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古诗词鉴赏教学浅谈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586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古诗词,是中国古典诗歌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每一首都是经典。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古诗词教学从背景了解、思想内容把握和艺术手法学习三个方面略陈薄见。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背景 思想内容 艺术手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52-01
  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古诗词,是浩如烟海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珠玑”,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那么,如何加强中学语文的诗歌鉴赏教学呢?笔者结合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新课标新教材的相关理念,简单谈谈个人的浅识拙见。
  一、知人论世,了解诗人创作诗歌的背景
  《孟子·万章下》云:“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意思是说,要了解一个人写的诗书,就要了解这个人,了解他所处时代的特点,即要知人论世。比如杜甫,由于出身“奉儒守官”的家庭,再加之他身处动荡不安的社会,长期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他的诗作虽有表现自然人性的清新之作,但大多篇幅体现了忧国忧民的主题,其作品风格沉郁顿挫;田园诗人王维半仕半隐,厌倦官场,他渴望过一种远离尘世的恬淡闲适生活,诗作自然含蓄温婉,富有诗情画意。就个人创作而言,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作品风格也迥然不同。老师引导学生赏析诗歌,必须结合诗人的思想经历和写作背景,唯有如此,才能正确全面的理解作品。
  二、分析形象,深层把握诗词深髓
  “诗忌直说”,诗歌只有运用形象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打动人的心弦。总观中学课本中的古诗词,我们发现,诗中主人公多为以下几类:或淡于富贵,傲岸不羁,旷达洒脱;或忧国忧民,泣泪粘衣,心怀忧愤;或闲适恬淡,退居田园,寄情山水……
  1.借助诗词形象,深刻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诗歌的本质是情感或情绪的抒发。如李白的《赠汪伦》是一首情真意切,传诵千古的送别诗,语言通俗,情真意美,渗透着诗人满腔的热情.特别是“桃花潭水”一句,诗人信手拈来,就近设喻,借深“潭水”抒浓情。老师在讲授这首诗时,必须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这种情感,从而从更深层次上理解诗人和村民之间的真挚情谊。在教学中,老师必须要引导学生体会到诗中蕴藏的这种深层情感。时间一长,学生的悟性定会敏锐,感情世界定会丰富,诗歌鉴赏能力也一定会提高。
  2.借助诗词形象,分析诗歌的优美意境。意境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作品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引导学生学习鉴赏诗歌首先要抓意象,仔细品味意象特征及其中所寄寓的感情,然后作整体理解,进而体会意境。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前两句写景,清晨时分,送友至渭城,淅淅沥沥的细雨如烟似雾,打湿了地上虚虚的一层尘埃,道路洁净如扫,路旁新抽出新丝的嫩柳更显得清新翠绿,其柳荫之中,相映着疏疏落落的小小客店。借助这此意象,我们可揣度出画中人物的心境似乎也和迷离阴云笼罩的天色一样,低沉,暗淡而又哀伤,时间在流逝,离情在漫延……突然结尾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节奏加快,音调高亢,来吧,请喝完这最后一杯酒吧,前路茫茫,走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知己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力透纸背,催人泪下。诗中的这些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只有借助意境才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可见分析鉴赏诗歌是离不开意境的。
  3.借助诗词形象,领会蕴藏的深层哲理。在有些古读词中,诗人往往在写景状物中渗透着议论说理的成分,读者在接受其形象感染的同时,顺便也得到了某种哲理的教育启发。如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诗人以登山所见和所悟,向我们道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朴素道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首诗,通过登高远眺,既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胸襟和抱负,也含蓄的表现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一浅显道理。
  三、学习技巧,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诗歌内容好比一个人的学识,品格和内在修养,诗歌的艺术手法则好比一个人的穿戴,谈吐和外在风度。在古典诗歌创作中,诗人为了表达个体真切的感受并把它传达给读者,通常是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的。我国著名文学史家肖涤非先生曾说:“《关睢》序一篇,不但当必读,且当先读,因为如果不知赋、比、兴为何事,便将不知诗歌为何物”由此可见,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是全面准确理解一首诗重要内容之一。赋、比、兴是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传统艺术手法,此外还有一些艺术技巧,如写人方面,有铺陈烘托,有想象联想,有对比描写;抒情方面,有直抒胸臆,有情景交融,有寓情于事;修辞方面,有比拟夸张,有对偶反复;主题表达方面,有托物言志,有象征用典,有卒章显志;结构方面,有欲扬先抑,有伏笔照应,有起承转合……等等,方法多样,效果也迥然有别。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分析、把握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诗中的形象,进而走进诗歌的深层意境,领悟作者的丰富感情。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只要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鉴赏诗歌的方法技巧,就一定能燃起学生诗情的火焰,去照亮诗歌辉煌的殿堂,从而使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自由飞翔。
其他文献
披针叶八角(Illicium lanceolatumA. C. Smith)为八角属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各省,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由于其果实有毒,目前园林绿化应用尚少。但江浙地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一个主要环节,是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自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在安徽祁门县查湾自然保护区,通过对天然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一直有这样的疑惑:“语文老师,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语文课堂到底应该怎样上?”  有时候和一些语文老师在一块交流的时候常常会听到他们抱怨说现在的语文课真是没法上了,老师上课要讲的东西太多,又要限制老师讲课的时间。于是老师一上课就拼命地讲,唯恐落下知识点,学生在底下拼命地记。长此下来就形成了老师在课堂上枯燥沉闷的低头讲自己的课,学生在昏昏欲睡中想自己的事,语文课逐渐的成为一门学生不喜
【摘要】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是缺乏兴趣的,他们只是被动的上语文课,接受课堂上的知识,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本人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浅析了如何培养小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 兴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49-02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小学生就能学好语文
松材线虫病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森林病害之一,可造成大量松树迅速死亡、原有生态系统急剧退化。合肥市近郊蜀山森林公园自1999年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害以来,危害面积不断扩大,特
【摘要】教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的指导越来越精细且规范,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他们在探究中亲身体验学习过程,在探究中得到自我实现的乐趣,在与个体生活相关的体验中获得碰撞与共鸣,在探究中体验语文的博大精深,增加思考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关键词】探究 问题 学生体验 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了提升语文课堂的效率,中职语文教师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开展以单元主题为切入点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发展智力,提
【摘要】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就在于传承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我们中国的文化底蕴。在语文中,包含了其他很多学科的知识,是一门比较系统的知识。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语文,是我们所有高中生都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语文 学习 自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44-01  一、学好语文的意义所在  语文是我们学习
毛竹固碳在应对气候变暖问题上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伴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极端天气频发,在不同程度上对毛竹生长造成一定破坏。尤其是极端高温干旱天气下的持续高温和
沟叶结缕草(Zoysia matrella [L.] Merr.)又名马尼拉,是一种优良的暖季型草坪草,被广泛应用于暖温带及过渡地区。因其无法产生种子,故在自然界通过匍匐茎进行无性繁殖,无法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