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中的悲剧色彩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q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前苏联作家鲍·瓦西里耶夫的成名作,同名电影在2015年再次被搬上银幕,由导演列纳特· 达夫列齐亚洛夫执导。该影片以 “ 人与战争 ” 的冲突为核心,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再现了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对个体生命的关怀,旨在颂扬人性美,从不同角度渲染悲剧色彩和爱国情怀,使读者体会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感染力。
  关键词: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蒙太奇;悲剧;爱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 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8122(2021)09-0109-03
   一、作品创作背景
   鲍里斯· 利沃维奇· 瓦西里耶夫(以下简称 “ 瓦西里耶夫 ” )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作者,他曾参加过卫国战争,在战争中他机智勇敢,但却由于受伤进入了装甲兵军事学院学习。后来,他开始写作并发表作品,作品题材广泛,涉及到历史和当代生活。1969年,在前苏联《青春》杂志上发表的中篇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瓦西里耶夫最著名的一部作品。1941年7月9日刚完成十年级学业的瓦西里耶夫自愿入伍成为共青团阻击营的战士,他第一次前往奥尔夏郊区执行任务是在入伍第三天。他创作这部小说的最初动机是士兵们在这里发现了刚刚被德军杀死的两个农村姑娘,这两个素昧平生的姑娘的惨死使瓦西里耶夫终生难忘。
   这部电影描写的是准尉瓦斯柯夫在1944年夏天,带领两个班的女机枪手与德国的空降部队展开殊死的战斗,最后五名年轻女兵全部牺牲并让后人铭记的故事。这部电影以五个英雄人物为对象,体现了对个体生命的关注,这是俄罗斯战争文学艺术作品的特征。电影中的英雄并没有被塑造为脱俗与完美的形象。他们充满了血肉,鲜活生动,在军事纪律上有人性松散的一面,例如,热妮娅爱上了一个已婚上校、男士兵在村里的妇女家喝酒、丽达为了看望儿子擅自离开驻地。
   战争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2015年4月24日在俄罗斯上映,与1972年电影第一版不同的是,最新上映的这一版表现手法发生了很大变化,焦点是集中描述战争环境中女性的情感和命运,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女战士柔弱的一面,也展现出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女战士英勇杀敌、坚强不屈的另一面。
  二、蒙太奇元素的色彩美
   蒙太奇原意是构成、装配,是建筑学的术语,之后应用到了三个不同的艺术领域。是人为地剪辑了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形成了表面混乱的感觉,但实际上却是作家巧妙的构想。蒙太奇包括 “ 画面剪辑 ” 和 “ 画面合成 ” 两个部分。电影用不同的方式把不同的时间、地点和角度的场景组合在一起进行拍摄,描述故事和突出人物特征。瓦西里耶夫在创作《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时,使用的写作手法就是蒙太奇。把不同的相机镜头组合在一起,能够比独立的每一个镜头,产生更大的意义。爱森斯坦曾经说过: “ 连接行序列时,效果不是两位数的总和,而是两位数的乘积。电影运用蒙太奇的手法,可以把时间和空间自由的扩大和缩小,甚至可以把电影时间和空间展现在现实生活的时间和空间里 ”   [1] 。
   例如,作者在描写一场残酷的战争时,不惜用笔墨描述了五名女战士在战争前与和平时空下安居乐业生活的情况,并描述了她们的甜蜜爱情经历。用平静和硝烟作对比,为战争的残酷性填上浓重的色彩,作者渴望生活在和平时代之中,而不要重陷战争的愿望也是显而易见的。垂直变化的颜色在谱写悲伤的反法西斯歌曲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部电影首先用绚丽的色彩展现了女战士对战前生活的追忆,记忆中天真美好的校园生活、爱的假期、泛舟湖中、山林滑 雪…… 所有这一切构筑成如诗的画面,一个快乐与和平的生活环境,令人怀旧与憧憬。但平静之后却是跌宕起伏的情节,残酷的战场充斥着银幕:空袭、枪战、流血、牺牲……牺牲前的瞬间,黑色画面的泥潭突然变成了充满活力的蓝天白云,女战士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表现出来。握着手榴弹的准尉瓦斯科夫,眼睛里充满了复仇的愤怒,在森林里他飞快的走着,女战士们彩色的面部特写依次闪现在画面上: 热情奔放的热妮娅、真诚深情的丽达、善良单纯的丽萨、害羞腼腆的索妮娅、活泼可爱的奥尔加。这些镜头在色彩的烘托下, 强化了观众对这五位战士的深切缅怀,并让观众强烈地感受到准尉的愤怒和他强大的复仇力量, 增强了人们对法西斯的憎恨。影片中运用色彩蒙太奇,起到了对突出主题人物塑造的烘托作用,使影片艺术感染力大大提升。
   2015年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基本尊重了原著,以及1972年版电影的结构和叙事风格,同样在影片中穿插了每一位女兵的身世背景,但不再使用黑白色调,全部采用彩色效果。1972年版的电影用接近一半的时间讲述了五位女兵战前在家乡的幸福生活,2015年版则对平静过往一笔带过,把重点放在这些女战士是如何被卷入战争的。虽然是战争片,但1972年版电影非常符合 “ 静悄悄 ” 的主题,十几支枪的对抗已经是最大规模的战斗场面,而2015年版在回忆中加入了德军入侵,大规模重型武器集结破坏城市、村庄,轰炸建筑,机枪扫射平民等这些成本更高的大场景戏。电影取景俄罗斯北部丛林,地貌特殊,天气多变,片中航拍展示了广袤的丛林全景,视觉呈现更加壮阔和隐秘。在1972年版的电影结尾,已经苍老的准尉瓦斯科夫带着已经牺牲的女兵的儿子重回这片森林,为牺牲的烈士立下墓碑;而在2015年版的影片中,会让站迎来新的补充兵员,镜头扫过他们年轻的脸,牺牲的五位女兵重新站在那里,一切戛然而止。也许导演认为,43年后重拍的这部电影,就是烈士们最好的墓碑吧。
  三、女性角色的悲剧美
  关于悲剧的论述,亚里士多德曾说过: “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 仿……  ”  这种模仿能够 “ 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   [2] 。可见,悲剧与美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和平时空的生命世界,黎明是静悄悄的。但是在电影中的黎明却笼罩着战争的血腥和残酷。战场上出现了女性个体,标志着她已突破了性别限制,象征着战争摧毁了女性的纯洁和爱,这预示着和平的被破坏和悲惨命运的到来。导演把战争中人与人之间的悲惨气氛推向极端,揭示了残酷的战争规则,并引起了战士們的悲伤和愤怒感,正如郭沫若所说:  “ 悲剧的价值不是单纯地使人悲,而是在具体地激发人们把悲愤情绪化为力量 ”   [2] 。这部电影将战争渲染的主体定格在女性,使她们成为悲剧的代表。可是,站在不同的意识形态层面,它也充分描绘了俄罗斯士兵抵抗敌人的不屈决心,它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表达,描绘了战争的悲惨和死亡的美丽。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无数年轻女性为国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欣赏完这部电影,观众会被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所感动,懂得什么是生命,什么是战争;从另一侧面,揭示了崇高的意义其实并不全是轰轰烈烈的,英雄也可能是一个有很多缺点的普通血肉之躯。我们要珍惜生命,告诫活着的每一个人都不要发动战争……这正是电影想要表达的。电影结束时,牺牲战士的英雄气概被展示在他们的纪念碑上,这进一步加深了观众的感受,正是这些无数个普通士兵和普通人物团结奋战才打败了法西斯主义,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伟大胜利。因此,他们被称为英雄是当之无愧的。导演列纳特·达夫列齐亚洛夫在原作的基础上,把六名普通士兵的战争生活生动地展现在银幕上,六名士兵虽然只是普通平民,但他们的形象却是伟大的。虽然是战争电影,但配乐却是轻柔的,呈现的是具有诗意的画面,展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不同人物的人性美。丽达是一个女英雄,无所畏惧,当她知道自己身受重伤可能致命时,也毫不胆怯,她想到的是祖国、战友和即将成为孤儿的孩子,她认为这些比她自己更重要。为了不给战友带来麻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她勇敢地面对死亡,举起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革命战争的教育下,把温柔女性的爱不断升华为誓死保卫祖国的英雄情结。丽达临死前与瓦斯科夫吻别的情节描述展现了女主人公的人性之美,就像一朵美丽的 “ 百合花 ” 在瞬间绽放。   四、人物语言的个性美
   无论是小说还是影片都采用了客观叙事人的角度来叙述故事发展的脉络和情节,影片刚开始便介绍了1942年5月苏德双方陷入阵地战的局势,和一个遭受多次轰炸的171铁路会让站,及故事男主人公瓦斯科夫和他的职务。这种叙事方式使读者和观众能够快速了解故事背景和情节,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在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时,作者采用了抒情的对话、人物内心独白等各种形式,当丽达受伤倒地陷入敌人包围时,索妮娅挺身而出,把敌人的兵力吸引到自己这里,在森林中奔跑的索妮娅说到: “ 人生无论经历多少离别,我依然习惯回到这里,我如今已经老态龙钟 ” 。简单的话语字数不多,但内涵深刻,表达了姑娘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这片土地的眷恋,以及保卫祖国领土的坚定决心,但随着敌人的步步紧逼,体力不支和子弹耗尽的索妮娅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英勇牺牲了。男主人公瓦斯科夫的语言同样具有个性美,体现着英雄主义和军人保卫祖国的担当,当索妮娅牺牲后,瓦斯科夫很难过的对丽达说: “ 他们不会赢的,明白吗?我还活着,得杀了我才行。 ” 丽达受重伤后,他又内疚的说: “ 谁能理解,为什么非得牺牲你们,人们会问男子汉为什么没能为我们的妈妈挡子弹,我该怎么回答他们? ” 丽达平静的回答: “ 是保卫祖国,不仅仅保卫运河,我们首先要保卫祖国,然后才是保卫运河 ” 。这段对话表达了瓦斯科夫对战争的困惑与面对战友牺牲的自责,也展现了丽达崇高的思想境界和爱国精神。影片在战争环境中通过人物语言强调了女性的命运和感情,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勇敢面对国家危难的女性战士们的柔弱和坚强,因此,战争英雄栩栩如生,个性鲜明。在挣扎和死亡中,女性的个体生命价值进行了充分的展现,这是一种涅槃之美,令人震惊的悲剧精神和爱国主义充斥了整部电影。
  五、结 语
   瓦西里耶夫在思考战争与人类之间的冲突时,试图要调和战争与人性,同时从人性的角度证明了英雄主义、爱国主义以及战争残酷性的合理性。战争是残酷和非人道的, 但是国家利益和人的生命权是不容侵犯的,必须予以捍卫,从而实现最广泛的人道主义精神。作家通过描写女兵们命运的悲剧,不仅衬托出了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残酷,而且还反映了为战胜凶恶的敌人,前苏联人民付出的巨大的牺牲和惨痛的代价。然而,作者还强调,通过一个人命运的悲剧和战争的残酷,有助于突出最后的胜利是前苏联普通士兵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也成为英雄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悲剧气氛。在《人与战争》一书中,前苏联的评论家她恰罗夫说: “ 英雄主义和悲剧性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是以战争为题材的散文的最主要的特点。战争小说的悲剧人物通常是主角,无论是战争还是人类与非人道之间的矛盾冲突,战争的环境往往是悲惨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为了生存要做出巨大的牺牲 ”   [3] 。
   参考文献:
  [1]  周玲.论瓦西里耶夫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写作手法[J].芒种,2013(12):164.
  [2]  董秋榮.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悲剧美学意蕴[J].电影文学,2008(6):151.
  [3]  何云波.战争与人:文化选择的困惑——《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及其它[J].外国文学研究,1995(1):104.
  [4]  吕丽丽.浅析《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语层结构[J].青年文学家,2017(33):120.
  [5]  嵩苒,易国定.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看话剧改编[J].戏剧之家,2005(11):40-41.
  [6]  隋虹.泪水中的震撼——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中的悲剧性平民人性美[J].电影文学,2008(23): 124-125.
    [责任编辑:武典]
其他文献
儿童剧《火印》妙用舞台“留白”的艺术手法,在传承民族历史记忆的同时不散播民族仇恨,而是回归人性本身,向中国儿童讲好中国故事。艺术作品从来不缺乏对战争的书写,儿童剧《火印》向儿童观众传达历史事实的同时兼顾艺术作品的“可观性”与“适龄性”。作品彰显着艺术家为儿童观众呈现国家历史与表达民族情感上的清醒与克制,并通过丰富的意象生产成功创造出舞台的诗意,这种清醒与克制,恰恰是舞台的“留白”。
自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之后,中央王朝对西域进行有效管理,在屯垦戍边的同时,将内地先进的农耕技术、农业生产工具、农业灌溉技术一起带入了西域,西域赖以生产的小麦在此基础上得到了空前发展,产量大幅度提升,农田开始增加,通过西域的文化桥作用,中原的农耕技术也向欧洲传播。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教育环境,家长与教师作为主要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管理至关重要。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主要以学校为主,家庭的参与受到忽视。新时代,“家校联教”教育模式应摆脱唯分数、唯学历、唯高校的教育政绩观和教育评价观,在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做到整体与个体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信息技术与真情教育相结合。做好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 要: 媒体作为给受众传达信息的中间渠道,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大众传播媒体,因其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且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深得广大受众喜爱。现实生活中我们所接触的媒介种类繁多,且随着网络媒体及5G技术的发展,传统出版业及其纸质媒体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在网络日趋发达的当代社会,数字化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传统出版业以往单纯的经营模式以及传统的印刷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受众的阅读需求,为了迎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理念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增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也为童书中国故事的讲述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表达路径.本文以博洛尼亚书
信息不对称是学前教育市场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的供给质量。因此,解决学前教育行业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是提升学前教育服务质量的关键。本文从市场机制、政府管制以及社会治理三个层面,介绍了解决学前教育市场信息不对称的三种机制。其中,市场机制的解决之道分别从信息弱势方、信息优势方以及信息第三方三类不同的行动主体提出;政府管制的解决之道分别从市场准入、过程约束以及结果评价三个不同的市场阶段提出;社会治理的解决之道分别从行业协会、非营利性专业共同体以及家园共育联盟三类不同的社会组织提出。在综合把握三种
当下,在文化传播的世界性格局和媒介融合语境下,文化作为国家综合软实力的重要因素已被广泛认可,作为中华文明肇始起源的“炎帝文化”也逐渐引起了媒介的注意.因此,研究媒介
新闻漫画兼具新闻性、艺术性和评议性,具有独特的传播效果和美学价值,它通过夸张放大的表达方式,为外卖骑手塑造了体力劳动者、服务界楷模、“逆行者”“马路赛车手”、基层
《四个春天》以导演陆庆屹家庭生活为背景,以2013年至2016年间的四个“春天”作为时间节点,拼贴了导演一家五口人发生于春节期间的生活日常,描绘了平凡日常的无尽诗意,传递了
摘 要: 新时期背景下,为突出少儿电视节目编导以少年儿童为对象的工作理念,需要提升少儿电视节目编导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全面做好少儿电视节目编导创新工作中的选题、策划、创作等工作,提升节目整体质量和水平,还要结合少年儿童的节目观看需求,提升编导的创新动力和能力,进而不断为少年儿童制作出更多精美节目。   关键词: 少儿电视;节目编导;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22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