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县主干道两侧森林景观提升工程建设技术探讨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xs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文基于连平县主干道两侧森林景观提升工程建设实践,详细阐述了森林景观提升的技术措施,并对存在的技术及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为后续森林景观提升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连平县;主干道两侧;景观提升
  森林景观提升是在科学保留原有的森林景观的基础上进行提升优化,在绿化的基础上进行美化和生态化,其目的是在较短时间内形成结构合理、效益显著、功能完备的绿色生态廊道和景观通道。连平县是105国道人粤的第一县,地处东江上游粤东北,近年来该地区先后有粤赣高速、大广高速、湘粤高速和武深高速等高速公路开工建设,但由于建设及其他原因,公路的两侧森林及生态环境受损,并且沿线可视范围内的林地及森林大多数为针叶人工林和未成林,林分质量不高、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单调、景观效果不佳、生态效益低,需要对其进行景观改造提升。自2011年以来至今,连平县持续开展了主干道森林景观提升建设工程,森林景观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1.现状条件分析
  连平县位于粤北九连山脉腹地,北纬24°06′-24°36′,东经114°14′-114°56′。全县境内东西的长度为72.4km,南北的宽度为55.6km。东面与和平县交界,南部与东源县、韶关的新丰县接壤,西部与韶关的翁源县时候邻,北部和江西省的全南、龙南县交界。距离广州市210km、河源市107km、深圳市278km、赣州市263km。全县的国土总面积为2 365km2。
  近年来,连平县相继实施了一系列林分改造工程,如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工程、省级林分改造工程、防护林工程、有害生物防治林工程、主干道绿化工程等,使国道两侧的荒山荒地、迹地得到了有效治理,疏残林林相得到了一定改善,森林质量得到了局部提升。但由于地方经济欠发达,配套资金投入有限,投资标准不高,加之建设任务繁重、森林火灾时有发生和缺乏抚育管护等各种因素,目前仍有大面积林地尚未成林,森林质量不高、生态效益低、景观效果差。
  2.主要建设思路
  2.1设计思路 综合应用森林培育学和森林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统一规划,对主干道两侧进行森林景观提升,对原树种结构进行调整,促进现有的林分向地带性顶极群落演替,营造结构化、景观好、生态稳定、防火能力强、多样性高的复合型森林群落,使森林集绿化、美化、生态化为一体,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2.2建设原则 一是坚持生态优先,景观优化配置的原则,以确保生态安全,提高生态功能,增强生态服务为主要目的,树种选择上,将生态功能(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降噪)强的树种、防火树种和景观树种合理搭配;群落组成按“小群落、大混交”的原则科学配置;森林景观方面按层次空间感配置,综合选用花美、彩叶、树型优、芳香型等各类景观树种,保证生态功能强、景观美。以主干道为观赏点,要求景观效果好。二是对景观提升地带进行造林前调查,保留原有的优良树种和景观的基础上合理改造,尊重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三是做好立地造查和乡土树种调查工作,选用优良的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表现良好的外来树种为辅,坚持适地适树,本地优良乡土阔叶树种为主、外来优良适生树种为辅的原则。四是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各界参与的原则,将景观提升与其他重点生态工程、义務植物等相结合,整合相关资金,加强宣传,在政府的引导下,以财政资金为主,以社会资金和农民投工投劳相结合,让全社会参与进来。
  2.3建设目标 通过人工造林、补植套种、抚育追肥和封育管护等措施,科学调整树种的结构,完善生态功能,提升景观特色,营造结构优、功能强、景观好、有特色、观赏性强的森林。
  2.4主要布局 对连平县主干道两侧的林地分步进行规划,包括:荒山、荒地、迹地、未成林以及具有一定景观特色并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灌丛。
  3.主要技术措施
  3.1技术措施类型 根据林地现状和立地条件因子特点,规划人工造林、补植套种、抚育追肥和封育管护4种类型。对荒山、荒地、迹地进行人工造林,对未成林地,通过补植套种,提高林分的林木密度和郁闭度,改善林地的生态环境,促进林木生长,使其生态功能得到稳定的发挥。对幼林地,采取抚育追肥措施,改善幼树的生长环境和营养环境,促进幼树生长。对规划范围内现有景观特色和生态功能较好的林分进行封山育林和科学管理,采取专职护林员巡山、防火专业队巡路、主管部门监督检查等措施,杜绝各种破坏森林的行为,加强防火,做好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确保森林健康生长。
  3.2提升技术措施 一是林地清理。采用环山带状清理方式,清理带的宽度为1.5m,清除带上的各种杂草、小灌及不保留的树木,对有生长潜力、景观好、功能强的原有树种进行保留。二是采取株间随机混交,特殊地段、特色景观节点混交方法采用“小群落、大混交”,参照当地的稳定植物群落结构,结合造林地立地情况,运用生物学和景观学的原理,科学配置,营建小群落,使改造提升后的森林结构与自然林相近,但景观效果更好,营建设生态功能强、景观优、多样性、生长好的森林群落。三是营造适宜的密度,人工更新810-1650株/hm2,补植套种600-900株/hm2。为使营建的林分接近自然林,植穴布置上可按三角形错位布穴。四是采用挖大明穴的整地方式,按要求进行回土与施基肥。五是采用大容器苗。为了使改造后2-3年初见成效,要求苗木高度在120-150cm的一级营养袋苗,根据树种特性、造林季节天气状况及其他情况做好苗木的处理工作。六是适时栽植,条件允许时栽后淋水,保证成活率。七是加强后续抚育工作,主要做好除草、松土培土和水肥管理工作。
  3.3树种选择与配置
  3.3.1树种选择 (1)尊重自然,根据立地条件适地适树,参考当地稳定、典型的植物群落结构和植被类型,科学进行景观提升。(2)重视当地的建群树种,配置中加大建群树种比例.营建具有多层结构、稳定性强、生物多样的森林群落。(3)以当的优良乡土阔叶树种为主,外来优良阔中树种为辅,进行科学配置。外来树种的选择要以优秀的园林景观树种为重点,实现地带性景观特色与异地风情景观的和谐统一。(4)长寿树种与速生树种相结合,速生、慢生树种相结合,适当引用长寿而珍贵的慢生树种,提高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5)科学搭配生态功能强、景观效果好或两者兼于一身的树种,主要选用水源涵养能力、抗污染能力、防火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强的树种,搭配适当比例的珍贵树种和景观树种,提升服务城市的综合功能。
  3.3.2树种配置 根据改造目标类型和立地条件的不同,树种选择及配置比例各异。(1)在村庄、风景区附近等重要节点地带,改造要突出景观效果,树种配置以景观观赏树种为主;(2)在森林火险等级高,森林火灾频发的区域,要多配置防火效果好的树种,同时多规划建设防火林带;(3)在当地群众饮水区,配置水源涵养功能强的地带性树种;(4)在对立地条件差的地段,如山脊、山顶、上坡位等,宜选择耐贫瘠、干旱的树种,连平主要地带性植被建群种有木荷、枫香、藜蒴、红锥、樟树、秋枫、山杜英和米老排。
  4.结语
  主干道两侧的森林景观提升工程是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的需要,是提高森林资源质量的要求。森林景观提升工程能串联起破碎化的森林斑块和生态廊道,构建完善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增强自然生态空间的连通性,同时还有助于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提供栖息地和迁徙廊道,在生物廊道建设、沿路景观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模拟林内光气候状况,探讨防护林林下的遮荫胁地效应。【方法】在精确计算实验区太阳视运动轨迹的基础上,采用椭球体模型,用光量子计测量了36个试验点的太阳辐射强度值,并
【目的】了解某大坝防渗心墙土料产生分散性的原因。【方法】对6组土样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并采用双比重计法、针孔试验、碎块试验、孔隙水可溶盐试验和交换性钠百分比
【目的】揭示LAS和Cd复合污染对小白菜的伤害机理,为小白菜食用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LAS(0.0,0.5,5.0,50.0mg/kg)和Cd(0.0,1.0,10.0,20.0mg/kg)及其复合污
【目的】M853-2是一个通过杂交和回交选育的普通小麦-柔软滨麦草易位系,苗期对中国小麦生产上流行的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sf.sp.tritici)主要生理小种表现良好抗性。研究
【目的】探求洛惠渠灌区地下水的动态变化情况,为该灌区地表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陕西洛惠渠灌区实测数据为例,采用3层BP网络建模方法,对灌区自然人工生物条
【目的】选育小麦新种质N95175和新品种远丰175,并检测其是否含有来源于小麦-簇毛麦易位系92R149的抗白粉病基因或抗条锈病基因。【方法】利用92R149/咸87(30)//小偃6号杂交组
【目的】通过多基因聚合创制小麦抗条锈病新种质,并筛选小麦抗条中32号小种基因的RAPD标记。【方法】用分别抗条中32号、31号小种和水源14号小种的花育888-5、西农1376和212
【目的】进一步研究新狼毒素B的抑菌活性构效关系。【方法】以新狼毒素B为原料,合成了7″-甲氧基(A2-1)、7,7″-二甲氧基(E3)和7,7,″4-三甲氧基(E1)3个新狼毒素B甲醚化产物及4-亚
摘 要:该文以德州紫花扁豆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正常水分(对照)、轻度干旱胁迫与中度干旱胁迫等处理对扁豆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与中度干旱胁迫较对照能使扁豆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株高、结荚数与单株产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且随胁迫程度的加剧,降幅越来越大。同时,扁豆叶片的光合特性与叶绿素含量也表现出类似的变化趋势。此外,叶片的SOD和CAT活性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明显升高,叶片丙二醛含量与相对电导率也
【目的】探寻与黄土高原半湿润区降水状况相适应的、有利于土壤水分可持续利用的合理施肥水平,为当地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模拟精度验证的基础上,应用侵蚀和生产力影响计算模型(WinEPIC模型)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半湿润区宝鸡旱塬1961~2000年无肥(N0 kg/hm2,P 0 kg/hm2)、低肥(N90kg/hm2,P 30 kg/hm2)、中肥(N 120 kg/hm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