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关系不好,毕业时还要抱头痛哭?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hkb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有没有经历过军训结束后,大伙对教官依依不舍,哭得不能自已的场面?又或者是在毕业晚宴上,同学们抱头痛哭,恍如经历一场生离死别的情景?那一刻,你若是看到某个人无动于衷,可能还会认为对方冷血。可如今,同学大多不再联系,也早就忘记了教官长啥样。仔细回想,你当时之所以会哭可能并不是因为感情深厚,而是因为周围的人都哭了。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恭喜你,那时的你已经陷入“刻奇”(kitsch)的陷阱中去了。
  所谓“刻奇”,原义指的是美学范畴的低俗品味,后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将其引申为人性中软弱的自我欺骗。它指的是廉价的、不真实的情感体现,目的是感动和讨好自己。比如,你哭不是真的伤心,而是因为你认为自己应该要伤心,并通过伤心来取悦自己。“刻奇”过去是指类似于个人的矫情,如今逐渐演变成了集体无意识的情感膨胀。我们在感伤的同时,会把它打造成某种崇高的情感,并借此来“绑架”别人。
  比如“今夜我们是××人”等众口一词的表达就是集体“刻奇”的体现。
  这一切背后更多的是我们的从众心理在作怪。
  “从众”几乎可以被用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消费、恋爱、就业、投资,等等都能搭上从众的顺风车。如果你心里清楚做某件事对自己意义不大,且在你的圈子里做这件事的只有你一个人,那你绝不会去做这件事。比如考某个含金量低的证书、报某个技能培训班,等等。一旦周围人都跑去做时,你也下意识跟着去做了。
  为了更清晰地认识从众现象,让我们先来重温历史上最经典的从众研究——阿希实验。
  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设计了一项知觉判断的实验。他邀请了一群在校大学生充当被试者。实验的操作非常简单,他会给被试者两张画有竖线的纸片,要求被试者大声说出右边三条线段中哪条跟左边的线段一样长。显然,连小学生都能很快看出正确答案。
  不過,阿希在实验的过程中耍了点儿小手段。他安排6个研究助手和被试者同时参加测试,并重复18次。在前两次测试中,助手们和被试者会给出统一的正确答案。从第三次测试开始,这6个研究助手便开始从中作梗。他们会故意在被试者回答前说出一个统一的错误答案。剩下的15次实验中,助手们会选11次实验上演同样的戏码。那么,想象一下如果面临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是始终坚持自己的判断,还是说出和其他人同样的答案?也许你会想,这还用问吗?肯定是果断地选择前者。接下来的实验结果却着实令人大吃一惊。研究发现,有37%的人会跟随大流说出错误的答案。78%的人至少出现了一次从众。只有大约25%的人能自始至终保持独立,从未有过一次从众选择。
  事后进行调查回访时,不少被试者表示自己清楚答案是错误的,但脑袋里却会有一种声音迫使自己要跟其他人一样。阿希实验表明,个人容易受到他人决策的影响,就算明知是错误的,一个人仍可能做出和多数人一样的选择。为了了解群体人数对个体从众的影响,阿希还改变了实验变量,结果发现当只有一到两名假被试者时,被试者基本不会受其影响,但一旦有三名或是更多的假被试者时,则会使被试者个人产生一定的从众倾向。因此,人类生活中无所不在的从众也就不足为奇了。实际上,不只是人类,动物界从众行为也并不罕见。比如我们熟知的行动非常统一的鱼群。
  科学发现,它们一起游动并不全是为了觅食或调节水温,更多的不过是随大流而已。因为如果特立独行的话,就容易置身于危险的境地,甚至丧失性命。类似的例子,还有鸟群、蜂群、蚁群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动物的从众是出于生存压力的一种本能行为。
  那么,我们人类又为什么喜欢从众呢?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从众主要是群体压力导致的。当处在一个集体中,做出与众不同的行为容易招致他人的排挤,甚至是孤立。要知道,很少人能在自己的团队中长期忍受厌恶而无动于衷。为了得到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喜欢和认可,我们往往会自主地选择从众。此外,从众还可能是因为群体会提供有用的价值。这也反映了我们容易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并热衷于将他人的言行作为行动的参照。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人群暗示还可能会以集体妄想的荒诞形式出现,也就是,自发地散播错误信念,甚至表现为“群体癔症”。
  比如中世纪的欧洲,修道院流传着“人是由动物所附身”的谣言。于是,一个信以为真的修女某天开始像猫一样喵喵叫。后来演变成了每天在特定的时间里所有的修女都像猫一样叫。更加荒谬的是,当修道院里的某个修女开始咬她的同伴后,那里所有修女都开始互相啃咬。之后,啃咬的狂热还扩散到了其他修道院,实在令人哭笑不得。
  又比如说当学校、军队等集体场合中,人们纷纷说自己患上了某种疾病。当一个人说自己恶心胸闷时,其他人跟着说自己也出现了类似的症状,但仔细检查后,却没有任何人发生器质性的病变。无论是修女们学猫叫,还是集体患病,这都是群体性妄想的一种。而这些现象便是由人群暗示引起的,并在行动上进行了模仿。显然,这些暗示是人的一种不自主行为。
  那么,由人群暗示导致的从众是否也是一种不自主的选择呢?
  2005年6月,美国精神病学家格雷戈里·伯恩斯发表在《生物精神病学》的最新论文给了我们肯定的答案。他在阿希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将判断竖线换成了三维物体。与此同时,他们会将被试者放置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机器中,以此来跟踪被试者大脑的活动变化。实验时,他也重新上演了阿希实验同样的戏码。群体中的其他人会故意给出错误的答案来误导被试者。果不其然,被试者也有41%的次数与群体所给出的错误答案保持一致。
  为了维护自己的独特性,有时我们还会特意寻求与别人迥然不同的观点。比如当被强制要求做某一件事的时候,我们往往更倾向于反抗。当我们和其他人太不一样时会感觉不舒服,但一旦我们和周围的人完全一样的话,也同样会产生不适感。这种不适感容易将我们推向另一个极端: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比如对于开头提到的“刻奇”,当下也有许多人举起了反“刻奇”的大旗。但如果这种做法不是出于客观看法与评价,而是用反对来标榜自己的独特,那么,反“刻奇”其实也是一种“刻奇”。
  如果从众是大脑不自主的选择,那么避免从众也是我们挑战本能的表现了。前提是这样的挑战还得建立在我们保持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桑果摘自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够笑一年的奇葩人体冷知识》)
其他文献
人物简介:大鹏,原名董成鹏,1982年生于吉林省集安市。2007年开始担任网络脱口秀节目《大鹏嘚吧嘚》主持人。2012年起自制网络爆笑短剧《屌丝男士》系列,点播量超过10亿。由他自编自导自演的喜剧电影《煎饼侠》将于7月17日在全国上映。夜里10点40分,北京东四环的一家咖啡店。已经到了打烊时间,店里空荡荡的,灯光因此显得有些刺眼,忙碌了一天的店员难掩倦意,躲在角落里呆坐着,等待最后一桌客人的离开。
“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这句台湾诗人林朝崧的诗词,在今年两会闭幕会的答记者问中,被温家宝总理深情引用。台湾媒体感慨说,温总理引用台湾诗人的诗句表达他对台湾的感情,让人十分动容。大陆的民众也对林朝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微博上不但广为流传这句诗,许多人还将它的出处、林朝崧的《送吕厚庵秀才东归二首》之二发布在网上:吾人聚散本难知,分手何须泣路歧;但使三生盟片石,不应一步阻雷池。情天再补虽无术,
乔·吉拉德是史上最杰出的销售员之一,曾创下连续12年平均每天卖出6辆车的世界汽车销售纪录。但他也有过很长时间都卖不出汽车的窘境。  一天,一位名流来买车。吉拉德极力向他介绍新车型,顾客似乎也很满意。就在他以为这单生意将成功时,顾客突然决定不买了,转身离开了销售店。吉拉德百思不得其解: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吉拉德四处打听,终于找到这位名流的住处。起初,这位名流不愿再说什么,但见吉拉德如此诚心,终
人物简介  金一南,1952年出生,1972年入伍,现为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主要研究方向是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等,著有《苦难辉煌》《心胜》等。党的十七大代表,曾获国务院新闻办“中国国际新闻奖”、国防大学“刘伯承优秀科研成果奖”等。  “毛泽东、蒋介石二人,心头皆有主义,手中皆有枪杆,历史选择他们代表各自的阶级和政党,用手中的枪杆和心中的主义,用对历史的感触和对未来的憧憬,
“权力高过总统”“国会和民主运动党的领袖”,在巴西《圣保罗州报》最新推出的一段视频中,这些词句都是用来形容巴西众议院议长爱德华多·库尼亚的。最近,库尼亚和总统罗塞夫之间的矛盾达到高潮。12月2日,他宣布接受弹劾罗塞夫的议案。巴西的政治危机进一步恶化。弹劾总统“挪用资金”  这个弹劾议案,是由主要反对党巴西社会民主党提出的,内容主要指政府在财政上有违法行为——在支出出现困难时曾经从国有银行贷款以弥补
之前认识一个朋友,某天看他穿着背心,发现胳臂上刺了一张年轻女生的脸。   那看起来不像他的老朋友,想必是某前女友。我想,还是别问,何况谁没在年少轻狂的的时候,因为热恋做出一些傻事?听说用激光洗刺青又贵又痛。   后來,我才知道原来那是他好几年前在空难中去世的姐姐。她曾是空姐,飞机坠在澎湖外海,没人幸免。   从此之后,我对那位朋友的感觉彻底改变。以前都觉得他是个乐天型的小伙子,最爱在夜店找人
在柬埔寨,桑兰西几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反对派政治人物。2013年7月,他领导柬埔寨最大的反对党——救国党在国会大选中赢得仅次于人民党的议席,成为第二大党;2013年底,他发动“天天示威”抗议活动,领导十几万柬埔寨民众走上街头,要求首相洪森下台。这样的抗议示威活动,在柬埔寨首相洪森长达28年的首相生涯中从未有过。随着示威活动引发政治动荡的不断升级,桑兰西的名字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众多国际媒体的报道中。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在中国美术史上是个大腕级的人物,他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堪称人物画的巅峰之作。其实绘画并不是顾恺之才华的全部,他“工诗赋、书法”,而为人更是率真洒脱,当时人送了他“画绝、才绝、痴绝”的雅号。在今天的人看来,他的有些行为不仅痴,甚至有些傻。其实在那让人掩面而笑的怪诞背后,却是他无奈的生存智慧。  一幅佛像募得百万捐款  据《京师寺记》记载,东晋哀帝兴宁二年(364年),南京
人物简介: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汉族,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 因维护了西域稳定被汉和帝封为定远侯。  张骞凿空西域后,汉朝不断加强对西域的控制,直至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汉朝对西域建立起了直接的统治。但是到了西汉末年,汉王室的皇帝要么是荒淫无度的昏君,要么是乳臭未干的小孩,致使外戚专权,朝政混乱,对西域的控制也就渐趋无力。公元8年,外戚王
8月2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书《风雨无悔:对话王光美》在北京首发。首发式上,刘少奇、王光美的子女刘亭、刘丁等到场。刘亭回忆,小时候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4岁必须会游泳,你不会游泳就往水里扔。我们全家到北戴河的时候必须下乡到农村干活,我爸爸说不能容忍你们五谷不分,不懂老百姓是怎么活的。”  “不会游泳就往水里扔”,对三四岁的孩童来说,似乎稍显严苛。但是,严厉的背后,往往蓄满慈爱,正所谓“惯子如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