理解安全常识和掌握安全行为技能。同时可以将自我保护的学习内容融入到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之中,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之中练习自我保护技能,发展自我保护能力。
制定安全疏散演习计划,画出各班安全疏散线路图让幼儿熟悉,并定期举行全园安全演习等等。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会幼儿防触电、防溺水、防火、防摔伤、防走失、防拐骗等自我保护的技能,使幼儿学习实际的防危保安的本领,从而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自护能力,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对教职工培训,提高有效预防和合理应对的能力
1. 加强对教职工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
幼儿园教职工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素养状况,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保教工作质量,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健康。纵观诸多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很多与教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淡薄有关。因此要加强教职工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其事业心和责任感,把确保幼儿人身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好;认真学习教职工行为规范和幼教理论,严格依法履行其保教责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热爱幼儿、精心呵护幼儿,从如何保护每个幼儿的生命做起,从生活中点滴小事做起,献一份爱心、多一份热心、少一点粗心、获得一份安心。幼儿园定期组织专门的安全条例、安全知识学习和安全技能培训。每学期要对安全工作作全面部署,有针对性地开设安全工作培训课程,或者举行安全演练,进一步提高全园的安全意识,全面提升员工的安全素质,使之能有效预防幼儿伤害事故,合理应对意外事故的发生。
2.利用激励手段,调动教职工安全工作的积极性。
注意利用激励手段,调动教职工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一个“节点”的作用。教职工能否重视安全工作,有赖对其进行有效的安全行为激励。例如通过设安全奖、改善安全卫生条件、提高待遇、安全与职务的晋升及奖金挂钩,表扬、记过或开展“安全竞赛”等手段和活幼,利用外部作用激励人的安全行为。同时还可以通过更新教职工安全知识、培训安全技能、强化安全观念和情感理想、培养建立安全远大目标等内部激励手段,使安全行为建立在自愿自觉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安全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实现。作为管理者,应积极创造条件,形成内、外激励的环境,满足教职工对安全精神文化的需要,充分调动每个员工安全行为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使教职工从被动的“要我安全”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安全”,进一步达到“我懂安全、我会安全、我管安全”,从而促进安全工作积极性稳步提高。
(四)多措并举,多方合作,保障幼儿安全健康
幼儿园的工作繁杂琐碎,面面俱到,安全工作任务艰巨,因此需要调动各方面力量,群策群力,协同防护。首先是引入专业指导服务,例如邀请公安、消防、医院的专业人员分别对幼儿园的防爆、防火、防病等安全工作进行专门性的安全工作指导;与专业教学单位合作,开展幼儿园安全工作的专题研究,为安全工作制度建立和安全培训课程开设提供科研保障;聘请法律顾问,遇到意外伤害事件,及时向律师咨询,理智处理问题。其次要加强家园合作,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家长课堂、家园安全主题活动、亲子活动等,向家长宣传幼儿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幼儿意外伤害预防和处理的方法,使家庭和幼儿园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同步。
总之,我们要以对国家、对家长、对幼儿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贯彻幼教法规,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工作,做到警钟长鸣、加倍防范、常抓不懈、确保平安;让幼儿园里人人、处处、事事、时时都把安全放在首位,让每个孩子都安然无恙地渡过童年的美好时光,平安、快乐、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 幼儿园 意外伤害事故 安全管理 安全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然而,据最近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儿童死亡原因中26%来自于意外伤害,意外伤害已成为儿童的第一杀手。如何防范、处理儿童意外伤害事故成为家庭、教育机构、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幼儿园作为低幼儿童生活学习的集体护养机构,是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易发多发场所,因此,需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一、幼儿园发生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
(一)幼儿自身的原因
幼儿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好动、好奇,理解力和判断力差,缺乏生活经验,危险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容易遭受意外伤害。如幼儿喜欢攀爬,而阳台、门窗、楼梯往往因缺少保护装置而导致幼儿从高空跌落;玩水、游泳给学前儿童带来乐趣,也潜藏着风险。又如,幼儿常常以触摸或嘴尝的方式认识世界,因此气管异物、鼻腔异物、眼内异物、夹伤、触电和烫伤也成为学前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类型。
(二)保教人员安全意识淡漠、安全知识贫乏、安全救助技能欠缺
在保教人员不足、师生距离比较远的情况下,意外事故发生频率会提高。保教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或缺乏对危险事物的警觉性和应变能力等,都是一种安全隐患。研究表明,10:00~14:30是托幼机构意外伤害发生的高峰期,原因是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后思想由紧张状态进入放松状态,对幼儿的安全监护有所松懈,而这时幼儿正从兴奋期转入疲劳期,体力和自控能力明显下降。在对幼儿实施保教过程中,保教人员容易重视教学而轻视安全,贪图方便而忽略危险排除,最终因麻痹大意而导致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客观环境中的潜在危险
客观环境中的一些因素常会导致在园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来自于活动场地、设施的不安全因素等,如室内用房过分拥挤,活动场地狭小,地面不平整,家具、玩具的边角锐利,玩具颗粒过于细小,游戏设备器具陈旧、老化,操作工具不适合学前儿童等等。
(四)规章制度不健全
目前幼儿园大多制定了门卫制度、饮食卫生制度等安全规章制度,但尚不完善,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缺乏力度。安全责任不明确,没有做到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岗到人;安全标准不明细,缺少各岗位标准化的、有可操作性的安全工作规范;执行监督不深入,缺乏长效的监督管理和追责机制;应对措施不得力,尚未建立幼儿园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应对措施不得力,导致幼儿园各级各类工作人员安全责任意识淡漠、安全工作流程草率、安全事故应对慌乱,未能为幼儿园有效预防处理意外伤害事故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基础。
二、幼儿园幼儿意外伤害事故预防处理的对策
(一)重视安全工作,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1. 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幼儿园实行依法制园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幼儿园管理的基本依据。因此我们应不断制定和完善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幼儿园安全保卫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建筑设施检查维护制度、火源、电源、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制度、事故报告处理制度、食品卫生制度、厨房安全制度、卫生消毒隔离制度、幼儿接送卡制度、发现安全隐患报告制度等等。如严格执行接送卡制度,即上午家长来送幼儿时,必须从班上老师处拿到该幼儿接送卡,下午来接幼儿必须把卡交到本班老师处,方可领走幼儿,同时为了防止家长不慎遗失接送卡,幼儿被冒领的情况发生,孩子最好由专人接送,如果有特殊情况叫同事代接幼儿,必须事前通知教师,并凭该幼儿接送卡来接幼儿等等。通过各种制度的建立,使安全工作纳入幼儿园工作的各个环节,使教职工的行为受到规章制度的约束,从而起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的作用。
2. 健全幼儿园安全工作责任制。幼儿园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制度体系,根据幼儿园教学、后勤、行政的各项工作,制定与之相关的安全工作制度,各项要求应全面、规范、细致和具有可操作性。安全工作制度执行监督要有力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考核有奖惩、事故有追责。通过制定系列的岗位安全工作责任制和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形成幼儿园安全制度网络,从而为干预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对处置突发安全事故的组织机构、各级职责、处理程序、监测预警、预防措施、责任追究等均作出明确细致的规定。这使幼儿园各级各类人员面对事故不会不知所措、慌乱延误救治,对幼儿意外伤害事故能预防监测、及时发现、快速应对、有效遏制。
(二)加强幼儿安全教育,提高自护自救能力
幼儿的身心正处于逐步发展的阶段,缺少生活经验和常识,自理能力也较差,虽然教师和家长在竭尽全力小心翼翼地呵护他们,以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但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成人对孩子的保护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关注和保护孩子的同时,更重要的应该是教给他们必要的安全知识,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幼儿园可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创设直观、形象的幼儿安全教育环境,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之中,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并且可以根据幼儿园常见的意外事故,设计专题教学活动,以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帮助幼儿理解安全常识和掌握安全行为技能。同时可以将自我保护的学习内容融入到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之中,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之中练习自我保护技能,发展自我保护能力。
制定安全疏散演习计划,画出各班安全疏散线路图让幼儿熟悉,并定期举行全园安全演习等等。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会幼儿防触电、防溺水、防火、防摔伤、防走失、防拐骗等自我保护的技能,使幼儿学习实际的防危保安的本领,从而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自护能力,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对教职工培训,提高有效预防和合理应对的能力
1. 加强对教职工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
幼儿园教职工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素养状况,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保教工作质量,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健康。纵观诸多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很多与教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淡薄有关。因此要加强教职工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其事业心和责任感,把确保幼儿人身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好;认真学习教职工行为规范和幼教理论,严格依法履行其保教责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热爱幼儿、精心呵护幼儿,从如何保护每个幼儿的生命做起,从生活中点滴小事做起,献一份爱心、多一份热心、少一点粗心、获得一份安心。幼儿园定期组织专门的安全条例、安全知识学习和安全技能培训。每学期要对安全工作作全面部署,有针对性地开设安全工作培训课程,或者举行安全演练,进一步提高全园的安全意识,全面提升员工的安全素质,使之能有效预防幼儿伤害事故,合理应对意外事故的发生。
2.利用激励手段,调动教职工安全工作的积极性。
注意利用激励手段,调动教职工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一个“节点”的作用。教职工能否重视安全工作,有赖对其进行有效的安全行为激励。例如通过设安全奖、改善安全卫生条件、提高待遇、安全与职务的晋升及奖金挂钩,表扬、记过或开展“安全竞赛”等手段和活幼,利用外部作用激励人的安全行为。同时还可以通过更新教职工安全知识、培训安全技能、强化安全观念和情感理想、培养建立安全远大目标等内部激励手段,使安全行为建立在自愿自觉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安全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实现。作为管理者,应积极创造条件,形成内、外激励的环境,满足教职工对安全精神文化的需要,充分调动每个员工安全行为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使教职工从被动的“要我安全”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安全”,进一步达到“我懂安全、我会安全、我管安全”,从而促进安全工作积极性稳步提高。
(四)多措并举,多方合作,保障幼儿安全健康
幼儿园的工作繁杂琐碎,面面俱到,安全工作任务艰巨,因此需要调动各方面力量,群策群力,协同防护。首先是引入专业指导服务,例如邀请公安、消防、医院的专业人员分别对幼儿园的防爆、防火、防病等安全工作进行专门性的安全工作指导;与专业教学单位合作,开展幼儿园安全工作的专题研究,为安全工作制度建立和安全培训课程开设提供科研保障;聘请法律顾问,遇到意外伤害事件,及时向律师咨询,理智处理问题。其次要加强家园合作,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家长课堂、家园安全主题活动、亲子活动等,向家长宣传幼儿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幼儿意外伤害预防和处理的方法,使家庭和幼儿园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同步。
总之,我们要以对国家、对家长、对幼儿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贯彻幼教法规,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工作,做到警钟长鸣、加倍防范、常抓不懈、确保平安;让幼儿园里人人、处处、事事、时时都把安全放在首位,让每个孩子都安然无恙地渡过童年的美好时光,平安、快乐、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