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克莱齐奥新寓言小说的旧痕迹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mw3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勒克莱齐奥荣获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的颁奖理由是:他是“一位注重新历程、诗歌历险、感官享受的作者,是一个超越目前主导文明和探求主导文明低层的探索者”。
  
  战争
  [法]马·居·勒克莱齐奥著,李焰明、袁筱一译,译林出版社,1994
  
  诺贝尔文学奖最新得主马·居·勒克莱齐奥写于1970年的法国文学名著《战争》,被我国媒体誉为新寓言小说代表作。甚而,有网上文章称其为法国文学的终结者。其实早在1983年,勒克莱齐奥的小说就有了中译本,但20余年间,始终受我国读者的冷遇。即便到了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之后,也只有法语翻译家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有记者于第一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向喜欢读外国小说的中国同行询问,几十个电话打出去,只有区区两位读过勒克莱齐奥。
   《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寓言的定义是:“以散文或诗歌体写成的短小精悍、有教诲意义的故事,每则故事往往带有一个寓意。”最早广为流传的寓言是印度、埃及和希腊的动物寓言。法国文学有悠久的寓言传统,12世纪末叶,就有了德·弗朗士的寓言集,据说它是直接以英译伊索寓言为蓝本的;到17世纪,出现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拉封丹寓言诗,它主要取材于伊索寓言和东方传说。
   通读勒克莱齐奥的新寓言小说《战争》,感觉有两点是符合传统寓言的,一是以散文形式写就,二是带有一个寓意。称这本书为小说,不免有张冠李戴之嫌。有人认为,勒克莱齐奥在本书中摒弃了传统小说的所有主要构件,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是对传统小说的背叛、解构乃至终结,殊不知它原本就不是小说,遑论对小说的背叛。这本书的寓意也确实只有一个,即物质是残害人类的战争犯;或者说,物质对人类发动的战争,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已透入我们每个人的肌肤和血液。此说不无警世意味,亦不无夸张成分,秉承传统寓言的宗旨和风格。
   而不同之处也有两点,一是其篇幅并非短小,二是其载体并非动物。本书的译文字数达18万字之多,这跟三五行一则故事的伊索寓言比,显然有天壤之别。寓言以动物为载体是古老传统,从伊索的狐狸,到卡夫卡的老鼠,往往因其形象生动鲜活而流传于世,当然以植物乃至人类本身为载体的寓言也不少,而勒克莱齐奥就此诉诸人类的一种血腥活动——战争,则是绝无仅有的。其新寓言的新与奇可见一斑。
   阅读的第一联想是鲁迅的《野草》。因为无论是行文的词语和句型,还是情绪的激烈和发泄,两者有不少相似之处;如《野草》中有“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之句,《战争》中有“沙地要饮血”之句。顺势而下的阅读,更觉得后者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长篇散文诗。显然这一点,又符合了传统寓言的定义。
   第二联想是波洛克的滴彩画。评论家认为波洛克是抽象表现主义的先驱,以其在帆布上随意泼溅颜料、洒出流畅线条的精湛技艺而著称。勒克莱齐奥挥洒的是词语,就战争主题而言,更准确地说,就其外延无限扩大的战争主题而言,其词语的丰富、密集和变化迅速,完全是波洛克式的。受众对波洛克经典滴彩画的惊讶与欣赏,往往一是其画面的无限扩展,二是其细部的惊人细腻,读勒克莱齐奥的《战争》,也有同样感觉。
  战争的狂风掀起,将席卷一切。滚烫的瓦斯从排气管出来,一氧化碳侵入人的五脏六腑。人们的嘴圆圆地张着,于是,一圈圈灰蓝色的烟雾从嘴里飘出,悠悠荡荡向天花板升腾。嘴唇向两边裂开,吐出一连串置人于死地的词句,让人恐惧。这就是战争风暴。
  这是《战争》中最普通且最典型的段落。其中的排气管,是最容易使读者联想到最普通且最典型的现代交通工具——汽车。在这里,汽车是现代物质的代表物,是恶化环境的战争犯,它诱导人们发动针对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的战争。作者认为,人类借助物质毁灭自身的悲剧正在发生,其悲惨结局清晰可见。
   媒体报道勒克莱齐奥:“反感城市文明、物质文明、电子化世界,向往自然、向往原始人朴素的生活。他不会开车,不坐电梯。他愿意与印第安人为伍,过钓鱼打猎、吃水果树根的生活。”显然作者对现代物质的敏感及表达,趋向于异乎寻常的极致。
  波洛克的抽象画,往往以点、线、面以及色彩,构成细节丰富的独创画面,往往连画家本人也不清楚自己画了什么或企图表达什么,但其内在精神和情感的呈现,无疑是强烈而细腻的。因此有评论家认为,波洛克的图形“充满原型的、好斗的、动物性的、色情的、神秘的特点”。尽管勒克莱齐奥的情绪化跟波洛克的旗鼓相当,但前者企图的单一、其寓言式警世的明显,则是后者极力避免的。
   《战争》一书中虽然只有两个有名字的人物,即Bea.B和X先生,而且这两个人物被极度简化,只起到观察现代物质世界如街道、酒吧、机场的导游作用,但拖泥带水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比于艾略特《荒原》的恣肆无碍,显然有造作故意之痕迹。若把《荒原》看做一则寓言,认为其寓意是现代的人类精神生活如荒原一样悲凉,并非牵强附会。而《荒原》是以诗歌的面目出现的,它是真正完全摒除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其篇幅是极其有限的,而其意象之丰富、奇特、流畅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反观勒克莱齐奥寓言式的鸿篇巨制,却有“为赋新诗强说愁”之联想。
  有评论家认为,勒克莱齐奥发动的是对词语的战争。显然《战争》一书中词语的丰富是蔚为大观的,其恣意的组合、镶嵌、变化,给人眼花缭乱的感觉,容易撩拨人心。于是又联想到艾略特于词语的抱负,艾略特写诗的遣词用句,是寻求一种知识分子的语言,“既不学究气,又不庸俗”。
  勒克莱齐奥荣获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的颁奖理由是:他是“一位注重新历程、诗歌历险、感官享受的作者,是一个超越目前主导文明和探求主导文明低层的探索者”。瑞典文学院称其为探索者,无疑是恰当的,而称他是法国文学的终结者,显然言过其实。
其他文献
选择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86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行雷尼替丁联合克拉霉素与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行泮托拉唑联合阿莫西林
Using a modification of the very sensitive glucose-DAB-nickel(GDN)immunohistochemistry method,FOS(the expression protein of the oncogene c-fos)-,neuropeptide Y(
目的探讨看图对话工具在社区低文化层次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的作用。方法于2015年3月—2016年6月选择了该院内分泌科住院的初中及以下文化2型糖尿病患者101例,用随机、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科普实验剧中应用各种互动方式的可以起到三个方面作用,通过实例探讨了在科普实验剧中应用互动的几种方式,展望了未来科普实验剧中所能应用的更多互动形式。  关键词:互动 科普实验剧  中图分类号:G40-0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b)-0225-01  日常中的互动通常是说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等通过语言或其他手段传播信息而发生
以南通通常港务有限公司码头堤防加固工程为例,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GRA),建立包括临水侧最小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垂直方向渗透坡降、水平方向渗透坡降、工程造价以及施工难
众所周知,酷刑会引起精神生活的巨大断裂,但是我们很少会将酷刑看做是一种文化断裂。这很可能是因为酷刑主要发生在隐蔽的空间,施加在个体身上。但是酷刑实施国的文化会发生什么
一直以来,在高中课程之中,物理都是一项重要科目,通过物理教学可以让高中生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同时还能培养其科学思维以及综合能力,这对高中生日后生活以及发展十分有利。在物理
文章基于C6XP-2多功能钻机在施工现场的钻进情况(掌子面岩体情况以及钻进过程中的排碴排水的情况等),结合施工现场所获取的钻进参数(主要为旋转速度、钻进速度、推进压力及扭
金融工程专业是一个跨多学科的综合应用性的专业,需要同时具备严谨的科学研究和切合实际的实践经验,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出发,提
目的探究健康管理中心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该研究涉及对象为该院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以不同护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