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行业之一就是建筑行业,建筑行业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电气供配电线路设计直接关系到居民用电的便捷性、安全性。本文就建筑供配电线路设计要点、建筑供配电线路设计以及输电线路设计中线路防雷技术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电气;供配电线路设计
中图分类号: TM7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由于建筑功能逐渐多元化和集中化,建筑中各种设备和仪器也越来越多,但是,这些设备仪器对供配电系统的要求也各自不同,为了减少各种仪器设备运行中因为电力运行出现问题,则需要对整个建筑的供配电线路做出更为严格科学的设计,从而确保整个建筑中的仪器设备都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
一、建筑供配电线路设计要点
针对大容量电气设备的增加,建筑供配电线路设计中应注重敷设方式的选择。采用塑料硬、半硬管,铁电线管及智能化配线方式提高线路安全。在设计中应以发展性的眼观进行线路设计,根据大容量家用电器增加的趋势预留足够的供电负荷能力,满足现代家庭用电需求。同时本着实用、安全、节约的原则,进行建筑用电线路的设计。在设计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设计规范要求进行线路的设计,为保障供电稳定性与用电安全奠定基础。按照强弱电的不同采用垂直总管管道井敷设方式进行总线管路的设计。在进行分线的设计中,还应考虑墙体厚度、承重等问题。根据建筑工程设计图纸进行线路设计。在这一过程中还要科学的考虑线管走向,减少供配电线路迂回、繁杂对后期检修的影响。按照规范要求中电灯开关1.3m、明装插座1.8-2.2m、安装插座0.3-1.3m的要求进行设计。同时,还应按照功率要求对居室内的线路进行划分。根据大功率电器多用于厨卫的特点设计室内线路,以此提高供配电线路的使用安全性。
二、建筑供配电线路设计
1、实施分路供电
供电母线一般采用埋地电缆进入, 楼负载较小时,可直接采用 380V/220V 低压母线供电;负载较大,则采用3000V-10000V 高压母线供电,再通过变压器变压后配电。建筑内负载种类多,且各种负载对电源及接地要求各不相同,设计时应考虑分路供电。如实验设备用电线路、照明线路与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用电线路因功能不同,应该分路供电,以便在放假期间,关闭其他系统电源但仍保证防火与防盗系统的供电。建筑应设置专门的配电室,实现对上述电路的集中控制,配电室位置应靠近用电量大的区域,以减少线路的电能损耗。
2、布线合理, 避免相互干扰
建筑内有多种布线系统,包括有供电线路布线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保安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闭路电视系统等。在其中,有些是强电系统,有些是弱电系统,而弱电线路易受强电线路的电磁干扰,造成信号模糊、噪声大,甚至不能正确使用。因此,在布线过程中应注意将信号线与电源线分开布设,弱电线路采用屏蔽措施,并与强电线路隔开一定距离布置。
3、合理的选择一些保护元件
建筑电气保护主要有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及漏电保护。因楼内各室负荷大小不一, 仪器设备过载能力不一,所需的保护要求不一,为了起可靠的保护,应采用上下级的电气保护系统,即在配电室, 各楼层、各室均装设保护元件。为了便于维护,在各室只要装设带漏电保护的空气开关即可,发生脱扣时,一般人员就可恢复, 如采用熔断器,烧毁时要由专业电工进行更换;但在各楼层、配电室及有大功率用电器的实验室,因负载大,电流大,当发生大电流短路时,空气开关分断能力往往不够,必须采用熔断器才能可靠分断,而且选择熔断器时应注意其极限分断能力应大于线路的最大短路电流。保护元件在选用上除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应与所保护电路匹配外, 动作时间也要满足被保护电路或设备的要求。精密电子仪器的过载能力差, 应选用快速型的过载与短路保护器。
三、输电线路设计中线路防雷技术的运用
在输电线路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线路情况,以及线路雷电活动频率和强度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防雷技术的运用方案。
1、搭设避雷线
避雷线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防雷技术,具有防雷效率高、分流、耦合、屏蔽等作用。分流作用是指避雷线能够减少铁塔的雷电流,以使塔顶的电位降低,减轻雷击破坏程度;耦合作用是指通过耦合导线降低输电线路中绝缘子的电压;屏蔽作用是指直接降低雷击后产生的感应过电压。应当根据输电线路的电压级别选择避雷线,20kV的输电线路不需要装设避雷线,200kV以上的输电线路需要全程搭设避雷线,500kV的高压线应当搭设两个避雷线,以提高避雷线的屏蔽功能。为了提高避雷线的保护能力,应确保每个铁塔区的避雷线能够接地,并保证两个避雷线之间设置一个间隙。当前,我国在设计高压和超高压输电线路时通常搭设绝缘避雷线,以降低功率损耗。
2、安装线路避雷器
避雷器是在避雷线基础上施加的一种防雷措施,以彻底防止绝缘导线上产生过电压。当雷击产生的电压过大时,避雷器通过利用低阻抗的通路将雷电流泄于地面,以保证输电线路电压在安全的范围内。在安设避雷器时,可选择如下类型的铁塔:环境恶劣的山区线路中的铁塔、跨越大的铁塔、水电站和升压站等出口线路处接地电阻较大的铁塔、出现过闪络的铁塔等。
3、架设耦合地线
在无法实现降低接地电阻的情况下,可在导线的周围或下方敷设一条底线,以使雷电流可以分流,降低绝缘子串两端的感应程度,减小反击电压间的分量。通过架设耦合地线,能够降低雷击时电力系统的跳闸率。
4、降低铁塔接地电阻
当合理匹配塔脚电阻和避雷线时,可以实现降压的功能。针对小于65kV大于40kV的输电线路不需要增设避雷线,但是必须做好铁塔接地措施。降低铁塔接地电阻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4.1 对于规模较小、较为集中的接地网,应当使用接地电阻降阻剂。在接地极四周铺设降阻剂,增大接地的面积,以降低铁塔与地面的电阻。由于此种方法具备较好的导电性能,所以应当将该方法推广使用;
4.2 爆破接地技术。该技术的运用方式是利用爆破来制造破裂,而后将电阻率低的材料通过压力机的作用导入到裂缝中,从而增强土壤的导电性能;
4.3 加大水平接地体的长度,由于电感效用与水平接地体的长度成正比关系,当接地体的長度达到55m时,其电阻率为500,当长度达到80m时,其电阻率为2000,所以当接地体达到一定长度后,冲击系数会逐步稳定,不再有所下降。
5、安装自动重合闸装置
电力系统在遭遇雷击时通过自动跳闸可以发挥自我保护作用,在自动跳闸后,此前所产生的部分系统故障便会自动消除。根据资料统计,在安装自动重合闸装置的输电线线路中,70kV以上的线路其重合闸的成功率为80%以上,30kV以下的输电线路重合闸成功率也可以达到60%,这说明自动重合闸装置是当前极为有效的防雷措施之一,各等级电压线路应当积极安装该装置。
结束语
作为建筑电力工程设计单位,应从线路设计思路的改进为切入点、以规范要求为基础,根据现代建筑供电线路设计思路进行建筑供电线路的设计,提高线路的科学性、稳定性、安全性,为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供电线路设计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于胜军,马国良.民用住宅电气、线路设计探讨[J].理工信息科技,2009,10.
[2]朱俊武.输电线路设计中线路防雷技术的应用探究[J].技术与市场.2012(3).
[3]黄幼芳 浅谈民用建筑电气的节能设计 [会议论文] 2009 - 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电气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
[4]曾盛敏.浅谈民用建筑配电系统中的相关技术应用[J].广东科技, 2007, (01),94.
[5]刘爱平. 对建筑电气中供配电线路设计的探讨[J]. 广东科技, 2007,(10) .
[6]刘昌明. 建筑供配电系统安装[M] .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关键词:建筑电气;供配电线路设计
中图分类号: TM7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由于建筑功能逐渐多元化和集中化,建筑中各种设备和仪器也越来越多,但是,这些设备仪器对供配电系统的要求也各自不同,为了减少各种仪器设备运行中因为电力运行出现问题,则需要对整个建筑的供配电线路做出更为严格科学的设计,从而确保整个建筑中的仪器设备都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
一、建筑供配电线路设计要点
针对大容量电气设备的增加,建筑供配电线路设计中应注重敷设方式的选择。采用塑料硬、半硬管,铁电线管及智能化配线方式提高线路安全。在设计中应以发展性的眼观进行线路设计,根据大容量家用电器增加的趋势预留足够的供电负荷能力,满足现代家庭用电需求。同时本着实用、安全、节约的原则,进行建筑用电线路的设计。在设计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设计规范要求进行线路的设计,为保障供电稳定性与用电安全奠定基础。按照强弱电的不同采用垂直总管管道井敷设方式进行总线管路的设计。在进行分线的设计中,还应考虑墙体厚度、承重等问题。根据建筑工程设计图纸进行线路设计。在这一过程中还要科学的考虑线管走向,减少供配电线路迂回、繁杂对后期检修的影响。按照规范要求中电灯开关1.3m、明装插座1.8-2.2m、安装插座0.3-1.3m的要求进行设计。同时,还应按照功率要求对居室内的线路进行划分。根据大功率电器多用于厨卫的特点设计室内线路,以此提高供配电线路的使用安全性。
二、建筑供配电线路设计
1、实施分路供电
供电母线一般采用埋地电缆进入, 楼负载较小时,可直接采用 380V/220V 低压母线供电;负载较大,则采用3000V-10000V 高压母线供电,再通过变压器变压后配电。建筑内负载种类多,且各种负载对电源及接地要求各不相同,设计时应考虑分路供电。如实验设备用电线路、照明线路与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用电线路因功能不同,应该分路供电,以便在放假期间,关闭其他系统电源但仍保证防火与防盗系统的供电。建筑应设置专门的配电室,实现对上述电路的集中控制,配电室位置应靠近用电量大的区域,以减少线路的电能损耗。
2、布线合理, 避免相互干扰
建筑内有多种布线系统,包括有供电线路布线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保安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闭路电视系统等。在其中,有些是强电系统,有些是弱电系统,而弱电线路易受强电线路的电磁干扰,造成信号模糊、噪声大,甚至不能正确使用。因此,在布线过程中应注意将信号线与电源线分开布设,弱电线路采用屏蔽措施,并与强电线路隔开一定距离布置。
3、合理的选择一些保护元件
建筑电气保护主要有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及漏电保护。因楼内各室负荷大小不一, 仪器设备过载能力不一,所需的保护要求不一,为了起可靠的保护,应采用上下级的电气保护系统,即在配电室, 各楼层、各室均装设保护元件。为了便于维护,在各室只要装设带漏电保护的空气开关即可,发生脱扣时,一般人员就可恢复, 如采用熔断器,烧毁时要由专业电工进行更换;但在各楼层、配电室及有大功率用电器的实验室,因负载大,电流大,当发生大电流短路时,空气开关分断能力往往不够,必须采用熔断器才能可靠分断,而且选择熔断器时应注意其极限分断能力应大于线路的最大短路电流。保护元件在选用上除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应与所保护电路匹配外, 动作时间也要满足被保护电路或设备的要求。精密电子仪器的过载能力差, 应选用快速型的过载与短路保护器。
三、输电线路设计中线路防雷技术的运用
在输电线路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线路情况,以及线路雷电活动频率和强度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防雷技术的运用方案。
1、搭设避雷线
避雷线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防雷技术,具有防雷效率高、分流、耦合、屏蔽等作用。分流作用是指避雷线能够减少铁塔的雷电流,以使塔顶的电位降低,减轻雷击破坏程度;耦合作用是指通过耦合导线降低输电线路中绝缘子的电压;屏蔽作用是指直接降低雷击后产生的感应过电压。应当根据输电线路的电压级别选择避雷线,20kV的输电线路不需要装设避雷线,200kV以上的输电线路需要全程搭设避雷线,500kV的高压线应当搭设两个避雷线,以提高避雷线的屏蔽功能。为了提高避雷线的保护能力,应确保每个铁塔区的避雷线能够接地,并保证两个避雷线之间设置一个间隙。当前,我国在设计高压和超高压输电线路时通常搭设绝缘避雷线,以降低功率损耗。
2、安装线路避雷器
避雷器是在避雷线基础上施加的一种防雷措施,以彻底防止绝缘导线上产生过电压。当雷击产生的电压过大时,避雷器通过利用低阻抗的通路将雷电流泄于地面,以保证输电线路电压在安全的范围内。在安设避雷器时,可选择如下类型的铁塔:环境恶劣的山区线路中的铁塔、跨越大的铁塔、水电站和升压站等出口线路处接地电阻较大的铁塔、出现过闪络的铁塔等。
3、架设耦合地线
在无法实现降低接地电阻的情况下,可在导线的周围或下方敷设一条底线,以使雷电流可以分流,降低绝缘子串两端的感应程度,减小反击电压间的分量。通过架设耦合地线,能够降低雷击时电力系统的跳闸率。
4、降低铁塔接地电阻
当合理匹配塔脚电阻和避雷线时,可以实现降压的功能。针对小于65kV大于40kV的输电线路不需要增设避雷线,但是必须做好铁塔接地措施。降低铁塔接地电阻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4.1 对于规模较小、较为集中的接地网,应当使用接地电阻降阻剂。在接地极四周铺设降阻剂,增大接地的面积,以降低铁塔与地面的电阻。由于此种方法具备较好的导电性能,所以应当将该方法推广使用;
4.2 爆破接地技术。该技术的运用方式是利用爆破来制造破裂,而后将电阻率低的材料通过压力机的作用导入到裂缝中,从而增强土壤的导电性能;
4.3 加大水平接地体的长度,由于电感效用与水平接地体的长度成正比关系,当接地体的長度达到55m时,其电阻率为500,当长度达到80m时,其电阻率为2000,所以当接地体达到一定长度后,冲击系数会逐步稳定,不再有所下降。
5、安装自动重合闸装置
电力系统在遭遇雷击时通过自动跳闸可以发挥自我保护作用,在自动跳闸后,此前所产生的部分系统故障便会自动消除。根据资料统计,在安装自动重合闸装置的输电线线路中,70kV以上的线路其重合闸的成功率为80%以上,30kV以下的输电线路重合闸成功率也可以达到60%,这说明自动重合闸装置是当前极为有效的防雷措施之一,各等级电压线路应当积极安装该装置。
结束语
作为建筑电力工程设计单位,应从线路设计思路的改进为切入点、以规范要求为基础,根据现代建筑供电线路设计思路进行建筑供电线路的设计,提高线路的科学性、稳定性、安全性,为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供电线路设计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于胜军,马国良.民用住宅电气、线路设计探讨[J].理工信息科技,2009,10.
[2]朱俊武.输电线路设计中线路防雷技术的应用探究[J].技术与市场.2012(3).
[3]黄幼芳 浅谈民用建筑电气的节能设计 [会议论文] 2009 - 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电气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
[4]曾盛敏.浅谈民用建筑配电系统中的相关技术应用[J].广东科技, 2007, (01),94.
[5]刘爱平. 对建筑电气中供配电线路设计的探讨[J]. 广东科技, 2007,(10) .
[6]刘昌明. 建筑供配电系统安装[M] .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