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传承 桃棚生辉

来源 :北京支部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c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桃棚村坐落于平谷区山东庄镇一处峡谷里,三面环山,地势险要,是冀东抗日根据地遗址之一,也是平谷第一个党支部诞生的地方。2011年,平谷区委组织部将桃棚村确定为“红谷党员教育基地”,2015年桃棚村的“红谷党员教育基地”被市委组织部确定为北京市党员教育示范基地。
  “七一”前,记者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路,来到了山清水秀的桃棚村,在山东庄镇党委宣传部部长郝亚囡、干部王亚楠和村党支部书记符宝森的引领下,拜谒一处处红色遗址,聆听一个个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
  英烈永瞰好山河
  从桃棚村沿山路旋曲而上,行进约10分钟后,抵达山顶。一个宽阔的广场跃然眼前。“这里就是我们桃棚村建起的英烈园。”符宝森告诉记者。
  英烈园依山势而建,以白色花岗岩为主基调,设有1200平方米的广场。广场西侧,昂然屹立着一面高5米、长14米的英烈墙,上面镌刻着1363位平谷区烈士英名。广场北侧的白色花岗岩纪念碑,正面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鎏金大字。
  站在广场上眺望远山,满目苍翠,对面山中一面五星红旗迎风猎猎。指着红旗下的几间低矮民房,符宝森说,那里就是冀东西部地分委旧址和“联合县委”旧址。
  “当年,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住着八路军。2013年,村里通過置换,保留了有纪念意义的几间民房作为红色教育遗址。”沿着陡峭的山路来到遗址近前,符宝森介绍说。根据老一辈村民的记忆,屋内的设置已经被还原成当年的模样:一张桌子、几条长凳就是全部陈设。在当年作为机要室的一间屋里,陈列着八路军用过的望远镜和缴获的日军打字机等物品。
  “抗战期间,冀东西部地分委以及平密兴等联合县委就在这里驻扎办公,领导冀东西部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斗争,直至抗战的最终胜利。”
  青山处处有故事
  “桃棚村处处有故事,步步有经典。”沿着山路走向平谷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红崖洞”的路上,符宝森向记指着周围起伏的山峦介绍,许多明代的庙宇依托山中的洞穴而建。其中,祥云寺和双峰圣水洞两处庙宇位置隐蔽,抗战时分别用作兵工厂的铸造车间和装配车间。
  1938年6月,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进冀东,领导冀东人民武装抗日,并组建了平谷县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
  1940年9月的一天深夜,县委领导李越之、西北办事处区委书记江东,在桃棚北山红崖洞里主持平谷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大会。支部由5名党员组成——桃棚村的王世勋、于希元、符运广、王世发和鱼子山村的谢凤宽。
  “1940年以前,平谷没有党的基层组织,只有几个零星党员。5名党员在此聚成‘一团火’,感召力形成燎原之势,将党旗漫卷到整个平谷。”符宝森介绍,到1941年底,平谷已发展600多名党员,建立了54个党支部、15个党小组。
  此后,桃棚村先后成为平密兴、平三密、平三蓟联合县所在地,八路军十三团的常驻基地。作为堡垒村,桃棚、鱼子山与盘山南北呼应,成为冀东西部抗日根据地中心区。日寇把这个根据地当成了“眼中钉”“肉中刺”。1941年11月,日军封锁山区,包围桃棚村和鱼子山村,宣布这里为无人区,连续制造了多起惨案,至1942年,被烧毁的房屋达2000多间,180余人惨遭杀害,有10户被杀绝。
  “桃棚、鱼子山根据地人民没有被敌人的屠刀和暴行吓倒”,讲到村民舍生取义、英勇抗战的故事,符宝森不禁动容。指着四周的山峦,他激动地说,“无人区”里不仅始终有八路军,党组织还组织起武装民兵,与群众一起住山洞密林、吃野菜树叶、打燧石取火、伐橡树铸武器,还组建了担架队、医护队……拿起自制的土枪、地雷、手榴弹,利用地理优势,通过游击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多种方式打击日寇。民谣“铜南山,铁北寨,打不垮的鱼子山(桃棚村当时是鱼子山的一个自然村)”,便是平谷抗战历史的真实写照。
  红绿结合走富路
  “这里就是平谷当年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沿着山路一路下行,记者来到了临近山脚的一处山洞前,符宝森指着四周的山石介绍,“桃棚村北山的山石呈红色,所以这里叫红崖洞。”
  红崖洞仅七八平方米大小,洞口被一块巨石和茂盛的植被隐藏着。洞中央立着一块铺着石板的大石头,5名党员的雕像围在四周。
  在红崖洞的宣誓广场上,市公安局平谷分局防暴恐大队的党员们正在这里举行宣誓仪式。符宝森告诉记者,每天都会有区内外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慕名到此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一天能接待党员2500人以上。
  2007年3月,符宝森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之初他就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商量,把发掘红色旅游资源和桃棚村秀美的自然资源结合起来,以红映绿、以绿衬红,红绿结合走富路。
  在区里的资金支持下,桃棚村党支部牵头对冀东地委旧址、联合县委旧址和公安科旧址进行了修缮,并在屋内展示了从村里征集来的抗战时期的老物件和相关历史文献。他们还在红崖洞前修建了宣誓广场。
  2011年,在区旅游局主持下,这里被确定为“北京市红色旅游景区”,正式接待参观者。此后,“中国红色文化传承基地”“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红谷党员教育基地”“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称号先后落户桃棚村。
  如今,为完成北京市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总目标,平谷区委组织部大力推进红色文化建设,将桃棚村作为红色文化建设核心区进行打造。“依托持续打造的‘红谷’基地,先辈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勇于奉献和担当的精神将融入平谷区各项事业发展中,革命火种将在这块热土上代代相传。”郝亚囡说。
  (责任编辑:闫正宇)
其他文献
于是之是著名话剧演员,曾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第一副院长。从1954年我调入北京人艺工作,到2013年于是之病故,我们交往了近60年,他与我是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  20世纪50年代初,年仅23岁的于是之在老舍的名剧《龙须沟》中,因成功扮演程疯子而一炮打响,受到北京市文联的嘉奖,奖品是一套灰色布质中山装。戏剧评论家黄宗江对于是之的表演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出戏奠定了北京人艺的基础,也奠定了于是之的基础。
期刊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每个共产党人的最高行动准则。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正式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个科学命题提出来并将其确立为党的根本宗旨的是毛泽东同志。那么,毛泽东究竟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提出“为人民服务”这一科学命题的呢?  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为人民服务”这一重要命题是在1939年。这一年的2月20日,他在致张闻天的一封信中,谈到儒家旧道德之勇时指出,那种“勇”只是“
期刊
活动单位:朝阳区军休十所56号军休大院老干部与麦子店街道霞光里社区第五党支部  活动名称:“晒峥嵘岁月收藏 讲革命传统故事”  活动主旨:忆峥嵘岁月 祝福伟大祖国  活动内容:近日,朝阳区军休十所56号军休大院老干部与麦子店街道霞光里社区第五党支部联合组织开展了“曬峥嵘岁月收藏 讲革命传统故事”主题党日活动。此活动共征集老照片200余张,以及我军各个历史时期的军装军帽、领章帽徽、军鞋水壶、军旅日记
期刊
南昌起义之后不久,贺龙回到家乡,叔叔埋怨他:“你过去在国民党部队当军长,是有前程的。如今当个共产党,脱下皮靴穿草鞋,天天提心吊胆,你亏不亏?到底图什么?”贺龙说:“只要革命能成功,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个人吃点亏算什么!”  抚今追昔,这种共产党人的凛然正气、为民谋福利的凌云志气、不计得失的冲天豪气,长存于人们的记忆中,成为一代代人的精神坐标。  惟有“民”字大于天,最是“公”字值千金。为官从政,是热
期刊
摘要:如今的中职生通常表现为:自由散漫、缺少目标、无上进心、懒惰消极、他们中大部分学生不爱学习,经常违反校规校纪,追求安逸的生活,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等等。作为班主任,工作中我采用“鼓励创新、尊重个性、宽容失败”的育人理念,就像培育花朵一样,用心种植、浇水施肥、修枝剪叶,精心呵护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健康发展、茁壮成长。  关键词:破土而出;开枝散叶;含苞欲放;绚丽绽放  习近平主席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
期刊
江西省于都县是中央红军长征的集结地和出发地。85年前的10月,红军队伍从这里出发,跨越千山万水,战胜艰难险阻,最终到达陕北,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光耀千秋的壮丽史诗。今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片革命热土,瞻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正是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润物细无声的引领和感召。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我们不能忘记走
期刊
段文博,47岁,中共党员,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二分公司副总经理、拉萨援建工程总指挥。从第一次入藏到如今的161次;从一个人入藏到带领团队121人入藏,8年的援藏生涯,段文博带队在雪域高原建起了一座座建筑的丰碑。在京藏交流中心工程建设期间,他和他的团队荣获了象征一流业绩、一流服务、一流团队的“工人先锋号”称号。  30多年前,北京南城外的一间简陋民房里住着位少年,因为父亲夜晚的呼噜声震落一块墙
期刊
| 编者的话 |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本期我们摘录了李大钊、方志敏、雷锋、焦裕禄、王杰的相关论述,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他们的高度评价,让广大读者在字里行间读懂共产党人的初心。  李大钊  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
期刊
余全忠,男,61岁,中共党员,密云区蔡家洼农业科技园区队长。工作中,他以园为家,带领大家潜心钻研种植技术,在专家指导下掌握了水培蔬菜的育种、栽植、管护及花卉育苗扦插等多项农业技术,被大家誉为农业“土专家”。  “这月季花太漂亮了!”今年5月17日,2019年第十一届北京月季文化节在密云区蔡家洼村的玫瑰情园开幕,村里培育的新品种月季花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为了让这些月季花在文化节上惊艳亮相,村农业科
期刊
这是136个7岁以下孩子在马背上的远征;这是2年10个月用摇篮承载走过的3000里行程;这是“大人在孩子在、大人不在孩子也要在”的坚定信仰;这是舍身护送革命种子全部到达目的地的神圣使命!  今年6月1日,大型红色原创话剧《马背摇篮》隆重公演。这部由北京市六一幼儿园、北京中视星广文化传媒联合创作出品的话剧,以延安第二保育院“马背摇篮”为艺术创作源头,第一次以话剧形式将这段感人的历史故事搬上舞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