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达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从而能更好的解决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关系和矛盾。那么,在地理教学中,怎样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就这个问题,经过几年的思索,做几点总结:
一、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教学情境
中学地理情境创设的素材源于生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地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处处涉及地理。实践证明,只有当学习内容与其形成、运用的社会和自然情境结合时,有意义的学习才可以发生,所学的知识才易于迁移到其他情境中进行再应用。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的,他们都有丰富的生活经验,通过从地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来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图”一节,教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实地勘察校园,以绘制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平面图为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绘图实践活动中真正理解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最终达到教学目标。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构建一个贴近学生生活世界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从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通过新旧知识对比,从知识点入手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在产生好奇或者困惑的情况下,主动的将当前的教学内容或者教学阶段密切相关的新情境结合起来。这种迁移促使学生运用已经有的知识思考来解决新的问题。在解决一些涉及空间关系的问题时,绘制示意图是对问题进行表征的有利手段。例如在“地球的运动”这一节,学生对书中地球公转示意图已经很熟悉了,在此基础上教师将此图变为另一种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学生一时不知所措,经过将两图对比讲解后,学生恍然大悟,从不同角度来反映二分二至的时间,这样对比创设情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促进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三、通过教具模型,创设教学情境
通过教具模型往往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的特性,在遇到一些较抽象的问题时,教师若能恰当的使用教具模型来创设情境,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仪”这一节,学生对经纬线、南北半球划分和东西半球划分理解困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乒乓球或其他球体为材料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模型,并在上面绘出赤道等重要线条。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动手制作,并从中理解这些纬线的关系,明确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四、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教学情境
“问题情境”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情境,利用问题探究设置教学情境,便于展开探究、讨论、理解或问题解决等活动,是地理学科适用的设置情境的有效办法。情境中的问题既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又需经一番努力才能解决,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究的欲望,正如朱熹所言“自求通而未得之意”。在地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八年级下册讲“南北差异”时,引用为什么“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的事实作为问题,引出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然后选用大量的南北方不同景观图创设教学情境。
五、利用地理角色扮演,创设教学情境
“角色扮演”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利用角色扮演创设一个教学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了扮演的惟妙惟肖,要求学生认真体会“角色”在现实社会中的地位、动作和说话语态等,也可以配合以一些道具、场景的布置,烘托气氛,从而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在此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如在学习七年级下“美国”一节时,组织学生自己做面具,分别角色扮演黑人、印第安人、华人和白人,用不同的语调和语态来反映他们在美国社会不同的生活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对种族歧视的认识,并对种族歧视展开讨论等。
情境教学的取材密切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使学生既清楚的理解教材内容,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到了身边有用的地理。
参考文献:
[1]李业丰.引入生活情景,激活地理课堂[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7).
[2]张丽丽.高中政治课堂生活情境的创设浅谈[J].新课程学习(中).2011(06).
[3]梁芳芳.引语文教学入“生活”课堂——浅谈语文教学生活化[J].中学生优秀作文(教学).2011(01).
[4]魏春东.浅谈日常生活情境在地理课堂中的作用[J].地理教学.2008(06).
一、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教学情境
中学地理情境创设的素材源于生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地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处处涉及地理。实践证明,只有当学习内容与其形成、运用的社会和自然情境结合时,有意义的学习才可以发生,所学的知识才易于迁移到其他情境中进行再应用。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的,他们都有丰富的生活经验,通过从地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来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图”一节,教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实地勘察校园,以绘制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平面图为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绘图实践活动中真正理解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最终达到教学目标。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构建一个贴近学生生活世界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从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通过新旧知识对比,从知识点入手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在产生好奇或者困惑的情况下,主动的将当前的教学内容或者教学阶段密切相关的新情境结合起来。这种迁移促使学生运用已经有的知识思考来解决新的问题。在解决一些涉及空间关系的问题时,绘制示意图是对问题进行表征的有利手段。例如在“地球的运动”这一节,学生对书中地球公转示意图已经很熟悉了,在此基础上教师将此图变为另一种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学生一时不知所措,经过将两图对比讲解后,学生恍然大悟,从不同角度来反映二分二至的时间,这样对比创设情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促进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三、通过教具模型,创设教学情境
通过教具模型往往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的特性,在遇到一些较抽象的问题时,教师若能恰当的使用教具模型来创设情境,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仪”这一节,学生对经纬线、南北半球划分和东西半球划分理解困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乒乓球或其他球体为材料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模型,并在上面绘出赤道等重要线条。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动手制作,并从中理解这些纬线的关系,明确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四、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教学情境
“问题情境”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情境,利用问题探究设置教学情境,便于展开探究、讨论、理解或问题解决等活动,是地理学科适用的设置情境的有效办法。情境中的问题既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又需经一番努力才能解决,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究的欲望,正如朱熹所言“自求通而未得之意”。在地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八年级下册讲“南北差异”时,引用为什么“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的事实作为问题,引出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然后选用大量的南北方不同景观图创设教学情境。
五、利用地理角色扮演,创设教学情境
“角色扮演”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利用角色扮演创设一个教学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了扮演的惟妙惟肖,要求学生认真体会“角色”在现实社会中的地位、动作和说话语态等,也可以配合以一些道具、场景的布置,烘托气氛,从而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在此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如在学习七年级下“美国”一节时,组织学生自己做面具,分别角色扮演黑人、印第安人、华人和白人,用不同的语调和语态来反映他们在美国社会不同的生活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对种族歧视的认识,并对种族歧视展开讨论等。
情境教学的取材密切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使学生既清楚的理解教材内容,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到了身边有用的地理。
参考文献:
[1]李业丰.引入生活情景,激活地理课堂[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7).
[2]张丽丽.高中政治课堂生活情境的创设浅谈[J].新课程学习(中).2011(06).
[3]梁芳芳.引语文教学入“生活”课堂——浅谈语文教学生活化[J].中学生优秀作文(教学).2011(01).
[4]魏春东.浅谈日常生活情境在地理课堂中的作用[J].地理教学.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