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健康导向下的“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课程教学改革——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

来源 :中国林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fgdf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健康城市、可持续交通和人本主义理念下,“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课程教学需要设立新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模式.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两个方面提出教学改革方案,探索以公众健康为导向,以人本交通和交通公平为规划理念,以可持续交通、公共交通主导和活动交通为发展方向的新课程内容体系,并从“线上十线下”教学方式、以城市交通出行创新调研为主导的课程设计和多目标相结合的课程考核3个方面优化教学模式.经过教学改革反馈,在对课程知识体系丰富后,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且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互动,使其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综合研究思维能力也有所提升,同时亦提高了专业兴趣与专业认同感,取得较良好的教学改革成效.
其他文献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行业干部培训院校作为实施培训的主要机构,应该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紧扣主责主业设计策划培训方案.行业干部教育培训项目教学策划涵盖课程安排、教学方法选择、执行过程以及效果评估等内容,受培训需求、项目目标以及多元参与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优秀的教学策划方案需符合培训需求、要与培训目标具备一定的契合性、要能够确保培训顺利实施、要有一定的反馈和评估.在近年来的实践探索中,林草行业干部教育培训项目教学策划出现了一些需认真反思的问题:①培训目标的总体表述不够具体
科学的森林管护是保障森林资源永续利用和发挥森林资源多重价值的必要前提.新时代的林业工作人员,不仅要锤炼扎实的专业本领,而且要具备创新意识,将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到森林管护工作中,在缓解基层人力不足困境的基础上,高标准完成管护任务,保障森林经济、生态等多重效益的发挥.首先介绍当前森林管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次从搭建森林资源综合数据库、应用智能巡护终端、推广无人机巡查等方面,介绍了基于新技术条件的森林管护新模式.最后结合工作实践,对实行森林管护新模式后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了总结,为今后森林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了方向
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不只是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还应是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如何将大学生素质培养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的始终”,一直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探索的课题之一.为此,以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学系的专业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依据“素质冰山模型理论”,结合课程实际,对专业课程育人的方法和模式以及建立适用于我国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的大学生素质培养模型等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目标、过程、途径等3个方面入手,构建了“四目标—三阶段—两路径”专业课程大学生素质培养模型.模型以社会责任感作为大学生素
林业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针对赣南林业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招生困难、供需脱节、就业不对口等问题,对林业类人才培养的整体思路进行了设计,采取的措施有:以“定编”为纽带,形成一套定向培养制度、一个联合培养平台、一笔稳定培养经费的“三个一”机制,保障了林业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适应林业生产特点,实行“以产治学、由产至教”教学模式,实现师资、课程、设施、文化“四融合”;构建“产学研用”共同体,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果转换达到多方共赢.教学实践证明:通过林业类专业人才“以产治学、由产至教”
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中法林业教育和科研合作已成为两国全面提升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此进程中,北京林业大学与法国农业食品环境研究院通过建立中法欧亚森林入侵生物国际联合实验室、推进科研人员开展实质性的国际交流合作、多渠道拓展博士研究生培养、举办学术领域的国际研讨会等途径展开合作,并取得了突出成果.双方的合作不仅契合时代主题,符合主流导向,也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特别是为北京林业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了支撑,促进了学校多优势学科的全维度发展.但是
近年来,区块链凭借其不可篡改性、唯一性、智能合约和去中心自组织等特点,得到了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随着国内学者对区块链研究的逐步深入,区块链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也得到进一步扩展,越来越受到业内的关注.但是,由于当前区块链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尚处于摸索阶段,所以具体的实践情况尚不甚明了.为此,采取文献分析法对区块链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梳理.从总体上看,区块链在我国的发展正逐步从理论研究转向实践探索,并不断走向具体化和精细化.根据参与方的属性不同,区块链可以分为公有链、私有链和联盟链;根据链与
根据山地枣园酸枣嫁接大枣的国内研究现状,结合多年酸枣接大枣的生产实践,对酸枣嫁接大枣的品种选择、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树体结构、花期管理、调控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提高酸枣嫁接大枣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提升枣果品质,促进当地林果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风景园林学科领域兼具理论和实践价值的重要专业课,对提升学科行业地位和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面临理论体系不完善和实践方法体系待优化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引入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从课程理论内容优化、课程实践环节优化和教学内容优化途径等方面进行课程体系优化探索,以期通过理论教学内容集成创新研究和数字化网络实践平台建设等方式,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体系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试验研究法”课程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连接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提升科学研究实践技能的桥梁作用.以贵州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试验研究法”课程为对象,针对专业教师对该课程重视不够、专业融合度不高、教学质量效果不佳等问题,提出了以水土保持试验研究方法讲授为主、通用型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讲授为辅的“一主一辅”教学内容改革措施,探索出回顾式理论知识内容串讲、针对性试验研究方法讲解、参与式试验研究方法练习“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模式,以期将该课程打造成学生好学、学好的学有所用、学以会用、学以致
教学模式创新是长期以来的热点,也是教育改革的着力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设计缺乏创新性、教学资源和技术选择面窄等问题.为解决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进行了基于慕课的在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慕课十微信群十雨课堂十腾讯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前十课中十课后”教学环节整合了教学资源,实现了分层次教学目标的定位,确保了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课中多元互动、课后反思分享.从学生角度看,一是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