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实验教学是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 是其他任何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所不能替代的。有效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还可以为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和理论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化学实验技能属于动手技能,化学实验技能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关键词:素质教育 农村初中生 化学实验 技能培养
21世纪是国际间各方面竞争十分激烈的一个世纪。日益激烈的竞争现象,归根结底都将表现为国民素质的竞争。素质教育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主题。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充分发挥学生天赋、研究学生潜能,充分调动教学主动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使教育活动各因素实现最佳组合,体现最大效益的完善的教育模式。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还可以为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和理论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化学实验是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化学实验技能属于动手技能,必须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验练习才能形成,这是其他任何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所不能替代的。然而在现实的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导致了许多中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缺乏实验能力。
化学课外实验是课堂教学以外的一种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包括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制作、参观调查、课外实验改进等内容。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农村中学,教学条件特别是化学实验条件相对落后,许多实验设施跟不上教学要求。但农村有广阔的自然资源,学生经常参与劳技活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可以为实验与实践活动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经验,结合当前中学化学教学的实际,试谈几点看法。
一、使用仪器和药品
使用仪器和药品的技能,应该说是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功,中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首先应向学生提出规范使用的要求,以确保学生能学好练好各项相关的技能。
仪器和药品使用技能的训练要注意分步骤地进行。首先应要求学生对所使用的各种仪器进行识别,了解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对于药品的使用,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懂得药品取用的规则,然后再进行实践性操作。许多同学在开始学做实验时,常常不遵守规定的药剂量,结果不仅浪费了药品,延长了实验时间,有时甚至会出现危险(如钾、钠等活泼金属跟酸和水的反应)。因此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节约用药、安全用药的教育。
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对化学实验有一种好奇心,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感知现象,观察实验仪器,实验装置,并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做实验的乐趣。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化学知识,能根据一定的要求动手实验时,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动手操作,既要学生注意安全又不要过于夸大其危险性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注意指导学生做好学生实验和课外小实验,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动手获取知识。另外,设计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让学生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动手练习的机会,包括分组实验、随堂实验等。上分组实验课时,每一个同学都独立进行操作。同时,还应该要求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练习实验操作基本功,如在家用碗代替研钵,用酒漏代替漏斗等,天长日久,也能产生“熟能生巧”之功效。
二、实验基本操作
中学化学实验中涉及到的基本操作,主要包括溶解、振荡、搅拌、加热、过滤、倾泻、蒸发、结晶、萃取、溶液的配制、仪器的配置及气体的收集等。这些基本操作要达到“学会”和“熟练”的程度,因此都需要學生有计划、有步骤、反复多次地实践和练习。
观察是学习化学获得感性认识的源泉,因此,实验观察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初中阶段主要是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和过程,观察实验仪器和装置以及操作过程,初中生在实验过程中首要吸引他们的是各式各样的器材设备,而且是抱着一种“看热闹”的心态,此时必须先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既要看到实验的整体,又要看到方方面面,从实验仪器、装置、操作、步骤等方面进行细致而周密的观察,使学生掌握观察的要领。
对于选用仪器进行装置的技能,在初中教学中就已提出了要求,对于一个实验,究竟采用什么装置,选用什么仪器比较合理,这要从化学反应和实验原理、仪器的性质和用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和性质、控制反应速率的要求以及实验的不同目的等方面来考虑。引导学生不要死记硬背实验装置,而应该掌握实验的原理。
三、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设计实验时,首先要列出实验所需的药品、仪器,实验方法与步骤,以及实验装置图和实验注意事项等。设计方案要充分注意到“现象明显、操作方便、程序合理、安全可靠”这些最基本的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引导学生对课本上有代表性的实验进行详细分析,剖析同类实验的反应原理、装置的构造原理以及对试剂、仪器、基本操作的要求。例如从对碳酸氢铵受热分解、氢气制取、氢气还原氧化铜等实验的分析可得出:凡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参与的反应,盛固体试剂的试管一定要管口向下倾斜。总结出有关规律以后,就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实验习题的需要设计出自己所需要的实验装置及操作方法,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并创造条件让学生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计是否正确。
为了设计好实验,还要提高学生控制实验的能力、排除实验干扰的能力。所谓控制,实际上就是选择,包括对仪器、装置、操作、排除干扰措施的选择等。而所有这些选择,实质上就是对最佳实验方案的选择。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观察实验时注意力是最集中,思想最活跃的时候,教师应准确把握时机,精心设计实验过程及实验后的“问题讨论”引导学生准确全面观察,启发他们的思维。
作者简介:王科象,男,苗族,生于1979年9月9日,毕业于黔南师范学院生化系,中学化学二级教师,现任贵州省罗甸县平岩乡中心学校中学部化学教学,本人注重实验教学。
关键词:素质教育 农村初中生 化学实验 技能培养
21世纪是国际间各方面竞争十分激烈的一个世纪。日益激烈的竞争现象,归根结底都将表现为国民素质的竞争。素质教育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主题。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充分发挥学生天赋、研究学生潜能,充分调动教学主动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使教育活动各因素实现最佳组合,体现最大效益的完善的教育模式。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还可以为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和理论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化学实验是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化学实验技能属于动手技能,必须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验练习才能形成,这是其他任何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所不能替代的。然而在现实的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导致了许多中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缺乏实验能力。
化学课外实验是课堂教学以外的一种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包括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制作、参观调查、课外实验改进等内容。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农村中学,教学条件特别是化学实验条件相对落后,许多实验设施跟不上教学要求。但农村有广阔的自然资源,学生经常参与劳技活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可以为实验与实践活动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经验,结合当前中学化学教学的实际,试谈几点看法。
一、使用仪器和药品
使用仪器和药品的技能,应该说是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功,中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首先应向学生提出规范使用的要求,以确保学生能学好练好各项相关的技能。
仪器和药品使用技能的训练要注意分步骤地进行。首先应要求学生对所使用的各种仪器进行识别,了解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对于药品的使用,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懂得药品取用的规则,然后再进行实践性操作。许多同学在开始学做实验时,常常不遵守规定的药剂量,结果不仅浪费了药品,延长了实验时间,有时甚至会出现危险(如钾、钠等活泼金属跟酸和水的反应)。因此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节约用药、安全用药的教育。
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对化学实验有一种好奇心,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感知现象,观察实验仪器,实验装置,并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做实验的乐趣。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化学知识,能根据一定的要求动手实验时,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动手操作,既要学生注意安全又不要过于夸大其危险性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注意指导学生做好学生实验和课外小实验,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动手获取知识。另外,设计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让学生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动手练习的机会,包括分组实验、随堂实验等。上分组实验课时,每一个同学都独立进行操作。同时,还应该要求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练习实验操作基本功,如在家用碗代替研钵,用酒漏代替漏斗等,天长日久,也能产生“熟能生巧”之功效。
二、实验基本操作
中学化学实验中涉及到的基本操作,主要包括溶解、振荡、搅拌、加热、过滤、倾泻、蒸发、结晶、萃取、溶液的配制、仪器的配置及气体的收集等。这些基本操作要达到“学会”和“熟练”的程度,因此都需要學生有计划、有步骤、反复多次地实践和练习。
观察是学习化学获得感性认识的源泉,因此,实验观察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初中阶段主要是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和过程,观察实验仪器和装置以及操作过程,初中生在实验过程中首要吸引他们的是各式各样的器材设备,而且是抱着一种“看热闹”的心态,此时必须先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既要看到实验的整体,又要看到方方面面,从实验仪器、装置、操作、步骤等方面进行细致而周密的观察,使学生掌握观察的要领。
对于选用仪器进行装置的技能,在初中教学中就已提出了要求,对于一个实验,究竟采用什么装置,选用什么仪器比较合理,这要从化学反应和实验原理、仪器的性质和用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和性质、控制反应速率的要求以及实验的不同目的等方面来考虑。引导学生不要死记硬背实验装置,而应该掌握实验的原理。
三、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设计实验时,首先要列出实验所需的药品、仪器,实验方法与步骤,以及实验装置图和实验注意事项等。设计方案要充分注意到“现象明显、操作方便、程序合理、安全可靠”这些最基本的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引导学生对课本上有代表性的实验进行详细分析,剖析同类实验的反应原理、装置的构造原理以及对试剂、仪器、基本操作的要求。例如从对碳酸氢铵受热分解、氢气制取、氢气还原氧化铜等实验的分析可得出:凡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参与的反应,盛固体试剂的试管一定要管口向下倾斜。总结出有关规律以后,就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实验习题的需要设计出自己所需要的实验装置及操作方法,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并创造条件让学生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计是否正确。
为了设计好实验,还要提高学生控制实验的能力、排除实验干扰的能力。所谓控制,实际上就是选择,包括对仪器、装置、操作、排除干扰措施的选择等。而所有这些选择,实质上就是对最佳实验方案的选择。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观察实验时注意力是最集中,思想最活跃的时候,教师应准确把握时机,精心设计实验过程及实验后的“问题讨论”引导学生准确全面观察,启发他们的思维。
作者简介:王科象,男,苗族,生于1979年9月9日,毕业于黔南师范学院生化系,中学化学二级教师,现任贵州省罗甸县平岩乡中心学校中学部化学教学,本人注重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