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文学作品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i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分析文学作品对高校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选择文学作品应遵循的三个原则,并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教学实践,对运用文学作品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文学作品;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275-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文学作品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将结合笔者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实践探索,对这一问题进行剖析。
  一、文学作品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
  一般来讲,文化是指某一种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丰富内涵的精神财富,主要分为物质和非物质两种形式。本文所提到的“文学作品”,是指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书面文字形式记载的、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作品。文学作品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1.提供符合大学生群体知识结构和认知规律的教学载体。当前,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虽然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教学效果有明显提高,但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和抵触情绪,导致思政课教学效果仍不理想。据笔者调查,部分大学生对高校开设思政课表示不解,认为思政课可有可无,这一现象表明: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促使大学生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转变。而要实现这一认识上的转变,高校思政课教学可通过寻求合适的现实载体,在理论联系实际的阐述中,让大学生感悟并领会理论的魅力,从而使他们真正将相关理论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外化为自觉的行动。
  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选择符合大学生群体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规律的教学载体。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在经历近十二年的小学、中学、高中教育后,他们的知识结构已初步形成,其中,贯穿始终的语文教育,是他们的知识结构中较稳定、最基础的内容。而语文教育,归根结底就是人学教育,主要以学习著名作家的优秀文学作品为主。高校思政课教学通过运用文学作品这个教学载体,既有利于将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教学转变为生动有趣的文学对话;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运用自身知识的知识储备来学习新知识,遵循由易到难、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认知规律。
  2.有利于充分发挥优秀文化的育人功能。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现代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既是一种认知活动,也是一种情感活动,是“晓之以理”和“动之以情”两方面的有机结合。高校思想课要完成这样的历史使命,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也要高度关注他们的情感需要,换言之,情感教育是思想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文学作品,作为记录人们人生阅历、生活体验的文字材料,蕴含着人们各类丰富的情感,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文学作品运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一方面有利于丰富和深化思政课的内涵,增强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充分发挥优秀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从心灵深处唤起学生的共鸣,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境界。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选用文学作品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本文所提到的“文学作品”,既包括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学典籍,也包括今人著述的文学作品,按篇幅长短大致分为两类:一是篇幅较长、内容完整的著作类作品;二是短小精悍的谚语、格言等。
  1.教育性。选用文学作品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首先应注重文学作品的教育意义。文学作品体裁多样、数量众多、优劣不一,教师在选用文学作品时,应选择那些具有较高文学价值、思想内涵丰富,能够实现思想教育目的的作品。反之,对于那些评价不一、看法各异、有待时间检验的作品,教师要慎重选择。
  2.时代性。思想教育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这就决定高校思政课选用文学作品时,也要体现时代性。当前,高校在校生多是年龄在18-22周岁的90后青年,他们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生活于市场经济、成长于网络环境,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又热衷新潮和时尚,偏爱传统和时尚相结合的流行文化。高校思政课选用文学作品,除了选用古代的优秀文学作品外,也要注重选择那些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体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等时代特征的作品,这样的作品由于是诞生在90后大学生成长的时期,与那些年代久远的作品相比,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得到他们情感上的认同。
  3.先进性。每一个时代,都有代表它的先进文化和文学作品。高校思政课要实现在思想上对大学生群体起到引领作用,还必须注重选择那些能够代表我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文学作品。具体来讲,文学作品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反映当代国人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集中体现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
  三、文学作品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为例
  2011年4月,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指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高等教育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 ,树立多样化的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的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可见,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基础课”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 ,理想处于一个相对真空的阶段。高中阶段的理想已经实现,大学阶段的理想还没有形成,他们普遍对理想感到迷茫、缺乏坚定的信念、价值取向功利化明显。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考虑,笔者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第一章理想信念专题教学中,探索将文学作品运用于思政课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具体来讲,就是结合林丹的自传《直到世界的尽头》开展专题教学,重点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精心设计,实现从知识灌输到问题导向的转变。当代大学生理想诉求的重要特点是更趋向务实,缺乏对远大目标的追求和为理想献身的热情,艰苦奋斗精神被淡化,理想信念呈现短期化,不同程度存在信仰危机。基于这种现状,笔者认为,理想信念教育单纯依靠理论讲授、知识灌输是很难唤起大学生内在的认同和觉醒,真正引领他们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笔者以林丹的自传《直到世界的尽头》为载体,将相关理论知识点转化为具体而实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课程教学的设计和安排。如:少年林丹的理想是什么;有哪些现实的基础使他的理想具备实现的可能性;林丹在成长的路上遇到过哪些困难和挫折;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他克服重重困难,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成为世界首位羽坛全满贯,林丹付出了哪些努力;在林丹身上,艰苦奋斗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个人夺冠与为国争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在林丹身上如何统一起来等。
  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问题时,需要强化各个问题间的逻辑关系,按照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原则进行设计。另外,要着重将一些重点、难点知识转化成相应的问题,如理想和现实的辩证关系、顺境与逆境的相互转化、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辩证统一、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等。
  2.学生阅读自传,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转变。课堂教学的第一阶段,是让学生课外阅读林丹的自传,并围绕上述教师提出的问题撰写读后感。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认真阅读了自传,并在问题的框架内对什么是理想信念、理想和现实的关系、理想对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理想实现的途径等有了具体而深刻的认识。学生在读后感中纷纷表示,林丹的经历让他们深刻意识到理想信念对人生的重要导航作用,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需要坚定的信念和永不服输的韧性等。他们进一步反思自身,发现自己迄今没有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主要就在于理想信念的缺失,尤其是缺乏实现理想所需要的坚定信念。在读后感的末尾,大部分学生都表示要以林丹为榜样,勇敢地去追求和实现自己的理想。
  可见,以问题导向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名人自传,撰写读后感,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探求答案,在自主的学习和思考中形成对理想信念相关知识的具体而形象的认识。
  3.课堂交流对话,实现从理论阐述到关照现实的转变。教学的第二个阶段,是举行名人自传读书交流会,让师生进行交流对话。先由教师对理想信念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深化,让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识更加正确和科学。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要求各小组围绕相关话题,进行讨论交流,并推选一名代表上台做汇报。在这一环节,笔者重点引导学生学会立足林丹的成长实际,用理论关照现实,从理论的高度看待林丹的成长经历,用理论的知识解释林丹的成功之路,全面深刻地掌握理想信念的表现特征、实现途径等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知识。这一阶段的教师设计的问题有:1)个人夺冠与为国争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在林丹身上如何统一起来?2)“爱拼才会赢”、“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结合林丹的经历,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等。林丹作为一个叱咤国际羽坛、为国家赢得无数荣誉的80后,其成长的经历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阅历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引起大学生们的强烈共鸣。实践证明,通过借助林丹自传这部作品,有利于把原本的“大道理”转化为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小道理”,由浅入深、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坚定信念,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四、结语
  运用文学作品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使思政课成为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祖嘉合.论当代大学生社会共同理想的教育和引导[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12,(7).
  [2]张彬华,谭好晗. 高校《基础》课理想信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2,(1).
其他文献
摘 要:农村社区化管理是现代农村社会管理的一种新思路,近几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以及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农民要求改善现实生活状况的推动下,使得社区化管理在我国农村有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如何使这一新的管理方式在我国农村顺利推行,已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对社区化管理实现途径的探讨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社区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随着工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全球化、现代化的结果开始呈现。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意味着变动不定,因而许多因素呈现出极大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刺激了风险的产生。我国目前正经历着激烈的经济转型和深刻的社会变迁,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与碰撞更是激烈。社会福利作为现代化的一种产物和社会保障的一种必然选择,其未来发展的取向直接关系到我国福利社会水平的高低,基于风险社会理论的视角,探讨我国社会福利的发展取向,进
期刊
摘 要:马克思一生最主要的理论功绩是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其中唯物史观是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主要是对唯物史观的起源、构建、体系形成进行梳理,从宏观上把握唯物史观。  关键词:唯物史观;起源;构建;经典阐述  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041-02  一、唯物史观的起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期刊
摘 要:网络传播手段的兴起,为公共危机的处理带来了挑战。高校如何采取有效的危机管理方法和媒体公关策略来应对校园公共危机,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深入思考的课题。探析了香港高校在应对校园公共危机方面的特点,如快速的反应机制、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广泛的参与机制,并借鉴其典型做法,提出应对校园公共危机要树立敏锐的危机管理意识、组建专业的危机管理团队、建立科学的危机应对机制等。  关键词:校园公共危机;危机管理;
期刊
摘 要:革命老区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伟大而特殊的重要地位,老区的发展关系中国全局发展战略的整体进程。为了促进老区快速发展,以大悟为例,在调研分析老区发展的优势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践行科学发展的特色之路。  关键词:革命老区;科学发展;大悟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106-02  革命老区是指在革命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
期刊
摘 要:农村居民市民化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农村居民就地市民化的重要措施。基于对江苏省垫湖村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从农民的土地产权问题、社会保障和子女教育问题、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和农村文化的保护问题四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居民市民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确认土地产权、完善社会保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吸纳农民就地上岗、加强农村文化保护等促进农村居民市民化的措施建议,希望为消
期刊
摘 要:孙中山先生的宗教信仰实践具有不同于世俗教徒的显著特点,如重精神轻形式,不墨守基督教的神学信条而崇信救世革命者的耶稣,对基督教教义的解释有利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集宗教信仰与政治信仰于一身且相得益彰,反对西方列强利用宗教对中国进行精神侵略等,这对我们正确引导信教大学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颇有启发。  关键词:大学生;孙中山;宗教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
期刊
摘 要:创先争优不是空洞的辞藻,而是广大党员在实践中争当优秀,施惠于民的具体行动的浓缩。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作为基层学生党支部,广大学生党员积极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有责任、有义务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增强意识、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员素质,树好旗帜、立好标杆、做好表率,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实际行动丰富了创先争优的内涵和实质意义。  关键词:创先争优;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员素质  中图
期刊
摘 要:在解放区的延安,孔厥有过一段生活经历,也创作了不少作品,他对陕北百姓生活的关注是细腻的,对陕北农民的生活是同情的。同时,他的一些创作也是附和了当时党对文艺工作者创作的要求,文艺深入到大众,歌颂工农兵,歌颂党,文学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都有所体现,他此时的创作主要体现在对陕北民间女性生活受压迫的揭露和对农民中的“英雄”的歌颂。孔厥在延安时期的功绩是不能与他后来的脱党相提并论的,肯定他在特定时期的
期刊
摘 要:佛家四大经典故事通过四个爱情故事诠释了人世间的四种爱情境界,分别是觉醒之爱、顿悟之爱、不渝之爱和大爱无形。前三种爱向世人讲述的是在爱情中要懂得放弃,放弃不该拥有的才会拥有更好的,才会有更圆满的结果;最后一种爱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讲述了超越无限与有限的人生,它让人经历了人类感情的全域。  关键词:圆满;放弃;觉醒;顿悟;不渝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