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消费结构升级,探讨了当前扩大我国消费的总体思路和对策,分析了消费结构的变化是一个不断演进和升级的过程,提出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是解决当前消费问题的关键。由此,进一步提出了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消费需求;消费结构升级;收入水平;消费空间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10)11-51-02
一、基于消费结构升级的扩大消费需求思路
第一,我国消费客体结构的升级趋势。产业经济学表明,产业结构将沿着“轻型化”阶段——“重工业化”阶段——“高加工化”阶段——“高服务化”阶段这一路径演变,这必然会带动消费客体结构的演进变化,即分别经过轻工、纺织产品的消费热潮,进入电子、钢铁、机械制造等行业产品的消费热潮,再进入家电产品、教育、电脑和互联网、住房、汽车、医疗保健、保险、旅游、文化娱乐等消费需求的迅速增长。消费结构变化的不同阶段可以概括为4种类型:(1)以基本生活消费为主的初级阶段;(2)以普及家用电器为主的购置生活必需品阶段;(3)以电子信息产品及服务性消费为主的购买选购品阶段;(4)以住房、私人轿车为主的购买特殊品阶段。目前,我国城市居民消费正处于从第2种类型向第3、4种类型的跨越过程中,完成从万元级产品向几万元级甚至十万元级产品的升级:农村居民消费则处于从千元级向万元级产品升级的过程中。今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方面:(1)居民消费结构进入升级高潮期;(2)居民消费结构由生存型向发展型的现代消费转变;(3)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将进入城镇先行、城乡互动时期。
第二,我国消费主体结构的升级趋势。根据消费主体的不同消费水平。可将其划分为3种类型,即低收入消费群体(主要由农民构成)、中等收入消费群体(主要由工人、个体经营者及公职人员构成)、高收入消费群体(主要由私人企业主消费群体构成)。实践证明,橄榄型社会结构是最稳定的社会结构。因为这种社会结构主要由中等收入阶层构成。中等收入阶层的收入基本稳定,这部分人在满足日常消费外有一定的结余,具有一定的跨时预算能力,他们的收入已达到一定水平,所以消费压抑的现象大大缓解,从而橄榄型社会结构将带来巨大的、快速而稳定增长的国内消费需求,有利于社会经济持续增长。从消费主体结构变化趋势来看,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将表现为消费主体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即农民变市民、蓝领变白领,中等收入水平人口比重增加并逐渐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
第三,促进消费结构主客体结构升级的思路。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促进中等收入阶层消费由科学消费向和谐消费发展。科学消费是指消费者主要从人本、文明、安全、适度等方面进行统筹决策,通过消费来实现个人幸福感的最大化,强调消费者在直接消费过程的理性化;和谐消费是指中等收入阶层在改进过的帕累托最优原则下主动调整消费行为,承担必要的消费责任和义务,追求个人效用、经济效率、生态效益和社会效应的协调统一,尽量在消费中全面实现个人最大满足。经济最强发展、生态最可持续与社会最优福利等目标。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在保持投资和外贸合理增长的同时,只有充分利用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的机会拉动经济增长,促进消费品换代升级,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贡献度,才是解决问题的科学思路。
二、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对策
第一,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就地方政府而言,应科学规划本地区的主导产业及各产业的发展,积极扩大就业。鼓励和支持城镇居民多渠道拓宽收入途径。保持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增强低收入居民对价格变动的承受能力,多方面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收入水平,提升消费能力。对于城镇家庭居民,要改革工资制度,确保工资水平的上涨赶得上经济增长速度,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妥善安排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扩大再就业。对于农村居民,要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现有的农业补贴,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第二,地方政府在促进消费升级上应有所作为。地方政府可以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赋予劳动者和其雇主分享利润的权利等方面有所作为。同时,提高劳动力素质对于提高劳动者薪酬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也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和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的可持续途径。地方政府在提高劳动力素质上,可以从提高教育质量和劳动者技能水平等方面下功夫,在促进消费升级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角色既是策动者又是消费供需双方的“红娘”,要不断出台实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居民消费按规律演进升级。在拓展消费空间方面,地方政府要创新促进消费模式和服务手段,加快建设电子商务平台,提升电子结算水平,鼓励新型消费方式。拓宽服务消费领域,大力培育电子信息、通信产品、教育培训、家政服务、休闲旅游等服务消费,努力满足居民多层次消费需求。地方政府还要积极探索建立促进消费的长效机制。
第三,大力发展消费信贷。金融危机的实质不在信用消费方式本身,而在于信用消费过度。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地方政府可以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坚决贯彻执行住房、汽车、助学、大件耐用消费品贷款等消费信贷政策,引导金融机构进行产品创新,开发出更多的消费信贷新品种和还款方式,大力拓展消费贷款业务。加快个人征信体系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建立金融、税务、工商、质监、司法、公安等部门以及水、电、燃气、电话等公用事业单位之间的个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扩大银行卡使用范围,方便刷卡消费,进一步提高消费内容和消费层次,
第四,不断优化消费软环境。各级政府部门要持之以恒地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将社会信息化和诚信榜进行有效对接,进一步促进企业加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要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的框架下,不断健全法规实施机制,加强市场秩序监管力度,提高对假冒伪劣和商业欺诈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者侵权成本。要保证消费者维权渠道畅通无阻,提供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援助信息和知识援助信息,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
第五,努力推动农村消费结构升级。一要继续开发农村消费市场。目前农村地区冰箱、空调和电脑等传统消费品的普及率仅为城镇的27,5%、9%和7%,要继续开展“家电下乡”活动,提高政府补贴水平,简化补贴手续,调整家电产品种类。二要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的收入增长潜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是减少农民,在户籍制度等方面消除城市化壁垒,扩大非农就业。三要改善农村地区消费环境。目前,农村家电普及率仍低于城镇的主要原因是农村消费环境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第六,建立和完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一是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现阶段,应实行多样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即对农民工和农村灵活就业人员实行城乡统筹的养老保险制度;对有一定耕地使用权的农民,应按最低标准购买养老保险。使农村家庭产权模糊导致的外部性,通过产权明晰预期购买养老保险使之“内部化”。二是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失地生活保障保险制度。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承担退休养老、医疗门诊、最低生活保障、义务教育的配套投资等可支配性支出的来源。三是推进新型医疗合作保险制度建设。积极推行个人缴纳为主,公共财政资助、合作信用保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政府应建立公共疾病预防及控制中心;组建社会医疗服务救助网络;承担村、乡、镇以上达标卫生院站(所)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村医疗设施条件等。四是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关键词:消费需求;消费结构升级;收入水平;消费空间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10)11-51-02
一、基于消费结构升级的扩大消费需求思路
第一,我国消费客体结构的升级趋势。产业经济学表明,产业结构将沿着“轻型化”阶段——“重工业化”阶段——“高加工化”阶段——“高服务化”阶段这一路径演变,这必然会带动消费客体结构的演进变化,即分别经过轻工、纺织产品的消费热潮,进入电子、钢铁、机械制造等行业产品的消费热潮,再进入家电产品、教育、电脑和互联网、住房、汽车、医疗保健、保险、旅游、文化娱乐等消费需求的迅速增长。消费结构变化的不同阶段可以概括为4种类型:(1)以基本生活消费为主的初级阶段;(2)以普及家用电器为主的购置生活必需品阶段;(3)以电子信息产品及服务性消费为主的购买选购品阶段;(4)以住房、私人轿车为主的购买特殊品阶段。目前,我国城市居民消费正处于从第2种类型向第3、4种类型的跨越过程中,完成从万元级产品向几万元级甚至十万元级产品的升级:农村居民消费则处于从千元级向万元级产品升级的过程中。今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方面:(1)居民消费结构进入升级高潮期;(2)居民消费结构由生存型向发展型的现代消费转变;(3)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将进入城镇先行、城乡互动时期。
第二,我国消费主体结构的升级趋势。根据消费主体的不同消费水平。可将其划分为3种类型,即低收入消费群体(主要由农民构成)、中等收入消费群体(主要由工人、个体经营者及公职人员构成)、高收入消费群体(主要由私人企业主消费群体构成)。实践证明,橄榄型社会结构是最稳定的社会结构。因为这种社会结构主要由中等收入阶层构成。中等收入阶层的收入基本稳定,这部分人在满足日常消费外有一定的结余,具有一定的跨时预算能力,他们的收入已达到一定水平,所以消费压抑的现象大大缓解,从而橄榄型社会结构将带来巨大的、快速而稳定增长的国内消费需求,有利于社会经济持续增长。从消费主体结构变化趋势来看,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将表现为消费主体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即农民变市民、蓝领变白领,中等收入水平人口比重增加并逐渐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
第三,促进消费结构主客体结构升级的思路。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促进中等收入阶层消费由科学消费向和谐消费发展。科学消费是指消费者主要从人本、文明、安全、适度等方面进行统筹决策,通过消费来实现个人幸福感的最大化,强调消费者在直接消费过程的理性化;和谐消费是指中等收入阶层在改进过的帕累托最优原则下主动调整消费行为,承担必要的消费责任和义务,追求个人效用、经济效率、生态效益和社会效应的协调统一,尽量在消费中全面实现个人最大满足。经济最强发展、生态最可持续与社会最优福利等目标。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在保持投资和外贸合理增长的同时,只有充分利用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的机会拉动经济增长,促进消费品换代升级,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贡献度,才是解决问题的科学思路。
二、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对策
第一,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就地方政府而言,应科学规划本地区的主导产业及各产业的发展,积极扩大就业。鼓励和支持城镇居民多渠道拓宽收入途径。保持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增强低收入居民对价格变动的承受能力,多方面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收入水平,提升消费能力。对于城镇家庭居民,要改革工资制度,确保工资水平的上涨赶得上经济增长速度,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妥善安排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扩大再就业。对于农村居民,要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现有的农业补贴,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第二,地方政府在促进消费升级上应有所作为。地方政府可以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赋予劳动者和其雇主分享利润的权利等方面有所作为。同时,提高劳动力素质对于提高劳动者薪酬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也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和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的可持续途径。地方政府在提高劳动力素质上,可以从提高教育质量和劳动者技能水平等方面下功夫,在促进消费升级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角色既是策动者又是消费供需双方的“红娘”,要不断出台实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居民消费按规律演进升级。在拓展消费空间方面,地方政府要创新促进消费模式和服务手段,加快建设电子商务平台,提升电子结算水平,鼓励新型消费方式。拓宽服务消费领域,大力培育电子信息、通信产品、教育培训、家政服务、休闲旅游等服务消费,努力满足居民多层次消费需求。地方政府还要积极探索建立促进消费的长效机制。
第三,大力发展消费信贷。金融危机的实质不在信用消费方式本身,而在于信用消费过度。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地方政府可以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坚决贯彻执行住房、汽车、助学、大件耐用消费品贷款等消费信贷政策,引导金融机构进行产品创新,开发出更多的消费信贷新品种和还款方式,大力拓展消费贷款业务。加快个人征信体系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建立金融、税务、工商、质监、司法、公安等部门以及水、电、燃气、电话等公用事业单位之间的个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扩大银行卡使用范围,方便刷卡消费,进一步提高消费内容和消费层次,
第四,不断优化消费软环境。各级政府部门要持之以恒地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将社会信息化和诚信榜进行有效对接,进一步促进企业加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要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的框架下,不断健全法规实施机制,加强市场秩序监管力度,提高对假冒伪劣和商业欺诈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者侵权成本。要保证消费者维权渠道畅通无阻,提供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援助信息和知识援助信息,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
第五,努力推动农村消费结构升级。一要继续开发农村消费市场。目前农村地区冰箱、空调和电脑等传统消费品的普及率仅为城镇的27,5%、9%和7%,要继续开展“家电下乡”活动,提高政府补贴水平,简化补贴手续,调整家电产品种类。二要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的收入增长潜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是减少农民,在户籍制度等方面消除城市化壁垒,扩大非农就业。三要改善农村地区消费环境。目前,农村家电普及率仍低于城镇的主要原因是农村消费环境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第六,建立和完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一是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现阶段,应实行多样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即对农民工和农村灵活就业人员实行城乡统筹的养老保险制度;对有一定耕地使用权的农民,应按最低标准购买养老保险。使农村家庭产权模糊导致的外部性,通过产权明晰预期购买养老保险使之“内部化”。二是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失地生活保障保险制度。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承担退休养老、医疗门诊、最低生活保障、义务教育的配套投资等可支配性支出的来源。三是推进新型医疗合作保险制度建设。积极推行个人缴纳为主,公共财政资助、合作信用保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政府应建立公共疾病预防及控制中心;组建社会医疗服务救助网络;承担村、乡、镇以上达标卫生院站(所)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村医疗设施条件等。四是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