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线头”依旧在童年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83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年”大抵是文学家笔下最常见的主题之一,无论生活在哪个时代,生活在哪个地方,童年的经历都会成为一个人生命中的重要记忆。一个人飞得再高,心灵的“线头”依旧在童年!
  从前我们学英文的时候,中国自己还没有教科书,用的是一册英国人编了预备给印度人读的同纳氏文法是一路的读本。这读本里,有一篇说中国人读书的故事。插画中画着一位年老背曲拿烟管戴眼镜拖辫子的老先生坐在那里听学生背书,立在这先生前面背书的,也是一位拖着长辫的小后生。不晓为什么原因,这一课的故事,对我印象特别的深,到现在我还约略谙诵得出来。里面曾说到中国人读书的奇习,说:“他们无论读书背书时,总要把身体东摇西扫,摇动得像一个自鸣钟的摆。”这一种读书背书时摇摆身体的作用与快乐,大约是没有在从前的中国书塾里读过书的人所永不能了解的。
  我的初上书塾去念书的年龄,却说不清理了,大约总在七八岁的样子;只记得有一年冬天的深夜,在烧年纸的时候,我已经有点朦胧想睡了,尽在擦眼睛,打呵欠,忽而门外来了一位提着灯笼的老先生,说是来替我开笔的。我跟着他上了香,对孔子的神位行了三跪九叩之礼;立起来就在香案前面的一张桌上写了一张上大人的红字,念了四句“人之初,性本善”的《三字经》。第二年的春天,我就夹着绿布书包,拖着红丝小辫,摇摆着身体,成了那册英文读本里的小学生的样子了。
  ——郁达夫《书塾与学堂》
  ★赏析:
  从早坐到晚的严厉的书塾生活,作者多年后回想起来,竟然觉得“快活得很”。郁达夫化腐朽为神奇,用单调、乏味酿造出情趣和快乐,这是美好的回忆与成长的阅历共同凝结的果实,也启发着我们,换种眼光来看世界,世界也会在笔下变得多彩多姿!
  从小,我就是个动作笨拙的孩子。儿童乐园里的各项器械,我都难以胜任。秋千荡不起来;水车也踩不起来;跷跷板,一定要对方是个老手,借他的力才可一起一落;滑梯呢,对我又总是危险的,弄不好就会来个倒栽葱。而且,我很快就超过了儿童乐园所规定的身高,不再允许在器械上玩耍。所以,在我记忆中,乐园里的游戏总是没我的份。但是,不要紧,我有我的樂趣,那就是儿童乐园里的沙坑。
  那时候,每个儿童乐园里,除了必备的器械以外,都设有几个大沙坑,围满玩沙子的孩子们。去公园的孩子,大都备有一副玩沙子的工具:一个小铅桶和一把小铁铲。沙坑里的沙子都是经过筛选的,黄黄的,细细的,并且一粒一粒很均匀。它在我们的小手里,可变成我们想要的任何东西。它可以是小姑娘过家家的碗盏里的美餐,也可以是男孩子们的战壕和城堡。最无想象力的孩子,至少也可以堆积一座小山包,山头上插一根扫帚苗做旗帜,或者反过来,挖一个大坑,中间蓄上水作一个湖泊。或者,它什么也不作,只是从手心和手指缝里淌过去,手像鱼一样游动在其中,细腻,松软,流畅地摩擦。
  ——王安忆《童年的玩具》
  ★赏析:
  一两个沙坑,竟然能催生出孩子无边的想象和情趣!王安忆饶有意味地回忆着自己童年玩沙子的游戏,其中的描写很是生动细致,男孩子、女孩子的游戏自然是不同的,即便是“笨孩子”也能有自己的世界。孩子们在美餐、战壕、城堡、湖泊等情景中不停转换,看似简单、稚气,却让他们体验了穿越时空的快乐,甚至有坐拥世界的幸福。
  “星星!”妹妹突然叫了一声。
  我们都抬起头来,原来只是无聊得没事可做,随便看看罢了。但是,就在我们头顶,出现了星星,小小的,却极亮极亮,分明看出是有无数个光角儿,但就在这个时候,那星的周围又出现了几个星点点,这是那么一瞬间,几乎不容觉察,就亮亮地出现了。啊,两颗,三颗……不对,十颗,十五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愈数愈多,再数亦不可数,一时间,漫天满空,一片闪亮,像陡然打开了百宝箱,灿灿的,灼灼的,目不暇接了。我们只知道夜夜天上要有星星,但从没注意到是这么出现。那是雨天的池塘,霎时浮了万千水泡?又是无数沉睡的孩子,蓦地睁开了光彩的眼睛?它们真是一群孩子呢,一出现就要玩一个调皮的谜儿啊!这些鬼精灵儿,从哪儿来的?是一个家族的兄妹?还是从天涯海角集合起来要开什么盛会呢?
  夜空再也不是荒凉的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学狗的,有操勺的,有挑担的,也有高兴极了提了灯笼一阵风地跑的……
  我们都快活起来了,一起站在树下,扬着小手。星星们似乎很得意了,向我们挤弄着眉眼,鬼鬼地笑。
  ——贾平凹《天上的星星》
  ★赏析:
  文章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写的,细腻,优美,真切。散文本就直白,本文用了“兴”的手法,很是贴切。作者把孩童的心描绘得如此生动,仿佛那星星就是那孩童,也是有生命的,也是有苦楚的;那月亮,似乎就是大人们,是威严的,不通人情的。快快走进文章,寻找作者眼中天上的星星吧!
其他文献
本期杂志的专题策划是推理小说,而我们的成长中也伴随着许多的推理故事、侦探电影、动画、漫画。在众小编心中,一定也有最钟爱的一个侦探形象或者推理故事,现在,就请各位小编来讲讲吧!  ★三棱镜中的福尔摩斯  秋辰  我对推理题材较为熟知的是福尔摩斯探案系列。真正阅读福尔摩斯系列小说是上初中以后。那时的自己对“逻辑思维”和“演绎推理”一知半解,总是对福尔摩斯本人反复强调的推理过程不甚留心,反倒是痴迷于大侦
期刊
安阳,中华文明之源,青铜时代的商朝,曾定都于此;而汤阴,作为安阳的一部分,不仅拥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还拥有一份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小张,一个土生土长的汤阴人,身处毕业班的他深深地眷恋着汤阴的美食,似乎被满足的胃能化解他的学习压力。  早·豆浆与油条的交响曲  清晨天蒙蒙亮,大多数汤阴人仍在美梦之中,小张便已经在早餐店坐定。“老板,来碗豆浆,两根油条,外加一个鸡蛋。”小张的早餐一向简单而富有营养
期刊
★【社团简介】  新起点文学社——汤阴县实验中学原创文学社,成立于2014年3月。宗旨:丰富校园生活,激勵自由创作。口号:展现少年魅力,发扬人文精神。自成立以来,新起点文学社始终本着服务学校学子的积极态度,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学氛围。文学社常设部门四个,部门机构分别为:编辑部、广告策划部、文艺组织部、记者组。各部门均设有部长、副部长。  文学社定期出版社刊《晨曦报》。以校园师生身边的事情入手,用丰
期刊
生命进化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也最复杂的事件,有多种理论解释进化机理。民以食为天,在人类进化史中,饮食对人类的生存无疑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性。我们从最开始的狩猎采集,到之后的农业种植,到后来大规模地生产并能提取合成发明许多新的食物。食物可谓是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并和进化息息相关,没有食物的不断变化,人类生长不成今天的样子。那么,食物,到底是如何影响人类的进化的呢?  食物的变化  关于食物与进化的关系,
期刊
毛姆,全名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英国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月亮和六便士》《刀锋》等。  我是在剧场看戏时见到她的。她向我招了招手,我趁幕间休息的时候走了过去,在她旁边坐下。我最后一次见到她还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如果不是有人提过她的名字,我想我这次就认不出来她了。她满面春风地和我拉扯起来:  “哦,好多年没见了,时间过得真快!我们也都老了。你还记得咱们第一次见面的情况吗?你邀请我去吃了一次中饭。” 
期刊
什么是苦?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人就会痛苦。在《苦命天子》这本书所描绘的19世纪的清朝,自然不缺少痛苦挣扎的升斗小民,但是那万人之上的堂堂天子咸丰皇帝,居然也在哀叹命运的残酷和人生的痛苦!却是为何?  皇帝的痛苦?可能很多人觉得不可理喻:权力至高无上,财富堆积如山,住豪宅,骑宝马,还有后宫的三千佳丽、六宫粉黛,当然是全国最成功的男人,怎么会苦?岂不是无病呻吟?其实这样说也很不厚道。在专制社会,皇帝
期刊
★【城市名片】  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从古到今曾用名中,以“长安”最为长久和著名。长安,是中华文明史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都城之一。西安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之一,据《广博物志》《述异志》《山海经》等记载,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等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汉唐时期,西安是中国对外交流的中心,是世界上最早超过百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唐长安城是中
期刊
对于中国人来说,一年之中所有节日里,春节是最大的,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最亲情的古老传统。春节是辞旧岁迎新年的日子,在那些传统的仪式和规矩中充满了敬畏与守望的意味。过年,是国人共同分享的记忆,从传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处于不同时空中的作家对于春节有着怎样的体验和观察。对照如今,那些过去时光的过年风俗又是如何呢?你可曾见到它们斑驳的身影?讓我们借助名家的笔端,走入那些风俗画中,看看有趣的事儿,品
期刊
现在流行没事就出来晒晒:晒美食、晒萌娃、晒自拍……今天我就要来晒晒我们班的“牛人”。  话说每个班都有一种人,成绩好到没话说,坐在最后一排还不戴眼镜,样子还貌美如花,而且体育还超级好,大长腿洒脱地一摆,就能把正在喘着粗气与时间赛跑的你落掉一大圈。对于这一类人,我常常鄙夷而又无比嫉妒,而我们班上就有这一个传说中的“牛人”,那就是——贾童舒同学。  风一般的人物  上体育课时,我们通常都会被老师“奖励
期刊
最令人触目惊心的一件事,是看着钟表上的秒针一下一下地移动,每移动一下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已经缩短了一部分。  再看看墙上挂着的可以一张张撕下的日历,每天撕下一张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又缩短了一天。  因为时间即生命。  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  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点什么事,学一点什么学问,充实自己,帮助别人,使生命有意义,不虚此生,那么就不可浪费光阴。  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