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来源 :今日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aoling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作为小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应用题教学在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如何搞好应用题教学呢?笔者认为必须要求学生重视“学”的全过程,主要应抓好应用题教学中的“比较、提问、图示、说话、补充”五大环节。
  一、突出“比较”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区别能力
  比较,就是确定被比较事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与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把相似、相近的应用题知识区别开来,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观察,注意引导学生对新舊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不应只注重情境的生活化、趣味化,以吸引学生的眼球,还应注重情境的数学味,要基于数学知识,要为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服务。数学化的情境,能启迪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去发现。例如,在教学“搭配”问题时,一位教师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请同学与班级中每一位同学一一握手,请学生观察老师和同学的握手,说说自己的发现,这样就很自然地突出了“搭配”这节课的“要不遗漏不重复就必须有序进行”的数学思想。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创设情境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如果观察对象是实物、模型、图片等静态物体,那么尽量要使观察对象的颜色鲜艳,有时也可以准备多个观察对象,便于学生观察。如果能使用多媒体手段化静为动,以突出观察对象就更好了。比如,认识长方体棱的特点时,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动态看到12条棱分成三组,每组相同方向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再比如,角的大小和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静态观察很难发现,如果用多媒体显示,既便于学生观察,又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突出“提问”环节,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在课堂中“提问”实际上就是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1)橘子比柿子多6个,谁多?(橘子多);橘子可分为哪两部分?(一部分和柿子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柿子多的部分)(2)西瓜比梨少4个,谁多?(梨多);梨可分为哪两部分?(一部分和西瓜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西瓜多的部分)。上述两例,第一问是引导学生依据“比多”“比少”应用题知识直接作出判断。第二问是依据作出的判断,推论出多的数中可以分为哪两部分,这种练习方式,既强化了低年级应用题的重点与难点,又发展了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展现推理过程,以便让学生能够在经常性的训练中掌握判断、推理方法,逐步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突出“图示”环节,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图示”就是用直观图形把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形象地表示出来,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教师及时进行概括,使学生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从而使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得到培养。
  应用题源于现实生活,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所熟悉的事物、活动,有意识地进行渗透。如利用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投影片等,教师口述:“河里有3只小鸭、岸上有2只小鸭,一共有几只小鸭?”结合学生活动提问:“原来有6个小朋友在做游戏,又来了3个小朋友,现在有几个小朋友在做游戏?”总之要从直观的图示入手,先由教师用语言表述成应用题,学生由简单模仿逐步达到认识掌握。
  四、突出“说话”环节,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说话”就是让学生说出题意、说出思路、说出解题方法。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不但要求学生要会正确列式计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将题意、思路、策略充分表达出来,培养其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例如,果园里有桃树45棵,梨树比桃树少18棵,梨树和桃树一共有多少棵?
  1.引导学生说清题意。题中告诉的一个条件是桃树45棵,另一个条件是梨树比桃树少18棵,问题是求梨树与桃树一共有多少棵?
  2.引导学生说出思路。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必须知道梨树的棵数和桃树的棵数,桃树的棵数是已知的,应先求出梨树的棵数。这样,思路明确了,解题策略就出现了。
  3.引导学生说出列式。梨树棵数为:45-18=27(棵),桃树与梨树一共有的棵数:45+27=82(棵)。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说明思维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反过来语言又促进思维的发展,使思维更加条理。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说出题意、说出思路、说出解题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应用题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和条理性。
  五、突出“补充”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突出“补充”环节就是给不完整的题目补充条件、补充问题,使其成为一步或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补充条件、补充问题的练习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初步培养学生从条件出发来考虑问题和从问题出发来考虑条件的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
  例如,小红家养了12只小鸡和6只小鸭,要求学生根据条件分析数量关系,补充问题。有的学生说:“小鸡12只是部分数,小鸭6只是另一部分数,可补求总数的问题。”这时教师再问:“还可补充什么问题呢?”有的学生说:“小鸡的只数和小鸭的只数相比,小鸡的只数是大数,小鸭的只数是小数,可补出相差的问题。”还有的学生说:“小鸡的只数和小鸭的只数相比,小鸭的只数是一倍数,小鸡的只数是几倍数,可补求倍数的问题。”这种由条件补充问题的过程正是综合的过程。
  总之,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采取多种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动”起来,使课堂教学充满动感,是教师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让学生动脑   1、问题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中学各科大量的学习内容,均可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以产生问题的形式,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来使学生获得知识,增长才智。可见,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设疑提问,让学生自主参与,合作讨论,引导学
期刊
近年,我省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活动课。在一些中学,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各种原因,虽说十分复杂,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从中学数学教學这个侧面来思考,创新教育就是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数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在数学问题的探索中有新的发现,在思维层次上有新的提高。   课堂教学是创新学习的主渠道,是开展教学创新的主阵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构建创新方法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尝试提出下面的思路和做法。   一、充分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
期刊
【摘 要】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既要发挥主导性,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教学中快乐地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  【关键词】和谐 开放性主动性培养自学能力质疑问难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
期刊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在我省如火如荼地展开,新课改为我们的政治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也给我们老师带来了挑战。我作为一名长期在高三任教把关的政治老师,为熟悉新教材,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主动要求到高一任教。在上学期《经济生活》的教学中遇到了许多新问题,有一些困惑。通过自己在教学中的摸爬滚打,通过与同行的交流,在新课改的路上获得了大量第一手素材,摸索了一些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方法,有不少收获。下面就广大同行共同关注的
期刊
论文摘要:如何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如何提高我们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本文通过对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方法的分析,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思维、数学思维障碍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所谓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
期刊
在每个班级中都存在学业成绩、智力水平、品行习惯等参差不齐且差距较大的同年级学生,这种现象在乡镇中学显得更为明显。我是一名乡镇初级中学教师,今年刚带毕业的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升入初中时第一个学期的考试,好的能进入年级前10名,被评为“三好”学生;差的语、数、英三门功课总分也凑不到100分,还经常违犯校纪班规,这样的人数还不少。我私下里称之为“另类复式班”。面对这样一群学生,采用常规的教学管理方法肯
期刊
作文教学的目标,不能是单一的,而应是多元的、立体的,必须是由多个教育教学目标构成的系统,具体地说,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要让写作成为师生的共同爱好,让校园充满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校园人文日新,让每一位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使他们能够自如流畅、富有创见地表达自己思想情感,达到心灵审美的自足、自适、自娱;要让一部分具有较好文学天赋的学生充分发挥和发展写作特长,促
期刊
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新课标把其改为“用数学”和“解决问题”,不再单独编写,而是分散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等四个领域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搞好“解决问题”教学呢?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教会学生判断的方法   1.作图判断法。作图判断的方法就是把判断语句的内容转译成图形,通过直观图形的分析与综合决定是肯定还是否定。作图判断方法的优势是不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