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 十年脱贫1800万人

来源 :中国扶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01562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加拉在2000—2010年的减贫成果十分显著。这十年间,除去人口增长,该国贫困人口的下降率达到了26%。在2007和2008年,孟加拉受到了一系列的外部冲击,即便如此,也没有过多地影响其减贫步伐。
  严峻挑战下 发展不容小觑
  孟加拉国土面积147570平方公里,有1亿6千万人口,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在过去15年,该国城市与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数量减少了19%,绝对贫困人口数量的减少率也逐步提升。然而,仍有 5300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孟加拉的长期发展还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
  孟加拉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拥有一些客观的致贫因素,比如环境的改变和自然灾害频发(如飓风、洪水)等。在过去的20年中,世界上60%因为飓风导致死亡的事件都发生在孟加拉。另外,近几年孟加拉对于能源、交通、电讯服务的需求也在持续、迅速地增加。然而,由于规划不足、投入不够,导致该国基础设施严重赤字。


  国际开发协会自1972年开始支持孟加拉,这也是孟加拉独立的第二年。至此,协会已为该国的政策改革和投资项目提供了超过160亿美元的支持,超过所有孟加拉国外援助的四分之一。这项支持的要素是银行对于健康、教育方面的长期承诺,不仅如此,此项目还帮助支持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参与政治对话,从而创造了基础更为广泛的经济增长条件。
  协会对于孟加拉的支持包含了大量的分析研究工作,以此支持协会运营,从而影响政治辩论,最终达到发展的成果。
  近期的千年发展目标评估,孟加拉对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健康和教育的发展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道路和电的发展),因为,道路的改善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去上学和去就诊时路程所花的时间减少,能够减少运输费用,还可以帮助农村提高非农收入,从而帮助其支付更多诸如此类的服务费用。


  成绩斐然 多领域开花
  在过去的20年里,孟加拉的贫困人数大幅减少,女童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妇女进入社会作为劳动力这一社会转型也较之前发生了深刻的转变,目前,孟加拉制衣业劳动力中有80%为女性。
  在完成千年发展目标的道路上,孟加拉已逐渐走上正轨,婴儿、儿童的死亡率已经达到了千年发展目标,并在教育方面实现了性别平等。总体而言,孟加拉在人类发展的诸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为提高经济增长、改善赋权和社会流动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国际开发协会在孟加拉的援助跨越了不同的领域。通过长期对于教育、卫生、家庭计划以及历代政府的支持,使得该国女童教育和低人口增长率得到很好的平衡。因为女性入学受教育,延长了结婚和生头胎的年龄,也减少了总体的生育率。如今,女童的小学入学率已经达到了98%,女童的中等教育入学率也大为改观,从1991年的110万人上升至如今的600万人。


  在过去十年中,协会帮助孟加拉降低了40%的产妇死亡率。如今,有近90%的孟加拉儿童能够接受维他命A的营养补充,超过80%的儿童接种疫苗,这大大地降低了婴儿和儿童的死亡率。
  协会还改善了该国21个区域的农村连接状况,帮助提高、保持超过2500公里的农村公路。孟加拉发展研究学院的研究显示,妇女的就业率上升了50%,农民的非农资产份额从20%提升至50%,并且同区域内的贫困降低率也达到了50%。
  减贫成果 获世行称赞
  联合国2013年发表的“孟加拉贫困评估报告”称,根据千年发展目标的规划,孟加拉在2013年的扶贫事业中取得了出色的成果。
  报告表示,孟加拉在2000-2010年间的减贫工作与劳动收入增长和人口结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是正式还是非正式的劳动收入都是高收入和低贫困率的首要决定因素。人口出生率在过去稳定下降,这产生了较低的抚养比率以及实现了更多的人均收入。在20世纪下半叶,农村人口的收入发生了实质性的增长,与此相对,城市人口的收入增长则略显平淡。
  该报告显示,孟加拉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数量已经降至1990年水平的57%。根据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要求,孟加拉的既定目标是到2015年,将国内贫困人口数量降至总人口的29.5%之内。据孟加拉统计局2010年调查数据显示,占全国人口总数31.5%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中有17.6%的人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而在2000年,孟加拉贫困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48.9%,其中34.3%的人处于极度贫困水平。2000-2010年期间,孟加拉政府通过提高工资水平、降低人口增长、促进就业等措施,改善了居民生活条件,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平均每年帮助180万人摆脱了极度贫困的境况。
  孟加拉前财政顾问米尔扎指出,近几年孟加拉国内生产总值稳定增长,一直保持在6%的水平,这有力地保证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世界银行驻达卡(孟加拉首都)办公室官员则表示,孟加拉政府实施的社会保障措施,是减少贫困的关键。

其他文献
在丽江拉市海上游的高寒地区,有一个只有31户、96人的纯彝族自然村寨,叫做波多罗。波多罗座落在横断山一个小山坳中,距离丽江20多公里,村寨北边有宁静的拉什海,往西便能俯瞰蜿蜒的金沙江。  “希望工程”召唤下重返校园  28岁的村民刘雁是波多罗村历史上第一位大学生,也是目前村里唯一的大学生,这成为了他带领村民走出贫困,寻觅发展途径的机缘。数十年来,刘雁融入乐施会在波多罗的村庄支持发展项目中,带领这个
期刊
“统筹联动上台阶、结对帮扶上水平、农民群众增实惠”——组织开展组团式对口协作帮扶是安徽省合肥市市委、市政府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充分发挥省辖市区辐射带动能力的重要战略举措。在区域协作对口帮扶机制下,根据合肥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自2013年起,庐阳区、新站区与长丰县结成了帮扶对子,原则上确定后五年不变。  对此,长丰县抢抓机遇,主动与庐阳区、新站区相关部门对接,围绕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培育主导产业、
期刊
自从有媒体报道了北京西城区百万庄 2号院自行车车棚成了外来务工人员的临时住所后,车棚里的“住户”们就开始人心惶惶。12月20日,有城管人员开始在他们的门上贴条,要求他们尽快搬家,并表示将于12月24日对车棚进行拆除整治。对这些“蜗居”车棚的人来说,事情终于滑向了他们最难以接受的方向。  三天时间里,住在车棚的牛伟华跑了很多地方,从市区到郊区,他都询问过。除了难以承担的房租,在现居住地附近上学的儿子
期刊
年初到年末,从南到北多地频发的雾霾引发广泛关注,回家不认路、遛狗难见狗的怪相成为无奈笑谈。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再次逼近,成为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  2013年11月30日,国家行政学院举行了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成立暨第一次研讨会。关注与研究生态文明的80多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界人士、民间公益组织人士参会。多年从事生态文明研究的国家行政学院生态文明中心主任张孝德教授,在研讨会上提出了生态财富这
期刊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二台子镇,两间破败的小屋,一个土坯砌起来的小院,一阵风吹来都有可能随时倾覆,这就是李包富家。一个典型的贫困户,因为家徒四壁,李包富成为银行贷款的“困难户”。  李包富本是二台子镇远近闻名的“能人”,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因为脑筋活而成了“万元户”。然而由于父母常年多病,他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了很多外债。几年来,苦于没有资金,眼睁睁地看着机会从眼前溜走,这个坚强的汉子变得越发沉
期刊
2013年11月9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采访团走进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祁庄村,对祁庄农村扶贫建设情况进行现场采访,实地观摩农村改造工程建设落实情况。  祁庄村位于阜城县漫河乡东,共有135户496人,其中党员14人,耕地面积约990亩,其中水浇地450亩,是《阜城县2011—2015年扶贫攻坚规划》中的扶贫开发重点村。依托深化基层建设年活动,河北师范大学驻村工作组自2013年2月25日进驻祁庄后,通过
期刊
在美丽的天山南麓,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屹立着一座屯垦戍边的堡垒——新疆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这里曾是丝绸之路、昆岗遗址,塔里木河穿城而过,这里的人们是三五九旅的传人。“三千年不死,死了三千年不倒,倒了三千年不朽”的胡杨文化,让阿拉尔市继承和发扬着三五九旅文化、军垦文化,并且融入了少数民族文化,成为拥有多元文化的城市,特别是近年来,这座城市加快文化发展,借西部大发展、援疆之风,在“稳疆兴疆、
期刊
2013年12月5日,重庆“女童摔婴”事件震惊社会。该案中,社会争议的重点在于行为人李某只有10岁,未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公安机关依法不予立刑事案件侦查。因此,女童李某成为一名法律上无责的“犯罪儿童”。  目前,该事件的舆论关注度仍然很高,互联网上,网友对李某行踪的关注从未间断,先是传出女童母亲带其前往新疆,后又有人说她们已经离开新疆。同时,除了要求女孩父母道歉,舆论还质疑为何未对其采取任何必要措
期刊
2013年12月28日,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对部分地区2010至2012年财政扶贫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的审计结果,涉及广西、云南、贵州、陕西、甘肃、宁夏6省区的19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在这3年里,19个被审计县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9.27亿元,此次审计抽查财政扶贫资金12.4亿元(占总投入的31.6%)、扶贫贴息贷款0.34亿元,查出违法违规和损失浪费问题金额2.34亿元。审计报告反映出在
期刊
11月11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mangazine|精英》杂志(原《mangazine|名牌》杂志)携手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幕天讲坛”在陕西商洛再次开讲。  “幕天讲坛”以建立厚植乡村的社会责任平台为愿景,推动形成一个在规模和质量上与中国乡村分布相匹配的,推动乡村教育发展的公益平台;以走遍中国农村为目标,拓宽乡村少年的见识和视野,促进乡村人才的阶层流动,联结乡村少年和国家未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