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五力并举 力求三效共达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fasof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局按照“到2020年,建成中西部教育现代化领先城区”的目标要求,在提升教师能力的培训新模式、新方法上进行探索,力求通过“五力”并举,使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等方面有所提高。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师能力;数字校园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9-0016-02
  1 前言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的要求,全面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局结合区域教育“到2020年,建成中西部教育现代化领先城区”的定位,探索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新模式,积极推进“五力”并举实践,力求实现教师成长、学校发展、区域提升等多维度多层面的整体提升。
  2 “五力”并举,保障培训项目全面立体推进
  “管理 服务”,强化组织领导力 成华区教育局通过政策解读,重构认识,提出“行政统筹”与“服务引领”相结合的理念;实施局级、科级、校级三级联动,构建立体工作网络,全面强化提升工程培训的组织领导,落实责任,保障推进。
  1)成立领导小组。成立成华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分管教育装备和教育教学的两位副局长任副组长,加强提升工程培训工作的领导;成员由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区级行政统筹”。参培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学科教研组长、学校培训管理员为成员的校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校级行政统筹”。
  2)成立“服务引领”组,由人事科、电教馆、进修校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负责服务学校和指导学校开展培训工作。
  “装备 平台”,优化环境支撑力
  1)优化信息化设备,确保全区教师一人一机,为教师培训提高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做好城域网流量分配及监控,做到网络通畅,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2)搭建多种信息化交流平台,开通答疑解惑直通车,解决距离和交流障碍,切实为参培教师和管理员做好服务。
  ①以QQ为工具搭建交流平台。先后创建区级管理员工作交流群、各项目学校管理员研学群、学校教师群、培训班级群,通过平台交流做到精准有效服务、及时答疑解惑。
  ②公开电话,及时有效沟通。向学校全面公开管理员、培训项目负责人、培训机构、指导教师等相关工作人员电话,解决问题更为直截了当、高效便捷,服务也更加周到、细致贴心。
  ③通过局收发文系统通报工作进度。每周定期将培训工作进展及阶段完成情况反馈给学校,促进工作滞后学校加快推进培训进度。
  ④依托区教育信息网开展专题宣传。利用区教育信息网开展培训工作简讯、工作动态、进展情况报道。
  “方案 师资”,保障实效执行力
  1)完善三类方案,确保执行有据可依。
  ①完善区级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制订《成华区中小学老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实施方案》,明确领导小组人员及职责、培训对象、培训目标、项目实施环节、各参培单位职责及保障措施,有条不紊推进培训工程。
  ②遴选培训机构优化具体项目培训方案。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遴选出最具实力的培训机构,制订最优的项目培训方案。培训内容选取中小学一线教师所需的信息化知识及教学工具。培训方式坚持有效性原则,让参培教师不仅能学得实实在在的技能,而且可了解最新、最前沿的教育信息化理念。
  ③学校制订校级培训工作方案。学校制订并上报培训方案,确保措施、人员到位,保障培训工作的落实及效益发挥。
  2)组建高水平培训师资队伍,提升培训水平。通过资源整合,组建国内知名信息技术专家和一线教师团队。如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和赵建华教授、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蒋鸣和教授、北京教育学院孟宪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王陆教授、西南大学瞿堃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周雄俊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张思教授、重庆聚奎中学张渝江等,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为成华区中小学教师培训提供了最有力的智力和实践保障。众多的知名专家为参培教师带来新理念、前沿知识、一线教师好用实用的教学工具,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开阔了视野,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3)交流分享工作经验,确保培训有效开展。根據培训工作推进情况,适时召开全区经验交流会,推广部分学校有效的措施及方法,推动全区培训工作深入开展。海滨小学分享了“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提升”,成华区石室初中学校分享了“互帮互助,以少带多,促培训”。
  “技术 研讨”,增强整合力 培训工作坚持以技术为基础,以教学应用为核心。在工作坊活动环节中,区教研员担任在线工作坊坊主,以区域学科教研案例为样本,引导参培教师结合一线工作实际,深入研讨,以省级重点课题“翻转课题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对学生作业质量的影响研究”为引领,让教师“动”起来,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探索,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区域 校本”,细化层级推进力 精心遴选各级各类技术和管理人员并明确其职责。通过遴选确定区提升工程管理者3人、校级管理员60人、学科坊主27人(2015区培)、分管校长60人。区级管理员负责组建全区教师研修社区、发布通知、发布各阶段校管理员工作、学员培训具体安排,监测研修进程,展示区内研修资源与活动;坊主负责本坊学员的学习管理,相关学科研修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以学校管理员为代表的学校管理团队负责组织本校教师按时参培和完成本校在省平台的各阶段工作。每周通报各校学员学情,细化两级督促,实施点面结合,安排专人帮扶学习困难的老教师,确保每位培训教师参训进度,做到不让一人掉队。
  3 “三效”共达,实现区域信息化发展整体跃升   能力提升,培训效果显著 参培教师通过集中面授、远程培训、网络研修和校本应用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能熟练掌握并使用多种教学工具,远程学习能力、电脑操作和电子白板应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教师得到实实在在的专业成长减负增效,最终学生受益。成华区能力提升培训面广绩优,达成率高,在市级多次反馈中均位列全市第一。2015年,共有2013名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率和合格率均为100%,优秀人数604人,优秀率30%,共提交作业4103份、文章7086篇、评论11 378条、研修总结2021篇、优秀资源305篇。
  优质资源创生效率提速 通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参培教师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上传课件、微课、说课等视频资料2263份,其中遴选出优秀视频240份,占总节数15%。以上富有特色的优质教学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成华区本地校本资源库,使全区优质本地化学科资源总量达到14 TB,优质资源“本土化”快速提升。
  区域教育信息化效益增强
  1)实现全域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速。通过全面融合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技术与应用、教师与学校、学校与区域,突出基础性、提升性、全员性、应用性“四性”目标达成,全域教师专业成长得以全面提升。2015年,成华区举办“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遴选推荐118节市级优课,14节获省一等奖,4节获省二等奖,4节获部级优课,居全省、全市前列。2016年,12节优课被评为省级优课,6节优课被推进为部级优课;在2016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中小学创新(互动)课堂教学实践中,获一等奖4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19个;2016年11月,成华区2名教师代表四川省在“第四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展示会上进行说课比赛。
  2)推動区域学校品牌建设不断升级。培训使教师提升,也推动学校发展,学校将培训所学融入学校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应用探索。一批发展快、效果优的学校在全员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引领下,不断丰富学校品牌内涵,如华西中学的网络巡课系统、成华区石室初中学校的德育管理平台、电子科大附小的运动手环健康监测系统,成华小学成为“未来学校”试点校,电子科大附小等4所学校成为市级“数字校园”示范试点校。
  3)促进区域信息化整体发展持续提升。提升工程的有效实施给区域教育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区域教育影响力持续增强。例如:区教育督导APP创新应用项目,受到省教育厅督导团的高度认可;在中小学开展的“I阅读E成长”数字阅读活动,成为成华区阅读新名片;实施的“全域微格,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省级信息化应用试点项目,受到市级评估专家高度肯定,以优秀等级候选项目上报省教育厅。2015年、2016年,成华区连续两年在“亚洲教育论坛”上作交流发言和信息化建设分享。
  4 结语
  在新的一年里,成华区将继续扎实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全域信息化,向信息化与教育的高度融合终极目标坚实迈进。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刻的,《莫高窟》正是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充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以美为境界和线索,创设一个神游莫高窟的情境,则能在情境中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通过主体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欣赏美的画面,感悟美的意蕴。同时,教师的语感训练、情感熏陶和思想教育自然融入其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得到有效整合。现以《莫高窟》一课为例作尝试性探析。  在“情境”中体验
摘 要 以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精密机械技术专业为例,开展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的研究,分析其不足,提出建设、使用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精密机械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2-0055-04  1 研究背景  教育部、财政部于2006年开始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无论从目前发展抑或是未来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助产专业教育以高职教育为主,高职助产专业在校实践教学以单项操作练习为主,融入专项知识技能、综合技能、工作情境过程、整体医疗理念和职业素养,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协作精神,培养临床思维和应变能力的综合实训课程的设计尚不够成熟。  关键词 高职助产专业;综合实训;仿真模拟实训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0-0161-02  1
摘 要 结合多年农村小学教学实践,联系生态校园理论及农村校园实际,对建设生态校园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建设农村生态校园的路径和意义。  关键词 农村学校;生态校园;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7-0151-02  1 引言  生态校园被定义为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对校园内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目的是通过生态校园的布局形成环境
2011年4月24日,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是胡锦涛总书记继2010年7月13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也是2011年2月21日在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重要讲话之后关于教育工作的又一篇重要讲话,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新的动员令,为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明确了新的目标,提供了新的动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
鲁东大学实施的校园文化建设“1510”工程,是依托80年历史文化积淀,围绕学校发展战略与思路,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的系列大学文化建设活动的新举措。学校“围绕工程办活动,特色活动促发展”,通过系列文化建设活动,努力提高学校发展软实力,为建设“应用型、有特色、国际化”的高水平大学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1510”搭建发展平台  校园文化建设“1510”工程以“一个纲要、五大建设、十项工作”为主要内
摘 要: 本文运用创伤理论,探讨创伤主体的创伤经历、创伤叙事和创伤治愈。石黑一雄的《远山淡影》,运用含蓄的描写,展现人物内心细腻的情感和创伤。战后内心的虚无,以及身为人母与女儿的对立矛盾的困惑等创伤经历,通过主人公悦子的失忆性描述、闪回、噩梦等创伤叙事手法表现出来。战后创伤主体,通过重塑自我认知和个体疗愈,竭力治愈着难以愈合的创伤。此书的艺术价值和魅力,经过时间的检验,显示人性的主题永远不会过时。
他是“70后”,却已投身民办高等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17年。他是十八大代表中唯一来自民办高校的代表,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全国党代会代表中首位民办教育界党组织的代表。  熟悉他的人这样评价他:“人特别有激情,身体里聚集着无限能量。”他就是北京城市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刘林。“干民办教育,要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不仅要有崇高的理想,也要勇于投身实践。”刘林说。  持续快速发展的奇迹  1995年,23
“总理在报告里说要创造就业岗位。但我认为就业岗位并不缺,缺的是适合岗位的人……”日前,在江苏省代表团分组讨论的现场,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阳光集团董事长陈丽芬一席话引爆了会场。陈丽芬建议,建议国家取消“三本”招生,并将该部分计划划入职业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制造业的用工荒。(2014年3月9日《新京报》)  早在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相关就业群体的就业前景》报告中,就建议将三
一、感受爱因斯坦  师:第一次给大家上课,送一份见面礼,请打开本子,默写一个词语:爱因斯坦。  (生默写)  师:(板书:爱因斯坦)请批改自己的默写,错了更正一下。爱因斯坦说过,学习是老师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  (生修改)  师:让我们一睹爱因斯坦的风采。(多媒体随简介滚动出示爱因斯坦一生的照片)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于德国。小时候的爱因斯坦不善于说话,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1905年,26岁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