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软的力量(随笔)

来源 :星星·诗歌原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HE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刹那发生的事都可以是奇迹。”我喜欢梭罗,是因为他的锐度与视角,总能让捉摸不定的现实变得沉静而富有意味,能让奇迹的发生具有随时随地的属性,而这核心要素,是他有心于活态的本我与此在,他说:一切变化,都是值得思考的奇迹。我认为这观点,道明了诗写本能。
  捭阖于原创与评论的两翼,我的认知始终是清醒的:诗歌在当代,应该具有相应的人文深度、思想深刻与知识纵横。诗,不甘心做文学的花边,它是人文的先锋与艺术的尖端,是江河流经大地之后的开阔,一往无前,义无反顾,决绝中带着宽容,尖耸中不失救赎。在指向人性的共生语境下,诗的唯一性与捷达能力,无与伦比。
  当现实背景的植入有效地作用于诗人的书写意识,当代诗歌的可能就有了历史真实的微言大义,此一时的一个细节就绝不仅仅是表现意义上的“闲笔”,而是有着深度所指与经验阐释的路径掘进的暗示作用,或者其本身,就是诗意孕育的母本,在叙述的打开与铺展中,形成强大张力。这种状态下,诗与人的从属关系,将不再是单一的“互控关系”,而是被每一个“刹那”的“奇迹”所展现的超拔力量替代。如果说梭罗的认知得益于他的刻意,离群索居的“修行”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胆魄,关键在于,诗歌发展至今,已经难为修行二字的外延与内涵囊括,诗之大,上,经天纬地;下,接壤日常,那么今天为诗,如何正视“我在”的全部,以及即刻的深邃,就很有意思!什么事情一旦与“意思”沾边,就有了塑造的妙趣,有了捕获万物极乐的抓手。所为者,已然目击道存,经由时间的刮骨疗毒,渐至忘我而入我而本我,不断折返、迂回,最后目空一切。诗人的练达,是达观中的归真,用烈火的眼神看清尘世的本来。
  生活的晨钟暮鼓一日日敲响,而关于时代的思考又不可回避。我常想,诗人对于大地上的事情,究竟能够触及怎样的边界呢?或者说诗人靠什么越过化外的边界抵达心的本源?阿赫玛托娃努力掸掉蒙尘与积垢去发现人间的诗意,维特根斯坦忍受痛苦煎熬却不乏爱的正义。一个朋友对我的激励似乎就是答案:“诗歌之所以不朽,不是因为干预生活,而是因为他(诗人)关注的是世间每个灵魂的走向。”同样的意思,莎士比亚直言:“没有思想的文字进入不了天堂。”是的,诗人的超越在于赋予尘世之重与痛,不是简易的泪水,而是深沉,是沉入到暮晚的孤独,将光线带进夜色的漆黑一片中,去点亮未知的微末。这其间的不确定,与经验,交合在“诗人”身上,构成如欧克肖特认为的“传统”,经验于是有了积累的历史维度与现实意义,诗人通过创造对世界负责,就是对自我交代。
  从这个层面说,写诗,无异于诗人之“人”在求索情感的深刻,这是一种搏击,在和时间的对抗中,诗人的溃敗不是结局,而是宿命,但庆幸的是,诗歌却能替“人”挺立于世,为人类注入柔软的力量。不可否认,这个奇迹,为我着迷。
其他文献
安慰之诗  我的村庄还在,庄稼还有人种  玉米、菜籽、花生、麦子  土豆、红薯、豇豆、空心菜  世界越来越旧,锄头、犁、镰刀  扁担、背篓、耕地的牛,这些  熟悉的身影,没有被荒废  没有作为象征或纪念,置身于  静态的民俗展览  河水照样淌过四季,果树照样捧出甘甜  三爷屋后那棵老态龙钟的皂荚照样枝繁叶茂  遍山梅林照样遵照时序开花结果  我的村庄还在  这里有我仍在操劳的亲人  穿过一张纸,我
期刊
金色骏马,一直  以长江黄河的气势  用蹄声,激越岁月深处  光芒,朦胧又神秘  那经久的闪耀照亮了  山水、草木,鸟儿和羊群  也浸润荆棘、霜雪和伤痕  那沸腾的声朝向太阳之路  庄严神圣,像飘扬的旗  又像铜钟响彻风骨  春天的蝌蚪既然在那光芒里长出脊骨  那么,连绵群山就逶迤忠诚和敬畏  既然那蹄声惊破了旧世界  那么,就必将绽放盛大的新梦想  我贫瘠的山坡,就这样被光芒渗透  没有惊天动地
期刊
挂在门墙上的艾蒿和菖蒲  已经很多年。昨日被装修的工人  弄掉一些。我该捡起扔掉  还是继续挂上去。母亲逝去得那么快  她在人世的时候,已经拥有了  自己的信仰。门墙上的辟邪之物  她应早已忘记。但这毕竟是她亲手  挂上去的。尽管早已枯干,她也不再  依靠它们。我有时还是會轻轻碰一下
期刊
红色已浸入村庄的石头  红色,已浸入古老的石头  浸入陇西河沿岸的村庄  苏维埃遗址挂着锈蚀的马灯  灯油枯尽,四周已是阳光灿烂  留意一双草鞋,联想到麦穗、谷秸  从雪山草地翻过来的饥饿  小布袋里装着树皮  草鞋的主人没有留名  在树荫掩映的山坡,一块墓碑  浓缩了前言和空白的名字  他们的红军帽压得很低  如未了的心愿,掉在长征的路途  乡村每年都盛开映山红  被清风雅雨梳理  那些红色的花
期刊
我持枪走过懋功  遇见的每一朵好看的花  每一片好看的云  都是我扩的红  食下的每一颗土豆每一刀牛肉  都是我打的粮  从七月到七月,夹金山到梦笔山  把积雪走成坚冰、草木走成大风  把流水走上去走到天上  又走下来走到大地  我氣喘吁吁,头昏脑涨  但雪山不知我海拔如此之高  但草地不知我动静如此之大  甚至一二野兔、三五鸟鸣  都无视我的存在  我的枪的存在  它们记得的只是一支队伍  一支
期刊
临空经济区:领空的蓝  踏上机器轰鸣的时代,我要到领空去  规划四散的航线……  阳光喊亮的方向,投射到每个坐标  将上午手舞的一派喧嚣  输入静谧的身体。我再怎么用力  也卸不下时间的铆钉  我越来越像坐标的光  以银翼展开起伏的林木,扫过万里风云  将蓝返照故国身上,如星盏  日落月升,托起长空悠长  在我之前不遠处的一群群挖掘机  正向亲爱的乡土点头致意  它们一口口啃掉山峦,露出平坦的雏形
期刊
仰望國歌,屋檐下  星星点点的朝阳  在你朴素而凝重的疆域里  和着共和国的节日  一起吟唱  月光中河山的怀想  都市里到处是搜寻的目光  那支义勇军进行曲  就挂在楼房之外的天上  仰望国歌  在人们用七十载的目光深耕之后  在蝴蝶用翅膀留下时光的刻度之后  在星群传递出鸟语、琴音与鼓角之后  都可以让血管里,对母亲的爱恋  伴着这共和国生命的节拍  尽情地流淌  仰望国歌  仰望母亲生命的回
期刊
唯有大海可以告诉  老水手波德有一颗闪亮的心  他说:像我这样的老家伙早就该  葬身于大海,而不是像现在这样  絮絮叨叨。他指了指不远处的灯塔  明暗交替的光芒映照着他的脸庞:  “你看,大海回应的方式多么奇妙。”  听到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  我内心一片澄明。如果这也是大海  回应的一种方式,那么沙滩上  是否会留有它送来的讯息  是那片斑斓的贝壳,还是那几只  缓慢爬行的沙蟹?  老波德的脸上挂
期刊
礼拜日  火车正穿过辽阔的北中国平原  我在中途某站翻出便笺  我想起来一件事  夫人,牛奶需要热一热了  六月多好,信阳的麦子已经熟了  我有几顶草帽子  我该送给他们中的哪一位?  夫人,你也会看到的,麦芒上落满了小雨滴  寄 母  这里多阴天,几乎夜夜见雨  但不是太冷  清水蛋汤我已能做得和你一样  只是不再翻日歷  也就没有什么宜或者忌  偶尔会上寺  遵你叮嘱  衣衫整洁干净,也会施散
期刊
致敬桥梁  在认识贵州桥梁之前  你是否真正懂得  啥叫逢山开路啥叫遇水搭桥  在蓝图,在工地,在隧道锚  在琴弦般的缆索尚未打开  在泥泞,在洞口  在载重汽车,在风钻机的轰鸣声中  在地下50米深处,还将是  70米、80米、90米  在你,突然看到四顶橙色安全帽  如四粒小小浮球  在粉尘与剧烈的噪声中缓缓游动  之前  你是否真正陶醉过清风拂面  是否真正被震撼  于鸟鸣的瞬间,于彩虹般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