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

来源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jqwertyui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系统回顾并量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截至2020年1月31日,系统检索了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万方数据期刊论文资源、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Embase,使用STATA 15.0进行统计分析,合并纳入研究的OR及95%CI,同时根据地区、诊断方法、血清转氨酶水平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9篇文章4206例患者.在8项研究中,NAFLD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存在显著关联(OR=2.53,95%CI=1.83~3.49).在所有比较中,各研究之间没有发现显著的异质性.在敏感性分析中排除任何一项研究后,这些结果基本保持不变.按地区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欧美地区,NAFLD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综合风险为OR=2.17(95%CI=1.03~4.58);在亚洲地区,风险为OR=3.23(95%CI=1.83~5.7);在非洲,风险为OR=2.28(95%CI=1.44~3.61).按脂肪肝诊断的不同方法进行亚组分析表明,诊断方法可能是影响NAFLD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关系的混杂因素(腹部超声诊断,OR=2.60,95%CI=1.87~3.61;肝脏活检诊断,OR=1.08,95%CI=0.18~6.52).按血清转氨酶水平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表明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与NAFLD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增加有显著相关性(ALT的平均差值为1.14 U/L,95%CI=0.68~1.61).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与NAFLD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增加有显著的相关性(AST平均水平差异为0.57 U/L,95%CI=0.25~0.80);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与NAFLD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增加有显著相关性(GGT平均水平差异为1.08 U/L,95%CI=0.38~1.78).结论 NAFLD可能会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其他文献
本研究采用穴位刺激调控法合并认知行为疗法对考试焦虑的大学生进行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rn1 一般资料rn在杭州某高校各学院大一随机抽取10个班,于2020年4月发放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AS),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311份.根据如下标准筛选被试.入组标准:①采取国际上广泛使用的考试焦虑量表(TAS)进行评分,TAS量表得分小于12分者被认为轻度, TAS量表得分在12分至20分之间者被认为中度,TAS量表得分大于20分者被认为重度考试焦虑,在本次实验中,TAS得分大于20分,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联合丙泊酚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镜中心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99例患者,随机分为P组、T组、F组,每组33例患者.P组给予常规丙泊酚静脉麻醉后进行胃肠镜检查,T组在P组基础上连接经皮穴位电刺激仪刺激患者双侧内关、足三里穴,F组在P组基础上连接经皮穴位电刺激仪刺激患者双侧非经非穴处.比较三组的丙泊酚用量、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及患者在麻醉前(T1)、睫毛反射消失时(T2)、过脾曲时(T3)、过肝曲
目的:采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卷柏药材的植物来源,并测定其总酚酸含量.方法:提取DNA,通过PCR扩增,对其进行测序与报道序列比对确定药材来源.采用NaOH滴定法测定卷柏中有机酸的含量,优化福林酚比色法测定条件并测定卷柏中酚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药材卷柏的植物来源有两种:卷柏和垫状卷柏.卷柏中有机酸含量为0.16%,酚类化合物含量为0.11%.优化福林酚比色法测定卷柏总酚类化合物含量的最优条件为检测波长582nm,福林酚试剂的用量为反应液的2倍,福林酚试剂与12%Na2CO3溶液的体积比为1:1,最佳反应
衰弱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老年综合征,其特征是多个器官系统的生理能力下降,从而增加了对应激事件的敏感性,在老年外科患者中患病率较高.遗传因素、人口和社会学因素、不良的生活方式、营养不良、肌肉减少症、焦虑和抑郁等均是衰弱的危险因素,衰弱综合征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包括衰老相关变化、基因和环境、慢性疾病等.衰弱与营养不良密切相关,两者有许多共同的病理生理途径,包括身体组织的丧失和慢性炎症,且两者的筛查评估工具也有重叠的指标,如体重丢失和身体功能受损.衰弱与不良临床结局发生相关,可导致老年外科患者发生
任何腹部术后都可能发生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肺炎、尿路感染、肠麻痹等,这些并发症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和死亡率增加,因此,如何预防术后并发症成为外科医生的难题.本文通过大量文献研读和本团队的研究成果,遴选了术前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整合归类,构建了预测手术风险的评估体系,包括肌肉减少症、内脏脂肪/骨骼肌比、高龄、贫血、低蛋白血症、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评分≥3分、麻醉风险分级≥3级、胃部手术、开腹手术、手术时间>4 h、TNM分期≥Ⅲ期、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0.3 mg/kg等与
肠外营养是临床所有科室营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改善患者营养摄入和营养状况,改善患者临床结局.肠外营养是风险最大的用药方式之一,涉及患者群体广泛,处方组分多样,配比复杂等问题,不同专业医生对适应证把握、处方组分、输注途径选择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可能导致肠外营养相关用药的安全性问题,使用不当甚至会对患者造成伤害或死亡.为提高中国临床医生使用肠外营养制剂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肠外营养应用的临床获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组织专家制订了本共识.内容主要根据我国营养诊疗现
二甲双胍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合成及肠道葡萄糖的吸收达到降低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的目的,主要用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还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干扰肿瘤细胞周期并诱导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分化等发挥抗肿瘤作用.它主要通过单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MPK)依赖性和非AMPK依赖性机制,其中二甲双胍激活AMPK的途径又分为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两种.两种机制可单独发挥作用也可交叉发挥作用,通过影响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和能量代谢,参与改善乏氧和免疫抑制的肿瘤
近年来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快速上升,在世界范围内,前列腺癌发病率在男性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近年来也迅速上升.前列腺癌患者在治疗期间一般均可经口摄食,因此目前对前列腺癌患者营养治疗的报道较少.但前列腺癌患者在长时间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相关不良反应,需要通过饮食营养调节来进行改善,因此很有必要对处于不同治疗阶段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估,从中筛选出存在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患者进行合理的、针对性的营养治疗.前列腺癌饮食营养治疗:①高脂肪摄入与前列腺
目的 观察畲药化瘀降压益肾方治疗高血压血瘀证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本院高血压血瘀证并伴早期肾损害的患者72例,将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降血压,而治疗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服畲药化瘀降压益肾方,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在降血压、改善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ET-1、NO及中医证候积分方面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降低血压的总有效率为87.0%,对照组为69.4%,治疗组在降低血压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肥胖是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主要由脂肪组织扩增引起.在人体,脂肪组织是一个动态的内分泌器官,负责能量稳态.过度肥胖通常会导致代谢紊乱、类固醇激素分泌改变、慢性亚临床炎症以及增加多种肿瘤的发病风险.肿瘤细胞与脂肪细胞的微环境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一方面,脂肪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如趋化因子配体2、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瘦素和脂联素等,可通过激活不同的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脂肪细胞来源的游离脂肪酸及脂滴可通过FABP4、CD36等转运蛋白转移到肿瘤细胞中,提高肿瘤β氧化速率,产生大量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