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是英国诗人华兹华斯一首著名的诗歌。本文选取顾子欣与杨玉德的译文为范本,分别从文体特征的格式特点、格律要求、语言风格和意象表达与象征运用这四个方面来浅析二译本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华兹华斯;文体特征
作者简介:王音敏(1993-),女,汉族,安徽芜湖人,河北传媒学院国际传播学院文学学士,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1--02
一、《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文体特点概述
(一)《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文体特点概述
1.华兹华斯诗歌风格特点
英国伟大的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开创了诗歌的先河,他提倡诗歌要回归自然,抒写自然之物,纯真之情。此外,华兹华斯还讲究语言要朴素自然,要摒弃虚华,在诗歌中寻求安宁与平静。因此,华兹华斯的诗歌是极具个人风格的,总的来说它的作品风格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一、华兹华斯的作品多以奇幻的自然景物表达人生的神秘与多变;二、在华兹华斯的诗歌中,表达着对自然的敬畏,对童真的渴望;三、在华兹华斯的诗歌中,作者通过自然景观表达着自己的孤独与自恋高洁;四、在华兹华斯的诗歌中,作者通过对自己的诗歌表达了简朴自然是生活的追求和对死亡的孤独感受;五、在华兹华斯的是各种蕴含着最深沉的情感和最深邃的思想,真实与想象巧妙融合,构成他的诗歌独特的风格[1]。华兹华斯的诗歌独具艺术风格,已经高原,富于瑰丽想象,对英国的诗歌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给读者也带来了无尽的审美感受,我们亦能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是人的超凡脱俗与伟大。
2.文体特征四要素
英语诗歌与汉语诗歌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语系和文化的差异,这两者又有很多的不同之处。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要素来欣赏诗歌:诗的格律、诗的押韵、诗的格式、诗的主题和意象分析。诗的格律是每个音步轻重音节排列的格式。抑扬格音步和扬抑格音步是格律最为常见的两种形式。诗的押韵是指通过重复原因或者辅音以达到一定的音韵效果的诗歌写作手法,其中,尾韵最为常见也是最为重要的押韵方式;头韵是指一行(节)诗中记歌词开头的辅音相同,形成押韵;内韵则是指词与词之间元音的重复形式的内部押韵。诗的格式要依情况而定,有的诗可以分为几节,每节由若干诗行组成(每行诗均以大写字母开头);有的诗则不分节。我们常见的诗体有:十四行诗,无韵诗和自由诗等。诗的意象和主题分析在诗歌的欣赏评判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并了解其语义,才能把握好诗歌的主旨大意,即使每个人对于诗歌的主观感受会有些不同,但是每个人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是个所带来的美和精神上的共鸣确是不谋而合的。
3.《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的文体特征
诗歌不同的音韵、节奏能传达出不同的情感色彩,而《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以下简称《水仙》一诗语言格律是有规律可循的。全诗基本格律是抑扬格四音部(iambic tetrametre),各节尾韵为ababcc格式。这样的格律使得音节抑扬交错,缓急交错,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具有音律之美。除了音节语音上作者做了很多处理之外,从字句的选择和应用方面能够发现,全是在选词造句方面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可以说作者虽用了极其简单的词语却尽情发掘了湖边水仙的生动美丽,并且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其中,让简单的场景变得回味无穷。诗歌中的意象通常是由修辞手法来帮助其达到效果的,《水仙》一诗中,诗人用了明喻、夸张、拟人等手法,让全诗的情景交融达到人与自然为一体的境界,体现出了作者自己孤独的精神在自然地美景中找到最终的寄托。
二、两个汉译本比较
(一)两个汉译本简介
本文采用顾子欣[2]和杨德豫[3]的两个翻译版本来进行比较,从格式特点、格律要求、语言风格和意象表达与象征运用四个方面来浅析两个翻译家译本的差异。
(二)形式特点
诗歌都具有独特的形式特点。特别是传统的诗歌在形式上要求更为严格。对于《水仙》一诗的格式处理,译文都做出了自己调整。就形式而言,两位译者各行顿数、句式甚至语序较贴近原文,基本对应地传达了原诗的形式,严格以每行十个字为四顿,译八个音节四音步。
(三)格律要求
可以说,诗歌的格律是诗歌最为显著的特点。传统诗歌,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形式多样的诗体形式。《水仙》原始的格律较为整齐,每一节的亚运形式完全相同,为ababcc,但是由于四个世界的景色描写和诗人的情绪变化并不一样,因而句子的音节书目并木相等,长度也不相同,显得比较错落和自由。
例如: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
Beside the lake, beneath the trees,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
杨译:我独自漫游,像山谷上空
悠悠然飘过的一朵云霓,
木然剧目,我望见一丛
金黃的水仙,缤纷茂密;
在湖水之滨,树荫之下,
正随风飘叶,舞姿潇洒。
顾译: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
高高地飘游在山谷之上,
突然我看见一大片鲜花,
是金色的水仙遍地开放,
它们开在湖畔,开在树下, 它们随风嬉舞,随风波荡。
在两个翻译版本中,不难发现杨德豫的翻译韵脚为ababcc,较为吻合原诗的结构和韵脚。而顾子欣的翻译则是使用通韵式(ang),读起来比较流畅自然。笔者以为,在对原诗进行翻译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按照原始的韵脚布置进行仿造,包括句子长短的控制,及每个句子的长度和字数。在汉语单音节词较多并且可以自由调配的前提下,不是完全做不到的。但是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杨德豫先生的译文为抑扬格为主,每行4音步;译诗每行4顿,符合了原诗的ababcc韵律,但读起来并没有顾子欣的译文那样朗朗上口。又因为顾的译文采用通韵,辞藻华丽,诗意盎然,有归化倾向。将韵脚设计为全篇押通韵,使读者读起来觉得通篇整齐流畅,具有音律美。
(四)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简洁美丽,表达精炼含蓄,诗歌的读者不仅是为了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感情,也是为了欣赏诗歌优美的语言和精炼的表达。所以,译诗是否能够很好的运用恰当的词语来转述原诗的寓意,就成为我们品读的原则之一。
例如: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杨译:我独自漫游,像山谷上空悠悠飘过的一朵云霓
顾译: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在山丘和谷地上飘荡
《水仙》的语言贴近生活,准确表达了是人的情感与思想。华兹华斯认为只有这样,才可以让读者体会到诗歌本身所產生的愉悦感。两位译者的译文语言风格与原诗风格相近,用质朴通俗的语言准确地表达了原诗的寓意。
(五)意象表达与象征运用
诗歌与小说不同,诗歌不需要强调情节和故事性,而是借助很多诗歌意向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体验,诗歌的语言更多的是隐喻和象征,许多诗歌不直接描写具体事务,而是强调抽象观念和感情的抒发。
例如: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
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
杨译:一眼便瞥见万多千株,摇颤着花冠,轻盈飘舞。
顾译:一眼看去就有千朵万朵,万花摇首舞得多么高兴
原诗的这一句使用了两种修辞手法,一种是夸张,另一种是拟人。在本句的翻译中,“ten thousand”是一个虚指,在中文诗歌中也有类似的使用方法,因而,笔者认为 两位译者“万朵千株”和“千朵万朵”都用的十分精彩。 在后一句“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中,运用到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顾子欣的译文“万花摇首舞得多么高兴 ”不仅译出水仙花舞动的拟人感,而且“摇首”一词也很好表现出了水仙花现实中轻盈舞动欢快的样子。杨德豫的译文也形象的描写了水仙花摇曳的样子,但是却不及顾子欣的版本真实可感。
再如:I gazed --- and gazed --- but little thought
What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
杨译:我凝望多时,却未曾想到 这美景给了我怎样的珍宝。
顾译:我久久凝视--却未领悟 这景象所给我的精神至宝。
在原诗的这一句中,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为的是体现情绪的增强,以及诗人透露出来的那种无奈之情。两种译文中,虽然都译出了原作的意图,但是却未能与原诗中“I gazed -- and gazed”形成了对应,这一点未免有遗憾。
三、结语
本文从诗歌翻译文体风格四个要素方面总结了两个译本的优劣。笔者通过二译本对比,分析顾子欣和杨德豫两个译本各自的长与短,希望给予文学翻译者部分借鉴和启示作用,让译者更好把握诗歌的文体翻译。
注释:
[1]孙婧. 论华兹华斯的诗歌风格.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
[2]顾子欣,男,出生于 1939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对外友协对外文化交流部主任,中国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团参赞。
[3]杨德豫,出生于1928年,著名翻译家,诗歌编辑。
参考文献:
[1]金春笙. 从理解的历史性看翻译无定本. 论诗歌翻译之韵味——从美学角度探讨华滋华斯《水仙》的两种译文.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四期.
[2]孙婧. 论华兹华斯的诗歌风格.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
[3]辜正坤. 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4]李丽英. 华兹华斯《水仙》的诗歌语言评析[J]. 语文建设,2015(35).
[5]苏宝英.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诗歌语言风格——以《咏水仙》为例. 语文建设. 2016年4月.
[6]赵娟,刘永权. 平平淡淡才是真——华兹华斯诗作中的语言风格管窥[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02).
[7]刘筠.从《咏水仙》看华兹华斯的语言风格.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8月.
关键词: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华兹华斯;文体特征
作者简介:王音敏(1993-),女,汉族,安徽芜湖人,河北传媒学院国际传播学院文学学士,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1--02
一、《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文体特点概述
(一)《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文体特点概述
1.华兹华斯诗歌风格特点
英国伟大的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开创了诗歌的先河,他提倡诗歌要回归自然,抒写自然之物,纯真之情。此外,华兹华斯还讲究语言要朴素自然,要摒弃虚华,在诗歌中寻求安宁与平静。因此,华兹华斯的诗歌是极具个人风格的,总的来说它的作品风格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一、华兹华斯的作品多以奇幻的自然景物表达人生的神秘与多变;二、在华兹华斯的诗歌中,表达着对自然的敬畏,对童真的渴望;三、在华兹华斯的诗歌中,作者通过自然景观表达着自己的孤独与自恋高洁;四、在华兹华斯的诗歌中,作者通过对自己的诗歌表达了简朴自然是生活的追求和对死亡的孤独感受;五、在华兹华斯的是各种蕴含着最深沉的情感和最深邃的思想,真实与想象巧妙融合,构成他的诗歌独特的风格[1]。华兹华斯的诗歌独具艺术风格,已经高原,富于瑰丽想象,对英国的诗歌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给读者也带来了无尽的审美感受,我们亦能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是人的超凡脱俗与伟大。
2.文体特征四要素
英语诗歌与汉语诗歌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语系和文化的差异,这两者又有很多的不同之处。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要素来欣赏诗歌:诗的格律、诗的押韵、诗的格式、诗的主题和意象分析。诗的格律是每个音步轻重音节排列的格式。抑扬格音步和扬抑格音步是格律最为常见的两种形式。诗的押韵是指通过重复原因或者辅音以达到一定的音韵效果的诗歌写作手法,其中,尾韵最为常见也是最为重要的押韵方式;头韵是指一行(节)诗中记歌词开头的辅音相同,形成押韵;内韵则是指词与词之间元音的重复形式的内部押韵。诗的格式要依情况而定,有的诗可以分为几节,每节由若干诗行组成(每行诗均以大写字母开头);有的诗则不分节。我们常见的诗体有:十四行诗,无韵诗和自由诗等。诗的意象和主题分析在诗歌的欣赏评判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并了解其语义,才能把握好诗歌的主旨大意,即使每个人对于诗歌的主观感受会有些不同,但是每个人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是个所带来的美和精神上的共鸣确是不谋而合的。
3.《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的文体特征
诗歌不同的音韵、节奏能传达出不同的情感色彩,而《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以下简称《水仙》一诗语言格律是有规律可循的。全诗基本格律是抑扬格四音部(iambic tetrametre),各节尾韵为ababcc格式。这样的格律使得音节抑扬交错,缓急交错,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具有音律之美。除了音节语音上作者做了很多处理之外,从字句的选择和应用方面能够发现,全是在选词造句方面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可以说作者虽用了极其简单的词语却尽情发掘了湖边水仙的生动美丽,并且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其中,让简单的场景变得回味无穷。诗歌中的意象通常是由修辞手法来帮助其达到效果的,《水仙》一诗中,诗人用了明喻、夸张、拟人等手法,让全诗的情景交融达到人与自然为一体的境界,体现出了作者自己孤独的精神在自然地美景中找到最终的寄托。
二、两个汉译本比较
(一)两个汉译本简介
本文采用顾子欣[2]和杨德豫[3]的两个翻译版本来进行比较,从格式特点、格律要求、语言风格和意象表达与象征运用四个方面来浅析两个翻译家译本的差异。
(二)形式特点
诗歌都具有独特的形式特点。特别是传统的诗歌在形式上要求更为严格。对于《水仙》一诗的格式处理,译文都做出了自己调整。就形式而言,两位译者各行顿数、句式甚至语序较贴近原文,基本对应地传达了原诗的形式,严格以每行十个字为四顿,译八个音节四音步。
(三)格律要求
可以说,诗歌的格律是诗歌最为显著的特点。传统诗歌,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形式多样的诗体形式。《水仙》原始的格律较为整齐,每一节的亚运形式完全相同,为ababcc,但是由于四个世界的景色描写和诗人的情绪变化并不一样,因而句子的音节书目并木相等,长度也不相同,显得比较错落和自由。
例如: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
Beside the lake, beneath the trees,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
杨译:我独自漫游,像山谷上空
悠悠然飘过的一朵云霓,
木然剧目,我望见一丛
金黃的水仙,缤纷茂密;
在湖水之滨,树荫之下,
正随风飘叶,舞姿潇洒。
顾译: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
高高地飘游在山谷之上,
突然我看见一大片鲜花,
是金色的水仙遍地开放,
它们开在湖畔,开在树下, 它们随风嬉舞,随风波荡。
在两个翻译版本中,不难发现杨德豫的翻译韵脚为ababcc,较为吻合原诗的结构和韵脚。而顾子欣的翻译则是使用通韵式(ang),读起来比较流畅自然。笔者以为,在对原诗进行翻译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按照原始的韵脚布置进行仿造,包括句子长短的控制,及每个句子的长度和字数。在汉语单音节词较多并且可以自由调配的前提下,不是完全做不到的。但是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杨德豫先生的译文为抑扬格为主,每行4音步;译诗每行4顿,符合了原诗的ababcc韵律,但读起来并没有顾子欣的译文那样朗朗上口。又因为顾的译文采用通韵,辞藻华丽,诗意盎然,有归化倾向。将韵脚设计为全篇押通韵,使读者读起来觉得通篇整齐流畅,具有音律美。
(四)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简洁美丽,表达精炼含蓄,诗歌的读者不仅是为了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感情,也是为了欣赏诗歌优美的语言和精炼的表达。所以,译诗是否能够很好的运用恰当的词语来转述原诗的寓意,就成为我们品读的原则之一。
例如: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杨译:我独自漫游,像山谷上空悠悠飘过的一朵云霓
顾译: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在山丘和谷地上飘荡
《水仙》的语言贴近生活,准确表达了是人的情感与思想。华兹华斯认为只有这样,才可以让读者体会到诗歌本身所產生的愉悦感。两位译者的译文语言风格与原诗风格相近,用质朴通俗的语言准确地表达了原诗的寓意。
(五)意象表达与象征运用
诗歌与小说不同,诗歌不需要强调情节和故事性,而是借助很多诗歌意向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体验,诗歌的语言更多的是隐喻和象征,许多诗歌不直接描写具体事务,而是强调抽象观念和感情的抒发。
例如: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
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
杨译:一眼便瞥见万多千株,摇颤着花冠,轻盈飘舞。
顾译:一眼看去就有千朵万朵,万花摇首舞得多么高兴
原诗的这一句使用了两种修辞手法,一种是夸张,另一种是拟人。在本句的翻译中,“ten thousand”是一个虚指,在中文诗歌中也有类似的使用方法,因而,笔者认为 两位译者“万朵千株”和“千朵万朵”都用的十分精彩。 在后一句“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中,运用到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顾子欣的译文“万花摇首舞得多么高兴 ”不仅译出水仙花舞动的拟人感,而且“摇首”一词也很好表现出了水仙花现实中轻盈舞动欢快的样子。杨德豫的译文也形象的描写了水仙花摇曳的样子,但是却不及顾子欣的版本真实可感。
再如:I gazed --- and gazed --- but little thought
What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
杨译:我凝望多时,却未曾想到 这美景给了我怎样的珍宝。
顾译:我久久凝视--却未领悟 这景象所给我的精神至宝。
在原诗的这一句中,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为的是体现情绪的增强,以及诗人透露出来的那种无奈之情。两种译文中,虽然都译出了原作的意图,但是却未能与原诗中“I gazed -- and gazed”形成了对应,这一点未免有遗憾。
三、结语
本文从诗歌翻译文体风格四个要素方面总结了两个译本的优劣。笔者通过二译本对比,分析顾子欣和杨德豫两个译本各自的长与短,希望给予文学翻译者部分借鉴和启示作用,让译者更好把握诗歌的文体翻译。
注释:
[1]孙婧. 论华兹华斯的诗歌风格.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
[2]顾子欣,男,出生于 1939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对外友协对外文化交流部主任,中国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团参赞。
[3]杨德豫,出生于1928年,著名翻译家,诗歌编辑。
参考文献:
[1]金春笙. 从理解的历史性看翻译无定本. 论诗歌翻译之韵味——从美学角度探讨华滋华斯《水仙》的两种译文.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四期.
[2]孙婧. 论华兹华斯的诗歌风格.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
[3]辜正坤. 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4]李丽英. 华兹华斯《水仙》的诗歌语言评析[J]. 语文建设,2015(35).
[5]苏宝英.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诗歌语言风格——以《咏水仙》为例. 语文建设. 2016年4月.
[6]赵娟,刘永权. 平平淡淡才是真——华兹华斯诗作中的语言风格管窥[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02).
[7]刘筠.从《咏水仙》看华兹华斯的语言风格.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