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候的语文课本里,鲁迅的文章最多了

来源 :中学生天地·语文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te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1999年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舉国上下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语文教学也随之进行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改革。
  如果你在此时上中学,会发现语文课本里外国文学作品选文更丰富了,不再是苏联文学一枝独秀,此外还加入了一些科普文章和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新课文。
  在校园里,爱写作的你,可以试着参加作文大赛、给杂志投投稿。
   特别提醒,这时候的中学生,已经能体会“被鲁迅支配”的感觉了!
   1984年从乐清中学毕业,考入浙江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后在巨化集团工作至今。
  我们那个年代,没有条件系统地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靠语文课文,我知道了中外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
   比如,朱自清的好多散文至今我还印象深刻,《匆匆》《背影》和《荷塘月色》都是我们写作时热衷模仿的范文。其他还有冰心的《小桔灯》、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等。
  外国文学中我印象较深的有《项链》《麦琪的礼物》《变色龙》和《装在套子里的人》。直到现在,我在日常聊天的时候还会用到“套中人”“守财奴”等词。
  那个时候的语文课本里,鲁迅的文章最多了。鲁迅的老家是绍兴,我们都是浙江人,有些风俗习惯很接近,文章读起来非常亲切。比如他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很有童趣,文章里“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一句,总让我想到最喜欢的家乡小吃木莲豆腐。后来有机会去绍兴参观鲁迅故居,我也在那里吃到了木莲豆腐,让人仿佛重回童年。
其他文献
我在1949年秋考入杭州高级中学。这是一所江南名校,鲁迅、李叔同、朱自清、叶圣陶等一大批名师都曾在此教学。我在这里就学三年,也得到多位名师的教诲。  朱生豪先生的爱人宋清如,是我高一时的语文老师。  清如师和她的丈夫朱生豪先生都是20世纪30年代之江大学的学生,那时他们相识相爱,郎才女貌,传为佳话。朱先生1936年开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1942年他们结婚,清如师协助朱先生工作。在战乱中,译稿几次被
期刊
自我有印象起,父亲似乎便已经是个在大街上工作的清洁工。那时候的父亲十分讨厌这份工作,而父亲也是一个令我讨厌的人。  尽管生活十分拮据,那时候的父亲却爱好喝酒,也爱好抽烟。他似乎总想逃避自己是个清洁工的事实,想逃避这个自认为卑贱的、低人一等的职业。父亲每天早出晚归,每天回来时总是满身的烟味。父亲也常带回来很多的啤酒、黄酒,一个人坐在家门前喝个大醉。  这都是我零碎的回忆,自我慢慢长大,慢慢接触起这个
期刊
天空中,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漫在月光之下,唯一不变的,是宁静与美好,让人心神荡漾.一轮晶莹剔透的明月悬挂于空中,明净的月亮,你是否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停在窗前的我,心底
期刊
教室里一片安静,陈老师将一张好学生卡递给我.我小心翼翼地把好学生卡珍藏到我的铅笔袋里,随身保管.rn我原本是一个十分胆小、害怕做错事的人.在课上就算自己有一定把握能说
期刊
期刊
我是一只狗,我和小主人一起玩耍、一起长大,可是当小主人上了小学后,我就有些搞不懂人类了.rn自打上学开始,小主人经常熬夜学习、做题,整天佝偻着腰,时不时就打哈欠,黑眼圈爬
期刊
王元化先生(1920-2008)学术生涯中《文心雕龙》方面的研究,自1979年至他去世前一年的近三十年时间,先后有六部同类著作问世.它们分别是:rn《文心雕龙创作论》(初版),上海古籍
大概,我们都是不爱吃苦瓜的。今年初夏疯狂地喜欢听由黄伟文填词、陈奕迅演唱的《苦瓜》。黄伟文把苦瓜写得那么让人迷醉:“真想不到当初我们也讨厌吃苦瓜,今天竟吃得出那睿智愈来愈记挂。”所以,为了吃出苦瓜的智慧,一次晚餐前,我主动要父亲买苦瓜,说想试试这味道。父亲的诧异在我意料之中。清炒苦瓜,只放盐,而这盐,又让苦瓜的苦表现得更深了。只用筷子尖夹了小小一块入口倒不觉什么,但嚼了一口之后,苦汁出来,一下子便
期刊
智能手机的发展,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催生了众多APP。APP指的是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比较著名的应用商店有苹果App Store、谷歌Google Play Store和诺基亚Ovi store等。相较于WAP站点的不温不火,如今手机应用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以苹果App Store为例,在2008年它还仅有不到500个应用,2011年就达到了50万,如今更是超过120万。累计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