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与爱同行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chaojack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教师;立德;师生关系;赞美;包容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4—0031—01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十分重要。那么在新时期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呢?
  一、立德树人,树立高尚的师德
  常言道,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鉴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对应关系,“立德”,既有对教育者——教师的要求,也有对被教育者——学生的要求。“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即“师魂”,它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德者师之魂。”教师是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去做人和学习。教师必须“立德树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打动学生,提高学生的学识和修养,这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
  二、热爱教育,教育是爱的事业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著名教育艺术家李燕杰教授曾深有感触地说,“一切好的教育方法,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的挚爱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在学生的监督之下,并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爱是教育的動力,爱学生能激励教师个体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去实现自我的人生追求。教师爱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教师从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才能进而引发教师职业道德的升华。
  三、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有些教师认为,只要自己课讲得好,学生就能学得好,其实不然。心理学揭示的规律告诉我们,愉悦的情感体验可以使学生感知敏锐,活跃思想,积极向上。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即让我们每一位教师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激情,做好花的事业。只有学生在情感上比较亲近教师,对教师传授的知识才会乐意接受。由此可见,教学是否成功,离不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若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不和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不去倾听学生的心声,而是一味指责,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影响双方的教学活动。
  四、一视同仁,重视赞美的力量
  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特长,都有闪光点,都可以取得成功,一个学生有不足,并不意味着他没有长处。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长激彼短,争取迎头赶上。作为教师,花时间寻找问题、指出错误、盯着过失实在是很容易的事,但是,成功的教师应想方设法发现学生的正确行为,知道如何赞美他们,促使他们做正确的事情。平等地对待班里的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都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使他们的内心都能萌发出追求成功的欲望,从而转化为追求成功的信念,绝不因过去的错误而否认今天的进步,要适时、适地、适度地予以褒奖,促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认识,让激励发挥重要的作用。
  五、大度包容,润物于无声之处
  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有可能会犯错误,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面对学生的错误呢?有些教师可能是不问青红皂白,一阵疾风骤雨,他们不允许学生有任何的异常行为,如果有的话就是对自己权威的挑战。在这些教师的心目中,自己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有无条件地服从,如果听到或看到不同的声音或行为,都认为是不应该发生的,都是应该严厉制止的。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因为简单粗暴地“教育”,学生从心底是不会接受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立德树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任重而道远,新时期,教师的责任尤为重大,为了学生的明天,每一位教师都应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激情,做好花的事业,少生气,少抱怨,快快乐乐地去面对,努力去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用平平常常的心,高高兴兴的情绪,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踏踏实实,敬业奉献,提高素质,超越自我,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编辑:马德佳
其他文献
近日,部分银川的学生家长反映当地一些实施义务制教育的初中在招生时,向部分学生收取了数额不等的择校费,校方回应称,都是家长自愿捐助的。尽管民办学校享有一定的办学自主权,但是民办学校收费也应符合物价局核定的学费标准,并非无章可循,无法可依。 银川市这些学校以“愿捐资助学”自的名义变相收取择校费,显然是违规行为。如果说学校变相收取择校费是教育资源被金钱绑架的话,“点招”、共建、“条子生”,择校讲关系,更
期刊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出现了大量偽科普文章,这类文章涉及教育、育儿、医疗、养生等人们最为关注的领域,被社交平台不加识别地传播,使人们的认知陷入严重的混乱境地,其破坏力是难以估量的,潜在的危险非常大。以教育为例,伪科普大体分为以下几类:一是胡说八道类,譬如高考是成才的“独木桥”;二是半真半假类,譬如孩子成长要顺其自然;三是矫枉过正类,譬如一个好爸爸胜过100个好校长;四是纸上谈兵类,
期刊
最近,西安三兆村两名小孩在玩耍时因争抢玩具发生争执。谁知双方父母也参与其中,导致事态激化,其中一名孩子的妈妈被打成脑震荡。目前当地警方已介入调查。孩子抢玩具引家长介入,一方被打成脑震荡,是一部教科书。它教育家长们,孩子们之间的小摩擦、小冲突比较正常,家长不必把这当成问题,更不必怕孩子吃亏而主动介入,而应当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让他们去体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孩子不可能一辈子躲在家长的保护伞下生活一辈子,
期刊
“流浪汉到派出所捐款1000元给贫困学子”,此新闻一出,網友们纷纷表示感动,为流浪汉的善良点赞。笔者以为,这则“暖闻”多少夹带着寒意,人们不应止于感动。一个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的流浪汉,居然为贫困捐款1000元,这无疑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无私到忘记了自己才是更需要帮助的人。这种“不自量力”的善举,凸显了人格的高贵,散发出人性的光芒,照亮和激活人们“冬眠”的爱心。人们纷纷为之感动,为之解囊相助,这说
期刊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个人进德修业的根基和表征,无论任何时候都应继承并不断发扬光大。但是,如果感恩沦为一种行为艺术,通过排练包装变成集体的“秀场”,那么,感恩教育也就不过虚张声势,空见其形,离“心”甚远。近年来,类似的感恩教育活动此起彼伏,但浪潮退去,感恩的种子并未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难以见到感恩教育的成效。感恩只有内化于心才能外见于行。通过外在形式的催迫或诱使才出现的“感恩”不过是昙花一
期刊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有100多项相关工作进校园。在有些地方,各类部门甚至采取下任务、定指标、搞检查等形式推动工作“进校园”。类似活动如果过多过滥、不加分别、缺乏统筹,反而容易给学校增添负担。在一些地区,部分所谓的某某项目进校园,虽然从表面上看让学校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光鲜亮丽,实际上却给学生增添了负担,更让教师处于“不干不行”又“不知怎么干”的两难境地。诚然,“进校园”的项目不能一概而论,很多好的
期刊
晨读一直以来是中小学坚持的传统,校园里传出的琅琅读书声,就像一支悦耳的晨曲,让你知道这里是一所真正的学校。然而,随着各地中小学推迟到校时间规定相继的出台,許多学校砍掉了晨读,理由是时间太紧张,安排不开。于是,昔时早晨校园里琅琅的读书声,被单调乏味的讲课声所代替。校园里失去了学生晨读的大合唱,顿时缺少了一份生机和活力。学校随意砍掉晨读绝非明智之举。为了发展学生能力,不仅要让晨读回归学校教育,要求学生
期刊
近日,福建惠安市民周某在朋友圈发文,指出其13岁的儿子因患有淋巴肿瘤,在学校遭受歧视。不仅座位被隔离在教室最后面,其语文老师更是百般刁难。都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但前面还有一句“为师之道,端品为先”。教育部刚发布《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里面就写到“不得歧视、侮辱学生”,新闻中这位老师“学”高与否暂且不论,其行为确有歧视之嫌。一个与病魔抗争了一年之久的13岁少年,怀揣着對知识的渴
期刊
今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手机被赶出校门后,引发了家长们对于平时给不给孩子用手机的担忧和争论。因为家长们发现,虽然学校不能用手机了,但是老师们留给孩子们的“手机作业”并无减少。也就是说,手机在家里如何使用,成为摆在家长们面前更头疼的话题。笔者赞成学校禁止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规定,但是如果学校在具体执行规定时仅仅
期刊
日前,网曝云南大理祥华中学一学生因午休上厕所被学校警告处分。大理州祥云县教育局回应此事称,纪检监察组已牵头去核实此事,目前正在调查核实中。人有三急,內急就是其中之一,久憋让人难受,一旦学生因此生病,谁来承担责任,谁又承担得起?再说,午休属于自由活动时间,上厕所被警告处分,如此荒唐的禁尿令,有违人性,是一种教育暴力。学校要打造励志校园,高效课堂,正确的打开方式是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互动式的启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