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两优5814不同移栽密度多点对比试验研究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gduzhi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不同栽插密度下水稻深两优5814的产量、苗蘖、穗粒性状,结果表明:深两优5814对移栽密度要求不高,移栽密度以33.0 cm×19.8 cm、29.7 cm×26.4 cm产量最高,以为深两优5814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深两优5814;水稻;密度;产量;经济性状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2-0070-01
  
  深两优5814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清华龙岗研究所配组育成的籼型优质杂交稻。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是国审稻2009016。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6.8 d,比对照Ⅱ优838长1.8 d。株型适中,叶片挺直,谷粒有芒,有效穗数258万穗/hm2,株高124.3 cm,穗长26.5 cm,每穗总粒数171.4粒,结实率84.1%,千粒重25.7 g。稻瘟病综合指数3.8级,穗瘟损失率最高5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5.8%,长宽比3.0,垩白粒率13%,垩白度2.0%,胶稠度74 mm,直链淀粉含量16.3%,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米饭柔软,适口性好,爽口、有香味。2008年庆元县引进试种,连续3年表现出产量高、米质优、生育期适中、后期青秆黄熟、熟色佳、适应性广的特点[1-2]。为了进一步探索该品种插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设计了深两优5814不同移栽密度多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庆元县竹口镇黄坦村季文付、竹中村陈日上、良秋村周发贵3个种粮大户承包田内。3户试验田土质为壤土田,前作冬闲,田块肥力中上,均匀一致。
  1.2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密度处理,分别为33.0 cm×19.8 cm(A1)、29.7 cm×26.4 cm(A2)、23.1 cm×19.8 cm(A3),以26.4 cm×26.4 cm作对照(CK)。未设重复,随机排列,大区面积200.1 m2。单本插种,试验四周设保护行。
  1.3试验过程
  3个试验点分别于5月11—15日播种,大田用种量为7.5 kg/hm2左右,稀播匀播,培育壮秧。6月1—5日移栽,秧龄23~25 d,按照试验设计要求的密度栽插,插足落田苗22.5万~30.0万株/hm2。根据不同的土壤肥力,掌握“前促、中控、后补”原则,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看苗适施穗肥,增施磷钾肥。在插后5~7 d施尿素150 kg/hm2或复合肥300 kg/hm2、氯化钾105~150 kg/hm2促早发。插后15~20 d施尿素75~105 kg/hm2,提早达有效分蘖苗期。中期控制肥料用量,控制群体,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在拔节初期或倒2叶露尖时适施穗肥,施尿素45~60 kg/hm2、氯化钾45~75 kg/hm2促稻穗发育,达到大穗大粒的要求。抽穗后进行根外追肥,防止早衰。大田施肥总量控制在纯氮270~300 kg/hm2、过磷酸钙450~600 kg/hm2、氯化钾150~300 kg/hm2。每大区防病、防虫、除草以及水浆管理同一般大田。返青后结合施肥,用好除草剂,可用10%农夸(吡密黄隆)150~300 g/hm2拌尿素撒施。第1次除草后,如仍有稗草等杂草,可用50%二氯喹啉酸(杀稗王)375~450 g/hm2拌细泥撒施防治。病害重点在分蘖末期至抽穗前防治,用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虫情应根据当地病虫情报,选用合适的农药及时防治。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移栽密度对苗蘖的影响
  2.1.1最高苗。3个不同密度试验点平均值中以A3的最高苗最高,达483.25万株/hm2,较CK增加69.20万株/hm2,增幅为16.7%;其次为CK,最高苗为414.05万株/hm2;A1、A2最高苗分别为347.65万、395.25万株/hm2,比CK分别少66.40万、18.80万株/hm2,减幅分别达16.04%、4.54%。
  2.1.2有效穗。3个试验点平均有效穗以密度A3最高,为293.65万穗/hm2,比CK多22.00万穗/hm2,增加8.1%;其次为密度A2,有效穗为257.90万穗/hm2,比CK减少13.75万穗/hm2,减幅为5.1%;密度A1有效穗为234.70万穗/hm2,比CK少36.95万穗/hm2,减13.6%。
  2.1.3成穗率。3个试验点平均成穗率最高的为密度A1,为67.60%,其次为密度A2,成穗率为65.27%。
  2.2不同密度对穗粒性状的影响
  3个试验点平均总粒数位居首位的是密度A1,为204.0粒,比CK增加9.3粒,增幅4.8%;密度A2平均总粒数为199粒,比CK增加4.3粒,增幅为2.2%。实粒数以密度A1居第1位,为186.3粒,比CK多22.3粒,增幅为13.6%;其次为密度A2,为170.7粒,比CK多6.7粒,增幅为4.1%。
  3点试验密度下平均结实率最高的是密度A1,结实率为91.32%,比CK增加8.6%;其次为密度A2,结实率为85.90%,比CK增加2.1%(表1)。
  2.3不同移栽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在3个种植点4个密度栽培试验中,同一密度在3个种植点平均产量以密度A1为最高,为9 432.5 kg/hm2,密度A2产量次之,为9 399.5 kg/hm2,分别比CK增加134.5、101.5 kg/hm2,增产率为1.4%和1.1%;密度A3产量与CK产量差异较小。
  3结论与讨论
  试验表明,深两优5814抗逆性好,遇台风袭击时,在其他品种大面积倒伏的情况下仍直立不倒,抗倒性明显优于其他品种[3-4];抗病性强,田间未发现稻曲病、白叶枯病、稻瘟(下转第75页)
  病等病害;耐肥性好,后期青秆黄熟,转色佳。深两优5814移栽密度以33.0 cm×19.8 cm、29.7 cm×26.4 cm产量最高。从田间观测看,各处理之间长势、株型、叶色等差异不大,4个处理之间产量水平差异不大,说明深两优5814对移栽密度要求不高,移栽方便,为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基础[5-6]。
  4参考文献
  [1] 王丹英,章秀福,周昌南,等.浙江省水稻产量构成差异调查与合理种植密度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10,22(3):330-336.
  [2] 葛跃武,吴一梅,张开进.水稻抛秧密度试验研究进展[J].农业科技通讯,2010(6):121-123.
  [3] 王来学,封谷祥,刘淑娣,等.水稻栽插密度对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J].云南农业,2010(5):21-22.
  [4] 吴旦良,周奶弟,姚爱国,等.仙居县有机水稻不同品种与密度初探[J].耕作与栽培,2010(2):32-34.
  [5] 林月茱,韦永月,张文飞.不同抛秧密度对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及相应调控技术[J].广西农学报,2004(2):5-6,4.
  [6] 罗湘洁,杨超,代世学.水稻不同密度栽培探析[J].农技服务,2010(2):187-188.
其他文献
吴江市松陵镇养蚕生产中采用共育方式较少,分户饲养易引起晚秋蚕痛暴发,造成经济损失。针对该镇晚秋蚕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包括严格消毒、桑园治虫、合理使用农
介绍了木薯主要病虫害.包括木薯细菌性枯萎病、细菌性角斑病、木薯褐斑病、木薯花叶病毒病、枯萎叶斑病、木薯朱砂螨、白蛴螬、蔗根锯天牛、地老虎等的危害症状,并提出了相应的
根据宣城市宣州区林业生产实际,阐述了杨树天牛的发生规律,介绍了其危害特点,并提出了各项具体的防治措施,以期为该地区防治杨树天牛提供参考。
为及时了解油脂连续精炼工艺与设备实际运行状况,实施油脂精炼车间考核、成本预测及设备保养,确保油脂产品的质量,定期进行油脂精炼工艺测定是一条有效而经济的途径.结合200
<正>满清一代,根据他们历代相传的“宫规”,对于皇太后、皇帝、皇后,一切经费铺陈,都有定例。“宫规”规定慈禧太后的年例是:每年应得金二十两,银二千两,各种上等绸缎九十六
介绍了意杨套夹种芍药+大蒜高效栽培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意杨、芍药、大蒜的栽培技术,以期为采用该模式的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对粮食质量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确保粮食质量调查工作顺利开展。
目的:优选辅助诊断糖尿病并发症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决策树方法C5.1、CART、QUEST、CHAID,对糖尿病并发症临床数据进行分类研究.结果:经3 969例确诊病例验证,4种方法都能得到诊断
在分析多个研究者在红掌组培快繁方面的研究结果和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试验,探讨红掌试管苗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为红掌试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酶法制备的蛋黄甘油三酸酯的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其主要含有棕榈酸、油酸、硬脂酸、亚油酸、棕榈油酸,此外还含有微量的亚麻酸、花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