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在信息化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网络作用探究

来源 :大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ppl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下,由于网络平台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具有时效性。但是目前由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没有被列入信息化教学管理工作中,导致辅导员工作中出现教学管理认知不足、信息化发展趋势滞后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深度分析高校辅导员在信息化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网络作用现状与实践措施,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信息化教学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6-0061-02
  近年来,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在各个教育领域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就包括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学生进行线上管理与线上教学,提升了教学管理的宽泛性与实效性。高校管理员是与高校学生生活最贴近、最了解学生的教职人员,对开展学生教育、学生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优势。为此,如何将辅导员的网络作用发挥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成为一项需要高校深入探索的难题。
  一、高校辅导员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网络作用现状分析
  (一)高校辅导员具有网络化优势
  我国教育部曾要求高校辅导员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以及贴合实际为原则,注重各种信息化技术与新媒体力量开展学生教育、学生管理工作,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针对性与实效性,确保辅导员的工作具有感染力与吸引力。在互联网背景下,伴随着教育模式的改革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到来,高等院校的辅导员承担了更多的工作与多重角色,要求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教师人员同时具备多方面素质与综合能力,在互联网教育管理等方面,对高等院校的辅导员标准与要求日渐提高。高等院校辅导员负责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思想动态最为了解,经常使用新媒体平台以及网络通信技术与学生展开沟通,对学生进行教育、提供服务,在长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互联网工作经验。与此同时,高等院校中最了解学生的校内教职人员,拥有最精确、最全面的学生信息与资源,这对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益处颇多。
  (二)高校辅导员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滞后
  目前,伴随着互联网发展,信息化平台日益增多,为诸多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学校的管理工作提供了帮助。各个学科分别引用移动教学APP、互联网教学平台、顶岗实习指导平台、移动教学平台等信息化网络平台。传统教学模式因此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此同时,高等院校辅导员由于工作属性特殊,与其他专业课程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并未充分融入信息化平台中,对新型的教学模式与管理模式严重不足。事实上,信息化教学工作、信息化管理工作中有很多方面需要辅导员从中连接、执行。为此,在实施信息化教学、信息化管理工作时,辅导员无法深刻了解管理模式与教学模式,对高校信息化平台发展无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1]。
  (三)辅导员的互联网教育模式单一
  相比目前信息化平台的广泛发展,高校辅导员的互联网教育模式过于单一、陈旧,还停留在以新媒体平台与通信工具为主的形式上,难以通过高效的学生教育平台展开工作。与此同时,就高等院校辅导员而言,专业的教育管理工作尚且处于探索阶段,无法完全适应现代化的教育工作要求。然而,诸多教学管理平台的出现为实现高校管理员的教育工作、管理工作提供重要助力。在此情况下,高等院校的辅导员普遍尚未融入信息化平台中,造成高校辅导员信息化管理形式单一且滞后,同时也对高等院校建设信息化平台、开展信息化管理等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2]。
  二、高校辅导员在信息化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网络的实践策略
  (一)融入高校教育体系,创设一体化网络平台
  目前,由于各大高校的辅导员自身所学专业与其工作的院系专业有所不同,导致很多高等院校的辅导员在开展学生教学管理工作时对体系的认知不足,因此无法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以及学生所学专业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与学业指导。辅导员的专业知识与其管理的学生专业不对口,在对学生展开教育与管理时无法结合自身专业知识,管理方式也欠缺针对性与说服力。针对以上情况,高等院校的辅导员应该积极了解与学习所在院系的整体教学体系与管理体系,充分深入了解高校的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标准以及专业培养方案等[3]。只有高校辅导员足够了解专业学科的特性,才可以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地制定学生管理计划,并且实施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管理学生、教育学生、服务学生的工作。除此之外,各个高校在创设信息化管理平台与管理体系时,应该将辅导员的工作环节与工作内容分散到网络平台中,对辅导员开放学生教育管理相关的互联网平台权限,连接专业课程教师与辅导员之间的教辅关系,构建高效的辅导员与专业课程教师的沟通体系。辅导员在信息化教学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依托于一体化网络平台,在平台中体现教学与教学辅助的双重力量,集学生教育、管理、学业指导、心理疏导、思想教育于一体的辅助性工作。通过融入高校教育体系,创设一体化互联网平台的方式提升高校信息化管理工作效率[4]。
  (二)参与信息化平台的创建,提升信息化平台的实效性
  高等院校校内基层管理人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职人员,最了解学生兴趣爱好、思想状态以及日常生活,在管理学生与服务学生方面最具权威性,同时也最具精准性,让辅导员参与到平台的建设与管理中,可以让信息化平台的教育方向更具针对性,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优质的管理条例与服务内容,这样制定出的管理条例最适合管理高校学生;而这样制定出的服务内容也是高校学生急需的。将二者与互联网优势充分融合,建设优质、高效的信息化平台,针对高校学生管理、高校学生教学划分精准、科学的板块,专业教师可以通過平台对学生展开线上教学与线上指导,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自主学习资料,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效率;学生可以在平台中与其他学生展开专业知识学习,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可以与教师和同学展开积极沟通,这样有助于学生收获学习乐趣,丰富高校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而辅导员参与到信息化平台的创建与管理中,不仅可以显著提升信息化平台的实效性,让信息化平台的管理与教学更符合学生需求,而且辅导员在参与信息化平台管理时,可以学到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辅导员在平台中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可以与学生拉近关系,有助于日后服务学生、管理学生工作的开展,为顺利开展工作奠定坚实基础[5]。在信息化平台中,无论是教学意义还是管理意义,都应做到人性化、标准化以及科学化。为此,高等院校的辅导员应该积极参与到信息化平台的创设与管理中,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与对高校学生的了解、精准把握,提出建设性建议,并且在信息化平台中融入思政教育、安全教育、美育教育以及德育教育等优质教育内容,一方面保证高校学生教育的多元化、多样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枯燥的教学管理平台被德育教育的人文故事、美育教育的美好事物所包围,让信息化平台变得丰富多彩。完整的高校教学管理体系应该包括专业教学、学生管理、思政教育以及安全教育等方面,同时,辅导员要积极探索移动设备的管理模式,这样可以显著提升设备的有效使用率[6]。   (三)教学资源的定向推送与智能精准分配
  高等院校的辅导员可以借助高校信息化平台开展学生教育工作,结合目前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专业课程学习情况,在信息化平台中向学生推送定向的教育资料与教学资源。针对在学业上有困难的学生,高校辅导员应该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的缺点与弱点,帮助学生建立针对性强、效果显著的自主学习计划。为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辅导员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推送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网络教学资源。对待在某一课程与某一专业上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辅导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的专业课程资源,使学生通过信息化平台学习后,各个方面的知识储备都有所提升,其人文素质与审美能力等素质教育也可随之提升,实现高校学生全方位发展的效果。在信息化平台中,教学资源的精准分配与定向推送,是在高校辅导员对校内学生的情况十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开展的[7]。
  三、结语
  综上所述,辅导员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将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专业课程学习、核心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配,利用此类互联网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高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此同时,还可以很大程度地丰富高校信息化平台的内容建设,对高校教学、学生管理工作效率提升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正坤,于晓光.高校“青年领导力”培育视域下辅导员工作路径探析———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青年领导力学位班”为例[J].科教文汇,2020,17(32):2522-2523.
  [2]郭晓磊.基于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视野下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培养体系建设的探索———以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为例[J].魅力中国,2020,17(28):236-237.
  [3]樊安方.论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处理的思考———基于一则大学生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为例[J].山东青年,2020,13(26):128-130.
  [4]徐子雁.浅谈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实效的思考———以辅导员的一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为工作案例[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12(25):291-292.
  [5]计荣.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双培育模式探索与实践———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22):74-87.
  [6]李小红,蔡箴,韩娜.基于Triz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创新研究———以增强政治辅导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13(35):18-19.
  [7]李军,周天璐.高校辅导员运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探讨———以微信公众平台的运用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9,37(24):1226-1228.
  (薦稿人:郑新成,河南工程学院会计学院教授)(责任编辑:莫唯然)
其他文献
三全育人是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理念,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全面育人工作开展的指导原则,其强调全员、全程、全方位,多维立体服务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四维联动”实践育人模式,从理论教育、文体活动、师资建设与实践平台建设等四个维度实现联合联动,为实践育人提供有效的实践模式,促进形成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综合育人模式。
摘要: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临诸多的新形势、新背景下,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就要牵好质量建设的牛鼻子,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工作。本文从独立学院遇到的新形势、新背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点及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困境三个角度出发,以现实情况为基础,分析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改革的必要性。独立学院改革教学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也势在必行。  关键词:独立学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思想动态进行调研。回收的1404份有效问卷反映,学生普遍能以较为正确的态度对待疫情信息,其中有15.24%的学生认为自己需要针对关于疫情的困扰进行心理咨询,22.29%的学生情绪状态较为消极,36.89%的学生感到学习热情降低。学校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引导和管理。
摘要:随着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以及高职院校的扩招,在高职院校生源大幅增加的同时,学生之间的素质差距较大,因此导致教育管理工作难度不断增加。如何在生源增加的背景下保证对高职学生的培养质量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各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对教育管理机制进行深化改革与探索。本研究提出“3+3”高职教育管理机制,以此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并为相关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教育管理;产教融
传播媒介日新月异的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转变,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研究是本文将要研究的重点。文章首先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新媒体环境下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的途径,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随着我国教育形式的改革与发展,培养综合性技能人才已经成为各大高校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羽毛球课程作为高校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但是在羽毛球课程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体能锻炼和技能的开发,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教学的落实。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资料查询、文献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就高校羽毛球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转变思想观念、引进教育资源、改变学生的学习心态等教学策略引出高校羽毛球这门体育课程与思政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以期为高校体育课程的
摘要:职业院校是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与社会输送了大量高水平与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推进下,应深化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使命。承接多元人才培养的职业院校,必须肩负起服务与管理相结合的教育重任,深度分析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通过深化职业院校教育观念、促进校企双方协同办学、创新课程设置等策略推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  关键词:教育管理模式;
摘要:作为经典实用的生涯测评工具之一的MBTI性格类型理论,在解释专业与学生的特质匹配程度上具有天然的优势。从这一视角出发,研究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匹配度如何及其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对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行政管理专业自身的存续发展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思路。基于MBTI的学生与专业特质分析,在匹配与不匹配的情况下,如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关系到学生对于专业的认可度、学习的投
摘要:本文分析了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及独立学院考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建立符合独立学院特点的考试管理制度,设置多元化的考试形式,建立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重视考后分析工作,加强考试理论的研究多方面提出了独立学院考试管理优化策略,对于独立学院考试管理工作的发展、考试作用的充分发挥、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考试管理;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志愿者服务是志愿者基于自身意愿,选择将时间、精力等奉献给服务对象的一种自愿行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族高校运用志愿服务作为载体介入当前以社区形式存在的社会群众组织,在其中既发挥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上的实践效用,又将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充分凸显。本文基于民族高校育人实际,对志愿者服务下的实践育人模式展开探索,通过科学规划、教学改革、专业化项目化建设、平台建设、品牌建设等多种手段,培育了超过800名优秀的学生志愿者,社区满意度达98%,形成社会组织12个,组织活动超过80次,为社区的志愿服务做出了一定贡献。