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情感因素和英语学习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关键词]情感因素 互动转化 策略
国际上,许多教育家、学者,都比较注重教育中的情感因素,可谓源远流长。从古希腊苏格拉底(Socrates)倡导“产婆术”教学到古罗马昆体良(M.R.Quineilianus)的慈父式教学,从捷克的夸美纽斯(J.A.Comenius)主张“能使教师和学生全都得到最大快乐”的教学到英国的斯宾塞(H.Spencer)提出教学的第一条“快乐原则”,也都在某种程度上意识到情感因素对教学的影响。美国著名的新教学论思想家布鲁纳(J.S.Bruner)认为好奇心、胜任感等远比奖励、竞争更具有对学生学习行为的驱动作用。因此在倡导结构主义教学和发现法教学论,提出“动机原则”的同时,也十分强调情感因素对学习的内在动力作用。以美国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个人对学习的喜爱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更为明确地指出:“我们要激发学生独立探索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又是跟活生生的情绪有机地联系着的。好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反之则会抑制他们的智力活动。”他又强调:“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的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靠内部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更是坚信情感对学生的智慧和全面发展的作用,他大声疾呼:“我一千次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言教学研究的重点从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向学生如何学,特别注重探究学生的情感因素诸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焦虑等对学习结果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外语教育研究者纷纷对此进行研究。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情感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英语学习。Jakobofits曾指出:影响语言成就的因素百分比中情感因素(Affective factors)占三分之一。影响英语学习的情感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学习者的个别因素,包括焦虑(anxiety)、抑制(inhibition)、自尊心(self-esteem)、学习动机(motivation)等;第二类是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施教者之间的情感因素,包括移情(empathy)、课堂交流(classroom transactions)等。纵观国内外对情感因素的研究可以归纳如下。
一、情感因素对学习个体自身英语学习的作用
认为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相反,消极的情感因素则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学习活动,影响学生潜力的正常发挥。
二、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有着其必要性和可能性
1.必要性
Gardner曾经指出:“Languages are unlike any other subject taught in a classroom in that they involve the acquisition of skills and behavior patterns which are characteristics of another community.”因此,英语教学活动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灌输英语知识,也是借英语为语言外壳,师生、生生之间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学生学习英语就是要使自己成为“another social person”(另一个社会人),而教师教英语就是要将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社会人”。那么,教师教英语、学生学英语的过程,不再是单方面地“填鸭”英语知识的过程,而是通过师生在课堂上的相互影响,把学生培养成在“英语文化”下既通晓“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能力,又精通文化的集“认知与情感”为一体的全面的人。一旦学生意识到教师对他的關心和信任,便会自然地产生积极的情绪,这种积极的情绪便可转化为学习动力,推动学习进步。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发掘学生积极的学科情感因素,让积极的情感因素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发挥作用。
2.可能性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美国语言教育学家Krashen提出了著名的“情感过滤说”,他认为:学习者对语言材料的输入不是机械、被动地全部吸收,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语言的态度、自信心、忧虑程度等对语言材料的输人有筛选作用。他进一步提出,一切语言输入只有通过情感过滤器才能达到语言习得机制,并为大脑所吸收。在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过程中,习得者并不吸收他所听到的一切,以下几个心理因素影响他习得语言的速度和质量:(l)动机(motivation)。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目的明确则动力大,进步快;反之,则收效甚微。(2)自信心(self-confidence)。那些性格外向,乐于把自己置于不熟悉的学习环境,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在学习中进步较快。(3)情感状态(emotion states)。主要指焦虑和放松互为对照的精神状态。学习者的情感状态是一个心理过滤系统,它在较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外界的语言输入。
三、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策略运用
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通过:(1)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2)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焦虑感等策略来充分调动、控制那些促进或妨碍英语学习的情感因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4)加强教师自身情感因素的培养。教师能够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交流,产生感情共鸣,对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英语教学与情感因素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科研课题,它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不同领域,需要外语教师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讨。随着国家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各高职高专院校也极其重视自己院校的外语教育,如各院校不断加大对教育设施的投入,注重对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对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已有充分认识。然而,人们只是关注情感的单项因素,如动机、兴趣、焦虑等以及如何积极利用他们促进英语教学。对于更深层次地考虑情感因素间的互动作用、对涉及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的内、外因的表现原理及情感因素之间的互动转化和转化策略是值得我们眼下注重和深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
[3]Horwitz.E.K,Horwitz.M.B&Cope.J.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J].Modem Language Jounal,1986(70).
[4]杨丽华,谢劲暄.情感因素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8(4).
[5]杨晓莉.情感因素与外语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6(6).
[6]崔奇.外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1(4).
[关键词]情感因素 互动转化 策略
国际上,许多教育家、学者,都比较注重教育中的情感因素,可谓源远流长。从古希腊苏格拉底(Socrates)倡导“产婆术”教学到古罗马昆体良(M.R.Quineilianus)的慈父式教学,从捷克的夸美纽斯(J.A.Comenius)主张“能使教师和学生全都得到最大快乐”的教学到英国的斯宾塞(H.Spencer)提出教学的第一条“快乐原则”,也都在某种程度上意识到情感因素对教学的影响。美国著名的新教学论思想家布鲁纳(J.S.Bruner)认为好奇心、胜任感等远比奖励、竞争更具有对学生学习行为的驱动作用。因此在倡导结构主义教学和发现法教学论,提出“动机原则”的同时,也十分强调情感因素对学习的内在动力作用。以美国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个人对学习的喜爱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更为明确地指出:“我们要激发学生独立探索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又是跟活生生的情绪有机地联系着的。好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反之则会抑制他们的智力活动。”他又强调:“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的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靠内部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更是坚信情感对学生的智慧和全面发展的作用,他大声疾呼:“我一千次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言教学研究的重点从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向学生如何学,特别注重探究学生的情感因素诸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焦虑等对学习结果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外语教育研究者纷纷对此进行研究。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情感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英语学习。Jakobofits曾指出:影响语言成就的因素百分比中情感因素(Affective factors)占三分之一。影响英语学习的情感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学习者的个别因素,包括焦虑(anxiety)、抑制(inhibition)、自尊心(self-esteem)、学习动机(motivation)等;第二类是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施教者之间的情感因素,包括移情(empathy)、课堂交流(classroom transactions)等。纵观国内外对情感因素的研究可以归纳如下。
一、情感因素对学习个体自身英语学习的作用
认为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相反,消极的情感因素则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学习活动,影响学生潜力的正常发挥。
二、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有着其必要性和可能性
1.必要性
Gardner曾经指出:“Languages are unlike any other subject taught in a classroom in that they involve the acquisition of skills and behavior patterns which are characteristics of another community.”因此,英语教学活动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灌输英语知识,也是借英语为语言外壳,师生、生生之间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学生学习英语就是要使自己成为“another social person”(另一个社会人),而教师教英语就是要将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社会人”。那么,教师教英语、学生学英语的过程,不再是单方面地“填鸭”英语知识的过程,而是通过师生在课堂上的相互影响,把学生培养成在“英语文化”下既通晓“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能力,又精通文化的集“认知与情感”为一体的全面的人。一旦学生意识到教师对他的關心和信任,便会自然地产生积极的情绪,这种积极的情绪便可转化为学习动力,推动学习进步。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发掘学生积极的学科情感因素,让积极的情感因素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发挥作用。
2.可能性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美国语言教育学家Krashen提出了著名的“情感过滤说”,他认为:学习者对语言材料的输入不是机械、被动地全部吸收,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语言的态度、自信心、忧虑程度等对语言材料的输人有筛选作用。他进一步提出,一切语言输入只有通过情感过滤器才能达到语言习得机制,并为大脑所吸收。在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过程中,习得者并不吸收他所听到的一切,以下几个心理因素影响他习得语言的速度和质量:(l)动机(motivation)。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目的明确则动力大,进步快;反之,则收效甚微。(2)自信心(self-confidence)。那些性格外向,乐于把自己置于不熟悉的学习环境,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在学习中进步较快。(3)情感状态(emotion states)。主要指焦虑和放松互为对照的精神状态。学习者的情感状态是一个心理过滤系统,它在较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外界的语言输入。
三、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策略运用
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通过:(1)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2)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焦虑感等策略来充分调动、控制那些促进或妨碍英语学习的情感因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4)加强教师自身情感因素的培养。教师能够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交流,产生感情共鸣,对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英语教学与情感因素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科研课题,它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不同领域,需要外语教师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讨。随着国家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各高职高专院校也极其重视自己院校的外语教育,如各院校不断加大对教育设施的投入,注重对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对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已有充分认识。然而,人们只是关注情感的单项因素,如动机、兴趣、焦虑等以及如何积极利用他们促进英语教学。对于更深层次地考虑情感因素间的互动作用、对涉及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的内、外因的表现原理及情感因素之间的互动转化和转化策略是值得我们眼下注重和深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
[3]Horwitz.E.K,Horwitz.M.B&Cope.J.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J].Modem Language Jounal,1986(70).
[4]杨丽华,谢劲暄.情感因素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8(4).
[5]杨晓莉.情感因素与外语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6(6).
[6]崔奇.外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