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那就意味着小学阶段的学生光学习语数外三大主科已经无法满足小学生的成长需要。科学学科是小学生发现校园以外的世界的一种途径。如果说三大主科培养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那么科学学科就是培养学生的生活知识技能。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首先需要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生;科学学科;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7-156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世界是充满好奇的,他们对所有的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学科就是帮助小学生了解世界,了解生活,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的学科。作为科学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不能用传统的科学教学方法来浇灭学生对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那么我们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又如何才能上好科学课呢?
一、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阶段的科学的含义不同于科学家中的“科学”二字的含义。前者更趋向于生活中的知识,而后者则是在前者基础上的深层探究。小学生本身就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作为他们的科学教师,我们更有权利和义务去引导他们发现隐藏在生活中的科学小知识。让每一个小学生都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想要让小学生发现生活中隐藏的科学小知识,就需要鼓励他们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所有的发现都起源于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具备问“为什么”能力,这就需要老师在恰当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引导。
比如,老师可以主动抛出问题。在学生吃完午饭后,问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有人知道为什么馒头和米饭嚼起来有甜味么?”那么有的学生就会回答说:“因为米饭和馒头里面有糖,只有糖是甜的。”那么老师就可以继续引导,问他们:“米饭和馒头里面的糖是我们平时吃的白糖么?”这个时候我们就成功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激发出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源于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激发好奇心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设一系列的问题、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而认真地认知探究事物。
二、实现科学课堂的多元化,焕发课堂活力
1.从生活中寻找科学素材
科学课本的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学阶段的科学学科,所有的知识都是来源于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小问题。设置该学科的目的也是为了满足小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为以后对科学知识的深入学习探究打基础。
教师在进行科学知识的讲授时,可以适当的跳出课本的局限,放眼生活,寻找科学素材。尤其是厨房中的科学素材是最多的,为什么馒头和米饭是甜的?为什么水烧开以后会有水蒸气?为什么饺子煮熟以后会飘起来?在客厅中,为什么暖气要放在窗户下?为什么空调要按在屋子上面?在洗浴室,为什么地上有水地会滑?再有,为什么夏天人们大多喜欢穿白色衣服,而不喜欢穿黑色衣服等等。
2.动手做实验是科学的根本
科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单纯凭借着教师为学生讲解科学课本上的知识无法满足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渴求,它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才能理解科学课本上的知识。而传统的科学课堂中,教师本身对科学学科不够重视。尤其是科学课本上的实验环节,大多数的教师直接略过该环节。这就导致很多小学科学学科的设置都形同虚设。不仅课本上的实验需要让学生亲自动手,而且老师还要跳出课本,在生活中寻找科学素材,指导学生完成科学实验。
比如,以“米饭和馒头为什么是甜的”这一实验课题为例,教师可以让每位学生带一些白米饭或者是馒头块到实验室,然后让学生在米饭中加入适量的碘,让学生们观察加入碘以后的米饭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们看到米饭变成蓝色以后就会像是看到魔术一样的惊奇,同时便会对科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个时候让学生从科学课本中寻找加入碘的米饭为什么会变成蓝色,让学生们带着目的的去学习,他们在强大的求知欲的驱使下就会全身心的投入科学课堂。因为米饭中含有淀粉,而淀粉遇碘变蓝。相信做过实验的学生对于这个理论知识学习会比没有做过实验的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
再比如,“点亮小灯泡”一课,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利用导线、电池、小灯泡组装起不同的电路,让小灯泡发光。学生自行探索、研究、尝试,通过过自己不断的思考动手试验使小灯泡亮起来,学生会有满足喜悦的成就感。
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再引入简单电路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印象深刻,让他们即在玩中學,又在思考与动手实践中,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增强了求知欲。可以充分发挥了学生自己的想象力并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对于自己动手做实验印证的科学理论知识记忆更深刻,而且,让学生多多自己动手做实验,多多接触各种实验器材,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最重要的是,做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达到科学学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3.不止步于课堂
教师不光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要将这份探究精神延续到课外,持久保持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通过布置生活化的课外作业,让学生主动探究完成,提升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综合提升学生多方面素质。
三、结束语
科学知识是取之于生活最后回归于生活的。教师不应该以教授科学知识为最终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才是科学学科的终极目标。教师必须从自身出发重视科学学科,才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学教学中。只有教师对科学学科足够重视,学生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科学学科的学习中。
参考文献
[1]徐燕,马永双,叶宝生.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0(05):3-5.
[2]袁优红.论简约有效的小学科学课堂构建[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05):12-13.
[3]王世满.浅谈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10):128.
关键词:小学生;科学学科;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7-156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世界是充满好奇的,他们对所有的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学科就是帮助小学生了解世界,了解生活,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的学科。作为科学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不能用传统的科学教学方法来浇灭学生对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那么我们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又如何才能上好科学课呢?
一、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阶段的科学的含义不同于科学家中的“科学”二字的含义。前者更趋向于生活中的知识,而后者则是在前者基础上的深层探究。小学生本身就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作为他们的科学教师,我们更有权利和义务去引导他们发现隐藏在生活中的科学小知识。让每一个小学生都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想要让小学生发现生活中隐藏的科学小知识,就需要鼓励他们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所有的发现都起源于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具备问“为什么”能力,这就需要老师在恰当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引导。
比如,老师可以主动抛出问题。在学生吃完午饭后,问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有人知道为什么馒头和米饭嚼起来有甜味么?”那么有的学生就会回答说:“因为米饭和馒头里面有糖,只有糖是甜的。”那么老师就可以继续引导,问他们:“米饭和馒头里面的糖是我们平时吃的白糖么?”这个时候我们就成功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激发出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源于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激发好奇心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设一系列的问题、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而认真地认知探究事物。
二、实现科学课堂的多元化,焕发课堂活力
1.从生活中寻找科学素材
科学课本的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学阶段的科学学科,所有的知识都是来源于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小问题。设置该学科的目的也是为了满足小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为以后对科学知识的深入学习探究打基础。
教师在进行科学知识的讲授时,可以适当的跳出课本的局限,放眼生活,寻找科学素材。尤其是厨房中的科学素材是最多的,为什么馒头和米饭是甜的?为什么水烧开以后会有水蒸气?为什么饺子煮熟以后会飘起来?在客厅中,为什么暖气要放在窗户下?为什么空调要按在屋子上面?在洗浴室,为什么地上有水地会滑?再有,为什么夏天人们大多喜欢穿白色衣服,而不喜欢穿黑色衣服等等。
2.动手做实验是科学的根本
科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单纯凭借着教师为学生讲解科学课本上的知识无法满足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渴求,它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才能理解科学课本上的知识。而传统的科学课堂中,教师本身对科学学科不够重视。尤其是科学课本上的实验环节,大多数的教师直接略过该环节。这就导致很多小学科学学科的设置都形同虚设。不仅课本上的实验需要让学生亲自动手,而且老师还要跳出课本,在生活中寻找科学素材,指导学生完成科学实验。
比如,以“米饭和馒头为什么是甜的”这一实验课题为例,教师可以让每位学生带一些白米饭或者是馒头块到实验室,然后让学生在米饭中加入适量的碘,让学生们观察加入碘以后的米饭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们看到米饭变成蓝色以后就会像是看到魔术一样的惊奇,同时便会对科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个时候让学生从科学课本中寻找加入碘的米饭为什么会变成蓝色,让学生们带着目的的去学习,他们在强大的求知欲的驱使下就会全身心的投入科学课堂。因为米饭中含有淀粉,而淀粉遇碘变蓝。相信做过实验的学生对于这个理论知识学习会比没有做过实验的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
再比如,“点亮小灯泡”一课,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利用导线、电池、小灯泡组装起不同的电路,让小灯泡发光。学生自行探索、研究、尝试,通过过自己不断的思考动手试验使小灯泡亮起来,学生会有满足喜悦的成就感。
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再引入简单电路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印象深刻,让他们即在玩中學,又在思考与动手实践中,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增强了求知欲。可以充分发挥了学生自己的想象力并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对于自己动手做实验印证的科学理论知识记忆更深刻,而且,让学生多多自己动手做实验,多多接触各种实验器材,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最重要的是,做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达到科学学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3.不止步于课堂
教师不光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要将这份探究精神延续到课外,持久保持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通过布置生活化的课外作业,让学生主动探究完成,提升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综合提升学生多方面素质。
三、结束语
科学知识是取之于生活最后回归于生活的。教师不应该以教授科学知识为最终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才是科学学科的终极目标。教师必须从自身出发重视科学学科,才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学教学中。只有教师对科学学科足够重视,学生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科学学科的学习中。
参考文献
[1]徐燕,马永双,叶宝生.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0(05):3-5.
[2]袁优红.论简约有效的小学科学课堂构建[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05):12-13.
[3]王世满.浅谈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