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数十天的跋涉,高耸入云的昆仑山终于落在身后,张骞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这几天他感觉经历了从冬到夏三个季节。身旁的甘父看到这里郁郁葱葱,溪水潺潺流过。问张骞:“这是什么地方?”张骞回答说:“这应该是传说中的葱岭,你看这里多长野葱,溪水里多有玉石,白者如雪,绿者如翡翠。这都是穆天子传里描述的场景啊。过了葱岭就要到大宛国,大月氏就离大宛国不远,咱们十几年企盼终于来到了。”说完,张骞精神抖擞向前走去,二人采野果,猎飞禽走兽一路前行,不久就到达大宛国。
来到大宛国,他们感觉来到一个奇异的世界,这里人都是蓝眼睛,深眼窝。女人窈窕美丽,男人则多胡须。这里人都善于做生意,特别喜欢挣利。这里女子地位很高,女子所说的话,男人必须要服从,甚至国王也如此。看到街上女人们对男人大声呵斥,二人心里颇有些寒意。
夏日,正是葡萄上市季节。中国内地本有葡萄,但都是山葡萄酸小不堪食用。张骞二人看到晶莹如玛瑙、绿若翡翠、五光十色、翠绿欲滴的鲜葡萄,口水不由往下流。二人于是吃得不亦乐乎。这里还有上好的葡萄酒。当地人用葡萄酿酒,富人在酒窖藏酒可以达上万石,这些酒可以储存十几年不坏。喝葡萄酒是当地人的一大嗜好。喝着葡萄酒,吃着鲜美葡萄,加上婀娜多姿女子,让张骞二人如入梦境。还好二人没有忘记自己的任务,和大宛国国王打好关系,让他帮助二人去大月氏。
后来尽管大月氏没有答应出兵夹击匈奴,但是张骞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让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自此拉开。
张骞从西域引进许多物产,其中重要的就有葡萄。于是汉武帝在肥饶地方种植葡萄,外国使臣来到,看到离宫别院旁尽种葡萄多得一眼看不到边际。
人们喜爱葡萄,也钟情于葡萄酒。由于汉朝时中国内地没有掌握葡萄酒的酿造方法,葡萄酒多从西域输入,它的价格就非常的昂贵。东汉时,《续汉书》上说:“扶风县孟佗把一斗葡萄酒送给宦官张让,被委任凉州刺史。”刺史相当于现在省长,用一斗葡萄酒换一个省长当当,足验证其珍贵。苏轼对此事感慨道:“将军百战竟不侯,伯良一斛得凉州”(伯良是孟佗的字号)。
到了三国时期颇有才情的魏文帝曹丕,不仅自己喜爱葡萄及葡萄酒,还把葡萄写进诏书,他告之群臣:“中国的水果很多,最好的应该是葡萄。夏日炎炎,葡萄味美可以解乏消渴。”在皇帝鼓励下,葡萄种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葡萄的鼎盛时期是隋唐,那是中国最鼎盛的时期之一,对外交流相当频繁。长安城里住满了从西域远道而来的胡商。伴随着浓浓西域风情,葡萄从民间到皇宫,早已成了人们的宠儿。皇宫里嫔妃经常吃葡萄,盛放鲜果盘上绘满了葡萄藤蔓。嫔妃们佩带的是葡萄藤叶纹理的绸带,梳结云鬟时面对的是瑞兽葡萄图案的铜镜,宴会上饮用的是胡瓶里的葡萄美酒,她们在葡萄芬芳中吐气如兰,春风含笑。
在民间,葡萄更得到文人的追捧,尤其是那红色葡萄酒。让诗人们浮想联翩。李白饮了葡萄酒后,写下这样的诗篇:“葡萄酒,金叵箩,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那令人迷醉的葡萄酒,用金笸箩盛着。马背上驮着芳龄十五的苏杭美女。那女子用青黑色的颜料勾出秀美的眉毛,穿着红色锦靴。幽香的芙蓉帐、酒醉的诗人,娇媚的女子,这是个生香活色的画面啊。
唐朝后期吐蕃占据了河西走廊,阻断了丝绸之路。由于葡萄酒多由西域、河西走廊输入,运输困难难以大量输入,加上连年的战争,于是葡萄酒就由鼎盛走向衰落。唐代宗时候李端写了一首《胡腾儿》就描述当时的情况:“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帐前跪作本音语,拾襟搅袖为君舞。……胡腾儿,胡腾儿,故乡路断知不知。”凉州就在甘肃河西走廊上,那里盛产葡萄,美丽的少女胡腾儿就出生在那,可惜故乡路断了,她怎能回家?
葡萄与葡萄酒文化从唐后期衰落,以后一直没有达到那时的盛况。直到十九世纪末葡萄的种植与葡萄酒酿造才得到发展。葡萄以生长日照时间长的地方为优,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产的葡萄味道相当可口,尤其是无核白葡萄,皮薄、肉嫩、多汁,吃起来那叫个甜美啊。品葡萄,饮葡萄酒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编辑/姚晟
来到大宛国,他们感觉来到一个奇异的世界,这里人都是蓝眼睛,深眼窝。女人窈窕美丽,男人则多胡须。这里人都善于做生意,特别喜欢挣利。这里女子地位很高,女子所说的话,男人必须要服从,甚至国王也如此。看到街上女人们对男人大声呵斥,二人心里颇有些寒意。
夏日,正是葡萄上市季节。中国内地本有葡萄,但都是山葡萄酸小不堪食用。张骞二人看到晶莹如玛瑙、绿若翡翠、五光十色、翠绿欲滴的鲜葡萄,口水不由往下流。二人于是吃得不亦乐乎。这里还有上好的葡萄酒。当地人用葡萄酿酒,富人在酒窖藏酒可以达上万石,这些酒可以储存十几年不坏。喝葡萄酒是当地人的一大嗜好。喝着葡萄酒,吃着鲜美葡萄,加上婀娜多姿女子,让张骞二人如入梦境。还好二人没有忘记自己的任务,和大宛国国王打好关系,让他帮助二人去大月氏。
后来尽管大月氏没有答应出兵夹击匈奴,但是张骞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让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自此拉开。
张骞从西域引进许多物产,其中重要的就有葡萄。于是汉武帝在肥饶地方种植葡萄,外国使臣来到,看到离宫别院旁尽种葡萄多得一眼看不到边际。
人们喜爱葡萄,也钟情于葡萄酒。由于汉朝时中国内地没有掌握葡萄酒的酿造方法,葡萄酒多从西域输入,它的价格就非常的昂贵。东汉时,《续汉书》上说:“扶风县孟佗把一斗葡萄酒送给宦官张让,被委任凉州刺史。”刺史相当于现在省长,用一斗葡萄酒换一个省长当当,足验证其珍贵。苏轼对此事感慨道:“将军百战竟不侯,伯良一斛得凉州”(伯良是孟佗的字号)。
到了三国时期颇有才情的魏文帝曹丕,不仅自己喜爱葡萄及葡萄酒,还把葡萄写进诏书,他告之群臣:“中国的水果很多,最好的应该是葡萄。夏日炎炎,葡萄味美可以解乏消渴。”在皇帝鼓励下,葡萄种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葡萄的鼎盛时期是隋唐,那是中国最鼎盛的时期之一,对外交流相当频繁。长安城里住满了从西域远道而来的胡商。伴随着浓浓西域风情,葡萄从民间到皇宫,早已成了人们的宠儿。皇宫里嫔妃经常吃葡萄,盛放鲜果盘上绘满了葡萄藤蔓。嫔妃们佩带的是葡萄藤叶纹理的绸带,梳结云鬟时面对的是瑞兽葡萄图案的铜镜,宴会上饮用的是胡瓶里的葡萄美酒,她们在葡萄芬芳中吐气如兰,春风含笑。
在民间,葡萄更得到文人的追捧,尤其是那红色葡萄酒。让诗人们浮想联翩。李白饮了葡萄酒后,写下这样的诗篇:“葡萄酒,金叵箩,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那令人迷醉的葡萄酒,用金笸箩盛着。马背上驮着芳龄十五的苏杭美女。那女子用青黑色的颜料勾出秀美的眉毛,穿着红色锦靴。幽香的芙蓉帐、酒醉的诗人,娇媚的女子,这是个生香活色的画面啊。
唐朝后期吐蕃占据了河西走廊,阻断了丝绸之路。由于葡萄酒多由西域、河西走廊输入,运输困难难以大量输入,加上连年的战争,于是葡萄酒就由鼎盛走向衰落。唐代宗时候李端写了一首《胡腾儿》就描述当时的情况:“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帐前跪作本音语,拾襟搅袖为君舞。……胡腾儿,胡腾儿,故乡路断知不知。”凉州就在甘肃河西走廊上,那里盛产葡萄,美丽的少女胡腾儿就出生在那,可惜故乡路断了,她怎能回家?
葡萄与葡萄酒文化从唐后期衰落,以后一直没有达到那时的盛况。直到十九世纪末葡萄的种植与葡萄酒酿造才得到发展。葡萄以生长日照时间长的地方为优,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产的葡萄味道相当可口,尤其是无核白葡萄,皮薄、肉嫩、多汁,吃起来那叫个甜美啊。品葡萄,饮葡萄酒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编辑/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