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联储政策对股价的影响会受到市场预期的干扰。不过根据分析偏离预期的美联储政策对标普500指数的影响,可以发现美联储政策对股价变动仍存在显著作用。
在1998-2008年期间,联邦基金利率每偏离预期25BP——市场预期与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目标基金利率实际变动之差——往往导致当日股价波动1%。如果将观察范围拓展至2008年12月之后美联储的常规和非常规政策,并使用FOMC决议宣布前后1个小时内10年国债收益率的变动作为美联储政策偏离预期的指标,得到的结果也十分相似。
美联储政策对股价的影响还存在不对称性。首先,股市往往在美联储政策较预期更为温和时明显上涨,具体而言,当降息超预期幅度达到25BP时,股价上涨幅度可以达到1.5%;但对货币政策紧于预期的反应不甚强烈,其超预期的跌幅接近于零。这样不对称的变化关系也存在于联邦基金利率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之间。
如此看来似乎有些奇怪——无论美联储政策是宽于预期还是紧于预期,对股价而言都是利好。美联储的非对称性沟通或许可以解释这种现象。当政策紧缩时,美联储往往会对经济前景表示看好,以防止股市卖空。而当政策宽松时,美联储对经济的评论却往往并不悲观,助推股市上涨。如果考虑到美联储官员为了稳定市场一向有意强调“鸽派”立场,淡化“鹰派”立场,这种非对称性就不那么令人惊讶。然而进一步看,如果股市根据美联储的评论进行非对称交易,则着实令人费解。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股价表现出的非对称性是一种异常值引起的统计假象。一方面,统计样本中超预期的紧缩次数几乎是超预期的宽松的两倍;另一方面,我们在检验中得到的异常值主要对应了超预期宽松。但如果排除异常值后再观察,非对称性同样明显。
另外,不同行业受到美联储政策的影响差别很大。金融、电信、可选消费股对美联储政策的反应较大,而能源、日常消费品和医疗保健股的反应则不明显。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变化同样会引起不同行业股价的差异性变化。例如,公用事业股票具有更强的债性,因此长期债券收益率的超预期变化比联邦基金利率的超预期变化更能引起该行业的股价变动。
2013年以来,美国经济“越过难关”的努力取得了良好进展,好于预期的个人消费抵消了联邦开支和净出口不及预期的表现。主要由于财政冲击卷土重来的可能性已大大降低,经济增长将在2014年回升至趋势水平上方的信心增强。而伯南克已经在5月22日的国会证词中透露,如果经济数据继续改善,那么可能退出每月850亿美元的债券购买计划。
不过,如果断定美联储官员会就此结束经济刺激政策仍为时过早。诚然失业率好于预期,但诸如居民就业调查、雇佣率、劳动参与率等众多其他指标所反映出的就业市场前景却更加黯淡。相应地,高盛的就业市场追踪指标仅与就业人口每月温和增长15万-17万的水平相符。此外,如果还将低迷的劳动参与率纳入分析,那么就业仍较潜在水平低4%。这意味着就业市场仍从持续宽松的政策中获得相当可观的潜在益处。
作者为高盛美国首席
经济学家 魏枫凌译
与此同时,目前通胀仍远低于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大多数预测。虽然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宗商品价格和PCE指数的非市场成份疲软,但即使基于市场的核心PCE指数,4月份同比增幅也仅有1.2%,而且高盛的核心通胀追踪指标可能显示为1.3%。
我们认为, 直到2014年一季度美联储才会开始逐步缩减债券购买规模,并于四季度结束这一操作,而联邦基金利率政策退出零区间的时间则可能会到2016年年初。而在此之前,基于政策对股市的显著影响,美联储偏向“鸽派”的立场还将推动美股走强,尤其是大盘银行股。
在1998-2008年期间,联邦基金利率每偏离预期25BP——市场预期与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目标基金利率实际变动之差——往往导致当日股价波动1%。如果将观察范围拓展至2008年12月之后美联储的常规和非常规政策,并使用FOMC决议宣布前后1个小时内10年国债收益率的变动作为美联储政策偏离预期的指标,得到的结果也十分相似。
美联储政策对股价的影响还存在不对称性。首先,股市往往在美联储政策较预期更为温和时明显上涨,具体而言,当降息超预期幅度达到25BP时,股价上涨幅度可以达到1.5%;但对货币政策紧于预期的反应不甚强烈,其超预期的跌幅接近于零。这样不对称的变化关系也存在于联邦基金利率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之间。
如此看来似乎有些奇怪——无论美联储政策是宽于预期还是紧于预期,对股价而言都是利好。美联储的非对称性沟通或许可以解释这种现象。当政策紧缩时,美联储往往会对经济前景表示看好,以防止股市卖空。而当政策宽松时,美联储对经济的评论却往往并不悲观,助推股市上涨。如果考虑到美联储官员为了稳定市场一向有意强调“鸽派”立场,淡化“鹰派”立场,这种非对称性就不那么令人惊讶。然而进一步看,如果股市根据美联储的评论进行非对称交易,则着实令人费解。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股价表现出的非对称性是一种异常值引起的统计假象。一方面,统计样本中超预期的紧缩次数几乎是超预期的宽松的两倍;另一方面,我们在检验中得到的异常值主要对应了超预期宽松。但如果排除异常值后再观察,非对称性同样明显。
另外,不同行业受到美联储政策的影响差别很大。金融、电信、可选消费股对美联储政策的反应较大,而能源、日常消费品和医疗保健股的反应则不明显。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变化同样会引起不同行业股价的差异性变化。例如,公用事业股票具有更强的债性,因此长期债券收益率的超预期变化比联邦基金利率的超预期变化更能引起该行业的股价变动。
2013年以来,美国经济“越过难关”的努力取得了良好进展,好于预期的个人消费抵消了联邦开支和净出口不及预期的表现。主要由于财政冲击卷土重来的可能性已大大降低,经济增长将在2014年回升至趋势水平上方的信心增强。而伯南克已经在5月22日的国会证词中透露,如果经济数据继续改善,那么可能退出每月850亿美元的债券购买计划。
不过,如果断定美联储官员会就此结束经济刺激政策仍为时过早。诚然失业率好于预期,但诸如居民就业调查、雇佣率、劳动参与率等众多其他指标所反映出的就业市场前景却更加黯淡。相应地,高盛的就业市场追踪指标仅与就业人口每月温和增长15万-17万的水平相符。此外,如果还将低迷的劳动参与率纳入分析,那么就业仍较潜在水平低4%。这意味着就业市场仍从持续宽松的政策中获得相当可观的潜在益处。
作者为高盛美国首席
经济学家 魏枫凌译
与此同时,目前通胀仍远低于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大多数预测。虽然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宗商品价格和PCE指数的非市场成份疲软,但即使基于市场的核心PCE指数,4月份同比增幅也仅有1.2%,而且高盛的核心通胀追踪指标可能显示为1.3%。
我们认为, 直到2014年一季度美联储才会开始逐步缩减债券购买规模,并于四季度结束这一操作,而联邦基金利率政策退出零区间的时间则可能会到2016年年初。而在此之前,基于政策对股市的显著影响,美联储偏向“鸽派”的立场还将推动美股走强,尤其是大盘银行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