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胎儿未出生时,依靠脐带从母亲体内吸取营养,渐渐长大。当婴儿出生后,医生会剪断那条联系着母亲的脐带,这一举动代表着一个新生命的降生,与此同时,这个脆弱的生命也将面临各种疾病的挑战。脐疮就是其中多发于新生儿的常见病症之一,患病婴儿的脐部常出现红肿热痛,严重时脐部会糜烂,甚至还会有脓水溢出。
中医认为,小儿的脐疮是由脐湿发展而来的,脐部长期处于湿润状态,久而不干称为脐湿。脐湿会造成皮肤破损,而病毒容易从皮肤破损处侵入体内,引起脐疮症状。而脐疮的病发多是由于对新生婴儿断脐护理不当,轻者便造成脐疮,严重者会导致败血症和死亡。因此,对于新生儿断脐及脐带的消毒护理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婴儿洗浴时,脐部被水湿所浸,或者被尿液浸渍,而未能及时进行处理时,均可导致婴儿感染水湿邪毒,使之入侵脐部,使脐部气血凝滞,酿毒成火,致使其溃烂。在脐带未脱落以前,家人在护理婴儿时需时时保持婴儿脐部清洁与干燥。脐带应让其自然脱落,给婴儿洗完澡后要及时将脐部擦拭干净,断脐后要用消毒纱布包好,要防止感染邪毒,特别不能让尿布覆盖到脐部,以免排尿后湿到脐部创面,造成脐部感染。
患病婴儿除了脐部红肿热痛,甚至溃烂化脓以外,还常伴有发热、面赤,啼哭烦躁,唇红舌燥,口干欲饮,指纹红紫等症状。如何治疗呢,脐疮因感染热毒所致,那么清热解毒理应是治疗小儿脐疮的主思路。什么东西既能清热又能解毒呢,这里给大家推荐的是马齿苋,它是一种肉质的草本植物,因为它的叶片尖端稍稍有一点向里凹陷,象马的大牙,所以叫做马齿苋,马齿苋是田间路边随处可见的一种野菜,耐旱,生命力很强,即使拔起久晒,也不会枯死,因此民间还称马齿苋为长寿菜、长命菜。
用马齿苋治疗小儿脐疮的方法也特别简单,只需将适量的马齿苋烧过后,研成细末,敷在婴儿的脐部即可,一天敷一次,直至脐部红肿消退。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帖敷膏药的时候,必须先将婴儿的脐部清洗干净,动作一定要轻柔,以免伤到婴儿。
在中医看来,马齿苋之所以能治疗脐疮,因其性味酸、寒,归大肠、肝、脾三经。根据中医“疗热以寒药”的说法,如同冰块有止血功能一样,马齿苋性寒,有清热解毒,消肿、凉血止血的功能。
传闻南朝宋时,医学家陶弘景跟从孝武帝征战沙场,在一次战争中,眼看就要夺下城池,但由于酷暑难挡,士兵中很多人因受热开始出现腹泻的症状,随军的医生也没办法治好,而且军中的马匹也开始出现此症状,军队的战斗力大大的减弱。孝武帝心急如焚,便与陶弘景骑马出营到处寻药,都不见收获。然而有一天,陶弘景坐在树下沉思,突然看到他的马在低头吃一种草。他随手便摘了一点放在口中咀嚼,草味甘酸,一种医生的敏锐感让他意识到这种草可以治疗士兵们(上接第38页)所得的疾病,于是叫手下的士兵带了些回去,给生病的士兵服用。说也奇怪,凡是吃过这种草的士兵,腹泻的毛病立刻就好了,最后将士们一鼓作气还攻下了城池,胜利而归。
士兵因受热而腹泻,如同婴儿因感染热毒而患脐疮,其治疗思路同样得从清热解毒入手,陶弘景用马齿苋治好了士兵的热病,可见马齿苋清热解毒的功效并不是空穴来风的,如今用马齿苋治疗小儿的脐疮,也是十分恰当。况且《本草纲目》曾记载它有散血消肿的功能,《滇南本草》中对它也有“疗疮红肿疼痛”的说法。
据李绛《兵部手集》记载,唐代宪宗年间,宰相武元衡受命为西川节度使时,胫骨上生了个毒疮,发热瘙痒,骨肉腐烂,还不断有脓血溢出,看了很多医生,吃了许多药,都没有效果,武元衡被毒疮所缠,食欲减退,身体大不如从前。皇帝只好把他调回京师长安,命众太医为他诊断,可也未见好转。一天,武元衡勉强支撑着身子,在相府跟新来的官吏闲聊,新来官吏得知宰相的病情后,便献出一处方,说此方专治多年恶疮。宰相服用后,尽管患处红肿热痛,反复发作,但用药不过几次,果然就痊愈了。而此方中的主药材就是马齿苋。马齿苋清热解毒的功效还被李时珍所青睐,他还把这一传记录到《本草纲目》里。
况且,在千百年中国医学的临床应用中,证实了马齿苋对多种致病菌有明显的抗菌作用,为此,它还有生物“抗生素”之称的美誉。
中医认为,小儿的脐疮是由脐湿发展而来的,脐部长期处于湿润状态,久而不干称为脐湿。脐湿会造成皮肤破损,而病毒容易从皮肤破损处侵入体内,引起脐疮症状。而脐疮的病发多是由于对新生婴儿断脐护理不当,轻者便造成脐疮,严重者会导致败血症和死亡。因此,对于新生儿断脐及脐带的消毒护理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婴儿洗浴时,脐部被水湿所浸,或者被尿液浸渍,而未能及时进行处理时,均可导致婴儿感染水湿邪毒,使之入侵脐部,使脐部气血凝滞,酿毒成火,致使其溃烂。在脐带未脱落以前,家人在护理婴儿时需时时保持婴儿脐部清洁与干燥。脐带应让其自然脱落,给婴儿洗完澡后要及时将脐部擦拭干净,断脐后要用消毒纱布包好,要防止感染邪毒,特别不能让尿布覆盖到脐部,以免排尿后湿到脐部创面,造成脐部感染。
患病婴儿除了脐部红肿热痛,甚至溃烂化脓以外,还常伴有发热、面赤,啼哭烦躁,唇红舌燥,口干欲饮,指纹红紫等症状。如何治疗呢,脐疮因感染热毒所致,那么清热解毒理应是治疗小儿脐疮的主思路。什么东西既能清热又能解毒呢,这里给大家推荐的是马齿苋,它是一种肉质的草本植物,因为它的叶片尖端稍稍有一点向里凹陷,象马的大牙,所以叫做马齿苋,马齿苋是田间路边随处可见的一种野菜,耐旱,生命力很强,即使拔起久晒,也不会枯死,因此民间还称马齿苋为长寿菜、长命菜。
用马齿苋治疗小儿脐疮的方法也特别简单,只需将适量的马齿苋烧过后,研成细末,敷在婴儿的脐部即可,一天敷一次,直至脐部红肿消退。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帖敷膏药的时候,必须先将婴儿的脐部清洗干净,动作一定要轻柔,以免伤到婴儿。
在中医看来,马齿苋之所以能治疗脐疮,因其性味酸、寒,归大肠、肝、脾三经。根据中医“疗热以寒药”的说法,如同冰块有止血功能一样,马齿苋性寒,有清热解毒,消肿、凉血止血的功能。
传闻南朝宋时,医学家陶弘景跟从孝武帝征战沙场,在一次战争中,眼看就要夺下城池,但由于酷暑难挡,士兵中很多人因受热开始出现腹泻的症状,随军的医生也没办法治好,而且军中的马匹也开始出现此症状,军队的战斗力大大的减弱。孝武帝心急如焚,便与陶弘景骑马出营到处寻药,都不见收获。然而有一天,陶弘景坐在树下沉思,突然看到他的马在低头吃一种草。他随手便摘了一点放在口中咀嚼,草味甘酸,一种医生的敏锐感让他意识到这种草可以治疗士兵们(上接第38页)所得的疾病,于是叫手下的士兵带了些回去,给生病的士兵服用。说也奇怪,凡是吃过这种草的士兵,腹泻的毛病立刻就好了,最后将士们一鼓作气还攻下了城池,胜利而归。
士兵因受热而腹泻,如同婴儿因感染热毒而患脐疮,其治疗思路同样得从清热解毒入手,陶弘景用马齿苋治好了士兵的热病,可见马齿苋清热解毒的功效并不是空穴来风的,如今用马齿苋治疗小儿的脐疮,也是十分恰当。况且《本草纲目》曾记载它有散血消肿的功能,《滇南本草》中对它也有“疗疮红肿疼痛”的说法。
据李绛《兵部手集》记载,唐代宪宗年间,宰相武元衡受命为西川节度使时,胫骨上生了个毒疮,发热瘙痒,骨肉腐烂,还不断有脓血溢出,看了很多医生,吃了许多药,都没有效果,武元衡被毒疮所缠,食欲减退,身体大不如从前。皇帝只好把他调回京师长安,命众太医为他诊断,可也未见好转。一天,武元衡勉强支撑着身子,在相府跟新来的官吏闲聊,新来官吏得知宰相的病情后,便献出一处方,说此方专治多年恶疮。宰相服用后,尽管患处红肿热痛,反复发作,但用药不过几次,果然就痊愈了。而此方中的主药材就是马齿苋。马齿苋清热解毒的功效还被李时珍所青睐,他还把这一传记录到《本草纲目》里。
况且,在千百年中国医学的临床应用中,证实了马齿苋对多种致病菌有明显的抗菌作用,为此,它还有生物“抗生素”之称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