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偷故宫的石柏魁只是一个小蟊贼,并非什么惊天大盗,然而诸多偶然因素的巧合,让他犯下了惊天大案
备受关注的故宫失窃案在发生58小时后便宣告破获,但仍有许多谜团萦绕在人们心头,挥之不去。
9月8日,负责该案审查起诉工作的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检察官李松义向《方圆》记者详细披露该案细节,揭开了笼罩该案的神秘面纱。诚如其所言,石柏魁只是一个小毛贼,并非什么惊天大盗,然而诸多偶然因素的巧合,让他犯下了惊天大案。
起意
1983年出生的石柏魁是山东省曹县人,四年前来北京打工。他个子不高,体重不足80斤,这些因素决定他干不了工地上的那些力气活,只能找一些稍微轻松点的活儿干,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这个身体条件比较差,也干不了什么过重的劳动”。
案发前,石柏魁曾在一家东北人开的烧烤店打工。干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觉得太累自己干不了,便提出结清工钱走人,因为工作时间短老板不给工钱。“不给工资我就偷点东西”,怀着这样的想法,2010年12月的一天,石柏魁偷走了店内的一台二手笔记本电脑和几百块钱,离开了那家烧烤店。这是他第一次盗窃。
石柏魁没上多少学,小学三年级以后便辍学了,但酷爱上网。一次在网吧上网时,他无意中进入故宫博物院的网站,看到了很多有关玉器、瓷器等文物的介绍。他知道文物值钱,心想这些东西要是搞到一件,这辈子就不愁钱了。但这些想法只是在脑海中一闪而过,他当时并没有产生到故宫盗窃的意图。
离开烧烤店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除了上网,石柏魁便无所事事,于是就想去故宫看看。“一是从没去过故宫,二是想看看那些瓷器是不是真的像介绍说的那样精美。”
5月7日,石柏魁躲在检票人员的身后,趁其不注意从栅栏的空隙间钻进去,跟在其他旅游团的后面听导游介绍故宫收藏的文物。第二天,他如法炮制,再次进入故宫。在诚肃殿参观正在此展览的《交融——两依藏珍选粹展》的展品时,导游说这些东西是金质的,比较值钱,石柏魁突然产生了偷走几件的想法。“他将金和金属的概念混淆了,认为金属就是金,由此便产生了盗窃这些展品的想法。”李松义说。
作案
石柏魁决定天黑以后再动手,因此,他得先找一处地方藏起来,避免清园时被赶出去。
当天下午,他估摸着时间,翻过封堵的栅栏躲进诚肃殿外一处墙间夹道,蹲在最里面的角落里。听到提醒游客离园的喇叭声和锁门声之后,石柏魁在里面继续呆了一段时间,直到感觉外面已经没人了,便从夹道里翻过栅栏出来,在前后院里转了一会。这时,他听到左边一个小屋子(实际上是配电房)里传来嗡嗡的声音。走过去一看,有一扇窗户是开着的,窗棂是木质的。他找来一根铁棍,撬掉几根窗棂,钻进屋里,看到里面有两个大铁柜子,嗡嗡的响声就是从铁柜子里传出来的。他打开铁柜,看到一个里面有很多电线交织在一起,另一个里面是电闸,他伸手将其中最大的电闸拉下来,嗡嗡的声音立即就停了。
据石柏魁后来接受讯问时说,他这样做是因为那声音让他感到害怕。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误打误撞拉下电闸,同时就关掉了诚肃殿里的监控设备和警报系统。
20时20分左右,石柏魁来到诚肃殿门口,本想用铁棍撬开门锁,直接从大门进去,铁棍断了锁却没有撬开。去撬旁边的一个小门,可把半截铁棍弄弯了,锁还是没有撬开。无奈之下,他只得翻过旁边的矮墙,来到大殿的后面。他发现中间有一扇窗户,就爬上去用脚踢碎玻璃爬了进去。没想到,出现在他面前的是一堵墙(装饰墙)。
就在感到绝望之时,石柏魁发现墙体不是实墙(石膏墙),就试着在墙上打洞,不一会工夫就在打了一个小洞。他小心地将洞口拓大,然后从洞口钻进了漆黑一团的大殿。借着打火机的亮光,他意外地发现,靠近大殿大门旁边的桌子上有一把手电筒(工作人员的,忘了带走),赶紧拿过来将展柜照了个遍。他发现右边展柜里的展品比较小,心想拿几件赶紧走吧。走过去一看,展柜上边的盖子是活动的,掀起盖子,却发现里面还有一层玻璃,就爬上去用脚踹碎玻璃,整个人钻到展柜里,拿起展品就往口袋里装,一共装了7件,两手又各拿了一件较大的,然后从原路返回,出了诚肃殿。
逃跑
出了诚肃殿,石柏魁打算翻墙离开斋宫。他爬上墙头看见了院外的路,但墙太高(约8米),没有可利用的矮墙或屋顶,不敢往下跳。这时,他发现院内地上有一盘施工用的电线,便想办法将电线固定在墙上,顺着电线滑出了斋宫。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走出故宫。对此,石柏魁此前没有考虑过,更未事先勘察逃跑线路,他采取“有过道走过道,没过道便爬墙”的方式,朝着故宫北门的大方向往外走。
走了一会,石柏魁就遇到了麻烦——一名在故宫内巡查的值班人员叫住了他。他赶紧将手里的展品扔掉,随值班人员来到值班室外。石柏魁谎称自己是游客,迷路了,没能及时离开。值班人员让其在外面等候,自己则进值班室打电话汇报情况,让保安人员将其带出。
趁值班人员打电话的机会,石柏魁逃进一片竹林,拼命往前跑。跑到北城墙附近,他先蹿上一截矮墙,然后上到城墙上。看见有手电筒的光亮在晃动,石柏魁知道后面有人追来了,慌乱中就从城墙上向不远处的一棵树跳过去,借着树的缓冲,摔落到了地上,逃出了故宫。
在出逃的过程中,被他扔掉的一共有5件展品散落在故宫内(后均起获)。
落网
当晚出了故宫之后,石柏魁来到一家网吧上网。夜里三四点钟的时候,乘人不注意,又偷了一部手机。
第二天,石柏魁带着4件展品来到大钟寺古玩市场。在一家黄金收购店里,他拿出一件形似打火机的展品,老板看后却告诉他,“这东西是假的不值钱”,他们不收,让他找路边摆地摊的问问。石柏魁无奈,只得离开,去找摆地摊的,可摆地摊的影子都没看到。
“辛辛苦苦偷来的东西却不值钱,卖都没人要。”石柏魁边走边想,而且越想越生气,一气之下就将4件展品一件件地扔掉了(其中扔到垃圾箱里的3件展品至今未能起获)。
“无知者无畏。”李松义说,石柏魁之前根本没把作案过程和逃跑路线仔仔细细地考虑清楚,那8米高的城墙也是情急之下才跳的。
其实,在石柏魁眼里,盗窃故宫展品与他此前偷笔记本电脑和后来偷手机毫无区别。“作案手法比较低劣,现场留下了大量的痕迹。”李松义说,石柏魁那天穿的是白色的衬衣,上面有很多在故宫红墙上刮蹭留下的红色印记(如果考虑过晚上要行窃的话,至少应该穿黑色的衣服);盗窃时连手套都没戴,在现场也留下了大量指纹等作案线索。
2008年奥运会前,石柏魁因为携带管制刀具被原北京市公安局宣武分局行政拘留,留有案底。公安机关接到故宫失窃的报案后,根据现场留下的指纹很快就锁定了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并综合运用技术手段,案发58小时后就将正在网吧上网的石柏魁抓获归案。
据了解,此案是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首起物品被盗出故宫的案件。
“这个案子受关注主要是因为他的作案地点比较特殊——故宫是一个全国注目的地方,也是一个国宝荟萃汇集的地方。”李松义说,“这个案件的发生有一些偶然性,这些偶然性带来了大家的揣测,有人认为是内外勾结,石柏魁是飞天大盗,实际上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窃贼,做出了一个轰天大案。”
石柏魁自己也是被抓之后,从同号(同关在一间房里的人)嘴里才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多严重。“没想过偷这么几件物品,自己会被全国所关注,被北京市一级的司法机关处理。”
李松义分析,因为从今年5月1日起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盗窃罪的死刑,石柏魁最高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
责任编辑:黄倩
备受关注的故宫失窃案在发生58小时后便宣告破获,但仍有许多谜团萦绕在人们心头,挥之不去。
9月8日,负责该案审查起诉工作的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检察官李松义向《方圆》记者详细披露该案细节,揭开了笼罩该案的神秘面纱。诚如其所言,石柏魁只是一个小毛贼,并非什么惊天大盗,然而诸多偶然因素的巧合,让他犯下了惊天大案。
起意
1983年出生的石柏魁是山东省曹县人,四年前来北京打工。他个子不高,体重不足80斤,这些因素决定他干不了工地上的那些力气活,只能找一些稍微轻松点的活儿干,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这个身体条件比较差,也干不了什么过重的劳动”。
案发前,石柏魁曾在一家东北人开的烧烤店打工。干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觉得太累自己干不了,便提出结清工钱走人,因为工作时间短老板不给工钱。“不给工资我就偷点东西”,怀着这样的想法,2010年12月的一天,石柏魁偷走了店内的一台二手笔记本电脑和几百块钱,离开了那家烧烤店。这是他第一次盗窃。
石柏魁没上多少学,小学三年级以后便辍学了,但酷爱上网。一次在网吧上网时,他无意中进入故宫博物院的网站,看到了很多有关玉器、瓷器等文物的介绍。他知道文物值钱,心想这些东西要是搞到一件,这辈子就不愁钱了。但这些想法只是在脑海中一闪而过,他当时并没有产生到故宫盗窃的意图。
离开烧烤店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除了上网,石柏魁便无所事事,于是就想去故宫看看。“一是从没去过故宫,二是想看看那些瓷器是不是真的像介绍说的那样精美。”
5月7日,石柏魁躲在检票人员的身后,趁其不注意从栅栏的空隙间钻进去,跟在其他旅游团的后面听导游介绍故宫收藏的文物。第二天,他如法炮制,再次进入故宫。在诚肃殿参观正在此展览的《交融——两依藏珍选粹展》的展品时,导游说这些东西是金质的,比较值钱,石柏魁突然产生了偷走几件的想法。“他将金和金属的概念混淆了,认为金属就是金,由此便产生了盗窃这些展品的想法。”李松义说。
作案
石柏魁决定天黑以后再动手,因此,他得先找一处地方藏起来,避免清园时被赶出去。
当天下午,他估摸着时间,翻过封堵的栅栏躲进诚肃殿外一处墙间夹道,蹲在最里面的角落里。听到提醒游客离园的喇叭声和锁门声之后,石柏魁在里面继续呆了一段时间,直到感觉外面已经没人了,便从夹道里翻过栅栏出来,在前后院里转了一会。这时,他听到左边一个小屋子(实际上是配电房)里传来嗡嗡的声音。走过去一看,有一扇窗户是开着的,窗棂是木质的。他找来一根铁棍,撬掉几根窗棂,钻进屋里,看到里面有两个大铁柜子,嗡嗡的响声就是从铁柜子里传出来的。他打开铁柜,看到一个里面有很多电线交织在一起,另一个里面是电闸,他伸手将其中最大的电闸拉下来,嗡嗡的声音立即就停了。
据石柏魁后来接受讯问时说,他这样做是因为那声音让他感到害怕。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误打误撞拉下电闸,同时就关掉了诚肃殿里的监控设备和警报系统。
20时20分左右,石柏魁来到诚肃殿门口,本想用铁棍撬开门锁,直接从大门进去,铁棍断了锁却没有撬开。去撬旁边的一个小门,可把半截铁棍弄弯了,锁还是没有撬开。无奈之下,他只得翻过旁边的矮墙,来到大殿的后面。他发现中间有一扇窗户,就爬上去用脚踢碎玻璃爬了进去。没想到,出现在他面前的是一堵墙(装饰墙)。
就在感到绝望之时,石柏魁发现墙体不是实墙(石膏墙),就试着在墙上打洞,不一会工夫就在打了一个小洞。他小心地将洞口拓大,然后从洞口钻进了漆黑一团的大殿。借着打火机的亮光,他意外地发现,靠近大殿大门旁边的桌子上有一把手电筒(工作人员的,忘了带走),赶紧拿过来将展柜照了个遍。他发现右边展柜里的展品比较小,心想拿几件赶紧走吧。走过去一看,展柜上边的盖子是活动的,掀起盖子,却发现里面还有一层玻璃,就爬上去用脚踹碎玻璃,整个人钻到展柜里,拿起展品就往口袋里装,一共装了7件,两手又各拿了一件较大的,然后从原路返回,出了诚肃殿。
逃跑
出了诚肃殿,石柏魁打算翻墙离开斋宫。他爬上墙头看见了院外的路,但墙太高(约8米),没有可利用的矮墙或屋顶,不敢往下跳。这时,他发现院内地上有一盘施工用的电线,便想办法将电线固定在墙上,顺着电线滑出了斋宫。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走出故宫。对此,石柏魁此前没有考虑过,更未事先勘察逃跑线路,他采取“有过道走过道,没过道便爬墙”的方式,朝着故宫北门的大方向往外走。
走了一会,石柏魁就遇到了麻烦——一名在故宫内巡查的值班人员叫住了他。他赶紧将手里的展品扔掉,随值班人员来到值班室外。石柏魁谎称自己是游客,迷路了,没能及时离开。值班人员让其在外面等候,自己则进值班室打电话汇报情况,让保安人员将其带出。
趁值班人员打电话的机会,石柏魁逃进一片竹林,拼命往前跑。跑到北城墙附近,他先蹿上一截矮墙,然后上到城墙上。看见有手电筒的光亮在晃动,石柏魁知道后面有人追来了,慌乱中就从城墙上向不远处的一棵树跳过去,借着树的缓冲,摔落到了地上,逃出了故宫。
在出逃的过程中,被他扔掉的一共有5件展品散落在故宫内(后均起获)。
落网
当晚出了故宫之后,石柏魁来到一家网吧上网。夜里三四点钟的时候,乘人不注意,又偷了一部手机。
第二天,石柏魁带着4件展品来到大钟寺古玩市场。在一家黄金收购店里,他拿出一件形似打火机的展品,老板看后却告诉他,“这东西是假的不值钱”,他们不收,让他找路边摆地摊的问问。石柏魁无奈,只得离开,去找摆地摊的,可摆地摊的影子都没看到。
“辛辛苦苦偷来的东西却不值钱,卖都没人要。”石柏魁边走边想,而且越想越生气,一气之下就将4件展品一件件地扔掉了(其中扔到垃圾箱里的3件展品至今未能起获)。
“无知者无畏。”李松义说,石柏魁之前根本没把作案过程和逃跑路线仔仔细细地考虑清楚,那8米高的城墙也是情急之下才跳的。
其实,在石柏魁眼里,盗窃故宫展品与他此前偷笔记本电脑和后来偷手机毫无区别。“作案手法比较低劣,现场留下了大量的痕迹。”李松义说,石柏魁那天穿的是白色的衬衣,上面有很多在故宫红墙上刮蹭留下的红色印记(如果考虑过晚上要行窃的话,至少应该穿黑色的衣服);盗窃时连手套都没戴,在现场也留下了大量指纹等作案线索。
2008年奥运会前,石柏魁因为携带管制刀具被原北京市公安局宣武分局行政拘留,留有案底。公安机关接到故宫失窃的报案后,根据现场留下的指纹很快就锁定了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并综合运用技术手段,案发58小时后就将正在网吧上网的石柏魁抓获归案。
据了解,此案是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首起物品被盗出故宫的案件。
“这个案子受关注主要是因为他的作案地点比较特殊——故宫是一个全国注目的地方,也是一个国宝荟萃汇集的地方。”李松义说,“这个案件的发生有一些偶然性,这些偶然性带来了大家的揣测,有人认为是内外勾结,石柏魁是飞天大盗,实际上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窃贼,做出了一个轰天大案。”
石柏魁自己也是被抓之后,从同号(同关在一间房里的人)嘴里才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多严重。“没想过偷这么几件物品,自己会被全国所关注,被北京市一级的司法机关处理。”
李松义分析,因为从今年5月1日起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盗窃罪的死刑,石柏魁最高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
责任编辑:黄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