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NCEP热通量再分析资料的检验及在夏季降水预测中的应用

来源 :高原气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ya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对周边地区的天气气候有重要影响,为了寻求表征高原热力作用的新的、长时间序列的资料源,本文首先用高原地区NCEP1982~1994年间逐月月平均2.5.× 2.5.Lat./Lon.的地面热通量再分析格点资料对照实测值等进行了检验,然后用EOF分析方法分析了高原地面热源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利用再分析资料和降水量实测资料,初步分析了高原地面热源强度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高原地区的地面热通量再分析资料能较好地反映该区热源强度的年及年际变化特征,该再分析资料是可用的;(2)高原地区地面热源强度的分布存在较大的区域性差异;(3)高原西北、东北及西南区早春(2~4月)、夏季(6~8月)的地面热源强度分别与南疆、河西及长江流域的夏季降水存在反相关关系.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Pyrite is one of the common natural mineral It is easily oxidized and brings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s,therefore it is the main source of acidity mine drainage
在NCAR区域气候模式RegCM2和普林斯顿海洋模式POM基础上发展了适用于区域海 -气相互作用研究的区域海 -气耦合模式。模式采用同步耦合 ,海洋模式将海表温度提供给大气模式 ,
对“96.1”高原暴雪天气过程进行的天气学成因分析指出,欧洲阻高崩渍,里海-咸海横槽转竖,槽后向南入侵青藏高原的干冷偏北气流与槽前来自孟加拉湾和中印半岛向北不断推进的强
人们通常用海平面气压场的状况来反映低层大气环流的状态,而全球海平面气压场的变化最突出的特征表现为大气涛动的形式,即北大西洋涛动、北太平洋涛动、南方涛动和南极涛动.
利用文献[1]所发展的三维强风暴动力一电耦合模式对CCOPE(Cooperative Convective Precipitaton Experiment, 1981)计划中7月19日的一次强雷暴过程进行了模拟检验,并对雷暴云
高职院校是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通高校,高等职业教育是在专科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目前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高职院校档案是指高职院校在教学、科研、管理以及其它各
青藏高原东部牧区26个台站在近三十年中共发生大-暴雪过程1 689站次,按本文标准形成雪灾410站次.通过统计和诊断分析,揭示了大-暴雪过程及其雪灾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久
通过分析江、淮、黄、海四大河共14个大洪水年的前期地震场特征,发现大洪水前在青藏高原东南地区、亚欧中纬地带和台湾以东洋面三处均有强地震发生.若强震出现在中印缅热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