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荒漠绿洲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

来源 :新疆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bajie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新疆干旱荒漠绿洲区农田改建为果园或果农间作园后对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方法]在阿克苏地区采集小麦地、枣园及枣麦间作园土壤,测定其总有机碳、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含量.[结果]在0~100 cm土壤剖面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平均值表现为枣园>枣麦间作>小麦,土壤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含量表现为枣麦间作>枣园>小麦.农田改建为果园或果农间作园后,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含量(P<0.05).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的分配比例则表现为由农田更替为果园后,降低了各土层易氧化有机碳分配比例.农田更替为果农间作园后,降低了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易氧化有机碳分配比例,其余土层表现为增加.溶解性有机碳分配比例大致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田、果园和果农间作园的土壤易氧化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均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新疆干旱荒漠绿洲区农田转化为果园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促进了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农田转化为果农间作园仅提高了表层0~20 cm土层有机碳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包蛋麦冬性小麦、春性小麦品种间干物质积累、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差异.[方法]田间采用包蛋种植方式比较冬、春性小麦品种的干物质积累、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差异.[结果]冬性品种包蛋以新冬41号产量较高,为7812.3 kg/hm2,春性品种包蛋以新春6号产量较高,为7935.6 kg/hm2.冬性品种总干物质积累量在14727.8~16983.26 kg/hm2,春性品种总干物质积累量在13588.6~17634.7 kg/hm2,冬性品种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平均值(16140.9 kg/hm2)比
[目的]研究不同化肥减施对滴灌冬小麦生长、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分析最佳的减肥模式,为滴灌冬小麦化肥减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常规施肥(N240 P105 K37.5)和空白处理(N0 P0 K0)为对照,设置4个减肥处理,测定滴灌冬小麦的产量及构成、农艺性状、干物质和肥料利用率.[结果]与常规种植相比,4个减肥处理的产量、穗粒数和千粒重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以T3处理产量最高,为9673.54 kg/hm2,增产幅度36.8%;减量施肥下干物质积累增长变化趋势与常规种植、空白对照表现一致,均在拔节期快
[目的]分析21个燕麦品种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指标,为新疆塔城巴尔鲁克山区旱作条件筛选出最佳饲用燕麦品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播种量为240 kg/hm2,施氮量为80 kg/hm2,重复3次,共计63个小区.采用隶属函数结合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的6项主要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品种贝勒二代(25.28 t/hm2)和牧王(24.53 t/hm2)鲜草产量最高(P<0.05).林纳(12.48 t/hm2)和丹麦440(12.25 t/hm2)干草产量最高(P<0.05).青海444(35.7
[目的]研究6a生核桃树与冬小麦间作巷道的光环境特性以及对比单间作核桃之间果实品质差异,为核桃与小麦的提升光合作用及品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使用LAI-2200C冠层分析仪和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分别测定2种模式下核桃各时期叶面积指数以及冬小麦各时期的光合生理数据;对比分析间作园与单作园核桃果实品质差异.[结果]在核桃各个生长期中,单作园核桃叶面积指数要高于间作园;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光饱和点为灌浆期>成熟期>扬花期>抽穗期,光补偿点为成熟期>扬花期>抽穗期>灌浆期;间作园核桃果实在干鲜果重、横、纵
[目的]分析密度对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灌区春玉米品种选择与增密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方法]以玉米品种宁单41号、宁1530、宁玉51号、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置82500、90000、97500和105000株/hm24种密度处理,分析密度对穗部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加,穗部性状的秃尖长度增加,而除秃尖长度外的11个穗部性状指标降低;密度增加下各品种玉米的平均变异系数表现为秃尖长度、穗上部的百粒重、行粒数最大,而穗行数、穗粗、出籽率平均变异系数最小;增密下穗上部百粒重
[目的]研究大豆低聚糖及其组分含量遗传变异及其相关关系,遴选低聚糖及其组分含量特异种质,为大豆低聚糖含量遗传改良奠定物质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鉴定336份大豆资源低聚糖及其组分含量,分析其遗传变异及相关性,并筛选高、低含量特异种质.[结果]供试大豆资源蔗糖、棉籽糖、水苏糖、低聚糖含量平均为4.01%、1.16%、2.60%及7.77%,3种组分中以蔗糖含量最高,变异系数为15.21%、25.51%、19.16%与9.04%,以棉籽糖变异系数最大;低聚糖与蔗糖、棉籽糖、水苏糖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
[目的]研究揭膜种植方式下不同灌水量对棉花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为新疆滴灌棉花生育期揭膜后的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新陆早45号(水分胁迫迟钝型)和新陆早42号(水分胁迫敏感性)为供试材料,在出苗后40 d揭膜并设置3个水分处理,即4425 m3/hm2(W1)、5310 m3/hm2(W2)、6637.5 m3/hm2(W3),分析揭膜后不同灌水量对棉花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干物质积累特征值及产量的影响.[结果]2棉花品种在揭膜种植方式下的不同灌水处理间表现为“慢—快—慢”的变化趋势,且增
[目的]分析弥雾调控技术下微气候变化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优质高产的弥雾调控技术方式,为葡萄节水提质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方法]在常规滴灌的基础上与微喷叠加,组成微喷弥雾调控灌水技术处理,监测各微喷弥雾调控处理下葡萄园温度、湿度、果实品质等指标变化,分析弥雾调控下微气候因子与葡萄果实品质的响应关系.[结果]采用弥雾调控可有效降低葡萄园温度和增加湿度,与CK处理相比,白天平均温度低1.5~3.0℃,夜晚平均温度低1.3~2.1℃,平均温度差低0.1~1.6℃,平均温度低1.5~2.5℃,白天平均湿度
[目的]比较并分析不同留芽量对\'厂\'形梅鹿辄葡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厂\'形梅鹿辄葡萄生长的留芽量,为梅鹿辄葡萄生产上留果方式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6年生\'梅鹿辄\'为材料,设置\'厂\'形树形,对其结果母枝距离按照4、6、8 cm控制处理,在果实生长发育期测定各处理下枝条及髓心粗度、果实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在果实成熟期测定产量和果实总酚、黄酮、花青素、单宁含量等品质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留芽量对\'厂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新疆骏枣中苯甲酸含量与其合成途径相关的酚酸变化规律,为研究红枣中内源苯甲酸合成途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新疆3个产地8个生长阶段骏枣中与苯甲酸及3种酚酸的含量,采用邓肯氏差异显著性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骏枣中苯甲酸含量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而积累,喀什地区骏枣生长过程中反式肉桂酸含量最高,其苯甲酸含量也最高,生长末期达到69.25 mg/kg.生长末期骏枣内酚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苯甲酸>水杨酸>对香豆酸>反式肉桂酸.[结论]苯甲酸为骏枣内源代谢所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