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侗族,是中国南方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在长时间的劳动生产中,勤劳俭朴的侗族人民形成了自己独具地方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侗族民歌作为侗族音乐形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以其多样的形式、优美的曲调、丰富的内涵在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中展现着独特的魅力。因地域差异,侗族又分南侗和北侗。本文主要从南北侗族民歌的具体类型进行阐述,以及在调式调性、和声曲式、节奏节拍等角度上,对二者的风格特点作出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南侗;北侗;民歌;特点
侗族源于古“百越”族系,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湖南三省毗邻的区域以及湖北省西南部分地区。因语言环境的差异又分为南部方言区和北部方言区,两个地区侗族也因地理位置环境、交通便利程度的影响,以及和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程度的不同,各自的民间习俗也有差异,在音乐文化方面南北侗族同样有着不同的风格。
一、南北侗族民歌音乐类型
(一)北侗族
北侗地区长期以来都受到汉文化的影响,所以在其歌曲音乐形态中也融入了很多汉文化的因素,北侗民歌基本上都用汉语演唱,可根据体裁和内容形式大致分为山歌、玩山歌、好事歌、伴嫁歌等等。
1.玩山歌。是侗族男女青年进行“玩山”的社交活动时所唱的歌谣。每当劳动完了闲暇之余、节假日或赶集时,适龄男女便盛装打扮,一同相约到田野间,对唱情歌,互吐爱慕之情。
2.好事歌。又叫酒歌,主要在红喜佳节时演唱。在酒会上,主人唱歌表达对客人的热情,客人对歌赞颂主人的盛情款待,也有互问互答式的对歌,答不上来便要罚酒。
3.伴嫁歌。侗族姑娘在出嫁前,同寨子里会挑选一个与新娘最要好,并还没婚配的姑娘每晚来到家中陪伴唱歌,直到新娘出嫁。侗族婚俗里有一种说法叫做伴嫁哭歌,所以伴嫁歌的曲调通常是悲切忧伤,委婉哀怨。大多是表达对不能自己自主选择婚姻的悲伤及与亲人分别的不舍之情。
(二)南侗族
南侗地区因受汉文化影响较小,所以还保留了一些传统的多声部演唱形式,其大致可以分为大歌、小歌、习俗歌等。
1.大歌。侗语里面又称“嘎老”,它是一种集体演唱、结构庞大的多声部合唱的歌曲。侗族大歌的布局严谨,曲式通常是固定的。其主旋律在低声部,高声部由村寨歌师编创变奏演唱。从音乐形式上来看,可以分为男声大歌、女声大歌、童声大歌三种。大歌的演唱在不同的场合,唱叙内容和表现方式也会不同,所以又可分为鼓楼大歌、叙事大歌、童声大歌、礼俗大歌、戏曲大歌等等。
2.小歌。侗语里也叫“嘎拉”。这类歌曲的曲调较简短,旋律优美流畅,煽情委婉,呈小调色彩。歌曲的风格多为抒情类的情歌,一般都是侗族男女青年演唱。小歌也分为有乐器伴奏的琵琶歌、笛子歌、牛腿琴歌;无乐器伴奏的山歌、流水歌等。
3.习俗歌。习俗歌是在侗族民间风俗礼仪性质的活动中所唱的歌曲,主要的形式有踩堂歌、拦路歌、酒歌等。拦路歌通常在侗族婚嫁迎亲时或是共庆佳节设宴吃酒时出现,歌曲调愉悦轻快,歌词内容风趣幽默,常常将气氛烘托地十分欢乐,尽显侗族人民的好客之情。
二、南北侗族民歌的音乐形态特征
(一)曲式结构
北侗民歌乐曲的曲调结构和歌词结构是保持一致的,歌曲旋律的歌节是以歌词来划分的。歌词基本上都是七言成一句,整首歌有四句,整体风格比较规整。当然也有并不是按照七言四句的模式的,例如在北侗的玩山歌中,也会出现七言、十一言的结构模式,只要字数为单数即可。南侗民歌中以典型的侗族大歌为例,曲式结构比较固定,每首歌的乐句数目通常为偶数,上下两句形成一个单元,无数个单元组合成一首完整的歌。
(二)调式调性
北侗族的民歌主要建立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以单个的调式为主。偶尔会有除五声音阶外的偏音,以倚音、上下滑音的形式出现在乐曲中,他们除了能对歌曲进行装饰、增加情绪色彩之外,有时也会促使乐曲调式的变动或交替。南部地区的侗族大歌一般采用羽调式,在和声上常用的音程有大、小三度或纯四、纯五度,所以其旋律线条起伏不大,比较平缓。
(三)节奏节拍
即兴、变通、自由,是北侗民歌最典型的特点。在一首乐曲中,并不是只有一种固定的节拍形式,演唱者在不同场合之下,会通过改变演唱速度,临时即兴地变换节拍,多种混合拍子交替变换出现。南侗民歌的节奏节拍,通常情况下是近似散板的自由类型与有板有眼的规整类型互相交替使用,呈现出一种非周期性的特点。
(四)音乐风格
北侗族民歌特点多为放声抒怀,开朗明亮,情感表达以直白见长。擅长用上下滑音、低回音等各种装饰音进行修饰,形成极具特色的音调,而节奏方面的丰富多变,使得旋律进行得平缓却不失跳跃性,跌宕起伏的旋律线条更是突显出北侗人民直爽豪迈的性格。南侗族民歌则曲调平稳,质朴淡雅,多用侗族方言轻声慢和,给听者一种温柔如水的感觉。歌曲中鲜少用装饰音,部分歌曲会用形式较为单一的倚音,某些时候会呈现出起伏不大的小波浪式旋律线条。
三、总结
侗族民歌形式形态丰富多彩,南侗有大歌、小歌、习俗歌、叙事歌,北侗有玩山歌、好事歌、酒歌、伴嫁歌等。南侗民歌清雅素净,旋律平稳,和声音程少用大跳,常用大三、大四和纯四纯五较为和谐音程,调式主要以羽调式为主,在歌词格律方面要求严格,十分讲究。北侗民歌热情豪迈,旋律线条起伏明显,调式以五声音阶为主,善用装饰音,喜欢即兴变换节拍,节奏更是变化多样。两个地区虽同为侗族民歌,但风格特点却尽不相同,各有特色。
参考文献
[1]樊祖荫.中国多声部民歌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1:147.
[2]李小峰.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歌曲赏析[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154-157.
[3]桑德诺瓦.中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208-213.
[4]伍国栋.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传统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7:260-263.
[5]苏金梅.南北侗族民歌的旋律类型探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4(10):
6-11.
作者简介:杨雪菲(1994—),女,湖南怀化,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音乐)
【关键词】南侗;北侗;民歌;特点
侗族源于古“百越”族系,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湖南三省毗邻的区域以及湖北省西南部分地区。因语言环境的差异又分为南部方言区和北部方言区,两个地区侗族也因地理位置环境、交通便利程度的影响,以及和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程度的不同,各自的民间习俗也有差异,在音乐文化方面南北侗族同样有着不同的风格。
一、南北侗族民歌音乐类型
(一)北侗族
北侗地区长期以来都受到汉文化的影响,所以在其歌曲音乐形态中也融入了很多汉文化的因素,北侗民歌基本上都用汉语演唱,可根据体裁和内容形式大致分为山歌、玩山歌、好事歌、伴嫁歌等等。
1.玩山歌。是侗族男女青年进行“玩山”的社交活动时所唱的歌谣。每当劳动完了闲暇之余、节假日或赶集时,适龄男女便盛装打扮,一同相约到田野间,对唱情歌,互吐爱慕之情。
2.好事歌。又叫酒歌,主要在红喜佳节时演唱。在酒会上,主人唱歌表达对客人的热情,客人对歌赞颂主人的盛情款待,也有互问互答式的对歌,答不上来便要罚酒。
3.伴嫁歌。侗族姑娘在出嫁前,同寨子里会挑选一个与新娘最要好,并还没婚配的姑娘每晚来到家中陪伴唱歌,直到新娘出嫁。侗族婚俗里有一种说法叫做伴嫁哭歌,所以伴嫁歌的曲调通常是悲切忧伤,委婉哀怨。大多是表达对不能自己自主选择婚姻的悲伤及与亲人分别的不舍之情。
(二)南侗族
南侗地区因受汉文化影响较小,所以还保留了一些传统的多声部演唱形式,其大致可以分为大歌、小歌、习俗歌等。
1.大歌。侗语里面又称“嘎老”,它是一种集体演唱、结构庞大的多声部合唱的歌曲。侗族大歌的布局严谨,曲式通常是固定的。其主旋律在低声部,高声部由村寨歌师编创变奏演唱。从音乐形式上来看,可以分为男声大歌、女声大歌、童声大歌三种。大歌的演唱在不同的场合,唱叙内容和表现方式也会不同,所以又可分为鼓楼大歌、叙事大歌、童声大歌、礼俗大歌、戏曲大歌等等。
2.小歌。侗语里也叫“嘎拉”。这类歌曲的曲调较简短,旋律优美流畅,煽情委婉,呈小调色彩。歌曲的风格多为抒情类的情歌,一般都是侗族男女青年演唱。小歌也分为有乐器伴奏的琵琶歌、笛子歌、牛腿琴歌;无乐器伴奏的山歌、流水歌等。
3.习俗歌。习俗歌是在侗族民间风俗礼仪性质的活动中所唱的歌曲,主要的形式有踩堂歌、拦路歌、酒歌等。拦路歌通常在侗族婚嫁迎亲时或是共庆佳节设宴吃酒时出现,歌曲调愉悦轻快,歌词内容风趣幽默,常常将气氛烘托地十分欢乐,尽显侗族人民的好客之情。
二、南北侗族民歌的音乐形态特征
(一)曲式结构
北侗民歌乐曲的曲调结构和歌词结构是保持一致的,歌曲旋律的歌节是以歌词来划分的。歌词基本上都是七言成一句,整首歌有四句,整体风格比较规整。当然也有并不是按照七言四句的模式的,例如在北侗的玩山歌中,也会出现七言、十一言的结构模式,只要字数为单数即可。南侗民歌中以典型的侗族大歌为例,曲式结构比较固定,每首歌的乐句数目通常为偶数,上下两句形成一个单元,无数个单元组合成一首完整的歌。
(二)调式调性
北侗族的民歌主要建立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以单个的调式为主。偶尔会有除五声音阶外的偏音,以倚音、上下滑音的形式出现在乐曲中,他们除了能对歌曲进行装饰、增加情绪色彩之外,有时也会促使乐曲调式的变动或交替。南部地区的侗族大歌一般采用羽调式,在和声上常用的音程有大、小三度或纯四、纯五度,所以其旋律线条起伏不大,比较平缓。
(三)节奏节拍
即兴、变通、自由,是北侗民歌最典型的特点。在一首乐曲中,并不是只有一种固定的节拍形式,演唱者在不同场合之下,会通过改变演唱速度,临时即兴地变换节拍,多种混合拍子交替变换出现。南侗民歌的节奏节拍,通常情况下是近似散板的自由类型与有板有眼的规整类型互相交替使用,呈现出一种非周期性的特点。
(四)音乐风格
北侗族民歌特点多为放声抒怀,开朗明亮,情感表达以直白见长。擅长用上下滑音、低回音等各种装饰音进行修饰,形成极具特色的音调,而节奏方面的丰富多变,使得旋律进行得平缓却不失跳跃性,跌宕起伏的旋律线条更是突显出北侗人民直爽豪迈的性格。南侗族民歌则曲调平稳,质朴淡雅,多用侗族方言轻声慢和,给听者一种温柔如水的感觉。歌曲中鲜少用装饰音,部分歌曲会用形式较为单一的倚音,某些时候会呈现出起伏不大的小波浪式旋律线条。
三、总结
侗族民歌形式形态丰富多彩,南侗有大歌、小歌、习俗歌、叙事歌,北侗有玩山歌、好事歌、酒歌、伴嫁歌等。南侗民歌清雅素净,旋律平稳,和声音程少用大跳,常用大三、大四和纯四纯五较为和谐音程,调式主要以羽调式为主,在歌词格律方面要求严格,十分讲究。北侗民歌热情豪迈,旋律线条起伏明显,调式以五声音阶为主,善用装饰音,喜欢即兴变换节拍,节奏更是变化多样。两个地区虽同为侗族民歌,但风格特点却尽不相同,各有特色。
参考文献
[1]樊祖荫.中国多声部民歌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1:147.
[2]李小峰.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歌曲赏析[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154-157.
[3]桑德诺瓦.中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208-213.
[4]伍国栋.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传统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7:260-263.
[5]苏金梅.南北侗族民歌的旋律类型探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4(10):
6-11.
作者简介:杨雪菲(1994—),女,湖南怀化,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