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的表征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cxin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默修,影像艺术家,旅法多年,目前工作生活于上海,业余爱好收藏。
  毕减索者,盖毕加索创作后期由繁而简,由绚烂而至平淡之意。人生由做加法,而至做减法,赏石亦是如此。
  在上一期文章中,我们梳理了古典赏石的几种样式,在这一期中,我们来谈一谈古典赏石的表征。
  表征的范畴
  今天,在赏石界,提到“瘦、皱、漏、透”这四字真言,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对于每一个玩石头的人来说,这四字真言都是必经的洗礼。但是,当我们提到“瘦皱漏透”的时候,我们知不知道,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我们谈论的是赏石艺术的哪一个范畴。就像我们在提到凌云、起云、越云、锁云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在谈论赏石的样式。那么瘦皱漏透,到底属于赏石艺术的哪个范畴呢?
  这里我们要引入一个艺术理论中的概念:表征。所谓表征(Representation),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指事物表现出的特征。又称心理表征或知识表征,指信息或知识在心理活动中的表现和记载的方式,它也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表征是外部事物在心理活动中的内部再现,因此,它一方面反映客观事物,代表客观事物,另一方面又是心理活动进一步加工的对象。表征有不同的方式,可以是具体形象的,也可以是语词的或要领的。
  从现存的相关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对赏石的表征做出描述和提析的赏石大家有很多,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是苏轼和米芾,关于他们两人对赏石表征所概括的不同,六百多年之后的郑燮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对比:
  “米元章论石,曰瘦、曰皱、曰漏、曰透,可谓尽石之妙矣 。东坡又曰:‘石文而丑’ 。一‘丑’字则石之千态万状,皆从此出。”
  与瘦皱漏透相对的,是苏东坡提出的“文而丑”(此话题同样有趣,限于篇幅,另文讨论)。这两种提法,都属于赏石的表征这一范畴,是同一层次的问题。也是因为这一点,两者才具有对话的可能性,这也是郑板桥在几百年之后,将它们并置讨论的原因。
  对话的迷思
  一直以来,在赏石界,有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古人评鉴赏石,有“瘦、皱、漏、透”,我们今人,则有“质、色、形、纹”,似乎俨然与古人分庭抗礼。其实,稍加分析,便知道这两个提法并不在同一层面上,瘦皱漏透,谈的是古典赏石的表征,而质色形纹,则是罗列了赏石的物理质性。这两个话题,根本不在同一个层面上,如果一定要凑在一起,至少也要说清楚,到底是什么质什么色什么形什么纹,才算是对今天的赏石有一个交代。换句话说,质色形纹,是一个非常中性的陈述,质地,有好有坏,好要好到什么地步,到底什么样的好质地,才算是公认的好的质地;不好的质地,要达到赏石的标准,最低的底线又在哪里。又或者说,什么样的纹理,什么样的色彩,什么样的形状,才算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标杆,而这些话题并没有说清楚。
  质色形纹罗列出了赏石的四种物理质性。它就像一个平台,为我们交流和讨论赏石提供了一个谈话的基础,提供了一种对话的可能,它使得我们对赏石的讨论,能够基于一个共同的层面,使我们的话题规范和约束在质地、色彩、形状、纹理四个范畴之内,让我们可以在共同的认知基础上进行交流,这样的讨论,才成为讨论。
  那么接下来很自然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古人不从这四个方面来讨论赏石艺术?瘦皱漏透,似乎全都是从形态的特点上来讨论赏石的,那么是不是其他三个方面就不重要了,或者说其他三个方面就不需要讨论了?这里面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我们在上一期提到过,赏石行为在古代属于精英的文化范畴,只有文人士大夫阶层,才会赏玩石头,才会把赏石艺术作为可讨论的话题。这种文化为中国文人士大夫阶层所专有,普通民众是不会介入这个话题的,并不像今天,是全民赏石的时代。换句话说,赏石的标准要符合中国精英文化的标准,要符合中国文人的审美趣味。那么,问题就来了,对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阶层这样的文化精英而言,色彩并非是一个不需讨论的问题,而是,在谈论赏石艺术之前就已经心照不宣了,是一个先期解决的“前问题”。那就是,色彩在这个领域里,几乎全都是黑白灰三色,也就是色彩学里的消色(achromatic colours),按照色彩学的理论,消色和任何色彩搭配在一起,都显得和谐协调。形状和纹理也是同样的道理,形状,以自然拙朴为上;纹理,则是以朴素无文为美。这些都是“前问题”,即话题开始之前就已解决,不须再谈的问题。
  偶寄的闲情
  瘦皱漏透,虽然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四字真言,但从文献中观察,这四个字开始连用,是非常晚近的事,至少不会早于十七世纪。虽然米芾在《画史》中提到了这些条目,但它们都是单独存在的,米元章本人从来没有将这四者合并连用过。此外,这四个字常常会简化成三个,有的时候缺少“皱”,有的时候缺少“漏”,而且,“皱”时常被“皴”这个字所替代。
  迄今为止,对这些概念做出最具影响力的解释的著作是李渔的《闲情偶寄》,这部著作把中国人生活的艺术说得有滋有味。其关于生活的理论无论在当时还是以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35年,林语堂英文版《吾国与吾民》给该书以极高的评价,认为该书是“中国人生活艺术的指南”。《闲情偶寄》共分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八部,论及戏曲理论,妆饰打扮、园林建筑、赏石古董、饮食烹调、竹木花卉、养生医疗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内容相当丰富,触及到中国古代生活的许多领域。其中,《居室部》中“山石第五”下“小山”一则,论“透、漏、瘦”最为精彩:
  言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字。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所谓透也;石上有眼,四面玲珑,所谓漏也;壁立当空,孤峙无倚,所谓瘦也。然透、瘦二字在在宜然,漏则不应太甚。若处处有眼,则似窑内烧成之瓦器,有尺寸限在其中,一隙不容偶闭者矣。塞极而通,偶然一见,始与石性相符。
  瘦在壁立当空,孤峙无倚;漏在四面玲珑,毫不窒塞;透在彼此相通,灵气外溢;皱在文理交错,节奏生生。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观一石而晓有天地,摩一石而知有春秋。这四字真言,便是打开中国赏石表征的秘匙。
其他文献
题名:【氤氲瑶台】  石种: 黄龙玉  尺寸: 11×31×4cm  流光变,  氤氲散,  映日则彤,  似雾里看花,  瑶台观景,  盈盈在指尖,  遥遥在仙山。  花梦两相知。
期刊
荷花玉产自熊耳山脉中段,与梅花玉的新产地邻近。东段属汝阳县区,乃历史上著名的“梅花玉”产地。西段延伸至洛宁县卢氏县境内,中段又与宜阳县、洛宁县同拥此山之左右。故洛宁近年也发现了少量优质梅花玉、荷花玉,质色略有区别,也出了不少好人物、动物、植物等精品奇石。荷花玉、梅花玉质地多为安山岩、火成岩,质优者内含大量玛瑙成分,常以红、绿、黄者为贵。摩氏硬度为6~7.5,原石效果往往不如切磨者观感为好。切磨者高
期刊
① 收藏:程松 电话:15878685555  题名:【印】 石种: 大化石  尺寸:16×9×19cm  ② 收藏:张林峰 电话:13576209559  题名:【山谷风】  石种: 江西潦河石(组合)  ③ 收藏:王林 电话:13809904575  题名:【天雕】 石种: 风凌石  尺寸:12×9×7cm  ④ 收藏: 王华强 电话:13832157890  题名:【琴棋书画真情怀】  石种
期刊
出产于河南省栾川县的伊源玉,可谓自然天成,独树一帜,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瑰宝,被称之为“中国翠——伊源美玉”。  伊源玉为透闪石化大理岩,因产于河南省伏牛山脉栾川县伊河源头,故称“伊源玉”。 2005年,南阳市地质调查院赵书林、周世金等专家到伊源玉矿山,历经一个多月普查勘探,提取玉石样本50余个,进行矿物分析后,得出结论:其摩氏硬度为4~6,质地细腻温润、油脂光泽,属上好软玉,是玉雕产品很好的原料,
期刊
中华雅石艺术总会暨评审委员联谊展于2015年11月15日上午10点30分,在台中屯区艺文中心展览B室展出。台湾石友们终于迎来了期盼己久的关于评审的联谊展。  蕴含天地自然精华的雅石艺术深受大家喜爱,此次联谊展现场充满浓厚的艺文气息,许多评审委员的展品皆附有赏析、创作者的意念及创作文思,其中更有一些难见的精品展出,可引导初入石界的朋友引颈观赏并了解雅石艺术。开幕现场还有诸多大陆石友及英国伦敦的马克先
期刊
从事金饰工业三十余载,工作繁重,忙碌的日子,总是令人难以喘息,与太太思虑良久后,最终决定退休,享受清幽闲适的好日子。退休后,步调放慢了,能够静心去品味生活,接触茶艺、雅石、奇木,享受日子的闲适。然而,身体得了空,脑中却忙碌了起来——许是太闲了,总想着:难道人的一生就这么庸庸碌碌地过了吗?  去哪都会想,该做点什么。总想留点什么给身后的子孙,想传承有生命、有意义的东西给儿女,而不是铜臭味的死物。思来
期刊
① 收藏:付国冰 电话:13320139114  题名:【岁寒三友】  石种: 江西潦河石(组合)  ② 收藏:俞金荣 电话:13514838610  题名:【万佛归宗】 石种: 筋脉石  ③ 收藏:王文瑞 电话:13902475816  题名:【吉祥】 石种: 戈壁石  尺寸:12×5×5cm  ④ 收藏:宁绍鸿 电话:15883585668  题名:【蓬莱仙境】 石种: 黑草花石  尺寸:32
期刊
石头的玩赏艺术在二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常见组织、团体于进行评比时产生许多疑义或者纷争,个人认为经常是在“艺术性”及“稀有性”孰轻孰重的认知上产生分歧,至于怎样的判定才较能消弭争议呢?我想“务实”一点地去看待石的“价值”,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物”的玩赏通常会以真、精、稀、美这四大因素判断“价值”,真假与否的重要性不必赘述。“精”除了代表该物的精致度外,更需判定是否为该时代或该领域的精品;“稀”
期刊
内蒙古蒙天珠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坐落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大盛魁。主要经营、销售优质九眼石页岩原石和天然蒙天珠及相关饰品等。  天然蒙天珠(九眼石页岩)作为宗教圣物由来已久。盛世收藏,近年来,随着蒙天珠(九眼石页岩)的发现和开发,天然蒙天珠(九眼石页岩)逐渐开始被人们喜欢、佩戴和珍藏。  内蒙古蒙天珠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目前国内较大的天然蒙天珠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公司之一。而在几年前
期刊
如同浑金璞玉,瑟琼斑瑄,琬琰耀目,膏脂欲滴。这是此石给观赏者的第一印象。  石肤上缀繁不乱的绣锦彩缬,灵气缠绕,动静有神,浓淡相间之处,隐约可见枝干虬劲,细理入微。可是黄橘丹荔,燃柿霜枫?  灿灿的红色,表现了金叶的足赤,而那斑驳凹凸,又仿佛刚浇铸未经锻打之胚形。  越王尊贤,铸金像以敬范蠡;杨震辞金,言四知而显廉明,笑崔烈以钱买官,人皆恶其铜臭;叹秦嫂不敢视叔,自言畏其多金。  以铜为鉴,可正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