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对于本病治疗手段较多,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手术方法,因该病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临床上的精心护理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2005年4月—2007年12月,我们对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腰椎间盘突出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术,通过护士细心的术前准备及精心的术后护理,提高了手术疗效和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自2005年4月—2007年12月共进行腰椎盘摘除术78例,均有典型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及小腿、足部感觉障碍等表现,经MRI检查确诊。其中男57例,女21例,年龄16~65岁,平均43岁,L4~5突出40例,L5~S1突出38例;膨出型19例,突出型49例;有马尾神经受压、大小便功能障碍者急诊手术3例;有明显神经传导障碍,肌力明显减弱者33例;经保守治疗半年以上,放射性腰腿痛症状不见好转者42例。
1.2手术结果:本组病人行手术后症状全消失62例,明显好转16例。
2临床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因腰腿部疼痛和感觉异常给患者带来生活不便及巨大的痛苦和心理压力。因手术风险大,担心手术预后而造成术前常见的心理问题有:紧张、恐惧和焦虑,尤其是疼痛明显和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
2.1.2 护理措施:①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让患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正确的评估,针对具体问题实施健康教育、心理疏导。②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的期望,向其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和手术成功的病例,使其减少顾虑。③帮助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有正确的认识,能够积极配合手术前的各项护理工作,同时向患者提供细致的术前指导和放松训练,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以积极稳定的情绪度过手术期。
2.2术前准备:充分的术前准备可增强患者对手术创伤和麻醉的耐受性,从而减轻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①练习床上大小便:腰椎间盘突出髓核切除术后需要绝对卧床一周,如术前不练习床上排便,加上术中麻醉及创伤,术后卧床期间排便将更加困难,若强行下床排便,将会造成严重后果,如脊椎扭伤、切口大出血等。故术前2d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使其手术后能适应床上排便,防止术后发生便秘、尿潴留。②常规术前准备:术前1日做好皮试、备皮,排除肠道淤积大便以防麻醉后肛括约肌松驰而在术中排便造成污染,还可减轻术后腹胀,有利胃肠功能恢复。必要时可使用药物通便。术前8小时禁食、4~6小时禁水,术晨测生命体征、留置导尿管,更换手术服,术前30分钟静脉应用抗生素一次。③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嘱患者进食低糖、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以保证营养,增强体质,提高组织修复、抗感染能力。④指导患者戒烟戒酒:指导嗜烟嗜酒患者在术前1周之内停止吸烟或饮酒,因为吸烟饮酒会导致机体血红蛋白降低,从而使组织修复所需的供氧减少,还会使血液粘滞性增高,增加血栓形成的几率。
2.3术后护理
2.3.1 术后患者应平卧于硬板床上,压迫切口帮助止血。去枕平卧6小时,每2小时按摩受压部位一次,4小时后给予饮温开水少量,6小时后开始垫枕与翻身,给予全流饮食,如无不适改普食,每2小时呈轴线式翻身1次,保持腰椎的稳定,预防压疮的形成。每天数次按摩双下肢,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2.3.2 病人术后切口一般均放置引流管,每2小时挤压一次,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及脱出,确保引流顺畅,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和量,发现引流量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伤口表面渗出较多时要及时更换敷料,以防止感染。术后2~3天医师根据情况拔除引流管。
2.3.3 术后功能锻炼指导:原则以病人能耐受为宜,运动量酌情递增。扩胸、深呼吸运动:增加肺活量,促进换气,预防肺部感染。直腿抬高练习:手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练习直腿抬高,防止神经根粘连;身体平卧、两腿伸直,双腿交替进行抬高练习。协助病人做屈膝、屈髋等被动活动,由于下肢的屈伸移动可牵拉神经根,使神经根有1cm范围的移动,防止神经根粘连。术后一周指导患者行五点式腰背肌功能锻炼。
2.3.4 术后根据患者情况决定下地活动时间(多为术后一周),下床活动时配戴合适的腰围,根据患者体型给予合适的腰围,腰围不宜过松,过松不能起到保护作用,以侧卧位坐起再下床较为安全稳定。初次下地要有专人陪护扶行,先在床边扶床站立,如头晕,可协助躺下休息片刻再来,患者无异常感觉后方可行走。行走时要有保护性姿势,卡腰,保持脊柱平稳,每次下床10min~15min,避免造成术后腰肌损伤,适应后逐渐延长下床时间,下床时,还应注意长期卧床而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
2.3.5 疼痛护理:术后病人多带有镇痛泵,应注意保持通畅、有效。无镇痛泵者,护士应耐心倾听病人主诉,细心观察病人反应,评估疼痛的程度,教会病人放松的技巧,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痛剂,以缓解疼痛。
2.3.6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椎间隙感染是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经常发生于术后1周~3周,这期间要经常询问患者腰痛有无缓解,如有阵发性抽搐样剧烈疼痛,且体温持续在37.5℃~38℃时应引起注意;不习惯于床上排尿、麻醉药物对骶神经阻滞或术中牵拉马尾神经均可引起尿潴留的发生,术后尽可能使用诱导排尿,必要时再导尿。
2.3.7 康复期的护理:正确姿势的指导,术后1周~0.5年内下床活动应系腰围,起床活动时佩戴腰围以保护脊柱,但注意不可长期使用,以防腰部肌肉萎缩。指导患者站立时挺胸、脊背挺直、收缩小腹;坐立时两脚平踏地面,背部平靠椅背,臀部坐满整个椅背面;仰卧时,双膝下置一软枕;拣东西时应尽量保持腰背部平直,以下蹲弯曲膝部代替弯腰,物体应尽量靠近身体;取高处物体时,用矮凳垫高,勿踮脚取物;起床时,先将身体沿轴线翻向一侧,用双侧上肢支撑床铺,使上半身在平直状态下起床;半年内禁止脊椎弯曲扭转、提重物等活动。
2.3.8 继续腰背肌功能锻炼指导:指导患者根据自己体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增加锻炼的强度,如飞燕法、三点法,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自2005年4月—2007年12月共进行腰椎盘摘除术78例,均有典型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及小腿、足部感觉障碍等表现,经MRI检查确诊。其中男57例,女21例,年龄16~65岁,平均43岁,L4~5突出40例,L5~S1突出38例;膨出型19例,突出型49例;有马尾神经受压、大小便功能障碍者急诊手术3例;有明显神经传导障碍,肌力明显减弱者33例;经保守治疗半年以上,放射性腰腿痛症状不见好转者42例。
1.2手术结果:本组病人行手术后症状全消失62例,明显好转16例。
2临床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因腰腿部疼痛和感觉异常给患者带来生活不便及巨大的痛苦和心理压力。因手术风险大,担心手术预后而造成术前常见的心理问题有:紧张、恐惧和焦虑,尤其是疼痛明显和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
2.1.2 护理措施:①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让患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正确的评估,针对具体问题实施健康教育、心理疏导。②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的期望,向其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和手术成功的病例,使其减少顾虑。③帮助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有正确的认识,能够积极配合手术前的各项护理工作,同时向患者提供细致的术前指导和放松训练,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以积极稳定的情绪度过手术期。
2.2术前准备:充分的术前准备可增强患者对手术创伤和麻醉的耐受性,从而减轻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①练习床上大小便:腰椎间盘突出髓核切除术后需要绝对卧床一周,如术前不练习床上排便,加上术中麻醉及创伤,术后卧床期间排便将更加困难,若强行下床排便,将会造成严重后果,如脊椎扭伤、切口大出血等。故术前2d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使其手术后能适应床上排便,防止术后发生便秘、尿潴留。②常规术前准备:术前1日做好皮试、备皮,排除肠道淤积大便以防麻醉后肛括约肌松驰而在术中排便造成污染,还可减轻术后腹胀,有利胃肠功能恢复。必要时可使用药物通便。术前8小时禁食、4~6小时禁水,术晨测生命体征、留置导尿管,更换手术服,术前30分钟静脉应用抗生素一次。③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嘱患者进食低糖、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以保证营养,增强体质,提高组织修复、抗感染能力。④指导患者戒烟戒酒:指导嗜烟嗜酒患者在术前1周之内停止吸烟或饮酒,因为吸烟饮酒会导致机体血红蛋白降低,从而使组织修复所需的供氧减少,还会使血液粘滞性增高,增加血栓形成的几率。
2.3术后护理
2.3.1 术后患者应平卧于硬板床上,压迫切口帮助止血。去枕平卧6小时,每2小时按摩受压部位一次,4小时后给予饮温开水少量,6小时后开始垫枕与翻身,给予全流饮食,如无不适改普食,每2小时呈轴线式翻身1次,保持腰椎的稳定,预防压疮的形成。每天数次按摩双下肢,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2.3.2 病人术后切口一般均放置引流管,每2小时挤压一次,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及脱出,确保引流顺畅,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和量,发现引流量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伤口表面渗出较多时要及时更换敷料,以防止感染。术后2~3天医师根据情况拔除引流管。
2.3.3 术后功能锻炼指导:原则以病人能耐受为宜,运动量酌情递增。扩胸、深呼吸运动:增加肺活量,促进换气,预防肺部感染。直腿抬高练习:手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练习直腿抬高,防止神经根粘连;身体平卧、两腿伸直,双腿交替进行抬高练习。协助病人做屈膝、屈髋等被动活动,由于下肢的屈伸移动可牵拉神经根,使神经根有1cm范围的移动,防止神经根粘连。术后一周指导患者行五点式腰背肌功能锻炼。
2.3.4 术后根据患者情况决定下地活动时间(多为术后一周),下床活动时配戴合适的腰围,根据患者体型给予合适的腰围,腰围不宜过松,过松不能起到保护作用,以侧卧位坐起再下床较为安全稳定。初次下地要有专人陪护扶行,先在床边扶床站立,如头晕,可协助躺下休息片刻再来,患者无异常感觉后方可行走。行走时要有保护性姿势,卡腰,保持脊柱平稳,每次下床10min~15min,避免造成术后腰肌损伤,适应后逐渐延长下床时间,下床时,还应注意长期卧床而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
2.3.5 疼痛护理:术后病人多带有镇痛泵,应注意保持通畅、有效。无镇痛泵者,护士应耐心倾听病人主诉,细心观察病人反应,评估疼痛的程度,教会病人放松的技巧,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痛剂,以缓解疼痛。
2.3.6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椎间隙感染是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经常发生于术后1周~3周,这期间要经常询问患者腰痛有无缓解,如有阵发性抽搐样剧烈疼痛,且体温持续在37.5℃~38℃时应引起注意;不习惯于床上排尿、麻醉药物对骶神经阻滞或术中牵拉马尾神经均可引起尿潴留的发生,术后尽可能使用诱导排尿,必要时再导尿。
2.3.7 康复期的护理:正确姿势的指导,术后1周~0.5年内下床活动应系腰围,起床活动时佩戴腰围以保护脊柱,但注意不可长期使用,以防腰部肌肉萎缩。指导患者站立时挺胸、脊背挺直、收缩小腹;坐立时两脚平踏地面,背部平靠椅背,臀部坐满整个椅背面;仰卧时,双膝下置一软枕;拣东西时应尽量保持腰背部平直,以下蹲弯曲膝部代替弯腰,物体应尽量靠近身体;取高处物体时,用矮凳垫高,勿踮脚取物;起床时,先将身体沿轴线翻向一侧,用双侧上肢支撑床铺,使上半身在平直状态下起床;半年内禁止脊椎弯曲扭转、提重物等活动。
2.3.8 继续腰背肌功能锻炼指导:指导患者根据自己体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增加锻炼的强度,如飞燕法、三点法,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