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新品种镇稻10号旱直播超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flytekmi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镇稻10号旱直播超高产技术的研究,阐述了镇稻10号旱直播超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以期指导大田生产。
  关键词镇稻10号;旱直播;超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2-0155-01
  
  镇稻10号为江苏省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选育的水稻新品种,具有品质好、丰产稳产、抗病力强、熟期适中、容易栽培的特点,适宜于多种栽培方式。2007年笔者结合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开展了镇稻10号的旱直播超高产配套技术研究。现将研究情况与结果分述如下。
  1基本情况
  研究时间为2007年,地点在宝华镇栗庄村某农户责任田内,田块类型为沿江圩区冲田,土壤类型为沙潮土,肥力水平中上,面积1hm2,播种期6月6日,播量45kg/hm2,基本苗103.5万株/hm2;够苗期7月2日,苗数393万株/hm2;高峰苗7月21日,苗数528万株/hm2;抽穗期9月5日,成穗400.5万穗/hm2,成穗率75.8%;成熟期10月30日。
  肥料运筹情况:施45%复合肥750kg/hm2作为基肥;6月16日施尿素180 kg/hm2作为分蘖肥;7月26日施氯化钾150kg/hm2作长粗肥;8月6日施尿素150kg/hm2、45%复合肥225kg/hm2作穗肥。
  田间管理:播后第1次化除田面封杀,3~4叶第2次化除,以防除单子叶杂草为主。前期湿润出苗,2叶建立浅水层,适时烤田,后期浅水勤灌。
  2产量表现
  10月15日句容市专家自测,有效穗400.5万穗/hm2,总粒数120.9粒,实粒114.6粒,结实率94.8%,千粒重预估28g,理论产量12 850.5kg/hm2,比大面积生产(产量9 069kg/hm2)增产3 781.5kg/hm2,增幅41.7%。
  3主要配套技术
  3.1适时适量播种
  适时适量播种是直播稻全苗、确保高产的关键技术。在相同条件下,直播稻总叶数比移栽稻少1~2片,全生育期缩短10~15d。因此,在温度许可的前提下,应尽量早播,以延长营养生长期,增加营养生长量,提高产量。
  考虑到镇稻10号的生育期长、熟期偏迟的特点(全生育期162d左右,属迟熟晚粳类型品种),直播栽培应尽量争取早播早苗,避免“寒露风”危害。句容市生产实践表明,镇稻10号直播栽培的最佳播期应掌握在6月10日前,某农户攻关田具体播期为6月6日,符合直播的最佳播期要求,为发挥镇稻10号的品种潜力奠定了季节基础。
  根据直播稻没有秧苗期、分蘖节位低、分蘖势强、分蘖期长,极易形成超大群体的特点,应适当降低播量。某农户攻关田根据基本苗105万株/hm2的指标要求,按成苗率65%左右计,理论用种量为43.5kg/hm2,实际用种量为45.0kg/hm2,达到了精量半精量播种的要求。
  3.2提高整地播种质量,及时进行播后化除
  旱直播稻对整地要求不是很严,但整地质量高有利于早出苗、出全苗。某农户攻关田6月1日在前茬小麦收获后及时进行了清茬免耕晒伐,播种时施用45%复合肥750kg/hm2,稻种经48h药剂浸泡处理后再播种,播种后用免耕盖麦机及时进行覆盖,进行了沟系配套,土壤封闭化除用36%水旱灵1 950~2 250mL/hm2,对水450~600kg/hm2均匀细喷雾,实施田面封杀。播种质量达到了“适期、足肥、田平、沟畅、化除配套”的要求。
  3.3加强肥水管理,促进平衡生长,增强抗倒伏能力
  根据“旱立苗,湿分蘖”的原则,播后一般沟灌窨墒,满足种子发芽出苗需水;秧苗三叶期结合第2次化除建立浅水层,以促进分蘖发棵;当苗数达穗数的70%~80%,及时放水搁田,以后以湿润灌溉为主,抽穗期建立水层,确保抽穗安全,抽穗后干湿交替直至成熟收获。
  根据直播稻的需肥特殊性,某农户攻关田均采取平衡促进施肥法,总施肥量为纯N 275.55kg/hm2,氮、磷、钾的比例为1∶0.45∶0.78,具体运筹采取“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重施促花肥,稳施保花肥”的策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6月16日秧苗四叶期施180kg/hm2尿素作分蘖肥;为了增强后期抗倒能力,于7月26日施氯化钾150kg/hm2作长粗肥;促花肥于8月6日施尿素150kg/hm2、45%复合肥225kg/hm2,不仅满足了水稻长穗对氮磷钾养分的需求,而且进一步增强稻株后期抗病抗倒伏能力。
  3.4抓好病虫害防治
  某农户攻关田根据直播稻的生态环境与病虫发生特点,在抓好常规防治的基础上,加强了苗期条纹叶枯病、稻蓟马、稻象甲和中后期纹枯病、稻瘟病和纵卷叶虫、螟虫的防治,有效地控制了危害,降低了损失,促进了高产优质。
  4结论
  超高产研究表明,镇稻10号在宝华镇沿江圩区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高的产量潜力,适合直播种植;进行产量10 500kg/hm2以上的超高产栽培是可行的。在栽培技术上,要注意发挥镇稻10号的大穗优势;并根据其生育期较长以及抗病、抗倒伏能力弱的特性,做好生产技术措施调整与配套工作。
  
  5参考文献
  [1] 龚剑霞,辛学俊.镇稻10号机械旱直播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J].农业装备技术,2008(4):26-27.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调查研究,总结了莲都区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油茶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提出了油茶产业的发展对策,以期为其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油茶产业;现状;滞后原因;对策;浙江丽水;莲都区  中图分类号S79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9-0362-02    油茶又叫茶子树,是我国特有的食用油料树种,在我国已有2 3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
摘要阐述了实施兽药GMP的意义,结合一些兽药企业在进行GMP认证准备中的经历,总结了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指出要实施兽药GMP就必须养成良好的意识。  关键词 兽药GMP;意义;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 S85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1-0249-02    兽药GMP就是质量管理,是保障药物生产达到规定标准的规则。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兽药GMP能够确保药物质
摘要建立了一种基于对能力验证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的方法,克服了以往采用稳健统计方法处理的层次性和深度不足的缺陷,可将参加实验室按测试结果及相似性进行分组,便于对检测过程存在问题的查找和分析,也有利于检测实验室对自身测试水平的认识和评价。  关键词聚类分析;稳健统计方法;计量;对比  中图分类号 O21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6-0258-06    聚类分析(Cl
摘要靖边县是陕西省马铃薯生产第二大县,马铃薯生产是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介绍了该县马铃薯生产的现状,分析当地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优势,指出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今后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思路,并从品种选育、脱毒种薯繁供、标准化技术推广、加工企业、市场营销、政府扶持等方面提出发展对策,对指导当地马铃薯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铃薯;生产现状;优势;存在问题;对策;陕西靖边
摘要总结了成龄梨树高接换种技术,包括接穗选择与处理、嫁接、接后管理等内容,以供广大果农参考利用,提高种植梨树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梨树;高接换种;接穗选择;嫁接;接后管理  中圖分类号S6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7-0168-01    驻马店市是河南省梨产区之一,现有梨树资源1.22万hm2。近几年在退耕还林资金政策的扶持下,每年高接换种面积近2 000~3
摘要随着化肥价格不断上涨和农民科学种田意识的日益增强,商品有机肥逐渐受到广大农民的重视。针对商品有机肥的优势展开详细分析,分别论述了商品有机肥料发展的必然趋势、优势以及有机肥商品化、市场化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旨在为农民拓宽科学施肥视野,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关键词商品有机肥;施用;必然性;优势  中图分类号S1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7-0324-01
摘要 整个介绍了豫粱六号的品种特性,从种子处理、整地、播种、田问管理、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整个豫巢六号;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4.0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7-0032-01    豫粱六号原名商杂85-1,是商丘市农林科学研究所以TX623A为母本、自育恢复系商恢1号为父本培育的高粱杂交
摘要为了更好地指导泰兴市西瓜大面积生产,提高种植效益,笔者对西瓜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进行了专题调查,并提出了泰兴市发展西瓜产业的对策。  关键词西瓜;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江苏泰兴;2008年  中图分类号S6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1-0107-01    2008年泰兴市新街、刘陈、蒋华、张桥等地种植西瓜面积近40hm2,均为设施栽培。其中
摘要通过“3414”肥效试验,对威宁县高海拔地区马铃薯最佳施肥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配方区植株长势强于空白区,多氮处理叶色浓于少氮和空白区;施纯N 270kg/hm2、P2O5 270kg/hm2、K2O 420kg/hm2产量最高,为48.85t/hm2。  关键词马铃薯;“3414”肥效试验;半凉山类型区;贵州威宁  中图分类号 S532.0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
摘要介绍了梨网蝽的生物学特征、发生特点、发生原因,并从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防治技术,以期为梨网蝽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梨网蝽;生物学特征;发生特点;发生原因;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6.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7-0201-01    梨网蝽又名梨花网蝽,俗称花编虫。2000年前,该虫在全椒县梨树上仅零星发生,为梨树上的次要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